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尸横遍野的长江,已成中国最大坟场

邓丫丫同学 野火青年 2020-01-22

2020刚开头,我听到了这一年最坏的消息。
 
跨年夜,我在朋友家喝酒庆祝。
离北京一千多公里外的武汉,此时也热闹非凡。

人们聚集在汉口江滩上。
 「5、4、3、2、1」,零点倒数响起,
长江沿岸,盛大灯光「嚓」地点亮。
横跨江面的长江二桥,打出六个炫目大字:
你好,2020。
 

大家张开手臂拥抱,互道「新年快乐」。
那时没人知道,两天后,眼前黑洞般的长江,将迎来20世纪20年代第一场告别:
白鲟灭绝。


更没人知道,这次灭绝隐隐预示着长江这条母亲江的,彻底死亡。


1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论文,宣布:

「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灭绝。



消失时间,远比我们所知更早。
论文称,估计在2005-2010年,它已灭绝。
我坐在电脑前,和大多数人一样,有点懵。
 
这是白鲟首次被熟知,也是最后一次出现于大众视野。
 
它是一种什么鱼?
我查资料后知道,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
体长可达7米,是长江水系顶级掠食者。
 
论年纪,它有1.5亿岁,被称为「长江大熊猫」。
1.5亿年中,挺过恐龙灭绝,扛过白垩纪。
却在21世纪,死在人类对地球的大肆改造中。
 

再拉近一些。
生长于长江边的人,都听说过一句俗语:

千斤腊子万斤象。


「腊子」指中华鲟,「象」正是白鲟。
 
上世纪70年代,白鲟并不是珍稀鱼类。
由于肉多味美,它是中国人的餐桌美味。
每年,捕捞量约5吨,鱼子被做成鱼子酱销往国外。
肉用板车拖到街上去卖,像卖豆腐一样。
要多少,切一块给你,连称都不用。

人类口腹之欲下,白鲟数量锐减。
1985年后,科学家在整个长江流域已经找不到白鲟幼鱼。
到1999年,白鲟数量已不足400条。
 
人类最后一次见到白鲟,是2003年1月。
一条3米多的白鲟,闯进宜宾渔民的大网。
它身上被划开一条8厘米伤口,在网里惊恐翻腾,拖着船冲向江心。

缝合伤口后,人们将它放回长江。
追踪过程中,不慎触礁,白鲟信号消失。
 

在《抢救大白鲟》纪录片中,我看到了白鲟留给世界的最后影像:
那是2003年1月27日,大家用白色帆布担架,把白鲟轻轻抬入水中。
它扭尾拍出水花,像久别重逢似的,很快没入滚滚长江。

科学家一路跟随,觉得不久后,就会与一个巨大的白鲟家族相遇。
但谁也没想到,它一去,就是永远。
 

白鲟灭绝,只是长江挽歌的一章。
6300千米的长江,已变成一座落寞空城。
 
在这条千疮百孔的母亲河中,生物灭绝从未停止。
 
就说大家最熟悉的,被称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
 
这是中国最古老的的物种之一。
在《尔雅》中,它被称作「鱀」。
在《聊斋志异》,爱上吟诗书生的洞庭湖之女白秋练,正是白鳍豚化身。


1980年代初,白鳍豚还有400多头。
2003年,已无迹可寻。
2007年8月,白鳍豚被宣布性能性灭绝。
 
什么是功能性灭绝?
新华社报道,对其定义是:

残存种群中已没有能够繁殖的个体。

或由于种群数量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及遗传因素影响,该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繁衍功能丧失,最终走向灭绝。


也就是说,种群已不能繁殖,近乎灭绝。
 
提到白鳍豚,不能绕过淇淇。
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只,被人工饲养的白鳍豚。
 
今天你去武汉水生生物博物馆,依然能看到淇淇的标本。
身体呈流线型,皮肤蓝灰色,神态宁静。


1980年,淇淇被渔民捕获,浑身伤痕。
随后,它被带到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养在狭窄的水池中。
 
随着淇淇老去,它越来越孤单。
以致于探望的记者离开时,它马上游过来,尾巴跃出水面,用力拍打水花。
好像在恳求,多来看看我吧!


