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地文明城市创建经验大看台

2017-05-24 中政智库

中政智库.  [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今年,中央文明委将评选表彰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经进入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的阶段。日前,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会上,张家港市、安徽省、杭州市、厦门市、成都市、包头市、许昌市作了文明城市创建交流发言。



前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

届次

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

第一届

 

(2005年)

文明城市(9个):张家港市、厦门市、青岛市、大连市、宁波市、深圳市、包头市、中山市、烟台市。

文明城区(3个):天津市和平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西城区

第二届

 

(2009年)

省会、副省级城市(3个):成都市、南京市、南宁市;

地级市(6个):惠州市、南通市、东莞市、马鞍山市、苏州市、大庆市;

直辖市城区(3个):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静安区、重庆市渝北区;

县级市(2个):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满洲里市

第三届

(2012年)

省会、副省级城市(9个):长沙市、广州市、福州市、长春市、杭州市、郑州市、拉萨市、银川市、贵阳市;

地级市(14个):临沂市、常德市、扬州市、长治市、淄博市、鄂尔多斯市、洛阳市、绵阳市、宜昌市、唐山市、江门市、嘉兴市、常州市、克拉玛依市;

直辖市城区(3个):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重庆市渝中区;

县级市(1个):绥芬河市

第四届

(2015年)

省会城市(6个):武汉市、南昌市、哈尔滨市、合肥市、西安市、沈阳市;

地级市(22个):威海市、潍坊市、广安市、许昌市、东营市、镇江市、绍兴市、濮阳市、岳阳市、金昌市、三明市、铜陵市、珠海市、株洲市、芜湖市、宝鸡市、无锡市、佛山市、泰州市、泉州市、温州市、漳州市;

直辖市城区(4个):上海市奉贤区、北京市海淀区、重庆市南岸区、天津市河西区;

县级市(2个):济源市、石河子市

来源:根据公开报道整理



张家港: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

1995年10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2017年4月,中央文明委又把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会议放在张家港市召开。22年来,张家港持之以恒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实现“四连冠”,打响了“文明张家港”品牌,有力地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领导班子在变,但“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理念始终不变


张家港市把“文明引领”明确为今后五年发展的战略路径之一。在去年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张家港提出了以“聚焦转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文明引领”为内容的“四大路径”,号召全市上下拔高定位、再度发力,在高起点上走好文明引领之路。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推向了“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新高度。


社会环境在变,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工作目标始终不变


随着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利益关系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日趋活跃,各类诉求不断增多。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张家港市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相结合,着力提升全民素质,不断彰显城市文明。不断赋予“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始终成为城市之魂、力量之源。


发展阶段在变,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工作导向始终不变


推进城乡一体文明,是张家港的努力方向。坚持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致力让城乡居民拥有一样优美的居住环境,致力让“美丽乡愁”永驻港城。


形式手段在变,但常抓常新、常态长效的工作要求始终不变


突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推动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村规民约、行业规范,成为人们言行的内在自觉。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建立守信联合褒奖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常态化发布“诚信红黑榜”,积极开展诚信示范街区建设,商户“诚信二维码”得到广泛运用。


突出管理与引导相结合。成立市民巡访团、巡讲团和巡演团,开发“城市e管家”手机APP,在全国首推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索实施《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打造“24小时图书馆驿站”。


突出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实施“一图四清单”工作法。文明办及各机关单位组成督察队伍,针对主次干道环境、公共广场环境等31个方面,定期走访督查,制作“文明创建天气图”,实时反映文明创建工作状况。制定下发“任务清单”、查找列出“问题清单”、跟踪排摸“短板清单”、点评亮出“成效清单”,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规范化制度化。制定考核奖励办法,每年都对创建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创建不力的市级机关和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安徽:

“五个坚持”倾力打造文明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工程,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目前,安徽已有4个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6个提名城市这两年的测评综合成绩全部进入全国前30名。


坚持“一把手”主抓


“一把手”重视。省委书记担任省文明委主任,省长任第一副主任,以上率下,强力推动。提高创建摆位并充分发挥考核这一“指挥棒”作用,把文明城市争创列入全省党建综合考核内容,分值占1/5;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挂钩、与职工福利挂钩,其中福利占比1/3。


“一把手”统筹。各市建立书记主抓、市长主建,专职副书记、宣传部长、分管副市长作为常务班子的创建领导体制,实行周调度、月督查、季总结,大事要事及时会商,难点焦点领导包干。各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重面子更要重里子”的创建理念,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创建书记”“小巷市长”。


