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战略研究》∣ “语言学手册”系列
《语言战略研究》微信公众号推出新栏目“观约谈”,每周一文,敬请关注!
“手册”(Handbooks)往往集中了某个学术领域或方向的主要议题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因此对初学者和相关研究者来说有很高的文献参考价值,实用价值很大。
就目前搜集来看,国际上主要有六家出版社在做语言学手册系列。
●第一家是威利语言学手册系列(Wiley-Blackwell Handbooks in Linguistics)。此手册系列在学界久负盛名,开始最早、数量也最多,网站介绍已经出版了75册(有的有第一版和第二版)。其第一本手册是出版于 1991 年的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
●第二家是牛津语言学手册系列(Oxford Handbooks in Linguistics)。是仅次于威利系列的手册系列,到现在已出版38册。其第一本手册是出版于 2008 年的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Syntax。
●第三家是剑桥语言与语言学手册(Cambridge Handbook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虽然剑桥系列出现较晚,但是依托剑桥的优质学术资源,出版速度很快,已出和将出的(截至2017年)有23册。其第一本手册是出版于 2011 年的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
●第四家是劳特利奇手册系列(The Routledge Handbooks),这家出版社的手册系列是后起之秀,但是着力很大,而且她的手册系列也是分支最细,到现在已出版25册。其第一本手册是出版于 2009 年的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 Around the World。
●第五家是德国德·古意特手册系列(Handbooks of Applied Linguistics),她只出应用语言学系列,已出和将出的有15册。其第一本手册是出版于 2008 年的 Handbook of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第六家是布瑞尔出版集团的语言学手册系列(Brill's Handbooks in Linguistics),这个系列刚刚开始,已出版两册。其第一本手册是出版于 2010 年的 The Handbook of the Syllable。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开始更多地走向国际舞台,也更加为世界学者所认知。最近几年,上述六家出版社就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了这一趋势。
一方面是上述出版集团有三家出版了汉语的手册或简明百科,分别是:
●威利系列的《汉语语言学手册》(The Handbook of Chinese Linguistics, C.-T. James Huang, Y.-H. Audrey Li, and Andrew Simpson.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2014)。本册由黄正德、李艳惠、Andrew Simpson三位先生主编。是威利语言学手册系列的第三十八册,也是继《日语语言学手册》(Natsuko Tsujimura 1999)之后的第二册单语语言学手册。
●剑桥系列的《剑桥汉语语言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nese linguistics, William S-Y. Wang and Chaofen Su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本册由王士元、孙朝奋两位先生主编,是剑桥语言学手册系列的第二十二册,也是继《剑桥日语语言学手册》(Shigeru Miyagawa & Mamoru Saito 2008)和《剑桥阿拉伯语语言学手册》(Jonathan Owens 2013)之后的第三册单语语言学手册。
●此外,劳特利奇集团还出版了一本《劳特利奇汉语言百科全书》(The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in-wai Chan, James Minett, Florence Li Wing Yee. Routledge 2016)。本册由陈善伟、James Minett和李颖仪主编。
另一方面,2013年以来,德·古意特和劳特利奇还分别与商务印书馆展开了一系列合作,比如前者出版了李宇明和李嵬两位先生主编的 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China 系列,而后者则将出版一系列汉语语言学著作的英文版。
近几年,国内学界也似乎正在经历一个语言学手册或百科全书的编写小高潮。
真切期待这一学术基础工程的坚实发展!
