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携带温度计乘坐飞机(二)?
让危险品飞得更高、更快、更安全
请关注“危险品航空运输”公众号
一个月前,给大家推送了《如何携带温度计乘坐飞机(一)?》,文末说了还有续篇,一直没有发。没想到是,第一篇有不少懂行的大咖留言,直指重点,几乎把我原本要写在第二篇的内容都给点明了。先来看看大家的留言吧。
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方面是水银的危害问题,另一方面是水银的环境污染问题;水银的危害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人体的慢性毒性,一种是对金属的腐蚀性。
(1)
水银的逸闻趣事
水银使用的历史很悠久,用途很广泛。关于水银有很多故事,甚至秘闻。
大家可以自行百度“秦始皇墓的星河”、“牛顿炼金术”、“《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疯帽子”,甚至“福尔摩斯探案”、“北大投毒案”等等,都可以见到水银的身影。
图片来自网络
在历史上,水银及其化合物还以药品的形式被广泛使用过,无论中药,还是西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的《五十二药方》,其中有药方就用到了水银。 在抗生素诞生之前,含水银药物也曾用来治疗梅毒等 。
(2)
水银的基本性质
水银的学名是汞。汞是化学元素,元素符号Hg,排在元素周期表第80位。
汞是金属,但是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呈银白色。“水银”一词形象地表现了汞的物理状态,使得这一俗称在汞众多别名中脱颖而出,广为流传。
大家通常见到汞是液体,但是汞常温下即可蒸发,即由液态变成气态。
注意了,如果是液态,其所处的位置基本是固定的,变成气态后,意味着有空隙的地方,它都可能到;还有一点,汞的密度比空气重,变成气态后又很容易沉积下来,这就使散落的汞起起落落,无处不在,导致汞的清除工作就会很麻烦,尤其是在飞机上。
(3)
水银的毒性
谈到毒性,需要考虑汞的量和物理状态。因为该篇的前提是温度计,那么单只温度计所含汞的量是比较少的,这里重点讨论汞的物理状态对毒性的影响。
汞本身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重金属,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液态金属汞的毒性是慢性毒性,相对较弱(温度计中是液态金属汞,非无机汞,非有机汞)。
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的毒性是依次增强的。有机汞要比无机汞的毒性要强得多,主要是因为有机汞具有很强的脂溶性,比无机汞和金属汞更能轻易透过细胞膜和通过血脑屏障。当大量积蓄在脑组织中,就会引起严重的脑功能受损。
虽然说液态金属汞的毒性最小,但其挥发出来的汞蒸气却是慢性剧毒的。因为汞蒸气一旦进入人体,就极易与氨基酸中的硫结合(变成有机汞,利用这一点也可以处理汞)。它一旦碰上由氨基酸组成的酶蛋白,就可能导致酶失效,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运作极其重要的Na/K-ATPase酶就对汞特别敏感。这种酶受破坏后,症状就是“震颤”。想了解症状的,可以去看看“《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疯帽子”的“疯帽颤”。
图片来自网络
(4)
水银的腐蚀性
汞很容易与大部分金属形成合金(也就意味着腐蚀了),俗称“汞齐”。
当汞与纯铝接触时,很容易形成铝汞齐。因为铝汞齐可以破坏防止继续氧化金属铝的氧化层,所以即使很少量的汞,也能严重腐蚀金属铝。
由于飞机上很多零部件采用铝金属,加上汞很容易蒸发成气体到处飘荡,一旦与飞机上暴露的铝质部件形成合金,就可能造成危险。
小结:由于水银在常温常压下容易蒸发,蒸发的气态汞容易迁移,导致清扫难度加剧,汞蒸气的腐蚀和慢性剧毒双重危害,不容忽视。
知道了水银的危害,我们再来看看旅客携带水银温度乘机的国际规则变化的起因。
2015年10月,国际民航组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如期召开危险品专家组第25次会议。本次会议第4号工作组文件便是“取消有关允许旅客在手提行李中或随身携带内含水银的医用或临床用小型温度计的规定”。该文件由俄罗斯代表团提出。
俄罗斯代表团报告了俄罗斯航空于2015年6月接连发生的两起飞行途中水银温度计破损,导致水银洒落在客舱中的案例,其中一起为俄罗斯国内航班,到达目的地机场后用专业设备对航空器进行了水银清除;另外一起为俄罗斯国际航班,飞行途中未能清除散落的水银,目的地机场也不能提供有效的清除水银的服务,最终该航空公司只能在不载客的情况下飞回始发地机场寻求水银清除。
俄罗斯代表团表示鉴于目前无汞的数字温度计已经非常普及,并且在飞行中使用数字温度计也不受限制,继续允许将水银温度计带入客舱或驾驶舱已经没有必要。
数字温度计
各代表团意识到在未察觉的情况下水银泄漏可能引发严重伤害的可能性以及清理水银的成本,该文件的提议得到了与会者的支持。
各代表团还就是否应禁止在托运行李中携带水银温度计进行了讨论,但最后同意保留可在托运行李中携带的规定,依据是水银温度计的使用在世界有些地方还非常普遍。
鉴于本次会议的达成的最终共识。“旅客不可以手提或随身携带水银温度计,但可以托运水银温度计”的规定在2017年生效。
我们可以看出“客舱内水银温度计破损”并非单一偶发事件,如同“墨菲定律”所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制定规则的人来说,水银的危害显然都是知道的。如果危害很大,为什么之前不禁止旅客携带?如果危害不大,为什么现在又禁止旅客携带?
