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事件和对这几年台湾经济的一些想法 | 宁南山
2018年11月17日,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导演傅榆(中国台湾)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时,公开表达了“台独”倾向的言论。
由此联想到2014年的台湾太阳花运动:台湾与中国大陆签署服务贸易协定,被台湾年轻人认为对台湾有害,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反服贸的行为是在救台湾。然而,搞了太阳花,挡住了服贸,并没有让台湾变得更好,相反却是更差了。台湾这几年经济发展并不好,按照实际经济增长率计算,在四小龙中垫底。
种种事实表明,加入中华复兴的队伍,才是台湾和台湾青年唯一正确的选择。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11月17日的台湾金马奖,发生了一起事件,《我们的青春在台湾》的女导演,下图左方说话者傅榆,给傅榆颁奖的嘉宾是徐若瑄。
她说“青春也是容易犯错的时候,尤其是容易把错误的期待投射到别人身上,这种错误不只是可能发生在人对人,也有可能发生在国家对国家,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这是我身为一个台湾人最大的愿望,谢谢大家。”
很有意思的说,她说完之后,台下是发出了持续的欢呼声和热烈的鼓掌。
这个片子讲究竟是什么内容呢,主要就是两个年轻人,台湾的陈为廷,以及大陆的一个女生在台湾搞包括太阳花在内的各种社会运动的事情。当然片子里面,称呼充满了台独意识,说两个主角,一个来自中国,一个来自台湾。
四年前,也就是2014年的台湾太阳花运动,我基本是全程关注的,看了大量的视频,以及大陆和台湾方面的各种报道,一个最大的感觉是,台湾人的反大陆意识,比大陆人对台湾的敌意强烈多了。哦我说错了,2014年的中国大陆,除了少数比较了解台湾的年轻网友,以及部分在台资企业上班的人之外,大部分人是不存在什么反台意识的。实际上还很喜欢台湾,台湾的明星各种受欢迎,一大堆人跑去台湾旅游,去台湾旅游人数每年都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上图的红色线就是中国大陆到台湾的旅游人数,从2010年的163万人大幅增长到2014年的398万人。
由于社交媒体已经非常发达,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也在中国大陆社交媒体例如微博上形成了热门,大量平时根本不关心台湾的中国大陆年轻人,透过这起热点事件,第一次开始感受到了台湾人对大陆的敌意,感觉幻想破灭了。
另外一方面,如果这个协议是和日本或者美国签订的,台湾岛内绝对不会发生类似反对运动,搞不好还会大赞日资美资来台会促进台湾经济增长,这也反映出台湾人的反大陆情绪之高昂。
下图就是当年的一个缩影,注意看海报上的标语。中国两个字被画了一个叉,这场运动带有鲜明的反大陆特征。
下图中,台湾年轻人头上缠的布条上写的是“救台湾”,与中国大陆签署服务贸易协定,被这些台湾年轻人认为对台湾有害,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反服贸的行为是在救台湾。
下图中也可以看出当年的诉求,
几年前我在youtube,脸书上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这场运动的资料,视频,包括各种学术的辩论,台湾普通学生的FB页面等等。
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绝大部分台湾年轻人根本不了解,也并没有去仔细阅读和研究服贸协议的内容,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服贸懒人包”的图片和视频,便于人在几分钟之内了解服贸的内容。
但是各种懒人包错误很多,例如今天在油管上搜索“服贸懒人包”的视频,排在第一位的视频,其实一看就有不少错误,比如解说说“对岸开出的条件,我方全数通过”。再比如说“对岸的食物,店家可以过来,而台湾的想过去,对岸是不开放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V6os906Xo
