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3万人死亡27万人患癌,女记者深入核污染地区纪录真相,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上官文露 上官文露读书会 2022-08-08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 主播  上官文露





  / Part 01 

 这位记者,以生命为代价纪录陌生人的苦难与坚强 


近年来,“记者”这个职业似乎越来越招人厌烦。


2015年1月16日,歌手姚贝娜的病房前挤满了记者,他们都在等,等待着姚贝娜的死讯。


当医生痛苦的宣布病人离世的一瞬间,这些记者将早已经撰写好的“死亡新闻”上填写好准确的时间,争分夺秒地发送了出去。


甚至为了热度,又出现了记者偷拍姚贝娜遗体等突破人类道德底线的恶劣事件。


没有一位记者选择放下相机,为刚刚逝去的生命默哀。

 

澎湃新闻记者王乐,将被亲戚与村干部轮奸的14岁少女刻画成了一个诬陷亲人入狱的万恶之徒,甚至非法公开了受害者的个人隐私,导致受害少女在这个被编纂的故事中遭受二次伤害,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转!独家!流量!


在热度与流量的社会中,太多记者以“生活不易”为旗号,大嚼特嚼“人血馒头”,将当年那个反复背诵“记者信条”的自己抛诸脑后。

 

但并非所有的记者都是社会上追逐腐肉的秃鹫,还有一些记者,他们冒着付出生命的危险,只为守护住作为记者本身的尊严。

 

2015年,一位记者因为她对人类历史真实的记录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就是阿列克谢耶维奇。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并不是电视剧《切尔诺贝利》的剧情。


而是真真正正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采访稿,文中的见闻与对话,都是新闻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深入核污染区,以生命安全为筹码,换取的重要资料。


这些真实的访谈对话,被阿列克谢耶维奇编撰成《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一书。


从亲历者的口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切尔诺贝利事件除了核污染本身的带来的无可估量的灾难之外,还充满着人为隐瞒与谎言。


如果没有像阿列克谢耶维奇这样的记者,也许事件背后隐藏的真相,也将随着反应堆的覆盖而彻底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阿列克谢耶维奇本人也因多次深入险境地记录下历史性时刻,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的扉页,你会看到这样一组令人绝望的数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军队摧毁了白俄罗斯境内六百一十九座村庄,切尔诺贝利灾变则让该国失去四百八十五座村庄和居住地,其中的七十座永远埋在了地下。


战争时,每四个白俄罗斯人中有一个人死亡;


今天,每五个白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住在受辐射污染的地区,总数为二百一十万人,其中七十万是儿童。



辐射是白俄罗斯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受害最深的戈梅利和莫基列夫地区,死亡率比出生率高了百分之二十。


核污染区被称为“死亡之地”,但依旧有人生活在这真的地狱之中。


核爆之后平民还要继续自己的生活,他们默默承受着一切,因为没人有能力为此负责。


非常令人痛心的事实就是,在大爆炸发生之后,切尔诺贝利的人民就都变成了“污染源”,一名被派遣去执行任务的士兵在回家之后将帽子送给了自己的儿子,而两年后他的儿子换上了脑癌。


所以,与受到核辐射影响的人接触,与他们平等交流,甚至让他们对自己敞开心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愿意以生命为代价,去记录陌生人的苦难与勇敢。


阿列克谢耶维奇让看过了太多狗仔的我们,终于认识到了真正的记者的伟大。





  / Part 02 

 灾难背后——被上帝与国家抛弃的平民 


切尔诺贝利并不仅是科技灾难,其中也包含了人为灾难。


在爆炸当晚,苏联第一时间选择的是封锁消息,但封锁的对象并不是国际,而是污染区的人民。


全世界都陷入了核恐慌之中,人们的目光全部聚集于此,祈祷污染区的受难者能够平安。


除了污染区的平民本身——他们对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

 

当晚,人们看到爆炸的火光。消防队员吻别了新婚妻子奔赴现场,现场已经停满了消防车。



没有人告诉这些队员具体的情况,他们只当这是一次灭火任务。


有人在任务中死去,大家无法接近他们,就直接掩埋在了砂砾中。


这是切尔诺贝利第一批牺牲者。

 

