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明:历史,不只是简单的过去——序费锦昌主编《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增订版)》
2020年10月13日,第4次全国语言文字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总结百余年经验,展望30年甚至更远之未来。
李宇明教授特为费锦昌先生主编《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增订版)(1892—2013)》作序,《语言战略研究》公众号第一时间推出,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李宇明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辞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语言战略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法学、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规划。
历史,不只是简单的过去
——序费锦昌主编《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增订版)(1892—2013)》
文 | 李宇明
费锦昌先生主编的这部《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增订版)》,有三部书作基础:1、《建国以来文字改革工作编年记事》(语文出版社,1985年);2、《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1892年—1995年)》(语文出版社版,1997年);3、《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记事(1978—2003年)》(语文出版社版,2005年)。这三部“记事”都是费锦昌先生主编,编者基本都是国家语委的研究者和工作者,对百余年的语言文字事业有一定的研究,有特殊的感情,有较深的理解,故而记事翔实,取舍有据,评价可信。
2001年2月10日,费锦昌先生将《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1892年—1995年)》赠送给我,于我而言,这真是“雪中送炭”。当时,我刚从华中师范大学调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工作,虽然自己也是语言学出身,但对国家语言规划及其历史却了解不够。为补课,我从语用所图书室借了一大摞发黄的书籍,记得有《清末文字改革文集》、《1913年讀音統一會資料彙編》、《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文件汇编》、《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刘复《文字历史观与革命论》、郑林曦《论语说文》、《倪海曙语文论集》、《汉语拼音论文选》、吴玉章《文字改革文集》、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周有光等《汉语手指字母论集》、王均主编《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语文现代化论丛》(1—4辑)等等。费先生所赠“百年记事”,就如同红线串珠,将103年林林总总、或隐或显的人物、组织及事件,有序呈现。以此为线索,再去读上述文献,便觉得一下子有了纲目。“百年记事”的每一页,我都认真读过,书中夹满了权作书签的长短纸片,有些页面上还画满了各色线条。此书一直伴我座右,常常翻阅。
历史当然都是过去的事情,但不是简单的“过去”,不只是历史。其一,治史者记什么事、怎么记事、如何评事,是带着当下立场、现实眼光的。其二,历史是现实的源头,现实从历史中流淌而来,正确理解现实往往需要回顾历史。其三,历史是现实的镜子,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也许就是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含义(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翻读中国语言规划的百年历史,回望语文现代化的百年之路,常常令人情绪激动。由衷敬佩前辈的见识,甚至包括那些偏激之见,也由衷感叹前辈对事业的激情与执着。清末以来,政权几经更迭,时局数度变迁,但有许多理念、许多追求、许多做法都仿佛基本未变。
首先,智民强国这一语言文字事业的主题基本未变。1896年前后,青年才俊沈学在上海“一林春茶馆”义务教授他设计的“盛世元音”,墙上挂副对联:“十年花尽心机,欲为同胞开慧眼;一旦推行字母,愿教吾国进文明。”梁启超为沈学《盛世元音》做序:“国恶乎强?民治斯国强矣!民恶乎智?尽天下人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劳乃宣1910年上书学部:“今日救亡之道,舍求人民易于识字、俾教育得以普及,别无他策,则食为天下之公论。”通过语文现代化普及教育、智民强国之论,与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服务于“四个现代化”建设,与当下的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牢铸、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其次,“语文现代化”的方向基本未变。卢戆章1892年就提出:“窃谓国之富强,基于格致。格致之兴,基于男妇老幼皆好学识礼。其所以能好学识礼者,基于切音为字,则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基于字话一律,则读于口遂即达于心;又基于字画简易,则易于习认,亦即易于捉笔,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之不富强也哉?”卢戆章提出的“切音为字”“字话一律”“字画简易”,逐渐发展丰富为“语言共同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便化、表音字母化、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电脑化”为主要内容的“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不同时代有不同侧重,不同人有不同主张,甚至是针锋相对,但总的发展方向是百年一致的。