坚持“一条线”贯穿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坚持把创建的着力点放在市民素质提高上。推动身边好人评选纵向延伸到社区楼道、横向覆盖到行业单位。特别是创新开展道德信贷资助模范发展,设立道德基金扶助好人脱贫,在全国率先建成安徽好人馆及16个市级分馆并全景展示好人事迹。


坚持“一体化”推进


以城带乡、以点带面,推动创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城市之间、部门之间工作不平衡问题。


城乡联动,在全省范围内以“三线三边”(“三线”: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江河沿线;“三边”:城市周边、景区周边、省际周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三治三增三提升”:治脏、治违、治乱,增强功能、增加绿量、增进文明,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较好改善了铁路、公路、江河沿线和城市、省际、景区周边的环境面貌,创建工作正向纵深推进。


坚持“一把尺”衡量


省内推荐不照顾,谁干得好就支持谁、谁成绩好就推荐谁,不讲先来后到,不看名气大小,不搞平衡照顾,争创城市只需埋头苦干练内功,不用投机取巧走捷径,大大激发了提名城市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斗志。


坚持“一竿子”到底


部署要求一竿子到底。紧扣测评体系,把创建任务细化到人、分解到点、序时到位,逐市逐县明确任务,逐层逐级压实责任。


带队练兵一竿子到底。建立以省文明委成员单位和市县文明办业务骨干为主体的创建专家库,集体培训与集中测评相结合,小分队暗访与随机抽查相结合。


整改督查一竿子到底。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失职追责,创建问题一事一档。



杭州:

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

2016年G20杭州峰会,是对杭州历年文明创建成果的一次全方位检验,更是对杭州全面提升文明创建水平的一个强有力撬动。杭州举全市之力推进各方面工作,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扬,杭州努力把文明杭州打造成城市最闪亮的金名片。


涵养城市气质,着力打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样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明创建的灵魂,是凝心聚力的法宝。杭州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服务保障G20峰会的全过程、各环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让中外嘉宾真切感受到了当代中国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


用愿景目标激发家国情怀。把服务保障G20峰会与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面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把中央对杭州的充分信任转化为参与国家大事、服务国家大局的自觉行动。


用优秀文化强化价值自信。坚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并举,推进学习型城市和城市文化公园、“漂流书亭”等建设,在围绕峰会讲好杭州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的同时,把优秀文化基因根植于社会沃土、市民头脑。


用“最美”人物树立精神标杆。杭州连续12年开展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评选,在各行各业形成争当“最美”主人翁的浓厚氛围,为完成G20峰会服务保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用良好风尚镌刻文明烙印。坚持落实、落细、落小,以文明出行、有序排队、清洁家园等文明行为为切入口,广泛开展“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杭州人”活动,使G20峰会成为展现中国人文明礼仪、文明素养的窗口。


提升城市颜值,用工匠精神呈现人间天堂的独特韵味


杭州充分发挥自然风光优美、人文积淀深厚、创新活力迸发的独特优势,坚持服务保障峰会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相结合,借势推进城市转型、经济转型,实现“两个文明”协调推进、全面提升。


坚持践行“两山”理论,呈现生态之美。坚持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打好治水、治气、治废、治堵等攻坚战,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率先成为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呈现生活之美。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实施完成市政交通、城市门户、街容美化等6大类605个城市环境整治提升项目,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峰会筹备和文明创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呈现生产之美。持续深化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全域创新,经济发展呈现增长中高速、质效中高端、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态势,为深化文明创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创新社会治理,以共建共享汇聚文明创建正能量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深化文明创建,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的良好格局。


创新体制机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动员各级领导班子、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凝聚各方力量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在良性互动中推动热点难点问题解决。


创新工作载体。党员干部层面,开展“保障峰会争先锋,担当有为谋新篇”专题活动,5万多名机关干部参与文明劝导、平安创建等活动。市民群众层面,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162万多名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用微笑、爱心、真情给四方来客留下美好印象。


创新方法手段。用好法治的手段,率先建立公共文明素质评价体系、出台《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制度刚性约束市民行为;用好技术的手段,建好网络辟谣、政务发布等平台;用好文艺的手段,更加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厦门:

同心铸造全国文明城市品牌

多年来,厦门市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创建的奋斗目标,立足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连续4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始终坚持创建为民,着力激发群众认同感


