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和平:探索医共体改革,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

日前,记者从河源市和平县了解到,和平县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横向以县中医院、县妇保院,纵向以17间乡镇卫生院为成员,以251间村卫生站为基础组建成一个医共体。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外部治理机制、分工协作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和平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山区,是赣深高铁、京九铁路、粤赣高速公路南下入粤第一县。总面积2292.08平方公里,总人口55.79万人,辖管17个镇245个村(居)。和平县疾病患者到广州省级三甲医院、赣州区域医疗中心、河源市区医院就医,需要花费至少1个小时以上的车程,增加了百姓的医疗成本和救治风险。为让和平百姓能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的目标,自2017年以来,和平县紧紧抓住省、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的重大机遇,先试先行,主要有以下六点举措:


一、政府主导,勠力共建


和平县印发了《和平县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和委办发〔2020〕5号),文件明确了建设方式及管理模式,县域医共体建设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和平县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负总责,县长具体负责,县直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协同机制,共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先后出台了《医疗质量统一管理实施方案》《行政统一管理实施方案》《人员统一管理实施方案》等15个医共体建设一体化工作方案,优化了管理机制;出台了《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院长任期目标绩效考核方案》等4个考核方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性经费分配及岗位绩效分配挂钩,通过绩效激励管理,确保各项新举措及岗位职责真正落实。


▲下车镇石含村卫生站村医徐国庆为村民量血压


二、建章立制,合力共管


一是创新医共体总医院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执行力。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兼任总医院党委书记,全面负责总医院党建工作,医共体总医院院长由牵头医院和平县人民医院院长兼任,主持总医院全面工作,实行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唯一法人代表。二是成立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专班,对每一项任务进行细化,明确完成的时间节点、责任人、责任部门,实行挂图作战,并由专班负责督办。三是成立行政、人才、财务、质量、药事、器械、信息、健康、绩效考核、医保等“十大”医共体管理中心,由各医疗机构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管理团队。


三、做强龙头,辐射共进


县级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决定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和平县以目标为导向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发挥牵头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强硬件。一方面改善就医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医院建设,美化就医环境,补齐设备配置。二是强人才。按照省“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方案、省“三羊” 计划等政策,树立“大人才”理念,用好本地人才、引进必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和平县通过有偿服务与6个三甲医院专科团队深度技术合作,引进学科带头人10人、引进紧缺专业人才12人。三是强学科。一方面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结合和平县实际情况,把异地就诊排序前5名的病种定为医院重点发展的专科;另一方面建立了急救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介入中心等十大医疗中心,让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整个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揭牌


四、做实慢病,上下共防


为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推行医保总额付费管理,和平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疾病预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医防融合变成常态。持续完善慢病管理及医防融合机制,成立了慢病管理中心、治未病管理中心,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把全县的全人群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管起来,结合本县疾病谱,制定了慢病管理范围,根据目标人群实行“分类、分标、分级、分片”管理,逐步建立慢性病县镇村三级管理网,在县域内实现筛查、确诊、转诊、随访的服务链。截至2021年12月,全县组建了10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全县常驻人口40.99万人,签约170729人,签约率41.65%,重点人群签约103722人,签约率达85.35%;共筛查出高血压病人数19026人,糖尿病人数6254人。


▲村医为居民进行心电图检查


五、资源整合,集约共享


和平县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为重要抓手,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让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成本更节约,运行更高效,服务更优质。总医院通过成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消毒供应等十大资源中心。实现医学影像联到镇、远程心电通百村、消毒物资统一供,有效缓解了基层分院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局面,降低了人力成本;填补了村级心电诊断的技术空白。截至2021年12月,医学影像中心为各基层分院提供影像诊断服务3472人次;远程心电中心为镇、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心电诊断16.71万人次;医学检验中心为基层分院提供医学检测5.51万多人次;消毒供应中心为各基层分院清洗器械共29306 包(171820件)。


▲下沉专家教学查房


六、资源下沉,县域共质


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县级医院把专家、管理、学科、设备、病种等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分院,推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人员下沉,实现病人不动专家动;另一方面通过远程医疗,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路。截至2021年11月,下沉专家56名,专家下乡达7112人次(包括管理骨干下乡517人次、医务骨干下乡3995人次、护理骨干下乡2600人次),临床带教及查房1856次,开展各类创伤手术350余台,接受基层分院人员进修学习65人次。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和平县医共体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得到了省市政府的肯定。2021年12月《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

(一)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就诊率由78%上升到91%;县域住院率由80%上升到86.7%,基层就诊率由52%提升到69.57%,群众满意度由75%上升到96.2%。

(二)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牵头医院高难度(III、IV级)手术占比由21.51%上升到61.62%;收治病种数量由916种上升到1373种;开展关键诊疗技术由65种上升到207种;基层I、II级手术实现“零”突破,完成各类创伤手术350余台;基层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量达到29项。改革后,重返离职医务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4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8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0人。

(三)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县域内医保基金回流4.67%,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由28.15%上升到32.52%。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喜欢就点击【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