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风景
忆 · 往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
建起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式建筑
未来感、科技感
俨然已经成了主流
然而
也许有些传统建筑的辉煌
我们还未领略就已消失
小马整理了一些国内
已经消失的一些美丽的古建筑
我们中国人优秀的文化遗产
也希望大家一起来
听听它们背后的故事吧!
地安门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地安门 ,俗称后门,
是明清皇城北门,
位于皇城北垣正中,
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
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是北京皇城四门之一。
明称北安门,俗称厚载门,亦称后门。
清顺治八年改北安门为地安门。
整体建筑为宫门式砖木结构,
面阔七间,
中央三间为通道,左右各两间作为值房,
其规制与西安门完全相同。
历史沿革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侵略军曾在地安门遭受清军的顽强抵抗。在紧急关头,慈禧太后带了光绪皇帝仓皇逃出紫禁城,出皇城北门地安门,再出内城德胜门,走避西安。
为便利交通,1913年、1923年分别将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拆除。溥仪这位末代皇帝也是从地安门灰溜溜地走向他的出生地摄政王府的。
1950年代将地安门拆除,并辟为路。地安门后演化为地片名,泛指地安门东、西大街,地安门内、外大街相交十字路口附近。
1954年底,为了疏导城市交通将地安门拆除。
2012年,地安门雁翅楼实施复建。
不过因现有条件所限,位于东侧的雁翅楼被安乐堂胡同和部分民居所挡,只复建了4间;西侧的雁翅楼也受到路边商铺的影响,只恢复了10间。
因此,此次复建并没能再现当年雁翅楼的完整容貌。为与原有的雁翅楼区别,原歇山屋面改为悬山屋面,并做断头处理。
沧州闻远楼
沧州闻远楼,俗称鼓楼,实际是钟楼。
楼上悬挂一铁钟,
以前于正午和早晚各敲击一次。
明光宗年间修建而成,
清代光绪年间重修,
楼高7丈,上有巨钟,晨昏叩之,声闻数里。
敲击方法也有一定规律,
“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世世代代的老沧州人,
就是在这鼓楼悠扬的钟声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鼓楼古雅典致,
是一座重檐歇山三滴水式楼阁建筑。
东顶檐下悬挂白底黑字“海天锁钥”匾;
西顶檐下悬挂“蓬莱在望”匾。
据传供奉着魁星神像一尊。魁星爷是执掌文运的大神,许多前赴后继的读书人,满怀治国平天下的一腔理想。
登上鼓楼,祈求得中高榜。
历史沿革
1937年9月24日日寇长野部队攻陷沧州。
民国初年悬挂在鼓楼上的“自由”两字,被侵略者换上了“中日满协同一体”、“建设东亚新秩序”这荒唐可笑的遮羞布。
1947年沧州解放。解放军威武之师雄赳赳,气昂昂,跨进了闻远楼。
1957年为修建市区第一条柏油路新华路,鼓楼被拆除。
根据老人回忆,楼上的大铁钟被遗弃在新华路南便道旁,而后不知去向......
为了再现鼓楼辉煌,新华区在原址附近修建鼓楼文化广场。广场中心采用原鼓楼的建筑风格,重建起一座鼓楼。
开封 二曾祠
1893年,河东河道总督许振玮为纪念其乡试恩师曾国藩而建。祠内祀武英殿大学士曾国藩及其九弟两江总督曾国荃,故名二曾祠。
二曾祠规模宏大,分东西两大院落。
东院分前、中、后三院,
北部傍湖依翠,风景如画,
文人墨客都把它和江南园林相比。
西院又分为瓣香楼院、环凤阁院、西花园。
瓣香楼坐北向南,
楼上的东、西、北三面为宽阔的走廊,
12根粗大的红漆柱子支撑着飞檐。
因跨度大,楼为双脊,形式别致,气势壮观。
环凤阁花脊坡顶,
飞檐挑角,
16根红漆柱子支撑,
四周回廊,
建筑精致考究。
更妙的是,
在东院最南边四道门外,
就可以看到蓝天碧水映衬下的叠波亭,
给人以深邃幽远之感。
从环凤阁院再向西,
就是二曾祠最西边的院落——西花园。
园内遍植奇花异草,
杨柳古槐点缀其间,
环境十分幽雅。
东西院皆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历史沿革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离京西逃。
1901年11月12日,慈禧和光绪自西安回銮北京,途经开封,在汴停留了32天,以该祠为行宫,住瓣香楼。慈禧和光绪曾在环凤阁中设宴招待过外国使臣。
1915年,这里是河南省图书馆所在地。
1932年,井俊起任河南省图书馆馆长时,又重新绿化,使之花草茂盛。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以丰富的藏书和优美的环境,吸引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开封文人。老开封,大都去过二曾祠。
1957年5月河南省图书馆迁郑州,二曾祠又作为开封市图书馆。
“文革”时拆楼填湖,二曾祠的大部分建筑被不同程度地破坏。
1987年,开封市图书馆填平了后院的那个小湖,拆掉了已经损毁的古建筑群,在原来小湖及瓣香楼处建起了现在的新楼。
拆毁之后,过去的那种文化气息和氛围,现已荡然无存。
现在,我们只能从旧照片上一睹其昔日的风姿了。
重庆万州桥
重庆万州老万安桥,横跨苎溪河。
万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现为重庆万州区。
早在民国初年,
此地即因川东交通优势,
成为中外商家瞩目之地。
民国二十六年开埠,洋楼出现,西风渐起。
