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武统声音响起,回顾习马会 | 袁岚峰
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受过科学训练的理性爱国者们组建的智库。科学素养,家国情怀,横跨文理,纵览风云。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和马英九以两岸领导人的名义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中国统一历程上的一座里程碑,继1992年的九二共识、1993年的汪辜会谈、2005年的连战登陆之后又捅破了一层窗户纸。
如此重要的活动,准备时间却出奇得短,只在成行前4天才公布,以至于岛内有许多人大骂马英九“黑箱操作”。相比之下,大陆的舆论十分淡定。这不是因为大陆人麻木不仁,而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能看出习马会对大陆是有利的。这是实力基础上的水到渠成。
1949年,当国民党刚刚败退台湾的时候,共产党的态度是“灭此朝食”,预计很快就会登陆台湾岛,把小朝廷彻底扫平。这个预计大大低估了跨海投送兵力的难度,导致了金门战役全军覆没的惨败。这场失败对于人民解放军的光辉战史虽然只算个小插曲,对惊弓之鸟的国军却成了稳定军心、巩固统治的强心针,让败军之将又可以言勇。直至今天,“古宁头大捷”都是台军的精神支柱。
经此一役,共产党认清了要攻占台湾岛,必须有强大的海空优势。陆军可以靠地形掩护、群众支持等条件用落后的武器打败先进的武器,解放军的战史充满了这种辉煌战例,而海军空军却几乎完全是要靠钱堆出来的。在茫茫的大海与空中唯一可依靠的就是手中的战舰飞机,人民战争没多大作用。
炮击金门时的“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就是基于海空实力远远弱于美国的务实策略。另一个例子是,在1996年的台海危机中,美军两个航母编队就阻止了解放军箭在弦上的军事行动。在美国航母到来之前,台湾人心惶惶,军心崩溃,有本事出国的全都跑了。美国航母来了以后,台湾人就像找到爹妈一样,上演了一出真正的狐假虎威。甚至有精明的商人组织了“美国航母游”,借普通人的感激涕零之情发财。这场活剧鲜明地展示了什么叫做实力对比,什么叫做西瓜靠大边。最近美国拉森号驱逐舰进入渚碧礁12海里之内,虽然是在渚碧礁与相距不到12海里的菲律宾非法控制的中业岛之间走的,还是关闭军事力量的无害通过,但还是让台湾媒体一片欢呼,天天热炒美国军舰的技术数据,好像是他们打了胜仗一样。我们要统一台湾,基础必须是压倒美国(而不是台湾)的实力,光靠喊血浓于水是不行的。
毛泽东虽然明白了跨海作战要靠硬实力的道理,但在此后的岁月里,却有相当长的时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频繁折腾,没有把发展经济作为重点。不但国力不足,而且还要把防备苏联入侵作为第一优先,海空军建设自然排不上号了。整个毛泽东时代,没有制定严肃的攻占台湾的军事计划。
在文革时期,大陆斗知识分子,大学不招生,火车不准点,工人不守纪律,农民想种经济作物多创收会被当成资本主义,邓小平整顿经济都被批成右倾翻案风,台湾却抓住一切内外有利条件,在蒋经国、孙运璇、李国鼎等杰出人才的带领下实现了经济起飞。由此造成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当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时,对小小的台湾不但在军事上啃不下来,在经济上、生活水平上也瞠目其后,以至于台湾的通俗文化都显得十分高大上,风行多年。我们只能打打亲情牌,例如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信,结果蒋经国不回,宋美龄回信把廖承志教训一通,大摆了一番高冷的范儿。邓小平宣布对台商的优惠政策,被台湾的漫画家讽刺为骑自行车的问开劳斯莱斯的要不要优惠。在悬殊的财富差距之下,像《河殇》这样的逆向民族主义盛行一时。那时大陆民众和知识分子的憋屈、郁闷、自卑以至绝望,现在回想起来恍如隔世。
河殇
改革开放让中国迅速富裕起来,但“军队要忍耐”却让经济实力到军事实力的传递延迟了好几年,而军队经商更是导致乱象丛生,几乎要翻船。到九十年代中期,大陆的军费一度比台湾的军费还低。难怪那时李登辉颐指气使,敢于提出两国论,完全是把江泽民戏弄于股掌之中的架势。到1999年的炸馆事件,中国在国际上的威信降到了历史低点,不堪回首。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感谢江泽民干了两件大好事,军队“吃皇粮”和大力发展军工。前者掐灭了通向火药桶的导火索,后者结出了歼-10、歼-20、神舟、反导、东风-21D等硕果,大大提振了军队、军迷和全国人民的士气。
