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关键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史仪凯 高教全媒 2022-06-09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学是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如何做好新时代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师要有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而教师的一流教育教学水平则需要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传统的课程建设与一流课程建设的内涵、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关系,主要从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理念、设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讨论一流本科课程教学与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就高等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围绕着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高教〔2018〕8号)文件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强调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2019年10月24日教育部再次提出“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即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各1万门。这些重大举措已在全国高校和广大教师中引起广泛关注,所谓的“金课”就是指一流本科课程。培养一流人才的根本要有一流本科教育,一流本科教育的灵魂则要有一流本科课程,一流课程的核心是要有一流教师队伍,而一流教师队伍的关键在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何结合新时代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文将从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理解,谈以下几点看法,供读者参考。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新内涵

一流本科教育是根本,一流课程建设是核心。课程是高校依照本科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专业学习科目的总和,也是决定本科教学质量和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主要有专业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学科前沿课、专业核心课、个性和人文素养课和综合实践课等模块。模块中的每一门课程既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细胞,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培养一流人才和最终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志。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通过教学可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本科课程建设工作从未停止,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理念更新、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材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尤其是“211工程”“985工程”和“质量工程”建设以来,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重点实验和精品教材,课程建设成果也在教学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随着我国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也步入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本科教育要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形态,无疑做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关键在于淘汰“水课”。所谓的“水课”是指含有“水分”的课。为什么会出现“水课”,究其原因:


一方面,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调研和论证不够充分,使课程与专业发展现状不相符,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甚至不用花气力也可通过。有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严重缺乏实践性环节,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这就是培养方案设计出含“水分”课程。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到位,对课程内容研究理解不够,备课不愿花时间精力,视本科教学就是完成任务,严重缺乏热情和投入,课堂讲授照本(PPT )宣科,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评价不满意,这就是教师人为教出含“水分”的课程。因此,新时代重提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传统课程建设在内容上赋予全新的内涵,除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外,还包括MOOC 课程、SPOC 课程、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 )课程、数字课程、在线课程建设等。这就要求本科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程教学除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会学生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等多种媒体获取和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无疑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水平

一流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教学水平是关键。新时代教育教学新形态和新理念的课程,其标准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的要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程建设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课程实验和实践平台,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也就是将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内容要反映科技发展的前沿性和时代性,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适当拓宽内容难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建设中尽可能将信息网络技术与教学形式融合,为学生探究知识和个性发挥留有适当空间。只有将低阶性、陈旧性的课程、教师不用心上的“水课”建设成为一流课程,方可使高校的本科教育真正回归到“以本为本”,一流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学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创建一流本科教育、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无论从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是从一流的本科教学,都离不开一流课程,而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首先要有一流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尽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涉及到高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则是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工作。


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已有不少的论述。这里想强调的是,通常大家习惯所说的“教育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是指影响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知识和个性素养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活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教学是指教师、学生间一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也就是整个教育的主要形式。严格讲教育不等于教学,教学的目的是教育;教育的手段是教学。教育包含着教学,教学为教育服务。通常泛指情况下可以讲或者用“教育教学”,可理解为其中既有教育之意,又有教学之意,如常说“教书育人”。由于教育是个较大的命题,其中包括着教学,而教学只是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申请研究课题和成果奖的申报,还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文所提的“教育教学水平”,就是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的新时代,高校教师应很好掌握教育学理论和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


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互联网+教育”已经使本科的教学形态发生了变化。课程教学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局面被打破,倡导教师与学生情感和内容交流、批评质疑和争论争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正在形成。因而要求教师在课程建设中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


其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本科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需要研究的是如何结合课程建设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如部分拓展内容、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可以“二维码”形式给出,课堂教学与“中国大学MOOC”的优秀课程资源融合。这种新形态的教学模式既给师生充分互动的时间,也给学生个性发挥和探究知识足够的空间。


最后,“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使教师本科教学创新积极性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如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精神等教育教学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也会对教师的专业、教书育人和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升。


