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致读者的一封信:据说这个人想让风景园林“破圈儿”~~

炎炎 yanyan 炎炎and皮蛋趣看展
2024-08-30
★ ★ ★
这是YanYan公众号的第045篇文章

你好,我是YanYan,感谢你的关注。
今天是2021年7月13日,“YanYan风景园林导游”公众号开通一周年。
一年前刚开通公众号时,我在朋友圈中说:
“今天并不是想向大家【求关注】,而是拜托大家【来监督】”。
因为我希望将日常学到的碎片化知识,固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为了防止偷懒,只好逼迫自己公开做分享,请大家来围观。
过往文章中的内容可能正确、可能有误;可能有趣、可能枯燥,真诚感谢大家的无偿支持与包涵。
为了方便你们更好地监督公众号的进展。
决定从今天开始,立下个传统,每隔一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给你写一封信,公开汇报这一年来所做的事情、取得的收获、思想上发生的变化、以及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今天的汇报内容将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一、信息公开:一年来公众号有怎样的变化?
二、重新定位:公众号该为你提供什么价值?
三、行动计划:接下来的一年,打算如何做?



01

信息公开

我承诺,以下数字全部真实。
过去一年,总共发布了45篇长文和9篇短文,其中包括4本专业的精读推荐、11篇案例分析、11篇碎碎念的思考笔记。尽管文章少,但是我话比较多。
截至目前,公众号总读者数3108人;同时,我还运营同名知乎账号,总读者数超过5000人,发布的内容被收藏超7300次。
其实不论是3千,还是3万,这个数据本身没有太大意义,它只能说明有这么多人,看过文章后顺手点了下“关注”,但未必会真看。
我不敢说这3000人是喜欢我内容的读者,因为微信后台还有一项数据叫“常读用户指标”,如果你经常点开我的公众号,我就会出现在你订阅号消息的顶栏,其实这些才是更真实有效的用户。(我是不是说漏了什么……)
这个数据有多少呢?
只有11%的人经常点开公众号,这说明我没能很好地为剩下90%的朋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若按最初设想,我的初心其实是为了自己,本意是“自虐求围观”。我会聚焦“风景园林”这条主线,分享一些新认知新启发、解读感兴趣的书籍、分析精彩的设计案例,保证自己在专业领域持续进步。
可是,运营一年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我凭什么要求大家无偿地监督我呢?
每一位关注我的朋友,一定有着你自己的目的;每一次打开文章阅读,都希望获得一些启发。
如果只是凭着我自己的兴趣喜好,积累分享,那么又能为你,提供什么价值呢?
事实证明,我的确没能服务好那剩下90%的朋友。