视频作者不知道是不是从来没有来过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各种台湾的餐饮连锁店到处都是,85度C,王品,永和豆浆,永和大王,尤其是各种咖啡店,台湾名典咖啡,上岛咖啡等等。各种台湾人开的餐饮店更是比比皆是。
2:台湾社会对中国大陆的敌意和台独意识是运动的基础。
这些错误的懒人包,加上台大的台独教授郑秀玲的选择性言论,极大的鼓动了年轻人们上街了,但是其实很快,这些懒人包就被发现有各种错误,无法自圆其说。服贸协议的原文,也可以在两岸官方网站上很容易找到。
因此反服贸的运动分子,由于无法在学术上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有力的证明此次通过的服贸内容对台湾确实不利,因此非常聪明的把焦点转向了“黑箱”,也就是认为此次服贸通过的程序不对,是黑箱操作,因此需要退回服贸,并且和民主挂钩,从服贸内容之争,变成了程序正义之争。通过服贸就是不民主,反之就是民主,以此获取民众的支持。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对中国大陆的普遍性敌意和抵触的民意基础上,即:虽然大量普通台湾人认为,即使我并不了解和确认服贸的内容是否对台湾有利,但是因为是和中国大陆签署的,所以我宁可错杀也不能让其通过。实际上,即使在2018年的今天,你问一个当年参加了太阳花运动的台湾年轻人,对当年的服贸协议是什么看法,他一般都会说他当年维护了程序正义,反对了黑箱,保卫了台湾的民主自由。至于这个服贸协议的具体内容,以及究竟对台湾是有利还是有害,十个有九个是说不出来的。
3:中国大陆网友对服贸的态度颇具有戏剧性,其实大多数大陆网友也并没有仔细读过服贸协议的内容,但是却普遍性的认为肯定又是对台让利了,因此挡住服贸确实是好事。
太阳花运动对中国大陆普通人的教育意义非常大,开始让大量的中国大陆年轻人改变了从教科书上获取的宝岛和台湾同胞的印象,开始认识到了现实是什么样。
台湾媒体喜欢用“震撼教育”这个词,太阳花就是让中国大陆从官方到民间也受了次震撼教育,放眼全球,中国和全球各个经济体签署的协议不计其数,中国和全球各个地区的交往蓬勃发展,从来没有遇到过台湾这种情况,2014年的台湾太阳花运动,现场参与人数高达数十万人,应该是最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最大规模的带有反中色彩的学生运动。
这以后两岸关系就逐渐往下走了,2015年到台湾旅游的人数相比2014年增长就大幅放缓了,仅仅从398万人增长到了418万人,同时2015年也成为迄今为止的顶点,之后赴台旅游人数再也没有达到这个值。
对台湾的媒体态度也逐步的转向了,2015年算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以前我能逐渐感受到,以前涉及到台湾的负面新闻,都是淡化的,甚至台湾人在大陆犯罪,新闻里面都不说是台湾的,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出现安全事故,血汗工厂等等,新闻上也不会强调这是台资企业,努力维持两岸一家亲的氛围。
2014年8月2日,昆山的中荣金属公司发生安全事故,共造成146人死亡、超过两百人受伤。直接导致当地的一二把手被撤换,如此重大的事故,媒体也并未连篇累牍的强调这是台湾企业。当然如果是反过来,陆资企业在台湾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故,台湾媒体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刻意强调是大陆企业?这是可以想象的。
2015年及之后大陆媒体的报道,就逐渐很明显的感觉不一样了,不再避讳台湾的字样,报道诈骗犯的时候,新闻报道上直接打出台湾犯罪嫌疑人的字样,这种变化很快就被长期关注台湾的网友注意到了。当然比起台湾媒体的强烈反大陆情绪,大陆媒体现在仍然还是很克制的。
太阳花之后,全世界对台湾让利最大,优惠最多的地区在政策和民意上彻底转向,服贸受阻停滞,货贸协议等各种谈判也相继停止,很遗憾,受损失最大的还是台湾也就是说,台湾的2014年的那一代年轻人,其实是在用自己的青春,为自己,以及比自己更年轻的学生们争取更加贫困的生活。他们害的不只是自己,更是害了比自己年轻的青少年,等他们踏进社会的时候,才发现无法找到高薪工作机会的残酷。当然,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毕竟那是他们的青春。只有当他们毕业之后领两三万台币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残酷。