在大陆蓬勃发展的同时,台湾却因为大陆政策上的“戒急用忍”、金融上的泡沫破灭、技术上的不思进取陷入停滞,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当年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台湾的众多小企业的经济模式优于韩国的少数大企业的经济模式。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几乎破产时,这种论调盛极一时。结果呢,事实证明靠大企业、大投资爬科技树、垂直整合是正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式的一群小企业看似活跃,实际开发不出多少新技术,对产业升级贡献甚微。
2014年5月20日,马英九在中国医药大学(罗大佑的母校)发表执政6周年演说《倾听青年心声,实现世代正义》(),看了令人忍俊不禁。全文没有通盘的理论指导,没有产业规划,基本上是一堆鸡零狗碎的罗列,像没头苍蝇一般乱撞。他承认台湾不少年轻人很焦虑。“我们必须诊断出台湾之所以无法大幅调高薪资的真正关键所在。我认为,关键在现有产业结构下,能获利的空间已经有限。面对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的浪潮,我们如果不迎头面对挑战,就只能等着被吞没。”那么台湾政府做了些什么呢?第一招是一些训练计划,如“有一位24岁原住民青年马浩然,因为肢障的关系,高职毕业后,就业一直不顺利。后来参加了‘明师高徒计划’,跟着屏东县来义乡有名的雕刻师涂南峰学习木雕技术有成,为创业铺路。”这个计划已经造福了……250人。(老大,你不是来搞笑的吧?)
另一招是“经济部这些年辅导了许多新颖的动漫和Apps”。例子是有三位台湾清华大学毕业生,“创办了‘走着瞧’(Gogolook)公司,发展出一款叫做‘WhosCall’的软体,最近被LINE的韩国母公司NAVER收购,收购金额达到新台币5.29亿元,是公司一年半前成立时资本额(500万元)的100倍以上。这是政府辅导与投资有创意年轻人的最佳实例,也让我们对这项政策更有信心。”不久前台湾对韩国还是居高临下的,现在居然以一个软件卖给韩国为荣,简直不成体统。如果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软件都值得一提,那么请问马英九怎么评价微信、微博、淘宝、百度?台湾新兴产业的匮乏,已经到了非常窘迫的程度。大陆如果有省长作这么low的报告,肯定会被笑掉大牙,仕途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其实台湾也有人知道产业需要规划的道理。2012年6月26日,成功大学召开“航太科技产业论坛”(),“产官学研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近百人齐聚一堂,对现今台湾航太科技产业发展深感忧心,咸认台湾人才济济、航太科技产业发展极具潜力,政府应及早拟订发展的步骤及策略并投入更多的资源,使航太科技能成为台湾下一波产业的火车头”。他们建议发展:
“1、先进轻型陆空双栖飞行载具的研发。
2、先进无人飞机领域的研发。
3、先进涡轮引擎及涡轮发电之研发与应用。
4、先进航电/导航与通讯技术之研发与应用。
5、支援灾害防治所需的先进航太科技研发。
6、与美日合作研究未来先进高速飞行载具。”
不过真正的亮点是,“成大名誉教授邱辉煌表示,面对国际及邻国如韩、日、星、印,甚至中国大陆等,越来越重视航太科技的发展,台湾却自研发经国号迄今,并无其他重大投资,值此关键时刻,政府宜早重新检讨科技政策,重新定位航太科技未来之角色,才能为台湾未来科技产业找到新的出路”。好一个“甚至中国大陆”!还“等”!在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下,难怪台湾的航太科技跟“甚至中国大陆”的差距越来越大。大陆的C919刚刚下线(我的一篇分析文章《对C919下线的解读——深入的、浅薄的和白痴的》,,观察者网转载为《沙特那么有钱那么爱攒豪车,为啥攒不出一架大飞机?》,),北斗照耀天际,大疆统治世界无人机市场,WU-14高超音速武器直面美国的驭波者。而在前述的那几个建议发展方向上,台湾的状况仍然是“并无其他重大投资”。
被经济学家抨击为“身患大企业病”的韩国,已经在显示、手机、家电、造船、汽车等领域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台湾甩得连影子都看不见,台湾人完全失去了跟韩国比拼的心气。但台湾的名嘴是一个永远有话说的群体,他们发明了种种聊以自慰的说辞,如:“韩国人四处树敌,我们帮人代工,所以没有敌人,跟谁都是朋友。”简直是“天下无敌”,妙啊!
