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俭明 |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会迎来新的辉煌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
11月7日,“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十五周年暨第三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具体可戳→会议议程)。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在闭幕式上做了大会总结。
以下为总结全文。
北京大学教授 陆俭明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
会迎来新的辉煌
文 | 陆俭明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十五周年暨第三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开得很成功,很圆满。一天下来,通过大会、分组会报告,通过线下线上报告,大家畅言中国出版语言生活皮书的影响与意义,编纂皮书的情景,以及在编写语言生活皮书过程中所形成“语言生活派”,畅叙中国语言生活方方面面的鲜活状况,以及中国语言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也展望了今后我国语言生活的走向与发展,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而几位领导的致辞更指明了今后语言文字事业,特别是语言生活的研究以及今后语言生活皮书的编写方向,提出了希望和更高的要求。现在,研讨会即将落下帷幕。会议手册上说由我做“大会总结”,这我哪做得了哪!“大会总结”,一会儿会由语信司刘宏副司长来做,我在这里只是说点体会与心得。
皮书的审订
章太、老戴和我是作为绿皮书审订介入中国语言生活报告编写行列的。章太是我们的老大,他当审订,行。他曾荣任国家语委副主任,对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了如指掌,又能高瞻远瞩,所以他出任绿皮书审定,会高屋建瓴地对书稿提供指导性的修改意见与建议。
老戴,是我们的老二,他常年在少数民族地区田野调查第一线,有丰富的语言调查实践经验,他又是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世界双语教学的探索者,语言学功底深厚,知识面广,出版了不少很有价值的专著;而世界双语教学学会在他的带领下,为推进世界双语教学做了不少实事。这也就是说,老戴既有丰富的实际语言调查经验,又有理论头脑,他出任绿皮书审订,会对书稿的进一步加工修改,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我一直在学校任教,担任绿皮书审定,说实在力难胜任。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勇于接受了,因为我想,这对我来说,也是个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审阅书稿,会让我不断增长新知,扩大学术视野;而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年轻学人的活力、年轻人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感染着自己;我更能从语信司领导和商务印书馆编辑人员身上学到如何站在国家需要这样的高度,为确保皮书的高质量,不断为皮书的编纂出新点子,提新方案。
皮书的价值和影响
皮书,首先编写出版的是《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绿皮书),2006年初版,至今已经有15种;之后《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蓝皮书)2015年初版,至今已经有6种;紧接着《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白皮书)和《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黄皮书),都是2017年初版,至今都已经有4种。2018年开始,又有地方皮书问世,至今已有北京、上海、广州三种;此外,还有多种领域皮书。正如宇明在上午的报告中指出的,由绿皮书开始,逐渐衍生为绿、蓝、白、黄和京、穗、沪以及语言服务等八大皮书,并形成系列。这确实呈现了我们国家充满朝气的方方面面语言生活发展的势头和情景。
皮书,首先是一个各国之间种种语言生活展示、交流的平台。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多样文明交融互通的时代,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合作已成为时代的紧迫需要。皮书,并不是只在我们国内传播,同时也影响到国外。我们的语言生活皮书主要呈现了我们国家的语言生活,各国都会感兴趣。因此皮书很快被有选择地翻译成英文、韩文、日文,还将翻译成俄文。我们的外文版语言生活皮书,当然会影响到国外;可是中文版皮书同样会影响到国外。世界各国不少汉语教师、汉学家、中文翻译人员,乃至部分汉语学习者,都渴望看到中文版皮书,及时了解中国的语言生活,以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工作;一些国家的政要也渴望借助翻译人员了解中国语言生活,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国。因此皮书的出版,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如李嵬先生在视频报告中指出的,皮书“对世界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正在发生的变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做出了特殊贡献”。确实,我们的语言生活皮书在改变国外对中国的看法上,起了正能量的作用。日本共立女子大学上野惠司、日本松山大学王占华、辽宁师范大学杨春宇、浙江科技学院俞燕君、大连外国语大学姚艳玲等诸位在分会上的报告,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与观点,指出皮书在海外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汉语的国际影响”。
皮书,也是我国不同领域、不同阶层在语言生活方面交流的平台。据周庆生说,国家层面的语言皮书最早见于加拿大,封面为白色,故称语言白皮书;后又发现法国也有语言皮书,封面是黄色,故称语言黄皮书。我们2006年出版的语言生活皮书,封面是绿色,故称语言绿皮书,这是全球第三本国家层面的语言皮书。我们的绿皮书跟加拿大、法国的皮书,有不同之处,那就是我们的皮书还有个“参考篇”栏目,参考篇的主要内容就是每年选三四个国家的某方面的语言生活,特别是语言政策。目的是作为“他山之石”供我们参考。因此我们的绿皮书,不只引发语言学界的关注与兴趣,也引起了其他领域特别是跟语言密切相关的一些领域,如广电系统、教育系统、戏曲界、出版界和其他一些领域人士特别是领导的关注与兴趣。实际也确实对部门领导和政府官员起了很大的帮助,“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国际视野,使他们考虑制定语言政策时看看国外怎么做的”,以资参考。这是很有好处的。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是人类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语言具有情感性。在当今社会增强个人和国家的语言能力,积极开展语言教育,这关系到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维持稳定的和谐社会,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际良好的交流合作,更关涉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也关涉个人生存与发展。因此国家各级、各部门领导必须重视语言教育,包括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必须重视语言能力特别是多语能力的提升。语言生活皮书在这方面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这就使我们的语言皮书不只为语言学界服务,更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
