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尔盖茨推荐的烧脑神书,预言人类时代终结,没读过的人将被留在时代身后

上官文露 上官文露读书会 2022-08-08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 主播  郭杰





  / Part 01 

 无隐私时代与大数据 


你是不是也曾有过一些细思极恐的瞬间:


才被好朋友种草了一些东西,打开淘宝却发现想搜索的商品已经躺在了首页;


开学季,一个陌生号码向你推荐了正好符合你孩子年级的辅导书;


刚想打车,app直接向你推荐了目的地。


一方面,这些确实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去搜索与筛选。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


这个世界上有一群陌生人,掌握着你所有的生活痕迹。


你愿意为了方便,让陌生人知道你和你家人的隐私信息吗?

 

在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称“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引发舆论哗然。


一时间,“被代表”的中国人将愤怒的矛头直逼中国的网络巨头,直言中国网络公司存在信息交易的嫌疑,隐私安全这个话题又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实对于李彦宏的发言,媒体明显为了新闻的流量效果而断章取义了。


李彦宏本人的意思是中国人对于隐私没有欧美那样敏感,但是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完善相关法律,在为公众提供便利的基础上,各大平台也应保证公众隐私不被泄漏。


算得上是在“数据主义”与“隐私保护”的博弈中,采取的一个较为和缓的策略。

 

但李彦宏的一席话确实让以大数据作为发展重心之一的中国与“个人隐私”这个话题来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遭遇战”。


我们在对未来“智能城市”的憧憬中,刻意回避了隐私安全的话题。


就拿智能交通来说,我们希望日后让数据去处理道路交通,把每辆车的出行都安排得如同列车时刻表,最大程度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减少车祸的发生。


可这样的设想最大的漏洞不是科技,而是根本没把个人的隐私安全考虑进去。



比如你想要司机来家里接你,再带你去一个地方,那就得把家庭地址和目的地告诉人家。


但是未来呢,是数据充当这个司机,你一天去了什么地方,待了多久,都会有数据痕迹。


也就是说,你的私家车无时无刻不在出卖你的出行信息。

 

如果城市中大部分人都同意将自己的生活交给数据去安排,少部分不愿公开隐私信息的人,是否会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中的“钉子户”?


这些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但事实上,“数据”与“隐私”之间的博弈,并不是如今才爆发的。 


2013年,美国前中情局职员斯诺登向英国《卫报》与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两份绝密文件,同年6月5日,英国《卫报》报道了代号为“棱镜”的绝密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引爆空前巨大的隐私安全舆论狂潮。


据斯诺登提供的资料来看,美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便在世界范围内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并借助互联网在世界上打造以美国为主导的舆论力量,微软、谷歌、苹果、雅虎、Facebook、twitter等均参与了此项目。



但这场震惊世界的隐私安全问题的结局却让人唏嘘。


同年6月11日,斯诺登离开在香港居住的酒店后下落不明,“棱镜门”事件再无人提及。


时至2018年,Facebook接连发生两起震惊全球的隐私泄露事件,扎克伯格亲自公开道歉,事件再次潦草收场。


2019年,我们越来越接近《未来简史》中预言的那般,生活在一言一行都可能正在被陌生人观察着的世界里。

 

在“大数据”与“隐私保护”的天平两端,人类似乎已经选择了走向“大数据”主导的未来。

 

而这与震惊世界的作品《未来简史》中的预言,竟不谋而合。





  / Part 02 

 “未来简史”数据主义与隐私保护 


在《未来简史》这本书中,作者也对如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社会发展的趋向是要我们成为数据的一个部分,你的信息将作为数据被公开,且公开程度越高对数据来说越有利。


我们向算法提供越多的隐私,算法越能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生活。


但如果我们拒绝提供隐私,拒绝为算法提供更多的数据,那么智能社会的发展将遭到阻碍。


意思就是,既然你的脑子没有计算机处理问题更加科学高效,那么为什么还要用你的脑子呢?


你把“家底”与“愿望”告诉计算机,让它去处理,不比你苦思冥想的馊主意更好吗?