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是底蕴,教育教学研究是先导。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教师队伍和教育部提出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意见,就是要求以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一流教师要有一流教育教学水平,而一流教育教学水平就是要求教师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同样分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教育研究是指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解决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方法和决策,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特征,探索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主管部门决策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建议。而教学研究是研究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过程管理等教育中的微观问题。主要解决课程教学中教师怎么“教”好和学生怎么“学”好的问题,如一流本科课程教学中的集体备课、课堂研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等,目的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育研究与教学研究两者间关系指:教育研究本身也包含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为教育研究奠定基础。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也将教育研究称为“教育科研”或“教育科学研究” ,将教学研究称为“教学学术” 。实质还是长期存在的重科研和轻教学的倾向未得以有效解决。如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种种评价(评估)指标设计体系、高校对教师工作评价等将科研成果和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重要指标,高校评价教师的工作(如职称晋升)也跟着指挥棒走,促使教师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申请科研项目和撰写学术论文,而使得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下滑。1990 年美国学者博耶发现高校此问题后,提出了教学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 )思想。所谓的教学学术就是本科教学、教学研究应与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研究成果应同等对待;高校和教师要回归本科教育,要重视本科教育和教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本科,“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正在高校全面贯彻和落实。本文认为无论是“教育科研”,还是“教学学术”研究,都是强调要重视本科教育工作,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师专业化主要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学科专业就是要求教师掌握精深学科知识和广博的学科相关知识,具备将本学科的知识转化成自己学术造诣的能力。教师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思维方式、科学方法与课程建设融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诉求重构课程建设内容,引导学生懂得“学什么”和“怎么学”。教育专业要求教师掌握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深刻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和责任,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探究如何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学生的学习融合,如何将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和一流本科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教学形态也发生很大变化,教师的角色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角色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忽视了教师还是知识的“研究者”这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学科专业的学术研究,还是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有许多未知领域和知识都需要教师探究。研究者是高校教师的必备角色,尤其是做好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对于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极为重要。就拿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来说,怎样将学科学术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引入课程,怎样在课程建设中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机的融合,怎样将课程教学由单向知识传授转变为师生双向探讨式,怎样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等,教师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才可使自己从事的课程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因此,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累积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前提,也是从事MOOC 课程、SPOC 课程、移动学习课程、数字课程、在线课程建设等的前提,以及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专业化水平和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


高校教师如何有效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首先,要认识到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如果高校教师不从事教育和教学研究,就难以发现和很好地掌握教育教学和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无底蕴,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学生。其次,要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形态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教师为主导者和决定者的知识传授模式也在随之变化,适应教育教学新形态就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早已被列入研究课题申请、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支撑基础,也被列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的必备条件。忽视和缺乏教育教学研究者角色转换意识,这正是教育教学水平难以提升的症结所在。


最后,要静下心来扎实从最基础做起。教育教学研究内涵很广、范围也很宽,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尤其教学研究内容涉及范围也非常宽泛,如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学就有很多亟待研究的内容。不管从事什么题目和内容研究,要结合自己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找准切入点,研究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研究成果要有思想和实践,要以学生获得的成效来体现。所谓的从基础做起就是先从学校的教学改革课题做起,积淀到一定程度后,再申请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但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研究经费少而忽视和放弃研究。只要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无疑都是会得到认可的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课程教学与教育教学研究

做好教书育人是使命,良好师德师风是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这不仅凸显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一流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凸显党和国家为新时代教师赋予的神圣职责。一流大学的目标是以一流本科教育(教学)培养一流人才,而一流本科教学离不开一流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必须遵循新时代教书育人规律,重视开展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为一流本科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师德师风优良


师德师风不仅是新时代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一流人才的首要任务,也是学生对教师一流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近年来,高校在教师选聘中严格把关,一大批具备较好的师德基础、学科专业知识功底深厚的博士、博士后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相继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大部分教师相继通过各级教师资格认证,还有的被聘为高级技术职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不仅是我国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也是高校的核心功能和立校之本。师德师风是立德树人之源,也是一名合格高校教师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要求教师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是教师的师德师风的最好概括。做党和国家名副其实的“四有”好教师,无疑是高校广大教师的奋斗目标。


优良的师德师风是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累积而成,也是通过教学态度、人格魅力、内容熟练、方法把控、师生之间互动等具体显现出来。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课程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只有对课程内容涉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也就是教师要有精深博广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课程建设和教学无法做到“深入”。


另外,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就是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经验的累积,否则在课程教学中很难做到“浅出”。不可否认,有的高校在教师招聘时,关心最多的是应聘者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潜力,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这是高校高水平教师培养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高校教师怎么适应新形态和一流课程教学要求,还是首先要过好教学关,掌握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规律,掌握学生的学习诉求、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只有花时间和精力对这些问题研究清楚,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自己从一个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过渡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高校教师,如果将科学研究课题和“高水平”学术论文放在首要位置,忽视或轻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但挤不出课程中的“水分”,还会人为地在教学中将一流课程教为“水课” 。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学做起,全身心投入一流本科教育教学,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使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名师。



2.教学理念先进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获得教学创新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所谓的教学理念就是指教师“为何教”“教什么”和“如何教”。传统教学理念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而新时代一流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是: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一流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将课程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情感素养、个性化发展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志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将课程教学与信息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势,通过线上、线下和师生互动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新时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主导者和决定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探究者、发现者;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去探索。


教学理念也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知。陶行知先生讲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和叶圣陶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教”,这正是对教师“教”和学生“学”内在规律认知的最好诠释。教学活动中教师作用重在引导和组织,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学,组织学生探究地学。学生学会学和学得好,这也正是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最佳效果。适应新时代的先进教学理念,根本的问题还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投入的精力、探究的悟性、教学的热情和师生的探究。如何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怎样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呈现方法,培养学生如何在互动中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坚持教学理念创新,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


3.教学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是依据教学和学生认知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媒体、策略和反思等环节进行分析,给出具体教学活动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知和探究知识。一流课程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的是: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课程教学环节要给学生建构何种认知模型,设计完整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解决好学生“为何学”的问题;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学生在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时可能会出现什么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针对不同内容科学选择教学媒体和引导方式,以高效、简洁、合理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解决好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不管采用何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首要的是创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的场景,引导学生自觉探究知识的兴趣,解决好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总之,一流本科课程教学设计要围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这个中心。


