查看原文
其他

单评|vivo X70 Pro+ 影像性能深度体验

影像狗 影像狗 2023-03-04

去年9月,vivo发布了全新影像旗舰手机X70 Pro+,推出后收获了不少口碑,对于使用过上一代X60的我们来说,也是手痒难耐,一个月前新机到手,但重庆天气久不转晴,我们也为了vivo X70 Pro+,飞奔至云南,在丽江与香格里拉的旅途中拍摄了不少照片与视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台手机的影像性能是否真担的起“影像旗舰”四个大字。



👇🏻 全片使用vivo X70+拍摄


 外观设计


本次我们使用的是vivo X70 Pro+系列三款颜色中最受大家欢迎的“旷野”蓝色,整面的蓝色蒙皮不仅是与镜头模组上的小蓝标相呼应,在拍摄时比起目前大多数手机所使用的玻璃、塑料材质也会更防滑,更容易握持。

然后是我们最看重的后置镜头模组,上一代X60系列的独特云阶在X70 Pro+上升级成了宽大的陶瓷云窗,更大的云窗平衡了摄像头模组的视觉比重,陶瓷、皮革与金属的结合十分性感。

从X50就开始提出的防抖云台也得到了保留,经历了X60的优化,在X70 Pro+上可以看到微云台工作时的状态,并可以在后台进行手动校准,看来以后微云台可能都会是vivo X系列的标志性设计了。

虽然微云台只有广角主摄配备,但其它后置镜头都拥有OIS光学防抖,具体参数如下:
1、5000万像素GN1主摄,1/1.3英寸CMOS,支持双核对焦的,等效焦距24mm左右,光圈F1.57,支持OIS光学防抖。
2、4800万像素超广角微云台主摄,1/2英寸CMOS,等效焦段14mm左右,光圈F2.2,支持微云台防抖。
3、1200万人像主摄,等效50mm左右焦段,光圈F1.6,支持两倍光学变焦OIS光学防抖。
4、800万像素潜望式超远摄,光圈F3.4,5倍光学变焦,最长60倍数字变焦,支持OIS光学防抖。

因为物理上的限制,即使手机厂商们在影像功能上再卷,手机的CMOS也不会再如前几年一般持续的增加。可以预见的是,在之后的厂商影像竞赛中,手机算法一定会占更大比重,所以这次vivo除了延续上一代与蔡司的合作外,还为vivo X70 Pro+加入了自研的专业影像芯片V1,平常使用时可以提供插帧、动态帧率等功能。

在影像方面,v1芯片可以在低功耗条件下运行MEMC去噪和插帧,配合主芯片ISP原有的降噪功能实现二次提亮二次降噪,简单点来说就是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拍摄可以更纯净、计算速度更快,更方便的实现“超级月亮”“夜景人像”等功能。


理论测试


理论测试中,我们主要从这部手机的分辨率、高感画质、宽容度等方面进行测试分析。如非特别指出,则测试中默认使用5000万像素主摄完成测试。以下为官网提供的摄像头模组信息。

001 分辨率测试
分辨率测试中,我们使用4颗后置摄像头分别拍摄分辨率标板,并截取中心与边角画质,放大后查看不同镜头具体的画质表现。
4枚镜头都是恒定光圈镜头,通过分辨率测试后可以看到:
  • 5000万像素主摄,画质最好,中心与边角都比较锐利,线条周围没有什么毛刺;
  • 4800万像素超广角主摄,中心同样锐利,与5000万像素主摄相比边角稍软,不过作为超广角镜头来说,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 1200万像素的人像镜头,在中心画质上也比较锐利,但边缘比起两颗主摄镜头就要软一些,考虑到这是一颗人像镜头,中心与边缘的画质有所差距还是十分合理的;
  • 长焦摄像头的画质相比于另外三支镜头虽然要更差一些,但因为使用了潜望式结构,所以中心画质依然在可用范围。