02

重新定位

1、带你走进风景园林 
要想提供确定性的价值,首先需要有清晰准确的定位。
这一定位,于自己而言,关乎学习成长的方向;于你而言,关乎这篇文章是否能对你有用,不至于浪费时间。
那如何明确定位?
咱把视角拉远一点,我曾经看到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如何给企业做战略定位?
“什么是企业战略?不是企业的战略,而是企业为解决社会问题,而为社会制定的战略。”
把这句话放到个人身上同样适用,个人“战略定位”,不应该是个人的定位,而要去思考你能为行业解决什么问题
听起来有点大言不惭hhhh,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个人所能解决问题的大小,一定是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
那么行业有什么问题是我可以够得着的呢?
问题的确有很多,但我关注到其中一个,那就是——“风景园林专业”在公众视野中长期缺位
每次被人“嘲笑”说,风景园林是种树专业的时候,都会心有不甘,可一两句话又没办法争辩清楚,那个瞬间其实特别无助。很多人从来没有关注过房门外的自然空间,小到小区的花园、街边的游园,大到城市里的综合公园、城市里的绿色游憩体系、城市外的风景胜地,所有这些空间的规划设计,都有风景园林人的参与,但公众对此并不知晓。
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的传播工作没有做到位。风景园林说到底是为公众服务的,公众都不知道你,谈何服务?
因此这就需要有人站到台前,扔掉专业术语,将复杂的设计理念、抽象的设计思考,用自然平常的语言讲述出来,借助公众平台传达我们设计师到底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我们做事的方法是否对你也有启发?
一句话总结:我希望风景园林“破圈儿”
~~~
趁人少,我斗胆先来占个位,虽然见识还很肤浅,但来日方长。做这项工作,当然需要扎实的专业积累,但我想更关键的,是一颗贴近公众的心。
为匹配全新的定位,我决定修改slogn,将“用多元视角探索风景园林”,更新为“带你走进风景园林世界” 
前者所关注的对象只是“风景园林”这个专业,写作的目的是在研究它;但后者关注的对象是“你”,我希望带你来观赏这个专业中的各处景色,如何服务好你,才是内容的核心

2、“破圈”的本质是吸引 
不过,普及风景园林并不意味着要写软文、刷存在感、蹭热点话题、稀释知识浓度,比如古风大热,我就夸古典园林多么的诗情画意。
今年“破圈”这个词很火,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股从内向外的力量,在向外拓展新边疆。但其实恰恰相反,“破圈”的本质是形成一个吸引力系统,把外面的人吸引进来
从结果来看,你的影响范围扩大,好像是自己走出了圈子;而实际上,是你有趣、独到、有价值的内容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人们汇集于此,从而实现了“破圈”。
如果觉得这么说有些抽象,想想B站,你大概就明白了。你是不经意间主动陷入B站的,还是被所谓广告营销吸引的呢?
因此,风景园林如何“破圈”?
我的理解是,在内心装着公众的前提下,高质量讲好专业内容,让已经关注我的用户觉得有趣有启发,从而愿意把内容分享出去,影响、吸引他们身边的人。
也就是说,今后公众号的使用者可能由两部分人组成:专业同仁和“高级外行”
我是得到APP的重度用户,“高级外行”是我从他们那里偷来的词。
“高级”是指他们在各自行业有一定的积累,他们不是小白;“外行”是指他们有强烈学习愿望但不是本专业的从业者。“高级”这个词的意思并不是要区分出“普通外行”,只是在表达对读者水平的尊重。
对于一位“高级外行”来说,他们学习的动机不是猎奇,而是想通过其他学科的认知、方法、实践,来加深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
落实到自己具体的内容写作,如何既描述清楚专业的基本知识,同时又能扩展知识边界,为更多人打开新视野,点亮生活中的新景观,这将是我未来一年的重大挑战。




03

行定计划

下面说说我打算如何做。
坦率来说,具体内容结构我还没想太清楚,需要时间慢慢摸索尝试。但如何同时服务于专业同仁和高级外行的写作方式,我想明白了,核心是两点——“解压缩”和“做还原”
1、解压缩 
面对外行人,想把一个知识点描述明白,至少要过三道关。
第一关叫*组块化*
为了降低认知负担,我们人类习惯把巨大的认知用一个概念封装起来,打个压缩包,方便存储也方便传输。像是术语、公式,都是这种压缩包。
可是面对外行,这事儿就麻烦了,因为人家没有解压缩软件,你要先自己把压缩包解压,再一点一点发送给他。
第二关叫*功能固着*
也就是对事物功能的刻板印象,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是钉子。人们了解了一个专业知识后,很少会去想如果跳出专业外,它还能有什么用。
第三关叫*知识的诅咒*
就是你掌握了一种知识,你就不能理解,那些没有掌握这种知识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越是了解某个领域,越是没有办法用浅显的语言和普通人交流。
因为「组块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术语、概念,大大提高了自己学习还有和同行交流的效率。可是在这个领域越久,他对于术语的「功能固着」也会越强,越觉得不用术语,这事儿就说不明白。而且因为「知识的诅咒」,他意识不到这些术语和抽象的概念,大众们是没法理解的。