近年来,厦门把文明创建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的重要抓手,把创建为民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力求给群众带去更多实惠。


一是把深化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紧密结合。围绕加快跨岛发展,全面展开5条地铁线、新机场、“两环八射”快速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未来4年建设10万套以上公租房,创造了分级诊疗厦门模式,积极破解交通难、就医难、住房难。


二是把深化创建与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紧密结合。去年以来,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再提升,灾后重建再发力”,着力做好城市建设管理的“加减法”,通过“两违”整治、绿化提升、市政设施完善、优化管理等措施,腾出更多空间为群众修建绿地、社区公园等。


三是把深化创建与办好民生实事紧密结合。从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入手,扎实办好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实事。在历次考评中,市民对文明创建的支持率和满意度都保持领先,这也成为厦门市文明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


始终坚持创建惠民,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


厦门把顺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


一是顺应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期待,生态建设投入达GDP的3.67%,居全国领先水平;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居全国74个大中城市前五位,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率先获评国家生态市。


二是顺应群众对优良秩序的新期待,创新社会治理,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以打造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为目标,推行立体化防控、多元化调解、网格化服务,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注重通过立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顺应群众对优质服务的新期待,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积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多规合一”改革成为全国样板。


四是顺应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102家社区书院,30多万人次听课受益。


五是顺应群众对民生保障的新期待,率先实现大病医保城乡全覆盖、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认定、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全市统一、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覆盖,民生保障不断取得新成效。


始终坚持创建靠民,着力增强群众参与感


发挥群众在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市民在自觉参与中提高文明素质。创建工作的市民参与率达98.8%。


一是注重媒体宣传。依托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开设《文明创建在行动》等专栏,传播文明理念,倡导文明行为。


二是注重学校教育。率先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丛书》,作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必修课,从“摸不着”到“抓得住”,得到中宣部、教育部肯定。


三是注重培育风尚。发挥全国道德模范何祥美、时代楷模陈清洲等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谐邻里节和推荐身边好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向善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注重机制创新。推动文明创建从“靠政府”变为“靠大家”,群众行动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持续推广“门前三包”“挂牌整治”,创新市民文明监督评价机制,组建市民文明巡访团,开展“随手拍”,引导市民随时发现、反映、监督不文明现象。



成都:

深化文明创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文明程度,铸就城市高度。成都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作为最高荣誉和最大鞭策,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文明创建不断深化。连续3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着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铸造“文明之魂”


成都始终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


强化有效宣传,增强价值认同。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市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推出《活在阳光下》等主题文艺精品,在各行各业选树一批“群英谱”,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创新方式方法,融入社会生活。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传递正确价值取向。推进核心价值观示范县乡建设,打造主题公园、广场、社区示范点,用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等载体,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打造活动品牌,推动共同践行。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我爱成都”“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做崇德向善少年”等主题品牌活动,让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切实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夯实“文明之基”


成都始终将增强城市功能品质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基础,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


优化拓展城市空间。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战略转型。构建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打造世界级成渝城市群,提升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发展水平。


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大力推动创新创造,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把成都科学城打造成“西部第一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深化“平安成都”建设,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搭建“网络理政平台”,提升系统治理水平。构建“大数据+”城市智慧治理新模式,推进城市服务网、民生网、安全网“三网融合”。


大力传承繁荣城市文化,厚植“文明之根”


成都始终将传承繁荣城市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和涵养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名城。


加强城市文化根脉保护。完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保留老城区原有风貌和历史文化核心区,加快“成都中心”建设,延续千年的文化痕迹和文化记忆。


加强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加强成都历史文化和名人研究,推进“书香成都”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建设孝善文化示范点,让优秀历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代代传承下去。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深度挖掘大熊猫文化、古蜀文化、诗歌文化、三国文化、丝路文化、水利文化,加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持续办好国际非遗节、诗歌音乐季等文化活动,建设大气秀丽、国际时尚、蜀风雅韵的“人文成都”。


不断改善城市民生,打牢“文明之本”


高标准打赢扶贫攻坚战。以“绣花”功夫,实施“百村万户”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累计投入15.4亿元支援甘孜、阿坝19个藏区县。全面完成“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对口支援雅安任务。


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新增城乡就业166.5万人,基本建成充分就业城市。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7%、44.8%,各类保障性住房惠及市民24万人,新建、扩建幼儿园460余所,成为全国首个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医联体实现基层全覆盖。