002 高感测试
在“相机”应用中打开专业模式,就可以手动调节曝光,vivo X70 Pro+的感光度范围为ISO50~ISO3200,以每整档ISO为一级,拍摄画面,并截取细节与暗部表现,查看图像画质跟随感光度的增高而产生的变化。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vivo X70 Pro+在ISO400以下时,画面细节与暗部都能呈现比较纯净的画面。

ISO800时,暗部会出现部分涂抹;到了ISO1600时,画面花蕊细节部分已经缺失了大量细节,但暗部黑色部分没有出现在其他手机上比较常见的彩噪,可见V1芯片对于噪点有不错的抑制效果。在使用vivo X70 Pro+时,我们建议将感光度尽量控制在ISO800以下,以获得最好的画面质量。

003 宽容度测试
使用vivo X70 Pro+时,可在“专业”模式中设置同时拍摄jpg、Raw格式素材,所以我们的测试也分别检测了jpg与Raw格式两类格式的宽容度。

我们在专业模式中设置快门与ISO自动,只调整相机的曝光补偿,机内曝光补偿范围在-3EV档至+3EV档之间。
jpg格式宽容度

Raw格式宽容度

通过上面jpg格式与Raw格式的还原后状态来看,可以发现在jpg格式下,vivo X70 Pro+ jpg格式照片的宽容度范围度在-3EV档至+2EV档之间;

使用Raw格式后,照片宽容度有明显增加,过曝3档后细节也可以全部拉回,所以在拍摄一些大光比的照片时,最好同时保留Raw格式文件,方便后期回拉。

004 畸变测试
畸变测试中,我们使用四颗镜头分别拍摄砖墙,并观察图像的畸变程度。过拍摄结果来看,除了潜望式长焦镜头所拍摄的画面有轻微的枕型畸变,广角主摄、主摄与人像镜头的畸变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这样良好的畸变表现一方面是镜头素质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与机内V1芯片的算法有关。
广角主摄

主摄

人像镜头

潜望式长焦镜头

005 防抖测试
vivo X70 Pro+的视频防抖系统乍一看比较复杂,有标准防抖、超级防抖、地平线防抖三种模式,但进入到专业视频界面后,防抖模式被简化为开启或关闭,以下为4K 60fps下测试的防抖模式开启效果。

可以看到在防抖模式开启时,手部的细小颤动被过滤掉不少,对于自身重量较轻的手机,防抖模式的开启有助于我们在拍摄小范围移动画面时达到近似稳定器的效果。


图片拍摄体验


虽然vivo X70 Pro+在理论测试中的表现不错,但这毕竟对于广大消费者们来说,好不好用才是大家最看重的品质,接下来,我们也将从照片与视频两个维度来探讨vivo X70 Pro+的实际使用体验。

001 蔡司自然色彩
除了镜头上蔡司T*的加持,vivo X70 Pro+还可以在机身内部开启蔡司自然色彩,使直出色彩更加真实还原。




我们也同时拍摄了同一画面的原彩、蔡司自然色彩与Raw格式文件,从对比中可以看到,原彩的色彩偏冷,会给人一种比较艳丽的感觉,而蔡司自然色彩对于颜色的表现确实更符合真实的色彩,以及人眼的视觉习惯。
从左至右依次为原彩、蔡司自然色彩、Raw格式调整后图像

下方的雨伞图中,蔡司自然色彩的表现更为明显:在使用蔡司自然色彩的同时,算法也会同时保护画面的暗部细节,可以看到使用Raw格式强行提升暗部后,反而会在暗部产生紫红色的偏色现象。
从左至右依次为原彩、蔡司自然色彩、Raw格式调整后图像