太阳花运动的学生领袖陈为廷,在太阳花一年多以后,2015年9月因为学业不好,被台湾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退学。2015年11月台湾《自由时报》的报道,“目前陳為廷加入時代力量新竹市立委參選人邱顯智的競選團隊,擔任總幹事,月入兩萬五,正在等兵單;邱顯智誇讚陳為廷工作認真,他說:「有時候我晚上十二點下班,他都還沒走,繼續在寫新聞稿。」”
嗯太阳花领袖月薪两万五新台币,一个月五千多人民币。
搞了太阳花,挡住了服贸,并没有让台湾变得更好,相反却是更差了。
台湾这几年经济发展并不好,按照实际经济增长率计算,在四小龙中垫底。
2014-2017年,台湾四年平均增长率为2.275%
香港四年平均增长率为2.775%
韩国四年平均增长率为3.025%
新加坡四年平均增长率为3.075%
台湾是四小龙中最慢的,甚至比较有趣的是,还没有美国这四年平均2.3%的平均增长率快。
下图是台湾主计处公布的各个主要经济体2014-2017年的经济增长率
为什么半导体是台湾最后的优势产业
2018年11月23日的台湾十大市值企业,台积电,台塑化,鸿海,中华电信,台塑,国泰金融,台化,南亚,富邦金,大立光。这里面台积电,南亚(是DRAM存储器厂家南亚科技的最大股东)是属于半导体行业,鸿海和大立光是电子产业,台塑化,台化和台塑是化工企业。其他还有中华电信,国泰金和富邦金三家电信和金融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的遥遥领先,该公司市值高达5.6657万亿新台币,而当天台湾股市的总市值是29.0524万亿新台币,台积电一家占了台湾的19.5%。台湾市值第二的企业台塑化市值只有台积电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可见半导体产业在台湾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压倒了所有的其他领域。
除了台积电,台湾其他能够提供高薪的制造业岗位,也主要是来自于半导体行业,例如联电,联发科,南亚科等。
除了半导体以外,台湾的其他产业,总体来说并不好,太阳能,LED,显示面板,电子品牌态势都不行。在各个领域的份额都在被中国大陆公司压缩,太阳能领域中国大陆已经是全球绝对霸主。
LED领域中国大陆公司已经进军到上游的芯片领域,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澳洋顺昌都已经成为全球LED芯片的主要巨头。即使在下游的LED封装领域,中国大陆公司在2017年也占到了全球35%的份额。显示面板产业,大家从直观的感受也能看出来,中国大陆和韩国在逐渐的甩开日本和台湾,随着中国大陆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企业的崛起,台系显示面板的份额在逐渐下降。友达和群创,面对中国大陆竞争对手已经没有了技术优势。
仅以2017年的营收变化为例,这一年电子行业景气不错,台湾友达2017年全年营业额达到新台币3410.3亿元(766亿人民币,汇率4.452),较2016年成长3.6%。台湾群创2017年全年营收为新台币3292亿元(799.4亿人民币,汇率4.452),增加14.7%。
2017年BOE(京东方)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5%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304.8亿人民币人民币,同比增长17.6%。深天马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1%。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公司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台湾同行。
台湾其他比较有优势的产业还有机床产业和电子产品零部件产业,但是机床产业并不是高利润行业,规模也并不大。在消费电子品牌领域,台湾的华硕,宏碁,宏达电在智能手机等核心领域已经被边缘化,全球只剩下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 VIVO六个主要大品牌,