附:两本汉语语言学手册篇目
1.《汉语语言学手册》
本手册为Wiley-Blackwell出版集团语言学手册系列的第三十八册,也是继《日语语言学手册》(Natsuko Tsujimura 1999)之后的第二册单语语言学手册。
本册由黄正德、李艳惠、Andrew Simpson三位先生主编。
全册内容分插图目录(vii-viii)、表格目录(ix)、作者简介(x-xiii)、导言(xiv-xv)、正文(第1—656页)与索引(第657—661页)六部分。
主编们在“导言”部分指出,形式、生成视角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作为一个领域是过去三十五年来慢慢确立起来的。而从1980年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对汉语语言学的研究进行概览式介绍的需求,本手册就是应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在简要介绍正文的五部分内容时,主编们特别指出正文第一部分并没有包括“把”字和“被”字这两个有名的结构,是因为对它们的研究概述已经在别的地方出现了(如 The Syntax of Chinese, Huang et al., Cambridge 2009)。最后主编们对本手册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期待进行了交代。
正文分为五大部分,共二十四章,由三十位作者(包括三位主编)撰写而成
第一部分“句法、语义与形态”。第一章“形态”(廖伟闻),第二章“标类词”(Francesca Del Gobbo),第三章“汉语的状语附加语”(Thomas Ernst),第四章“轻动词”(林宗宏),第五章“话题与焦点”(徐淑瑛),第六章“体”(索惠玲),第七章“句尾助词”(Andrew Simpson),第八章“汉语中的wh-表达”(林若望),第九章“量化与辖域”(李艳惠),第十章“名词短语的句法结构”(郑礼珊),第十一章“省略”(李艳惠、魏廷冀),第十二章“汉语的致使VVs”(Alexander Williams),第十三章“比较”(刘辰生)。
第二部分“语音、音系与韵律”。第十四章“汉语语音”(李蕙心、徐云扬),第十五章“音段音系”(林燕慧),第十六章“音节结构与重音”(端木三),第十七章“声调,声调音系,与声调连读音变”(张杰),第十八章“韵律与句法”(Andrew Simpson)。
第三部分“语言习得与心理语言学”。第十九章“汉语的双语与多语习得”(马思帆、叶彩燕),第二十章“汉语加工的神经认知路径”(李平、舒华、刘友谊)。
第四部分“历史语言学”。第二十一章“汉语的历史句法”(冯胜利),第二十二章“汉语的历史音系”(韩哲夫)。
第五部分“汉语非普通话变体的形态-句法”。第二十三章“粤语语法面面观”(邓思颖、郑兆邦),第二十四章“台湾福建话/闽南话”(谢妙玲)。
2.《剑桥汉语语言学手册》
本手册为剑桥语言学手册系列的第二十二册,也是继《剑桥日语语言学手册》(Shigeru Miyagawa & Mamoru Saito 2008)和《剑桥阿拉伯语语言学手册》(Jonathan Owens , 2013)之后的第三册单语语言学手册。
本册由王士元、孙朝奋两位先生主编,蔡雅菁女士为助理。
全册内容分目录(v-ix)、主编简介(xi)、作者简介(xii-xx)、正文(第1—750页)与索引(第750—765页)四部分。
在“导言”一篇,主编们开篇指出本册中所谓的“汉语语言学”指的是针对中国语言的研究,而不论是何人、何地做得研究。接着第一部分介绍了孔子、荀子等的哲学思考,扬雄、许慎、沈约、沈括、陈第、钱大昕等学者的著作及其他相关文献,以及六书、反切等中国传统语言学术语。并指出,中国传统语言学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就其为解读经典服务的目的性来说,其更偏向于哲学,而非研究人类语言本身的语言学;另一点局限是对语法关注很少。由此点到了《马氏文通》,以及高本汉先生在将西方语言学思想介绍给中国语言学界的重要作用。之后的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诸先生则为中国传统语言学与国际语言学架起了坚实的桥梁。第二部分对本册中的各章进行了综述。最后作者感谢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提到本册封面使用的丁邦新先生夫妇的画作和《早梅诗》的题字