皮书的编写团队
皮书的编写不容易,特别是刚开始,“皮书该怎么写”,完全是“白手起家”,整个语言生活皮书完全是自创的。编写皮书的团队及其编写生活,可以说是个熔炉,真锻炼人。我们几个老者从中受锻炼,年轻人更受锻炼。我们欣喜地看到,十五年来皮书的编纂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语言学学人。要知道,皮书反映的是语言生活,但不是任何语言生活都能入选皮书。这一方面是语言生活很丰富,而皮书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入选皮书的语言生活有要求——首先要求如实,也就是真实;其次要求能从中提炼出新的理念和“标志性概念”;更重要的一点是,发表后能在语言生活方面起良好的导向作用,能为国内外学术界提供可靠的学术资源,能引导国内外展开研究和讨论。因此每年编写语言生活皮书,先由语信司领导、皮书主编和商务印书馆洪波等编辑人员,以及各位编写人员,来回反复讨论,确定板块和具体栏目,确定重点编写项目,然后由各位年轻作者去负责编写。编写的时间性极强,编写工作必须严格按计划推进。各位年轻作者为了使皮书能按时出版,为了确保皮书达到高质量,他们真是忘寝废食——领了编写任务后,先抓紧时间广泛搜集资料,提炼观点与思想,不停敲击电脑键盘,分秒必争地按时赶出初稿;他们交出初稿后,又能虚心听取上下左右各方面意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直到各方面满意为止。有的稿子可能最终还是决定不采用,而稿子作者毫无怨言。因此说,皮书上每篇文章都是“千锤百炼”而后定下的。因此,正如周庆生和李宇明在报告中都指出的,皮书的编纂,“锻炼了一支语言学队伍”,“培养了一支有情怀有眼光的学人群体,有力支撑了国家的语言文字事业”。
语言生活皮书编写团队,是由以下几部分人员组成的——
第一部分,教育部语信司领导,最早是李宇明司长,接着是张浩明司长,后来是田立新司长;他们是团队的“灵魂”,是皮书的掌舵者。
第二部分,是皮书主编,绿皮书首任主编是周庆生教授,现在是郭熙教授。主编是大拿,从头至尾统领整个编写任务,最后由他拍板定稿。
第三部分,是皮书团队的主体力量年轻的编写队伍。前后十五年参与编写的年轻学子将近500人,关涉近百个单位。他们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很高的积极性,对新事物极为敏感,没有框框,更不保守。
第四部分,是确保皮书高质量出版的商务印书馆编辑人员。我们以及广大编写人员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商务印书馆那种以坚持以科研引航、从严要求,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传统风格。
第五部分,是皮书审订,也就是我们几个老家伙。我们还都能担起责任,认真审阅、修改送交自己的每篇稿子,突出的特点是对稿子的褒贬意见直言不讳。
第六部分,是“内线领导”。什么叫“内线领导”,不必点明,大家都明白。“内线领导”她们不参与皮书具体的编写工作,但对确保整个编写任务的完成起了督促、保障的作用。
大家看,这团队就是有好几部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员组成的。但是彼此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团队,充满了家国情怀,充满了信任,充满了凝聚力,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幽默,彼此亲密无间,没有界限。在每次审稿讨论会上,发言没有考虑你是司长、你是老教授、我是年轻人什么的,大家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语言生活派”就是这样形成的,皮书的业绩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皮书的未来
我们这次研讨会,开得正是时候。大家知道,前不久,就是10月13日,第四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决策部署,守正创新,深化改革,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语言发展规划,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体会,这次会议主要强调要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事业要服务国家发展,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新助力。这就为今后语言文字工作,也为我们语言生活皮书编写,特别是如何开新局、谋新篇,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务。
现在,作为一名语言学人,作为语言生活皮书编写团队的一员,都得认真考虑今后如何做得更好?毫无疑义,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各层级的语言规划工作,继续加强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语言教育,包括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以更好提升国家和个人的语言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方方面面的语言服务工作与研究,特别是要进一步做好“语言扶贫”工作和在特殊情况下的“语言应急服务”工作等。除此之外,我想我们更需要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具体说,要看到人类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要顺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要加强语言跨学科跨领域研究,要深入探究语言学与其他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要找到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支撑点和着力点。另外,要加速语言“数字化”研究,必须看到,如今社会已进入“数字赋能”的时代,在当今社会数字化将进一步引发范围更为广泛的科技革命、学科革命、产品革命、生活革命;显然,语言学也必须走上“数字化”之路。时代的步伐告诉我们,语言研究,语言学,只有走上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之路,走上“数字化”之路,才能成为“母体”学科,才能逐步走上“语言学+”这种模式的发展道路,才能迎来“+语言学”的可喜局面。也只有这样,我们语言学,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才能真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在人类社会进入“高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时代的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写十五年来成绩辉煌。我相信,“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的编写工作,在语信司的领导和指导下,在郭熙主编的指挥下,在全体年轻编写人员的努力下,在商务印书馆的积极支持下,一定会迎来新的辉煌!
如果还需要我们这几个已是耄耋之人的老者继续担任语言皮书审订,那我们会继续尽绵薄之力!
谢谢大家!
(注:总结的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现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