但是你要是不愿意告诉计算机你的“家底”与“愿望”,非要用自己的人脑,那未来世界,你就要用人脑对抗世界级的计算系统。


但如果人类为了隐私保护,大家商量好了,集体不告诉计算机,那么对于科技发展来说,很多人脑不能解决但计算机可以解决的事情,也就凉凉了。


可能在大数据的时代,隐私保护会成为发展路上最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同样,隐私泄露可能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被控制”的状态中,大数据的拥有者可以掌握你的一切信息,甚至可以分析出你未来的计划。


这个拥有者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政府,但无论是谁,这个人会比你自己更加了解你自己,这会让你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


大数据让数据的持有者拥有了上帝一般的先知与审判权。

 

不仅如此,我们必须承认另一个残酷的事实,算法比人脑计算能力更高、更加理性公正、且更少出现失误。


我们绝大多数人将会被算法取代,从失去工作,到承认人类的大脑并不是不可超越的。


我们创造算法,然后被算法淘汰。


说不定上一代的神,也是这样创造人类,最终在人类主导的世界被淘汰,成为了虚无缥缈的“神话”。




 就目前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贡献隐私,让自己成为算法中的一个数据,同时也用算法将隐私控制在一个特定区域内。


比如算法是汽车,它能让你出行便利,但车祸的代价要比两个行人撞上高昂得多。


但是我们不用非得放弃汽车,我们可以选择集体学车,集体尊守交通法规。不是放弃科技,而是学会控制。


这是否可以达成人类期待的完美未来呢?





  / Part 03 

  如果数据主义成功征服世界,人类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从《未来简史》的角度来看,在“大数据”的未来,人脑无法承担巨大的运算量,维持世界运转的任务将交给算法。


人类失去世界的主导权,从主宰者的地位退下,重新参与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之中。


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如果数据主义征服了世界,那人类的未来会怎样呢?


人类历经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回首过往,我们也许可以从历史中总结出一点规律,来预测未来人类的命运。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寻长生药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人类的永恒追求不外乎两个,快乐与长生。


但是人类追求了几千年,到如今,我们发明了娱乐设备、延长了人类整体寿命,靠得都是科技的发展。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把自己交给数据去处理,你能更幸福,更长寿,那从历史上推导未来,相信绝大多数普通人会变为数据的信徒的。




一旦我们将主导权从人类同胞变为了数据,那些被数据取代的人将“无用”,我们就会轻易的抛弃自己的同胞。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耐心读历史就会发现,科技革命与工人下岗,就跟两口子一样绑定在一起。


也许未来只是变成了,计算机自我编程与程序员下岗而已。

 

只是,如果社会的主导权从人类变为了算法,那么人类就有可能从设计者降级为数据,最终消失于数据的洪流中。


对于人类历史的尾页,《未来简史》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数据主义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正如人类对其他动物所造成的威胁。


在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不论面对任何事物,都以它在这个网络中有何功能来给予评价。


几千年来,这让人充满了自尊和偏见。人类在这个网络中执行着最重要的功能,也就很容易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络所有成就的主要功臣,并认为自己就是造物的巅峰。


至于其他所有动物,因为它们执行的只是网络中次要的功能,于是其生命和经验都遭到低估;只要动物不再能发挥任何功能,就躲不开惨遭灭绝的命运。


然而,一旦人类对网络也不再能发挥重要功能,就会发现自己到头来也不是造物的巅峰。


我们自己设定的标准,会让我们也走上长毛象和白鳍豚的灭绝之路。


到时回首过去,人类也只会成为宇宙数据流里的一片小小涟漪。





如果我们翻开《未来简史》这本书,首先便会看到它的终极预言:


历史终结于人成为神。当我们成为神,也许智人的时代也走到了尽头。


但本书提供的结局,只是千万推测中的一种,它代表的是人类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创造新的历史。


毕竟,我们预测未来,不是为了证明预测的准确,而是为了将未来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想要了解更多名著解读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聆听解读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跳转哦~)




[ 往期精彩回顾 ]

(点击图片阅读)



本期插图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授权请后台输入「转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分享到朋友圈+点亮「在看」

偷偷告诉你 设置星标  获得福利的机会更大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