教师教学活动的趋向取决于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一流课程是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要求教师掌握课程各个教学环节。首先,对于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大纲要心中有数。掌握课程内容(每次课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不同要求,根据内容的重难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科学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法,如电子教案和板书内容设计、互动内容和问题设计、课堂用时设计等。每堂课的开始和结束内容要前后呼应,有进有出。其次,对学生学习诉求要心中有数。研读精品教材和相关资料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要合理取舍和适当拓宽。只有教学内容熟练掌控,才会摒弃“照本(PPT )宣科”,做到“因生施教”和“因材施教”。科学安排学生线上线下和探究学习,但教师应事先备好预案,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各种反馈信息。最后,要对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心中有数。重视学生和教学督导组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尽管不同教师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不尽相同。但要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是不变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具有一致性。因此,教师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不断从教育教学研究中汲取他人的教学成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内容是一流本科课程教学的核心部分,除有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内容,还有情感素养和价值观等培养的内容。课程体系决定着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符合现代科技发展、信息传播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在内容设计组织方面充分体现出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一流本科课程有着明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不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后续从事科技工作的桥梁。教学内容应体现科技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也就是教学内容要突出前沿性和时代性,在合理增加教学难度的同时,摒弃与时代脱节的陈旧内容,扩展课程的可选择性,拓展教学深度和学生的视野,这是克服学生“不爱学”和“不用心学”的重点所在,也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热情的关键所在。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的一种有机融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着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化解难教与难学的被动教学局面最好方法是突出内容的应用性,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有“学得好”和“学会用”的“成功”体会,又使学生感觉获取知识还有“差距”。


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密切相关,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首先,教学内容取决于课程教学目标,而不是取决于使用教材,但必须研读教材和各种教学资料。如果仅仅依赖于一本教材,教师是很难把控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会给学生传递被误解的信息。所谓研读就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精选和拓展。其次,教学内容既反映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反映科技发展最新成果,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先进性。教师在对内容的内涵探究、掌控能力、表现形式、师生互动是否得体,关键在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水平。最后,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密不可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选用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最有效的途径。


5.教学方法创新


如何提高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牢牢抓住‘教’这个核心”和“紧紧抓好‘学’这个根本” 。教学方法是实现一流课程教学目标、理念、内容等的工具和手段,实际上就是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最佳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源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既涉及到专业培养和课程教学目标,又涉及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的重难点。尤其是重难点内容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虽然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但教学肯定是有规律(即教学规律)可循。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为适应教学新形态,涌现出许多创新教学方法,这些创新教学方法已远远优于所谓的传统教学方法。其实新时代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讲的都是“融合”,如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融合、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融合、MOOC 与课堂教学融合等。在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宗旨还是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方法创新是指寻找课程教学中的更有效的方法。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掌握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资料),不断整合、更新和集成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有机融合,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谓的“教无定法”是指教学不拘泥于某种具体方法,但并非不要方法。教师可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和学情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流课程教学新形态的思路,既要转变教师单边主义主宰下的教书本、学书本和考书本的低阶教学,又要转变教学活动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协调的单向模式。方法创新的目的是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通过教学模式转变和信息网络技术拓展学生探究知识的时空,使课程教学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涉及到多种媒体技术的混合使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实践和体会,课前要对现有教学资源和媒体进行消化,并进行必要的二次加工,切勿“照搬照用”,否则适得其反,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世界丰富多彩,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提升探究能力。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热情,做好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如教学基本要求、内容精选、备课教案、学情和语言等环节。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学,就是教师讲科学和学生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人,使学生在学时感受到美在其中。教学要达到“艺术”的高度应从掌握教学技能和技巧开始,逐渐过渡到教学技艺,再达到教学艺术的终极目标。常言道:欲行万里,始于足下;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教学方法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揭示课程教学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在一流本科课程教学中获得优秀的教学成果。


结语

动力源于目标,收获源于累积,成果源于创新。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形成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教育部新提出“双万计划”,每个教师都将是课程的建设者和教学的参与者,没有旁观者。要求高校教师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教和以德施教,在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上不断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增光添彩,使自己所从事的课程尽快成为受学生欢迎、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一流本科课程。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专业水平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势,积极投入到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累积经验,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就一定会在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成功。


本文作者:史仪凯,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

——END——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大学之教”公众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往期精彩推荐:


如何让“磨课”取得最佳效果

有效提问学习导图

真实学习的意义,特征,挑战与设计
PPT || OBE课程体系设计:从理念到行动!
天津大学:虚拟仿真技术锻造思政“金”课
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常见问题解答
四川大学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构建一体化“大思政”育人格局
教育部高教司2020年工作要点
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如何发力
美国商科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介绍
“新文科”要来了?这些你都清楚了吗?
从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教育技术,机会真的来了吗?
课程思政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怎么看?看北京联大的这份答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