之后,大量的伤者被送往医院,狭小的空间挤满了被辐射过后身体肿胀溃烂的人。


但医生给出的答案是“瓦斯中毒”。


消防员妻子回忆:



“他开始变了,每一天都判若两人。


灼伤开始在外表显露,他的嘴巴、舌头、脸颊,一开始是小伤口,后来愈变愈大。


白色薄片一层层脱落……脸的颜色……他的身体……蓝色……红色……灰褐色。


那些都是我的回忆!无法用言语形容!无法以文字描述!甚至至今无法释怀。


唯一拯救我的是一切发生得太快,根本没时间思考,没时间哭泣。


我好爱他!我以前不知道自己有多爱他!我们才刚结婚,走在街上,他会抓着我的手把我转一圈,不停吻我,路人都对我们微笑。




后来医院的医生与护士也相继去世。


军队开始限制人们出入,将村庄划分为隔离区,没有人提到与辐射有关的事,只有军人带着口罩,消息封锁还在继续。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爆炸的反应堆被封印进了“石棺”之中,辐射区所有的村庄都失去了名字,被统称为“切尔诺贝利区”,人们更常叫它“死亡之地”。


但依旧有很多当年的受难者在那里生活,他们身上带着核污染,终其一生只能停留在那里。


他们害怕的不是过去的恐怖记忆,他们害怕的是未来。


没有未来的未来。






  / Part 03 

 比核泄漏更黑暗的,是封锁与谎言 


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比核泄漏更黑暗的,是封锁与谎言。


很多人直到死亡都不清楚事情的真相,消防员与一些工人冲向一线时并没有做好真正为国捐躯的准备,没人知道自己会被无形的空气杀死。

 

但唯一能冲破这人性之暗的光,是记者的坚守。


是无数个向阿列克谢耶维奇一样的记者,真实的记录着人类的历史。


我们总说“以史为鉴”,但如果历史这面镜子没有人去擦拭,那我们还有什么记忆值得铭记?


还有什么真相值得追溯?



中国历史上留下过很多关于史官的故事,有因写《史记》受刑的司马迁,有太史兄弟四人,为保史书不改一字,三人被斩。


我们中国的记者,有这样宁折不屈血脉传承。

 

有些人可能觉得,大肆为了流量啃“人血馒头”的都是娱乐记者,我们还有社会新闻记者还有调查记者。


但娱乐记者也是记者,娱乐新闻也是新闻,披上“娱乐”的头衔不是娱乐至死的理由,更不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烂敲键盘的借口。


如果我们觉得,追寻真相仅是调查记者的职责,那我们的社会只会离真相越来越远。


|记者蒋卫锁



记者蒋卫锁,因为调查中国乳业问题被多次威胁,最终遇害去世。

 

记者王克勤,因调查山西“毒疫苗”事件被解职,离开了新闻行业。


刊发此新闻的社长在被调遣后也离开了新闻行业。




知乎:

”2017年,中国的调查记者仅剩175人。


传统媒体中的调查记者保有量仅仅130人,在6年前,这个数字还是306人。


而我们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





真相,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追寻,如果我们没有追寻的能力,至少要做到尊重。


尊重事实而不是相信故事;


尊重探索而不是追逐流量;


尊重生命而不是编撰噱头。


我们不记得这些揭露社会的记者的名字,却把“卓伟们”封为业界之神,甚至到了他们随便动动笔全国都要抖三抖的地步。


实在有些可悲。

 

切尔诺贝利的谎言还发生在世界各地,这些伤口在等待无数记者去揭开,逼迫社会去解决矛盾,而不是让社会充斥隐瞒与谎言。


真正的记者是悬在社会之上的一把利剑,剑之所指,一切邪恶将无所遁形。



想要了解更多名著解读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聆听解读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跳转哦~)




[ 往期精彩回顾 ]

(点击图片阅读)



本期插图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授权请后台输入「转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分享到朋友圈+点亮「在看」

偷偷告诉你 设置星标  获得福利的机会更大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