对于危险品航空运输规则的制定,是要基于“风险可接受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有效的替代方法”考虑的。(这一考量原则也适用于制定其他物品携带的规定)
首先,如果风险不可控,这样的危险品显然是要禁止携带的;
其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我们要采取风险缓解措施:规定携带方式、控制携带数量、严格包装要求、禁止飞行途中使用等等,都是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缓解措施。
最后,如果出现安全的可替代品,制定规则会有所倾向,驱动使用安全替代品。
注意:新科技并不一定带来的都是安全的替代品!
水银在航空运输过程中,其主要考虑的危害是腐蚀性,而非毒性(因是慢性毒性,非急性毒性,所以作为次要危险性),考虑到单只温度计中汞含量有限,在飞行的有限时间内还不足以造成飞机以及人的严重后果(但是飞行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全面的水银清除工作,耗时耗力,航空公司将增加大量成本。),并且考虑旅客日常使用的便利,所以才会在2017年以前允许旅客携带水银温度计进入客舱,但在携带数量和使用上都提出了要求。
2017年的工作文件提出时,之所以很顺利的通过,允许修改规则。一个是数值式温度计的普及,已经被大多数旅客所接受;另一个更大的背景是全球对水银危害以及环境污染深入认识,正在逐步推行禁止生产及进出口含有水银的制品。同时,考虑到一些落后地区仍然需要使用水银温度计,因此没有完全禁止旅客携带水银温度计,留下可以托运的便利,并且为了满足旅客的不时之需,一些航空公司的必备急救药箱里是含有水银温度计的。通过机组保管,减少水银温度计破碎的可能性。
其实在《如何携带温度计乘坐飞机(一)?》时,其后篇的草稿已经写了,实在是觉得水银这个东西有太多想和大家唠叨唠叨的,就没有发出来。
水银的用途很广泛,已经渗入到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中,不说水银温度计,在补牙、药品、油漆、洗涤、日光灯、电池等方面都有应用。
历史上,水银除了造成因大量接触的工人得了莫名其妙的职业病;还让不少名人行为怪异,晚年的牛顿也沉迷其中。
与此同时,水银也曾悄悄地对普通大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与运输过程考虑急性毒性为主不同,慢性毒性对公众的健康危害不容小觑,由于富集作用,往往产生严重后果。
前面提过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的毒性排序,现在来看看汞化合物造成过的危害。
在抗生素出现之前,含汞药物曾作为治疗梅毒的特效药风靡一时。低剂量的含汞药物的稀释液确实能够缓解溃疡,但是高剂量的汞治疗,有时比梅毒本身还要可怕。
图片来自网络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从15世纪到19世纪初,汞及其化合物一直用于治疗梅毒。 直到医生们发现,被汞毒死的人要比病死的还多时,这种危险的方法才被放弃。
孩子长牙的时候很让人头疼,不少父母曾寻求一种药物“出牙粉”来缓解婴儿的症状。在1953年,这种含有甘汞(氯化亚汞)的“出牙粉”卖出了700万份。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使用了“出牙粉”的婴儿会大量流口水,但这始终未能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因为出牙期婴儿也会口水变多)。而对汞敏感的婴儿,更是出现可怕的 “粉红病” ,肢体端呈粉红色并疼痛难耐,还伴随着口腔发炎、牙齿脱落、脱发、震颤等症状。 这些粉红色的婴儿,死亡率可高达10%。
直到20世纪末,医生才将这种婴儿“粉红病”与“出牙粉”联系在一起。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爆发的水俣病事件,罪魁祸首是甲基汞。甲基汞作为有机汞中最出名的一种,其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最大的。
水俣事件受害儿童
日本的水俣事件后,人们更是见识到慢性汞中毒的惊人破坏力。
201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87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的《水域公约》,以寻求全球携手减少汞污染。公约明令各国从2020年起,限制生产及进出口含有水银的制品 。但并未完全禁止。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汞和无机汞化合物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由于汞及化合物已经在生物体内大量富集,尤其鱼类,我们日常生活在默默地受着汞污染的威胁。
虽然制定了限制使用水银制品的规定,但是汞污染的威胁还不会消失。毕竟像水俣事件的原罪就不属无知的范畴,更不是所谓时代的局限。
这种为了利益而蒙蔽良心的案例,依然会不断重演。
开篇的问题:打碎后的温度计如何处理?会不会伤害环卫工人的健康,会不会污染环境?
我想说:
在实验室里,我会用硫磺覆盖,专门清理到密封的瓶子后,注明危险物名称,然后交危险品处理公司处理。
对于家庭,除了及时收集散落的水银,放入瓶子,再覆盖水或油,密封,家里开窗通风,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了。那在这之后呢?可能很多人就是扫出去倒垃圾桶了。
对于所提的问题,实实在在存在。即使我们想到了这个问题,我想也解决不了。对于规模企业想找专业处理危化品的机构都很困难,何谈一个家庭。从小缺少安全教育,安全意识缺失,危险品专业处理机构缺失等等,都制约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这是到目前为止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不光是汞的问题,比汞危险的物品泄露也大量存在。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能看见的雾霾,能闻得见的恶臭,慢性危害的积累,一旦发现,即后果严重,如同晚期癌症一般。
水俣事件是60年前的事,《寂静的春天》也是60年前的事,真的厉害了吗?
寂静的春天,恶臭的夏天,无果的秋天,黑黑的冬天。
推荐阅读
瞒报含锂电池货物再酿事故,香港DHL仓库突发大火!锂电池航空运输指导
关注危险品航空运输
危险品航空运输不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危险品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