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疫中的教育学 | 以读书促读书,以思考促思考

_

引言

当前,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斗争正在持续进行。教育学子遵守有关规定坚守在家中、宿舍中。为了支持同学们自主开展学习,教育学部倡议学部全体教师在这个特殊时期,共同开设一门“抗疫中的教育学”微信微课程。“每人5分钟,共上1门课”,以思考促进思考,以读书带动读书,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在阻击疫情的“宅家”时光里能够静心学习和思考。微信课程从今天开始,每期两课。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主讲人

_


袁振国,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近年来围绕教育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发表论文20多篇、著作多部,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两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获得国家和上海优秀成果奖多项。



课程视频

_






课程讲义

_


教育规律与教育规律研究


教育学部科研事务部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今年拟出一个“教育实证研究的专辑”,我正在为此准备一篇文章,题目初定为“教育规律与教育规律研究”。我们知道,教育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探索、发现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律,为教育活动的科学开展提供根据,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但是,什么是教育规律,怎样研究教育规律,并不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受西方现象学的影响,怀疑甚至否定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研究的观点和文章也不少见,这个与忽视甚至否定教育实证研究的观点又有内在的联系。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认真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


追根寻源发现,怀疑甚至反对进行教育规律研究的观点、理论可以从三个不同层次来剖析:


第一个层次是在认识论甚至是本体论的层面上不可知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怀疑和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从笛卡尔、休谟、康德、到现当代的现象学,有一条不可知论的思想路线。


第二个层次是在价值论的层面上的唯意志论,反对历史主义的决定论,强调个人意志的自由和价值,从叔本华、尼采、伯格森,还有波普尔批判主义的观点,到现当代的现象学。他们不满意因果决定论,认为这种思想是对个性、人格和自由的否定,需要从“生命”出发去阐释宇宙人生,用意志、情感和“活动”充实理性的作用。他们不都反对自然科学和理性,只是说这些经验或知识不完全,必须提高意志、情感的地位,但是把个人意志提高了历史规律之上。


第三个层次是在方法论的层面上,认为自然世界的规律和自然科学规律性的研究,其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不适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和社会科学规律的研究。第一个系统提出来的是狄尔太和他的《精神科学引论》,以及后来的李凯尔特、马克斯韦伯,到当代的伽达默尔等。以前我在《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一文中有所涉及,但我觉得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剖析。


为了把这些头绪理清楚,先是读了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伽达默尔等人的作品。随着思考的深入,发现,对规律研究的怀疑、反对其实在哲学史上是有传统的。我这两天在重读西方哲学史,刚把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读完,这本书断断续续这是读第三遍了。重温对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著作,希望能有效地回答和破解一些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具体方法论的问题。教育学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大家知道,各门自然科学和很多社会科学都是在找到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后才取得大踏步前进的。教育学长期以来除了对哲学、逻辑学一般方法论的借鉴,还特别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的方法,不断取得长足的发展。但至今尚未建立专属于教育学自身的方法论。上个世纪60年代皮亚杰曾经专门讲过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这是我的一大困惑。我也试图进行一些讨论。希望能有所收获。也希望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和我一起思考这些问题,给我以指教。 


 • end • 


编辑 | 王淼

视频制作 |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壹幕工作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