然而这种“天下无敌”的“小确幸”不会永远保持下去。台湾的产业优势现在只剩下芯片等少数老本,而最新的趋势是,大陆开始用简单有力的方式攻这个山头了。
2015年10月29日,清华紫光董事长赵伟国建议大陆“向台湾施压开放芯片产业,否则应禁止既是台湾品牌又是台湾制造的芯片及其相关产品在大陆销售”。如果你觉得这是霸道,赵伟国后边一句就是:“商业上要对等,不要怕。”对等的意思是,大陆十多年来一直在让利,大陆对台湾的开放程度远远超过台湾对大陆的开放程度,这对大陆企业是不公平的。现在应该结束这种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政策了,改为在商言商的强硬路线。台湾不是整天喊着要“对等、尊严”吗?好,就给你们对等,看看你们的尊严。
紫光集团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议
有趣的是,第二天紫光就宣布投资台湾内存封测龙头力成科技6亿美元,成为最大股东。赵伟国随后表示,若台湾法令愿意开放,愿促成紫光旗下展讯、锐迪科与联发科合并,携手超越高通。联发科11月2日对此积极响应,称“不谋而合”。消息一出,在台湾舆论界激起轩然大波。台湾网民的感觉是:“就是要通吃!连台湾最后一片土地都要夺去!”(铁流《清华紫光缘何建议政府向台湾芯片施压》)
有人总结商战经验,资源和渠道的作用远大于技巧,当能靠资源直接硬吃的时候,对方技巧的价值就是零。现在大陆就是对台湾开始凭资源优势硬吃了。紫光是一个例子,亚投行是另一个例子。2015年3月30日,台湾通过国台办向中央(是的,在这里用“中央”这个词最贴切)提出加入亚投行,在岛内遭到“矮化”、“黑箱操作”的炮轰。中央却没有像以前那样大行方便,而是公事公办地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作创始会员国的理由将台湾拒之门外。于是亚投行成了吊在驴子鼻子前的一根胡萝卜,马英九表示要“不计毁誉”地争取,在习马会上还提到这茬。中央无中生有地做出了一张牌,可以拿来在其他方面交换,大获成功。
大陆民众可能感受不深,还在抱怨对台作“火山孝子”,但台湾民众肯定能感觉到,风向已经变了。让利这种人为制定的政策说结束就结束,很容易的。
与此同时,大陆的军事准备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个典型的表现是买买买野牛登陆艇,乌克兰、俄罗斯、希腊的全包,二手的也要,与时间赛跑,大有剁手党的风范。登陆作战最可能的战场在哪里?不言而喻。另一点是在南海造岛,大家都注意到对菲律宾、越南等的威慑作用,其实对于台湾何尝不是增加了一个力量投送的方向(关于人工岛的军事价值,可见我的《南海将风急浪高》)。
大陆早已不把台湾的军事实力放在眼里。台军不知为何而战,士气低落,军纪涣散,真打起来很可能一哄而散。台湾人现在的“信心”全都建立在迷信美日武力天下无敌的基础上,用鲁迅的话说,是“他信力”,不是“自信力”。只要让台湾明白大陆可以在台湾战场上打败美日,台湾就会不战而降。但反过来,如果大陆做不到这一点,台湾也必将狐假虎威到底。对此不能有任何幻想,无论是民族大义还是经济利益,都不能使我们向统一多前进一步。
大陆具备在台湾战场上打败美日联军的实力了吗?这是军事专业问题,外人无从得知。但现在的趋势,显然是各个领域都在向靠实力硬吃的方向快速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在政治领域也是如此,表现就是习马会。
习马会具有对等的形式,双方都不称官衔,只称先生,也不提国号,只谈一个中国、中华民族。但在实质上,无疑是大陆大获全胜。因为全世界都知道,台湾矮化不了大陆,大陆能“矮化”台湾。无论你怎么称呼习近平,所有人都承认他是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反之,马英九的“中华民国总统”得不到大陆的承认,自然也就得不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力量相差如此悬殊的两方,一旦坐上谈判桌,强势一方就已经赢了一大半,因为主题和议程必然是由强者定的,弱者如果不同意就不会来谈。
有人说马英九的“维持和平现状”只是独台,跟台独没有本质区别,所以习马会没有多大意义,大陆要小心上当。其实马英九的小心思属于政治常识,大陆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是枝节问题。真正重要的,是马英九在习近平和全世界媒体面前明确承认一个中国、九二共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振兴中华。这些话的分量很重,相当于承认统一的合法性,为终极统一背书。有人会说,这些不是套话吗?即使是套话,从现任台湾领导人的嘴里说出来,价值就不一样。以后对台湾无论是打服还是压服,这些话就是重要的政治基础。