所以在高原地区拍摄时,我们一般都直接使用蔡司自然色彩的直出,照片在保留透亮天空的同时自带高饱和、味道十足,蔡司的色彩科学确实是我们在后期中很难手动调出来的。



002 RAW文件
虽然蔡司自然色彩十分强大,但在一些光比过大的环境中,机内算法对于亮部和暗部的取舍可能并不能如我们所愿。此时就体现了RAW格式文件的重要性,在画面中有明显高光部分时,我们就会开启RAW格式,方便后期修改画面的明暗关系。
直出

raw格式调整高光


目前手机版的PS、LR等软件中可以直接打开RAW格式,5000W像素的主摄照片在小屏幕上的观感足矣媲美专业相机拍摄的高精度图片,RAW格式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画面信息的原始数据,给了比较大的调整空间,对我们平常使用惯了单反、微单等专业主机的人来说,蔡司自然色彩所生成的原图也能成为很好的调色参考。
raw格式调整后




003 夜景
vivo X70 Pro+在暗光环境下的拍摄性能得到了大幅升级。相较于之前评测过的上一代X60,X70 Pro+借助V1芯片的运算优势在处理时间上要快得多,对于夜幕下天空的细节表现要强不少,降噪效果明显,暗部没有出现过多彩噪,天空颜色依然纯净。
vivo X60拍摄


vivo X70 Pro+拍摄



同时,vivo X70 Pro+因为蔡司T*镀膜的提升加持,在鬼影眩光上的控制也表现得极为出色,面对直射的光源,基本不会产生明显的鬼影效果,可以说是夜景拍摄的利器。

 

004 人像模式
开启人像模式后,镜头模组会启用1200万的2倍焦段人像镜头,焦段上约等于全画幅50mm左右的焦段。在人像模式的风格化选项中,vivo X70 Pro+依然保留了4款蔡司认证的滤镜,分别为Biotar、Sonnar、Planar、Distagon。

其中Biotar直译过来也就是传奇旋转虚化,也是我们常说的旋焦效果,在背景光斑比较多的场景比较明显。

而sonner也就是大光斑奶油虚化,也是我们日常最爱用的几种滤镜之一,这款滤镜可以把人比较“柔和”的抠出来,减少算法对于人物边缘与背景分割的不自然感。



当然,这颗镜头的像素还是不如主摄的,所以我们还会使用机内自带的胶片预设直出拍摄成片,照片中会随机加入复古的光晕效果,配合改变背景虚化光斑形状的丰富效果,可以玩出不少花样。


005 微距模式
在vivo X系列硬件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特殊的拍摄视角也得以在X70 Pro+上实现,例如在靠近主体后自动开启的“超微距自动”。

在拍照模式下,靠近物体便会自动开启超微距功能,此时便会从5000万像素的主摄自动切换为4800万像素的超广角主摄,用来拍摄一些细节物体时,画面边缘部分会被适当的虚化,成片会呈现犹如身在“小人国”的视角。




视频拍摄体验


001 视频拍摄画质
vivo X70 Pro+在专业模式中可以拍摄8K 24/25/30fps;4K 24/25/30/50/60fps的视频以及1080p、720p的240fps慢动作视频,这次我们也拍摄了大量的8K素材,剪辑时,8K素材能为我们二次构图留下较大的调整空间。

👇🏻 视频样片

相对于其他手机,vivo X70 Pro+的视频压缩率较高,4K视频的码率在63Mbps左右,8K视频码率在110Mbps左右。根据最终呈现效果来看,vivo X70 Pro+做到了高压缩率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了画质与清晰度,长时间拍摄4K或8K视频也不用担心内存被很快占满,在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的后期软件进行剪辑时,也能减少对设备硬件的要求。



002 防抖性能
vivo X70 Pro+的防抖性能在理论测试上已经体现的很明显了,良好的防抖性能可以让我们在使用尽可能少的稳定设备的前提下,获得相对稳定可用的画面。

在旅行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vivo X70 Pro+拍摄窗外风景,由于超广角镜头支持微云台防抖,另外三颗均为OIS光学防抖,所以就算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我们也可以手持拍摄非常稳定的画面,这也是vivo X系列发展至今的一大黑科技。

