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战略研究》∣ 周清海:语言认同和民族的边缘化
第3期封面
语言认同和民族的边缘化
语言,对个人、对国家,都是一种资源。在全球化的时代,掌握多种语言资源,是个人或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但处理语言问题、处理语言教育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这关涉民族和谐、民族认同、国家战略等更高层面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汉语进入了大融合的时期。和谐融合关系到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尊重华语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不意味着华语会发展成为多种语言变体。在交流之中,最多人用的语言,必然占有优势,能起主导作用。就是看到这一点,在华文应用和教学上,我们提倡向普通话倾斜,让下一代能集中精力,学好华语。
母语和母语教育问题,和国家民族的认同密切相关。现代汉语是国家认同的语言,是每个中国公民一定要掌握的语言,也是汉民族认同的语言。
对于海外华人,汉语只是华族认同的语言,而不是所居地国家的高层语言。华人生活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里,除了自己的民族母语之外,如果不能掌握该地区或者该国家的主要语言,自己或者整个族群都将被边缘化。
东南亚华人就面临这样的难题。如果期望维持与掌握自己民族认同的语言,并且语言能力要达到中国的水准,同时又要掌握该地区或者所属国家的高层语言,达到能与当地民族竞争的水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华人的语言和语言教育就面临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选择问题。只有少数人能掌握两种第一语言,能掌握三种第一语言的,更是微乎其微了。
过去,东南亚的华人子弟只掌握华语,没掌握好当地的高层语言,就到中国台湾地区升学,之后就留在那里,只有小部分回到原居住地。在语言教育里把民族认同的语言保留在高水准,而造成下一代的人口大迁移,是不适当的。现在的华人子弟是到中国升学,之后是回到原居住地还是留在中国发展,是年轻下一代面临的抉择。只有具备双语能力,才能让年轻的华人子弟有更多的选择。掌握原居住地的高层语言和国际语言(如英语),是应对全球化的必要条件。这三种语言,应该如何抉择,如何处理,是华人面临的语言和语言教育的现实问题。
改进语言学习方法,调整语言课程设计,建立适合学习者能力的不同语言课程,或者根据地区和专业的需要,分配人才,学习面向不同领域的语言教育课程等,都应该提到日程上来。把华文水平能比得上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当作华语区语言学习的唯一目的,当作办校的唯一宗旨,是不现实的。
在华人语言认同的基础上,注意当地高层语言的学习、英语的学习,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下一代的人口大迁移,是今后华人语言教育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也应该协助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看清楚自己区域所面对的语言问题,不能只注意资助办校,应从整个课程的设计上,建立更合理的语言课程。同时,也应考虑通过华文的学习,协助各华语区的年轻华人重新建立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有国际观的年轻下一代。
人才是资源,具有民族语言认同的人才,对华语区、对中国都是资源。华语区华语的学习与推广,是汉语国际推广的核心。避免华校因语言学习处理不当而造成年轻华人子弟被边缘化,或者造成年轻华人人口的大迁移,这个问题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2017年第3期目录
作者简介
周清海
新加坡杰出的华人语言学家,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主任、新加坡华文教学检讨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国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华文模范教师奖遴选委员会主席等职务。2003年发起编纂《全球华语词典》,并担任该项目学术顾问。
《语言战略研究》官方微信
微信号:yyzlyj
电话:010-65219060 65219062
传真:010-65523101
电子邮箱:yyzlyj@cp.com.cn
投稿地址:http://yyzlyj.cp.com.cn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编: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