蔡英文批判马英九对民主自由、“中华民国”的存在与台湾人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只字未提,“感到非常失望”。她说对了,马英九的表态对台独分子确实是上了一道紧箍咒,令他们万分别扭。马英九的致辞中跟民主神主牌沾点边的,只有“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不但没有耍台湾民主的傲娇,而且隐含尊重大陆现行制度的意涵,简直就是全盘接受一国两制。这让那些多年来编造所谓“马英九开出统一条件”的造谣传谣党情何以堪。蔡英文眼看要当上“总统”,到时要不要按照习马会的轨道继续跟大陆领导人会面呢?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左右为难。
马英九为什么愿意来为终极统一背书?可以举出很多原因。首先,他有这个思想基础。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先生筹组“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中华四海同心会”,遗嘱中有“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马英九的博士论文《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主张保钓,坚持民族立场,跟妄言钓鱼岛属于日本的老贼李登辉相去不可以道里记。其次,马英九不想作为一个庸碌无能的领导人一事无成地下台,他要博自己的历史定位。习马会能让他一跃成为史书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给他带来千秋万世的令名。再次,现在国民党选情低迷,眼看要崩盘,这时彰显两岸议题只有国民党能办好,可望拉抬选情。再次,即使国民党仍然不免失败,蔡英文上台之后要维持的“现状”中也多了两岸领导人会面的这个现状,足以令她如骨鲠在喉,动辄得咎。
从大陆的角度看,台湾岛内台独宣传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倾向独立的人越来越多,中人之智都足以看出,和平统一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以后是战是和,取决于台湾当局能否悬崖勒马。习近平说“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就是这个意思。马英九很可能是最后一个真心愿意讲中国人、中华民族、振兴中华的领导人。赶快跟他见面,把这些话都讲出来,一方面占据道义高地,另一方面仁至义尽,为和平统一尽过最大努力,以后动武就没有遗憾。此外,马英九在任期间,在两岸交流上毕竟做了不少事。习近平跟他见面,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他最高的礼遇,相当于向所有台湾人表态,我们是讲义气、念旧情的,一切做过好事的人都会得到承认。这对将来的统战、巩固统治有利。
还有技术层面的分析:以前马英九一直想在APEC会议上跟习近平见面,但为“中华民国”争取国际曝光度的意向过于明显,一群APEC领袖中有那么几个称他一声“总统”就麻烦了,所以大陆以APEC是国际场合为由拒绝。现在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新加坡本质上是华人国家,跟两岸都有密切关系(例如新加坡的“星光部队”在台湾训练),1993年主办汪辜会谈,那么再次为两岸交流开辟渠道是顺理成章的事。李显龙最多跟马英九喝个茶,在推特上用英文称他“President Ma Ying-jeou”(中文仍然称“我的朋友马英九”,新加坡的传统智慧),没人会计较。
但是所有这些原因都不如一个基本原因重要:实力对比的天平正在向大陆不断倾斜,而且速度超出大多数人预料。不要说台湾,加上美日都快锁不住大陆了。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领域,都已经达到或接近了突变的临界点。以前几十年的僵持只是一种不稳定平衡,许多人“直把杭州作汴州”而已。
让利买安定的和谐时代要过去了,两岸关系将迎来剧烈变革,基于实力积极进取将成为“新常态”。中国统一历程的大势,正是如此。
作者简介: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
请关注风云学会的微信公众平台“风云之声”
知乎专栏:
一点资讯: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