2002年,淇淇终于沉入水底,悄无声息去世了。


历数这些年长江白鳍豚的遭遇,淇淇是孤独的,也是幸运的。
这些本该游弋江湖的精灵,无数死于人类戕害。
 
《南方周末》报道显示:
1985年前,已知白鳍豚标本死亡原因中,人类活动致死占约90%。
1995后收到3具标本中,两头死于电击,一头死于清理航道爆炸。
古人绝对想不到,这种优美的生物,会在今天死于非命。
 
不能幸免的,还有长江江豚。
 
2013年,一只雌性江豚死在鄱阳湖畔。
头部伤口猩红,嘴巴有血迹。
原本粗壮有力的尾巴,已被割裂。
工作人员拖动时,它破裂的伤口,还在不断渗血。


讽刺的是,那天正是10月24日,第4个「国际淡水豚」日。
 
它是怎么死的?
船只飞速搅动的螺旋桨,生生割断它的尾巴。
而这只江豚,正是当年死亡的第15只。
 
数字见证了江豚的逐年衰减:
1990年,3600头;2006年,1800头;2012年,1045头;2018年,1012头……

相比前些年,虽然种群数量锐减势头得到遏制。
但濒危状况,并未根本改变。
 
大多数人都知道,江豚、白鳍豚和人类同属哺乳动物。
他们一样通过胎生繁衍,需要不断呼吸新鲜空气。
 
但你们知道吗?
它们和我们一样,会做梦,也会疼痛。
 

昔日生机勃勃母亲江,今天变成一座流动坟墓。
 
白鲟、白鳍豚消失。
中华鲟、江豚濒危。
张爱玲「恨鲥鱼多刺」的鲥鱼不见踪迹,刀鱼也被炒上天价。

实际上,白鲟已灭绝
 
甚至连我们常吃的四大家鱼——
青、草、鲢、鳙也面临危机。
 
四大家鱼,是长江最常见的经济鱼类。

以宜昌为例。
上世纪60年代,四大家鱼鱼苗径流量可达1000亿尾。
其中宜昌产卵场贡献50到70亿尾。
到2011年左右,宜昌产卵场家鱼年产卵却跌到数千万。
 
很多人不以为然,没草鱼,就改吃鲈鱼呗!
要知道,这不仅是换一种鱼吃的问题。
 
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说:

人工饲养四大家鱼过程中,鱼类基因会不断退化。

因此必须不断补充野生家鱼卵资源,进行繁殖。


也就是说,养殖鱼,需要用长江鱼补充基因。
长江鱼减少,必然会导致养殖鱼基因库流失。
长久下去,我们终将面临无鱼可吃。
 
这场从鱼类蔓延的生存危机,终究会扩散到人类身上。


但让我心寒的是,水下凋零,不影响水上「繁荣」。
灭绝背后,手握屠刀的是人类。
 
这就不得不提盛行于长江的捕鱼方式:
电击、放毒和炸药。
俗称「电毒炸」。
 
电毒炸威力有多惊人?
这仨字光是读起来,就让我毛骨悚然。
 
以电击举例。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早就禁止电鱼。
我在淘宝搜索「电鱼」,也出现警告页面。


但我万万没想到,只要把关键词换成「鱼机」,还是能随手搜出一堆电鱼工具。

这些店还在,大家快去举报
 
2018年7月,央视曾曝光电击捕鱼。
乍一看,电网只是一根普通抄网。
但只要连上电瓶,通电,它秒变绝命网。
 

几万伏剧烈电压下,几百条鱼痛得跃出水面,湖面波声四响。
眨眼功夫,全翻白肚,任人捕捞。
渔民打捞几分钟,鱼已没过小腿。
仔细瞧,其中有些被捞上来的小鱼,还只有食指大。
 
这不是个例。
2014-2018年,我国共发生非法电鱼事件3.46万起,年均增长8.8%。
其中,不少非法电鱼发生在珍稀鱼保护区。


电鱼、放毒和炸药,堪称捕鱼三大杀手。
无论大鱼还是小鱼,珍稀鱼还是普通鱼。
所过之处,绝门绝户。
 
而在央视的另一个片段中,电网一下水,鱼四下飞溅。
屏幕那边,电鱼的人一边拍视频,一边观赏被炸飞的鱼儿,哈哈直乐。
屏幕这边,我气得发抖。

 
人类自以为的丰收,往往是对整个生态系统席卷而来的灾难。
 
 
过度捕捞外,另一个不能忽略的杀手,是环境污染。
 
2003年4月,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章琦去江苏出差。
市领导豪情万丈,介绍本市的壮志。

2003年,GDP目标100亿元。

2004年,增长至200亿元。


怎么实现GDP翻番?
 