手持正常走路,并且只使用自拍杆,通过下面未进行增稳的直出画面可以看到,画面的震动被抵消了不少,虽然还是存在Z轴抖动,但并不算严重。


003 专业模式
在专业视频模式的4K 30fps分辨率下,我们可以手动打开Log模式,vivo的Log模式比较容易还原,使用PR中自带的Alexa default logc2 rec.709还原Lut也不会有太大的违和感,微调一下就能还原拍摄现场的高光与阴影部分。

另外,专业模式中的视频拍摄与照片拍摄一样,都能自由调整ISO、快门速度等参数实现手动对焦、波形查看等功能。对于有过使用微单、单反等主机经验的朋友们,我建议多尝试专业模式拍视频,可以解锁更多拍摄乐趣。


004 顺滑变焦
摄像模式下,vivo X70 Pro+一共设置了4个变焦锚点,分别为 0.6倍(超广角)、1倍、2 倍和 5倍,拉到底则是 60倍

四个锚点也是在对应着切换不同的镜头,这一点在现在大多数的多镜头摄像模组中都很常见,然而在连续变焦拍摄过程中,很多画面会因为镜头的切换而出现明显顿挫感(特别是从超广角镜头切换到广角主摄的过程中),但vivo X70 Pro+在变焦过程中却可以牢牢锁住画面中心,这让我们感觉颇为神奇。


005 智能延时
延时摄影是我们使用vivo X70 Pro+拍摄最多的模式,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机内直接生成4K延时视频十分方便,使用超广角主摄镜头拍摄延时,也十分适合我们一路上遇到的各种风景。



用一支轻巧的烈龙云雀脚架,还可以在车上拍摄炫酷的运动延时。随时随地的架设——这也是手机的优势之一,因为是机内自动生成,所以不会造成素材的冗余堆积,对于我这种懒人,外出随时使用手机拍摄延时,既省下了空间,也省下了时间。


可以看到X70 Pro+视频拍摄方面的功能十分全面,而且几乎每一项功能都是为了素材后期可用而设计的,从逆天的防抖到顺滑的变焦性能,能看出vivo从前几代产品上吸收了不少用户意见。

当然,我们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用户交互方面还需要针对视频系统做出一定的优化,例如在相机中有“录像”与“专业录像”两种录制界面,“专业录像”的8K视频模式会显示可以打开防抖,但在“录像”的8K视频模式下,会发现防抖并不能打开。

又或者在“录像”模式下开始拍摄时,调整帧率、分辨率、防抖模式中的任意一项,都有可能造成另外两项改变,导致我们后期检查素材时出现了大量不同分辨率视频混用的情况,好在这并不算硬件上的问题,只需要更新系统后在拍摄界面加入当前拍摄规格的提示就行。

综述


vivo X70 Pro+的影像性能好吗?

答案是毋庸质疑的,静态摄影方面有蔡司自然色彩与四摄镜头的加持,从功能上满足了我们绝大部分的拍摄需求;动态视频方面,适用于多场合的防抖模式与8K视频的加持,也大大增加了我们随手拍摄素材的可用性。

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常常也会被与它直出的色彩与丰富功能所惊艳,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可能就是在影像功能的整合方面还有待加强,虽然这也是目前国产手机阵营的通病,但看到vivo X系列的接连蜕变,我们也相信,vivo X系列未来一定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加不一样的手机影像体验。

相关阅读:

单评 | vivo X60





优点:

1、蔡司直出色彩优异,大部分图可以直出

2、四摄均含有OIS光学防抖

3、拍摄模式多样,足以应付多种复杂环境

4、5000万高像素画质优异,各镜头堆料优于同价位产品

5、V1芯片加持,拍摄夜景时降噪效果好


缺点:

1、视频模式下的功能需要整合,提升体验


  图片样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