卢戆章
再次,为实现语文现代化而执着、坚守的士儒气节基本未变。语文现代化的道路并不平坦,常常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卢戆章为创“切音新字”,“尽弃外务,朝夕于斯,昼夜于斯,十多年于兹矣”。沈学为传新字,最后一贫如洗,饥病而亡。王照是戊戌变法主将,后流亡日本,为推行《官话字母》不惜回国自首,入狱获释后全力推广,直至暮年。劳乃宣、吴稚晖、刘半农、胡适、赵元任、钱玄同、黎锦熙、吴玉章、倪海曙、魏建功、齐铁恨、周有光、吕叔湘等,都是这方面的坚守者,都有感人的坚守故事。
劳乃宣
钱玄同
周有光
吕叔湘
正是这些坚守百年的“基本未变”,才使得今日海内外的汉民族共同语,虽然分布在不同政体与国度,虽然名称有“普通话、国语、华语”等各种叫法,虽然汉字有简体、繁体等不同写法,虽然拼音有威妥玛式、注音字母、汉语拼音等多种体式,但是标准音都是北京语音,文体都是白话文,并且正在“大华语”的理念下相互趋近;正是这些坚守百年的“基本未变”,使国家在今日向着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迈进时,语言文字及拼音工具仍可以作为丰厚羽翼,由旧时的“方便教育”发展到今日的“普及教育”,由“救亡图存”意义下的富国强民发展到今日“民族复兴”意义下的富国强民。这种坚守百年的“基本未变”,无论是从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角度看,还是从人类语言规划史的学术角度看,都是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文化现象。
2017年初夏,我从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有了许多静守书桌的时间,就可着劲地“贪活”,以偿还数年欠下的各种“文债”。人不是钢铁,是钢铁也会疲劳。时至初秋,竟然腰疾复发住进医院,做了“小针刀”手术才有所缓解。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住院,“病榻三尺阔,夜长入睡难”,复盘人生,思绪万千。一日,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先生探友慰疾,聊起他曾与费锦昌先生通过电话。我忽然激动地接过话茬,说起增补《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1892年—1995年)》来。1995年到当时的2017年,又20多年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域又发生了许多大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颁布,语言保护工程的实施,语言资源、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等理念的提出等,都值得载入史册。然而记事体例的编年史也不是“流水账”,不是谁都能记的。费锦昌先生是现代汉字研究专家,主持过《语文建设》《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杂志的工作,有编纂三部编年记事的经验,由他增补,是不二人选。但他毕竟也80岁了,时不我待!商务若能促成此事,功莫大焉。
费锦昌
洪波先生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马上拨通费先生电话,说明原委,竟然得到了费先生的积极回应,一个附加条件是要我做序。“百年记事”的序言是许嘉璐先生所做,还有张志公、王均两位先生的题词,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我哪有资格于此置喙?但洪波先生有智慧,劝我先应承下来。
今年9月9日,突然接到费先生从上海打来的电话,告诉我,“百年记事”已经增订完成,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时间从1995年延展到2013年;二、重点增补了港澳台地区的史料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电脑化领域的史料;三、适当增加了一些图片,重新编写索引。并不忘提醒我写序之事。要知道,费锦昌是1938年生人,身体也不太好。特别是2020年,庚子新冠病毒肆虐,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他与徐莉莉、于立滨竟然完成了增订任务,三年一诺,三人一诺,不也体现着传承百年的语言工作者的激情与执着吗?
许嘉璐先生在“百年记事”序言中说:“四十年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前人未了事业合乎逻辑的延伸。”“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等工作,并不是1949年后的发明。四十年来的语言文字工作,不过是集中了前人的心血,——这一点永远不能忘记——并使之更加科学化、更适合中国的情况、更有组织有计划,并纳入政府的行为之中,因而也更加有效。”今日,2020年10月13日,我国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算起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4次全国语言文字大会,距上次大会的1997年已23年了。这次大会,总结百余年之经验,展望30年甚至更远之未来,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定会有新谋划新发展,为“前人未了事业”再做“合乎逻辑的延伸”。
再过两年,2022年,就是中国语文现代化130周年。从2013年到2022年,又将近10年。希望那时,再把《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增订版)(1892—2013)》更新补齐。费锦昌先生,你还要运笔呀!
李宇明
2020年10月13日深夜
序于北京惧闲聊斋
相关推荐
会议通知 |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十五周年暨第三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