我们再看台湾的电子零部件产业,由于品牌厂家是电子零部件厂家的主要客户,因此台湾在消费电子品牌方面的退步,也是对台湾的电子零部件产业不利的。
直接导致台湾的电子产品零部件产业高度依赖苹果,苹果2018年的全球200大供应商中,台湾占了超过51家,是数量最多的,超过了日本,中国大陆,美国。而现在面临着双重压力,一个是苹果的供应商里面,中国大陆供应商数量在越来越多,从2017年的20家一举增加到2018年的27家,这样的增长不会停止,还会继续。一个是苹果的份额相对在下降,中国大陆品牌的份额华为,小米,OV等在不断上升,带来了中国大陆本土供应链份额的成长。
以光学镜头制造商大立光为例,这是除了鸿海之外,台湾进入市值前十位的唯一一家电子零部件厂家大立光。
其2018年1-7月营收为265.02亿元新台币,相较去年同期微减0.28%。其竞争对手浙江舜宇光学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舜宇是多业务公司,如果是单看光学镜头的话增长更快,其手机镜头上半年出货量猛增54%。
这跟两家公司的客户结构有很大关系,大立光的营收主要来自苹果,可以说和苹果高度绑定,而舜宇光学的营收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大陆的本土手机厂家。
在可见的将来,在台湾目前赖以生存的电子零部件产业,由于中国大陆的华为,小米,OV等平台型企业的不断带动,如果不能实现和中国大陆的深度融合,不能在中国大陆实现本地化,必将被淘汰出局。
加入中华复兴的队伍,才是台湾和台湾青年唯一正确的选择。
台湾岛上流行着“亚细亚孤儿”似的悲情,我看过一期宋楚瑜接受鲁豫的采访,他把台湾比作电影《唐山大地震》里面被妈妈抛弃的那个女儿,说当年被割让的还有辽东半岛,为什么中国选择赎回辽东半岛,而不是台湾,台湾人的心情就像是那个被母亲抛弃的女儿一样。这个比喻真的不太恰当,大地震是天灾,日本侵略是人祸,不去责怪侵略者,反而责怪被侵略者,这个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日本占领时期是台湾人被杀害人数最多的时期,而作为凶手的日本占领军却没有受到惩罚,这是中国弱小造成的悲剧。要想台湾持续的繁荣,避免悲剧再度发生,唯一的方法就是中国强大,然而遗憾的是,直到今天,1895年以前并不存在的台独毒瘤,在日本占领时期被日本人在台湾种下后,时至今日仍然极强的影响着台湾人的思维,诱导着台湾人和海峡对岸的14亿同胞对抗而不是合作,太阳花和这次的金马奖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实事求是的讲,就我能感觉到的,在2018年的今天,仍然有不少台湾人对大陆抱有优越感,认为台湾更为富裕先进,生活水平更高,认为台湾的产业更为高端。我认为这种思维应该尽快扭转过来了。
中国大陆会造而台湾不会造的高科技产品已经比比皆是,中国大陆城市的人均GDP,正在开始逐步实现对台湾的赶超,以2017年为例,不计算鄂尔多斯,东营这样的资源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台湾70%的中国大陆城市有: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苏州,武汉,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佛山,常州,珠海等,总人口已经超过了1.5亿人。
其中深圳已经超过了台湾,广州,苏州,无锡等预计今年就能超过。
实际上像郑州这样的内陆城市,2017年人均GDP也已经达到了台湾的57%。像河北唐山,安徽合肥这样的城市,人均GDP也超过了台湾的50%到2025年,人均GDP超过台湾的中国大陆城市将是一大群,人口达到数亿人。
选择台独,和中国大陆进行对抗是下下策,台湾目前从产业结构来看,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属于底层的角色,也已经比不上韩国。
台湾人均GDP在1992年突破1万美元之后,一直到2011年才突破2万美元,我们和韩国对比下,韩国1994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到2006年突破了2万美元。台湾从1万美元到2万美元的速度明显低于韩国。到了2017年,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台湾人均达到2.43万美元,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率在四小龙中垫底,而韩国已经达到2.97万美元了。