包头:

争做西部地区文明城市排头兵

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包头市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立足新起点,着眼常态化,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上水平。


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塑造城市形象


始终坚持用高标准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包头市城市规划是唯一经中共中央批准的地级市城市规划。建市67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北方干旱少雨地区建成一座“半城楼房半城绿”的现代化城市,整个城市舒展大气,成为中国城市规划的样板之一。


始终坚持用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城市内涵。深入挖掘整理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黄河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城市内涵。


始终坚持用城市品牌不断激发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积极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等一批国字号城市创建活动,让全市各族群众在创建中享有更多获得感。


创新道德实践载体,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推进道德之城建设,以“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活动项目化;出台一系列先进典型帮扶礼遇办法,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推进志愿之城建设,成立首家志愿服务学院,把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各类创建考核中。


推进诚信之城建设,着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建立征信信息平台,实施多部门联合信用惩戒机制和“红黑榜”发布制度,累计发布企业红黑榜信息4700余条。


建设“三优”风景线,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建设优美环境风景线。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化”工程;建成的百里城市绿道,串联起十大公园绿地广场。全市1万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广场达到71个,亚洲最大的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成为城市的“绿肺”;以北梁棚改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让32万人实现“宜居梦”。


建设优质服务风景线。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今年完成剩余6000名国贫人口全部脱贫,自治区级贫困县摘帽,在自治区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被全国推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同城待遇”,50岁以上农牧民全部实行免费体检;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6.6%,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建设优良秩序风景线。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包头建设,强化拓展“四级巡控”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机制,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许昌:

“四个突出”厚植生态文明优势

河南省许昌市是三国文化、腊梅文化、陶瓷文化、烟草文化之乡,素有魏都、花都、钧都、烟都、药都“五都”之称。自2001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许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创建之路。


突出以创增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许昌花木栽培历史悠久,国家林业局、河南省人民政府连续16年在许昌举办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近年来,许昌依托这些优势,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和“绿满许昌”行动计划,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格局。


在点上彰显风情,建成126个公园、游园和广场,打造了“全年常绿、四季有花”的园林景观。


在线上构筑风景,对市区3条河道进行生态绿化,建成82公里长的绿色长廊;围绕“一路一树一花一景”,相继建成樱花大道、海棠大道、紫薇大道等景观道路。


在面上打造风光,建成4处总面积10万亩大型生态林海、5个高档观光农业生态园,发展花木面积90多万亩。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6.46%,是全国首批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级市。


突出以创兴水,补齐水资源短板、建设水生态文明


许昌水资源总量不足,曾被列为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告别缺水之痛、实现兴水之梦,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2013年5月,许昌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为解决“水之源”,许昌把南水北调分配的每年2.26亿立方米水用作城乡居民饮用水,把原来饮用的汝河水、调引的黄河水、提质达标的再生水作为水生态建设的保障水源。


为开发“水之利”,许昌投资55.5亿元,对市区3条河流、5个湖泊统一改造、全部连通,建成“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水生态景观。


为保障“水之清”,许昌关停一批污染企业,关闭城市规划区内570眼自备井,实施雨污分流,建设7个污水处理厂和7处人工湿地,现在主城区河湖保持1000多万立方米水,实现了“碧水长流、清水绕城”。


突出以创促管,摘掉“许脏”帽子、提升城市颜值


曾经,许昌市区“脏乱差”问题突出,一度被戏称为“许脏”。为此,历届班子都引以为戒,在城市管理上全面推行精细化、智能化,实现垃圾资源化。


在精细化上保证了“路见本色、地净如洗”,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是全省唯一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示范市”。在垃圾资源化上力求“吃干榨净”,针对城市大量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难题,探索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模式,建筑垃圾收集率、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5%以上;针对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难题,探索实行“户投放、村收集、乡集中、县转运、市处理”一体化模式,日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这两项工作也双双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突出以创惠民,倡导绿色发展、共享美好生活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去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0%。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市、县城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对困难群众市财政一次性拿出6000万元进行燃煤替代补贴。


还有这个信息值得关注

点击图片查看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特色样本 

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新一线城市领跑者的成都布局

深圳58个改革项目看过来

“一霸手”后面有多少“唯唯诺诺”的属下

上海养老混改成效一览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中政智库

微信号:zhongzhengzk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