这三个问题缠在一起,就让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想给大众普及知识的时候,变得难上加难。
那该怎么办?——扔掉专业术语,打破功能边界,习惯换位思考,其中的关键是要用自然语言解压缩
无论多深刻的抽象道理,一定都可以用人人都能听得懂的平实语言讲清楚,如果讲不清楚,就是自己还没想明白。
比如我之前在描述“景观”这个概念的不同含义时,是这样说的:
景观生态学里所指的“景观”不是我们视觉审美意义上的景观,而是地理学上的,指的是眼前景色背后,那些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或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它们交错分布、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形态。
这么说有些抽象,咱打个比方,同样是一道菜,我们普通人看到的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大厨看到的则是食材、刀工、调料、火候这些要素的组合,地理学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厨师。

2、做还原 
“解压缩”只是第一步,让对方能听懂,接下的重点还要“做还原”,去想这件事、这个方法知识的出现,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甚至还可以把具体问题再总结提炼,还原成更普遍的问题
过去我们读书,习惯把书看成一个碗,里面盛装了知识。其实,我们也可以把书看成是一根棍子,书里的知识它曾经是,也一定是某个人拿起来解决某个问题的棍子。
我曾经看到一个很精妙的比喻,如果一个知识是天上的一颗星,那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仔细观察这颗星,而且还要追问:女娲当年拿它补了一个什么洞?
所以,一旦你能原出具体的问题,不同专业领域的方法、经验,就有了迁移性,它就有被“高级外行”了解的价值。
我曾经解读过一个竞赛案例,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回看这篇文章《寻回生活的掌控感,人间值得——2020ASLA学生组分析规划杰出奖West Oakland学习笔记》
文章的结尾,我就在试图将问题还原。
虽然是个设计案例,但它实际在解决的问题是:在面对复杂社会难题、没有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普通人如何通过小改变、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逐渐寻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仔细想想看,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确幸”嘛。
纯粹的设计策略,我猜大多数人是不太关心的。可是一旦将问题还原,你会发现世界上居然有这样一群人,在通过设计的力量向社会释放善意,向社会传递积极的影响,那他们的想法、行动、对小确幸生活的憧憬,你难道不想了解一下吗?
- - -
以上两点总结起来就是,“解压缩”打通交流的隧道,“做还原”扩展专业的圈层。
接下来一年,我会基于这两点方法,做一些尝试和努力,具体呈现方式,我还在思考,没有完全成型。



最后想说:

想让风景园林“破圈儿”,这件事能否做成,能做到什么程度,我心里也不知道,取决于我自己的能力、时间,但目标是确定无疑的。
因为一个专业要想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那它就必须要“破圈儿”,深刻嵌入到人们的生活,被社会所认可、被大众所了解,这是确定无疑的长期趋势。
我所做的工作,不过是站在趋势旁边,共同前行,定期当众吆喝一声:“这里风景真是不错,快过来瞧瞧~~”
其实一年前开始做公众号,我只是想把日常的学习感悟分享出来,但写着写着我猛然发现,公众号竟然是会自己生长的,我没想到它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有如此巨大挑战的任务。
所以面对接下来一年,我想在这里——求祝福、求监督、求帮助。无论你是给我分享一个有趣的案例、还是提供一个独特的观点、一份你觉得很重要的资料、一个你感到疑惑的问题、或是将公众号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这些都是你对我的祝福、监督和帮助。
由于微信政策的限制,我没有办法开通评论功能,所以你有任何想法都欢迎在后台留言,请不吝赐教。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这封信的全部内容,感谢阅读。
一年后的今天,我会继续向你汇报。

2021年7月13日

YANYAN


“  管见论之,见仁见智,各取所需  ”


---

低产狡辩声明:由于目前学识有限,为了搞清楚一件事情,通常要查阅很多书籍、论文,力求让自己的“现学现卖”显得稍微“专业”一些,所以更新速度不会太快。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炎炎and皮蛋趣看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