长江沿岸景象,让章琦触目惊心。
沿江60公里,工厂一路排开。
而且全是钢铁厂、化工厂、造纸厂、造船厂、拆船厂这样的重污染企业。


章琦好奇,怎么排污?
市领导大言不惭,直排呀。
「没事,长江水大,一冲就进东海了!」
 
是啊,沿江建厂,既利于运输,又方便排污。
对沿岸城市来说,长江俨然一座免费废料处理厂。
 
去年7月,长江安徽段某江滩,被查出近万吨工业垃圾。
这些是什么?
经鉴定,属于危险废物——酸洗污泥。
污泥恶臭阵阵,就这样倾倒在紧邻江面的沙滩上,面积足有篮球场大。

江苏泰兴,江滩上的工业废料

而这样的场景,每天要在长江上演无数次。
 
我想起读中学时参加合唱节。
唱的是《长江之歌》,歌词到现在我还记得: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去年,当我满心向往,去往重庆。
第一次见到长江,却完全不是歌里模样。
两江交汇处,嘉陵江呈翡翠绿。
另一端,长江则是浑浊的黄。

 
我不敢相信,眼前这片浑浊,是我想象中洁净灵动的长江。

她曾生物繁茂,号称中国淡水鱼最丰富的水系。
在这片广阔水域中,生活着416种鱼类及亚种,占中国淡水鱼总量40%。
 
现在呢?
 
展望长江两岸,全是「大家伙」。
高楼连着高楼,工厂接着工厂。
巨大的排水管道像粗大的针孔,不断向「母亲」注射毒液。
 

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出惊人警告:
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到最差的「无鱼」等级。


昔日碧江,今日癌变长江。
曾是长江主人的鱼类,现在却被我们推向穷途末路。
 
 
汤汤长江,再无白鲟。
被人类逼入绝境的动物,它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如果能翻开一本叫「灭绝生物」的纪念册,
你会看到一个个彩色画面,在我们眼前变成黑白。
 
1688年,毛里求斯。
渡渡鸟被发现两百年内,家园被大肆毁坏。
它随之灭绝。


1914年,北美。
人们为了吃肉,大量捕杀旅鸽。
曾经数量高达50亿只的旅鸽,从此消失。


1922年,中国。
因牛角有清热凉血作用,中国犀牛被追捕。
终于,最后一只中国犀牛死去。


1936年,澳大利亚。
政府以每只1英镑,鼓励农民猎杀袋狼。
它们被赶尽杀绝……
 

以上我列举的,只是这本纪念册中,极其微小的片段。
恐怖的纪念册,还会被人类书写得更加黑暗。
 
写这篇文章时,我们期待的2020年,正以一种极其魔幻的方式向前推进。
 
好消息是,农业部宣布,长江禁渔10年。
同时,地球另一端,澳洲大火燃遍整个大陆。

 
浓烟包围城市,天空烧成猩红,巨大的海藻森林消失。
超过2万只考拉死亡,5亿动物丧生火海。
直到今天,山火仍未扑灭。
有生态学家痛心表示,部分物种或已在大火中灭绝。


我们都知道,生物链一环扣一环。
历史上,旅鸽灭绝后,没人和田鼠争夺食物橡果。
随着橡果丰收,田鼠种群爆发。
而寄生在田鼠身上的壁虱,最终导致北美莱姆病大爆发。
 
如果不停止破坏,最终和灭绝物种一样,刻在纪念碑上的,将是人类自己。
 
家园死寂,《流浪地球》开篇那段话,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当多米诺骨牌被推倒,无人能幸免。
记住,这颗星球上的一点一滴,从来都休戚相关。

爱护森林,就像爱护我们的肺部。
爱护河流,就像爱护我们的血液。
爱护动物,就像爱护每一个朋友。
 
保护这颗美丽而脆弱的星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参考资料

1. 《近几十年白鲟生存状况如何》,扬子晚报2020年1月5日

2. 杨光 徐士霞 陈炳耀《中国海兽研究进展》,兽类学报

3. 华元渝 孙江 周开亚 张国成 赵庆中《长江白鱀豚行为的观察》,兽类学报

4. 《长江无鱼之困:再不保护“四大家鱼”基因库,中国人将无鱼可吃》,中国新闻周刊

5. 《被宣布“功能性灭绝”11年后,仍有一群人在执着寻找白鱀豚》,东方网

6. 《长江污染陷入深度危机》,中国网

7. 《不止白鲟,长江很多鱼都要灭绝了》,浪潮工作室

8. 《只有1012头了!长江江豚数量比大熊猫都要稀少!怎么办?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The End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