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录》里面的一些 tips
我自己做时间记录也有一阵子了,正好这本书到了,随手翻翻。本来以为这本书和大多数鸡汤类的书籍一样,看过就算了,没想到居然写的很扎实,尤其对于正在做时间记录的人来说,确实有一些实践上的关键点。
以下是我的思考,不一定是书中的观点。
Q:做计划是如何安排休息和机动的时间?
书中提到:无论你的效率有多高,浪费的时间都有必要「提取」出来。
每天有 10% 左右的时间可以用作「健康休闲」;
一般安排全天可用时间的 50%~60% 来做计划是合适的,剩下的 40%~50% 的时间要预留出来作为机动的时间,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也就是说,一天安排 2.5 个小时专门用于放松,同时计划只安排 5 个小时(假设一天工作 8~10 个小时)。
Q:时间记录的意义?
了解并认识真实的自己、纠正对自己行为的认知。看看自己什么时候效率比较高,什么时候效率比较低。
Q:只记录时间、不写备注可以吗?
建议写备注。备注可以当做「起居注」写,也可以写成「间隙日志」的样子。
Q:如何简化时间记录的过程?
只有切换场景了才记录时间,否则不用记录。应该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认真过好生活,而不是被时间记录工作切成一个个小碎片。
Q:为什么作者说做饭和吃饭要分开记录?
在阅读之前,我自己做饭和吃饭是放在一起记录的,但我认为作者这样记录的方式更好。因为做饭是可以「外包」的(比如出去吃饭),但吃饭不能「外包」。建议将做饭与做家务合并,长期下来可以观测这部分是不是「外包」出去会更好。
Q:如何利用时间记录改善接下来的行动?
每日回顾自己的时间记录,建议午饭后(回顾上午)、晚饭后(回顾下午)、起床(回顾昨天一天)各回顾一次;
回顾内容:哪些事可以不做、哪些事可以优化、重要的事做了多少;
如果觉得时间记录不够精彩,可以通过改变行为,让时间记录的数据更好看。
Q:时间记录时间较长后有哪些有趣的用法?
计算真实的时薪:用全年收入除以全年真实工作时间,这是你的机会成本。用这个标准去考虑不重要的事情(比如家务)是否要「外包」;
回顾历史上的今天:可以比较每年的今天,也可以比较每个月的今天。看看当时做了什么,发现自己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