正文分为八大部分,共五十五章,由六十六位作者(包括两位主编)撰写而成。
第一部分“历史”。两位主编的“介绍”一篇之外,共有七章。包括,第一章 “中国的民族与语言:演化背景”(王士元),第二章“汉语的划分:汉语系(汉语家族)”(韩哲夫),第三章“汉藏语句法”(罗仁地),第四章“原始汉藏语形态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关联”(梅祖麟),第五章“古汉语音系”(韩哲夫),第六章“中古汉语音系与《切韵》”(潘悟云、张洪明),第七章“从古阿尔泰语文献来看早期汉语:一个音系新标准的诞生”(沈钟伟)。
第二部分“语言与方言”。第八章“南方大语系诸语言”(陈保亚、李子鹤),第九章“台湾的南岛语系诸语言”(李壬癸),第十章“藏缅语族”(无我),第十一章“汉语方言”(何大安),第十二章“闽语”(连金发),第十三章“粤语”(余霭芹),第十四章“吴方言”(郑张尚芳、郑伟)。
第三部分“语言接触”。第十五章“语言接触及其对汉语句法发展的影响”(曹广顺、遇笑容),第十六章“汉语与日语的接触:日语在接收汉语方式上的独特性”(远藤光晓),第十七章“2200年间的韩语——汉语接触”(严翼相),第十八章“佛经梵文对汉语的影响”(施向东),第十九章“藏缅诸语言与汉语的语言接触”(汪锋)。
第四部分“形态”。第二十章“形态:汉语中的语素”(裴吉瑞),第二十一章“汉语中的时与体”(刘美君),第二十二章“汉语词汇语义:从部首到事件结构”(黄居仁、谢舒凯),第二十三章“汉语中的结果动词复合词”(谭晓薇),第二十四章“汉语中位移事件的编码”(林静夏),第二十五章“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口语词汇分析”(陶红印),第二十六章“无规约的词概念构建:汉语词识别的语言学与计算机论题”(黄居仁、薛念文),第二十七章“作为名词短语标记的“的”的使用”(孙朝奋)。
第五部分“句法”。第二十八章“汉语句法的一些类型学特征”(吴福祥、何彦诚),第二十九章“话题优先”(徐烈炯),第三十章“汉语中的指称性与有定性”(陈平),第三十一章“副词”(毕永峨),第三十二章“‘把’字结构的语法化:专门化一例中的前因与后果”(孙朝奋)。
第六部分“语音与音系”。第三十三章“中国的发声语音学研究”(孔江平),第三十四章“元音在孤立与连续语音中的分布:以汉语和粤语为例”(石锋、彭刚、刘艺),第三十五章“现代汉语音系”(黄良喜、李明兴),第三十六章“汉语的语调”(许毅),第三十七章“声调”(朱晓农、王彩豫),第三十八章“声调感知”(彭刚、张偲偲)。
第七部分“社会文化方面”。第三十九章“现代中国的语言改革”(陈平),第四十章“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孙宏开),第四十一章“汉语书写与识字”(汪锋、蔡雅菁),第四十二章“设计与传授:教会学生交际”(齐德立),第四十三章“作为承继语的汉语”(何纬芸),第四十四章“大中华区的通用语”(李楚成),第四十五章“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汉语言语社区的一些基本与显著的语言特征”(邹嘉彦、邝蔼兒),第四十六章“语码转换”(李嵬),第四十七章“汉语言语社区中的性别差异”(徐大明)。
第八部分“神经心理方面”。第四十八章“说汉语儿童的早期词汇学习”(谭霞灵),第四十九章“儿童汉语身体行为动词的早期输出”(高虹),第五十章“语义加工:可及、歧义与隐喻”(安可思),第五十一章“汉语的神经计算路径”(李平),第五十二章“汉语的阅读发展障碍”(Catherine McBride、佟秀红、莫剑宏),第五十三章“儿童的言语发展障碍”(祝华),第五十四章“香港手语”(邓慧兰),第五十五章“台湾手语:历史、结构与调整”(戴浩一、蔡素娟)。
3.小 结
这两本手册在时间上一前一后,在内容上形式-生成路径与功能—类型路径各有侧重,真可谓是“双剑合璧”“相得益彰”地向国际学界展示了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历史与最新进展。而作为汉语语言学手册的筚路蓝缕者,她们也必将被载入史册。
◆ ◆ ◆ ◆ ◆
微信公众号:yyzlyj
电话:010-65523102 65523107
传真:010-65523101
电子邮箱:yyzlyj@cp.com.cn
投稿地址:http://yyzlyj.cp.com.cn
地址:北京朝外大街吉庆里14号佳汇国际中心1509室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