由于台湾,中国大陆,韩国,日本的产业结构重合度都比较高,如果台湾选择继续独立参与竞争,那么作为体量最小的一家,必然会被最先淘汰出局,而反之如果实现和中国大陆的深度融合,却可以一举变为体量最大的一家,而2000多万台湾人民,也可以从广阔的中国大陆市场中获取超高的收益。
加入最强的那支队伍,你才能赢,否则只会一直承受失败的痛苦。
始终在内心把自己当外人,对中国大陆抱有敌意,是目前台湾存在的最大问题。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大陆其实很多先进产业还在萌芽之中,而台湾方面大量企业并不愿意向中国大陆进行技术转移,不愿意成为一家真正的全中国的企业,只想成为台湾地区的企业。尤其是2007-2009年,台湾和韩国的面板价格大提价,极大的伤害了中国大陆的彩电企业。
时到今日,看2009年6月的新闻报道,就能感受下当时中国大陆的“面板困境”和台湾企业的做法。报道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tech.qq.com/a/20090609/000018.htm
一则数百字的新闻,就可以体现当时的时代是什么样的。由于当时中国大陆大搞家电下乡,刺激消费,也在农村普及家用电器,因此中国大陆整机厂对面板的需求猛增。但是台湾面板公司和韩国人合作,联手造成市场价格飙升。
2009年6月,海信、海尔、创维、康佳、长虹、TCL、熊猫、上广电和厦华九家公司组团到台湾采购。
“去年(2008年)12月我们从台湾面板商处得到的供求消息是,友达、奇美还有400多万面板可以出售,我们今年1月与这两家企业签署了采购21.9亿美元面板的定单。然而随着家电下乡开始放量,我们今年3月落实定单时却买不到。”
长虹集团企划部部长刘海中6月8日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2月三星、LG等韩国企业用现金从友达、奇美手中买走了台湾面板巨头去年10月以来积累的400万片的库存,而且签署了2009年的年度采购协议,这让大陆面板开始严重供不应求,面板价格从2009年2月也开始了连续5个月的攀升。
也就是说,即使台湾面板企业手里有积累的面板库存,但是他们选择卖给韩国面板公司,和韩国一起造成市场严重缺货。
到了2009年6月,市场调查机构WitsView研究部主管张小彪表示,2009年6月电视面板平均价格将上涨5美元至10美元,其中以32英寸涨幅最大。
此时台湾面板总体采购成本已经比今年1月要提高了三成。而随着家电下乡产品范围扩大、以旧换新等新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预计2009年下半年国内平板电视需求将同比增长100%以上,造成中国家电企业不得不加大对面板采购力度
中国电子视像协会秘书长白为民告诉记者,“目前大陆整机企业的面板需求缺口为三成,希望友达、奇美等台湾面板巨头能充分供货,特别希望友达能调高供应大陆企业的比例。”
“未来台湾面板生产多少,大陆企业就能采购多少。”
由于拿不到货,九家中国大陆企业在6月份组团到台湾采购,希望通过保证量的方式来获取产能,将2009年面板采购金额从年初的21.9亿美元翻番至44亿美元。
不仅抬高市场价格,台湾方面对到大陆设厂也不积极。
比起44亿美元的采购订单,当时大陆整机企业更为期盼的是台湾面板企业能到大陆投资设厂,或者开放大陆企业投资台湾面板企业。当时中国大陆企业希望与台湾面板厂在大陆合盖8代以上的新世代面板厂。
而台湾经济部虽然在研判给赴大陆投资松绑,但是研判的初期规划却是先放行5代厂以下制程,理由是台湾当时的制程以6代线为主,只愿意将效能较低的产能转移到大陆。而当时中国大陆已经对5代线没有了兴趣。同时5代线搬到大陆成本高,产出却相对较低,在经济上根本不划算。
翰宇彩晶总经理周定辉:“目前大陆对于5代线已经没有兴趣,至少要6代线以上起跳他们才有兴趣。至于如果将台湾现有的5代线搬到大陆去,不仅成本高,效能也可能仅剩原有的一半,而空置的5代线厂房也装不下新的下一代设备。”
此外,即使台湾方面在2009年内放行6代以上生产线,台湾的面板企业的投资欲望也不强烈。刘海中告诉记者:“因为全球经济并未完全回暖,仅靠大陆方面的需求台湾面板就到大陆投资设厂的欲望依然不高,而且其资本开支2009年的缩减已成定局。”
