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被自己行为塑造的
文/CxEric
人是被自己的行为塑造的。这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的常识。
一
这句话似乎简单得不言自明。
如果你天天健身,身体自然会更健壮;如果你每日睡懒觉,当然会越发早起困难。
但我们很少留意的是,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天天偷东西,他自然会变成一名小偷;如果一人天天撒谎,他自然会在【撒谎】这项技能上突飞猛进,且在心理上对【撒谎】这件事越发成瘾。
这个世界上没有【南辕北辙】的事情。即,你没办法朝着北面迈开步伐,却最终抵达南方。
同样地,你不可能通过练习撒谎来成为一个诚信的人;你不可能通过睡懒觉来变得勤快。
这很自然就会进入到另一个话题:人必须很慎重地观察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
因为,那些每天在做的事情塑造了我们。
二
白培霖提过一个有趣的问题:除了起床洗漱,你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多数人都是:刷社交APP(如微信)的动态。
白培霖开玩笑说,如果你每天早上都花很多时间去刷Facebook(微信、微博、抖音、推特等),那你很快就会精通这项技能,或许还能成为全世界最会在早上刷Facebook的人。
——但那一点意义都没有。
这又是一件不言自明的事:如果我们每天在同一情景做同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很快会变成习惯,而习惯又会很自然地塑造我们的模样。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放任自己形成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习惯。
预见自己未来的样子,并不需要一名占卜师。
人是被自己的行为所塑造的,所以看看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就知道我们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子曰:不占而已矣。
四
讲一个我爹的故事。
我爹曾劝说一个朋友放弃售卖假货。
朋友婉拒,理由是售假利润很高,卖惯了假货就回不去了。
我爹问,你见过你儿子送货时的样子吗?
朋友一愣,问什么意思。
我爹说,我见过你儿子送货。他每次送货都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贼头鼠脑,你知道为什么吗?
朋友不语。
我爹说,因为他知道运送的是假货,所以总是提心吊胆、做贼心虚。这样的事情做久了,你儿子就永远贼头鼠脑。为了多一些利润,耽误儿子一生,你觉得值得吗?
朋友遂放弃。
在这个故事里,朋友被售假行为所塑造:赚快钱成瘾,无法适应正常利润;其子也被送假货行为所塑造:担心被发现,一路战战兢兢,甚至已改变气质。
但人性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这位父亲不在乎自己变成什么样子,却很在意孩子的气质被改变。人在考虑考虑孩子时,起心动念往往更接近善和美。
这也是我在上一篇文章(《费雪(下)》)里说的观点:
孩子眼中看到的事情,往往更接近本质;我们选择告诉孩子的东西,往往更接近初心。
(旧文传送门:被误解的费雪与成长股(下):费雪不建议做的5件事)
五
这个思考可以回答很多投资者的一个常见疑问:我能否先做投机赚一大笔钱,然后再转做价值投资?
我的看法是:很难。几乎不可能。
因为人是被自己的行为塑造的。
如果你每天都在投机,你自然会成为一个投机者,你的脑回路、心理模式都会被改造得非常适应投机,你会从感性上依赖这种模式。
同样地,如果你每天都在使用杠杆,那你会越发依赖杠杆,而且随着你的交易成功,杠杆会给予你巨大正面激励,这种快乐会在你大脑留下深刻的激励回路。
它会成瘾,它会塑造你。
投机越是成功,你就越是在投机者的路上拔足狂奔。当然,这或许没什么不好,但你不能指望【向北走,抵达南方】的策略会奏效。
除非,你在错误的道路上被胖揍一顿。
(旧文转送门:要足够幸运,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迅速挨揍)
此外,投机与投资名字相似,却是两棵路线迥异的技能树,不论谁要改换门庭,都必须自废武功,重头开始点技能——除非你可以洗技能点吧。
世上安有南辕北辙之事?
结尾
说到这,我不由得想起《习惯的力量》这本书。
这本书说,习惯形成有三个环节:暗示——行为——奖赏。只要这个回路不断循环、重复,我们的大脑就会形成一个自动回路,“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欲望出现”,然后,一个习惯诞生了。
这个模型异常简洁,但这就是理解习惯、改变习惯的关键。
现代社交媒体、手游的一个聪明且糟糕之处,就是很完美地利用了这个习惯回路,不断鼓励用户完成【暗示-行为-奖赏】循环,以培养用户的成瘾性。
如果对【习惯】话题感兴趣,推荐各位朋友看看这本书。
感谢阅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