一度与成都、重庆齐名,并称为“成渝万”。
万州桥因其精湛的建筑工艺、独特的造型,
被誉为“万州第一标志”,
登上明信片、钱币、粮票等等,
享誉海内外。
万州桥就地起拱成半圆,
桥长40米,高19米,宽9米,
桥上建有6间飞阁凉亭。
桥为单孔石砌拱桥,
两端为石砌台阶,只可步行,
远远望去,
“非阁复非船,可居亦可过”,
因其独特的造型而成为万州的标志性建筑。
历史沿革
1870年乡绅王文选、县茂林、陈寿龄等捐资修建万州桥。北岸是三马路,南岸是民主路。万州桥还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载入他的著作《中国桥梁史》。
1903年的万州桥,河道进行了疏理,河坎进行了修缮。
1946年的万州桥,万州城已经通电了,有许多居民在河里洗衣服,那个时候污染很少,是真正的山清水秀。
图为万县市市民银行民国十九年版(1930年)拾圆无息存票
中间就是万州桥
1950年,桥房危倾,旋即被拆除。
1970年5月29日,苎溪河山洪暴发,百年古桥被连基冲毁,历经百年,万州桥从此消失。
赣州八镜台
据史载,原台于北宋嘉佑年间
(1056-1063年)
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瀚所建。
他鉴于"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
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
将土城修葺成砖石城,建城楼于其上。
八境台建成时,
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
请苏东坡按图题诗。
苏东坡“观此图也,可以茫然而思,
灿然而笑,然而叹矣。
乃作诗八首,题之于图上”。
遂作
《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
石城
坐看奔湍绕石楼,使君高会百无忧。
三犀窃鄙秦太守,八咏聊同沈隐侯。
章贡台
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
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
白鹊楼
白鹊楼前翠作堆,萦云岭路若为开。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皂盖楼
朱楼深处日微明,皂盖归时酒半醒。
薄暮渔樵人去尽,碧溪青蟑绕螺亭。
马祖岩
使君那暇日参禅,一望丛林一怅然。
成佛莫教灵运后,着鞭従使祖生先。
尘外楼
却従尘外望尘中,无限楼台烟雨濛。
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
郁孤台
烟云缥缈郁孤台,积翠浮空雨半开。
想见之罘观海市,绛宫明灭是蓬莱。
峰山
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
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组旅游胜境,为后世模仿,如燕山八景、沪城八景、香港八景、台湾八景等,不失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曾亲临八境台,在遍览赣州的旖旎风光之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遂补作后序一篇。此后历代文人,如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
历史沿革
八境台原系木结构,据地方志书所记载,1663年(清康熙二年)烧毁,后经乾隆、嘉庆二朝加以修复。
1929年再次焚毁,1934年重建。
楼中供有吕祖神像一尊,州民时来奉香膜拜,香火甚旺,故这两次火灾都源于香火失检所致。
1976年7月13日凌晨,因楼台中的暗室失火,再次被焚毁,并烧毁所藏西周铜鼎及其他文物700多件。
1983年,仿宋格式重建八境台,总面积为574平米,全台高28.14米。
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壮丽。
据史载,原台为石楼,现是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并采用琉璃瓦盖面,内部装修有天花、藻井、彩绘,整个建筑溢彩流金,巍然壮观,凭江而立,气势挺拔。
八境台内还设有赣州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颇为丰富。台下辟为八境公园,园内绿树苍茫,碧水微荡,楼亭对峙,清新幽静,景色如画。
今日八境台美景
那些我们没能保护的,
希望能永记它们昔日的辉煌。
这些古建筑的消亡,
使我们所见的每一处,
更显珍贵。
时代在进步,
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但是古建筑,
是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没有了它们,
历史文化脉络也就被割断了。
所以那些留下来的古迹,
更值得珍惜,
不要再去破坏它们,
让古建筑之美永存于人们心中吧。
➢艺马印象|再会,酱菜的秋天
➢我和我的_____,一刻也不能分割!
➢谁是江财“吉祥物”|一场不正经评选大会
➢32位江财艺院学子齐聚乐跑比赛,为他们点赞!
艺 小 马
| 讲述艺院 聆听江财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文案 | 资料源于网络 李雪琳
编辑 | 李雪琳
主编 | 刘灵
执行主编丨陶志超
责任编辑 | 刘歆玮
「 艺马当先新媒体中心 」
投稿邮箱:
ymdxjufe@163.com
联系我们:艺小马
(QQ号:154501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