当时是2009年,台湾已经是马英九的国民党执政时代了,看这则新闻就知道,在技术上对中国大陆严防死守,同时在价格上和韩国联手抬高市场价格。
显示面板只是一个缩影,其他领域也是类似的,比如代表全球先进集成电路制程的台积电,一直到2016年才到中国大陆设厂,严格限制技术外流到中国大陆,同时期间一直对中芯国际各种压制。
当然,九年后的今天再往前看,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中国大陆的显示面板产业已经崛起,直接和台湾企业形成了竞争关系。
而且竞争的趋势我觉得是很明显的。而反过来,那些选择和中国大陆进行深度融合的产业,却活的很好,
富士康就是个典型,虽然富士康是个台企,但是却已经实现了和中国经济的绑定,在中国各地大量投资,同时较为先进的产业,例如广州投资数百亿元的LCD生产线,都在中国大陆落地。
再过十年,你说某家台湾的面板企业垮了,我不会觉得意外,但是富士康肯定倒不了。
我个人的判断,由于已经充分认识到现实,因此中国大陆预计将会坚决的推行优惠只给在大陆的台企和台湾人的政策,将台湾的产业和人才吸引到大陆,
在两岸统一之前,给台湾本岛进行让利,促进台湾本岛的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对大陆的人均GDP优势,是错误的举动,
相反大力促进台湾产业和人才外流,延缓其本岛经济发展,拉平两岸经济差距,让台湾的生活水平逐渐被大陆超越,才对统一更加有利。
2018年2月的惠台31条就是典型,其中12条措施涉及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19条措施涉及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这些优惠,全部是给在大陆发展的企业和人才的。
当然有人说了,有的人就是台独人,有的企业就是台独企业,在大陆工作赚了钱,搞不好回去还是支持台独,但是即使是这样,仍然对我们有利。
这些企业在大陆,工作机会就放在了这里,他们客观上就为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也减少了台湾本岛的工作机会。
从个人选择来说,个人是无法和大势抗衡的,不然过的不好只是你自己而已,台湾的青年,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到中国大陆奋斗,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中国大陆也为台湾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舞台,根据2018年4月台湾《远见》的视频,光是一个湖北经济学院就已经有了36位台籍教授,这背后就是大量的台湾博士在台湾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大陆却找到了机会。
下图来自2018年4月台湾TVBS的《人才去哪儿》
台湾周姑娘在今日头条当项目经理,她毕业于台大生物产业传播即发展系,在北京租房,新台币1.6万租个单间,五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虽然辛苦,她却说北京是个适合打拼的地方。毕竟宇宙条的工资,不比台湾高到哪里去了,普通台湾人,一般是不会相信宇宙条的工资水平的。
下面这个台湾26岁,毕业后在台湾的平面媒体工作,起薪才三万三台币,跳到北京IBM当战略行销顾问,月薪10-15万新台币。
下图的台湾姑娘28岁,毕业于台大法律系,没错陈水扁,蔡英文都是毕业于台大法律系,目前在南京自己创业,协助台湾产业在南京落地,尽管目前薪资只有9万新台币,但是也比在台湾的三万三新台币月薪好了很多。
过来大陆工作的台湾青年真的不少,非常欢迎。
一些参加了太阳花的台湾青年,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是找不到好工作,于是也改变了想法想到大陆工作。
大势是挡不住的,只要中国大陆不要回到以前对台让利的老路,而是按照台独所期望的那样两岸是独立的在经济方面自由竞争,那么台湾在经济方面,就将逐渐回归到边陲小岛的地位,现在是中国大陆经济体量的4%多点,再过几年就会下降到2%-3%多点的水平。
不管台湾岛上搞多少场太阳花,又或是搞多少次政党轮替,都改变不了这一点。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在绝对优势下的统一,也才对中国最有利。
更多宁南山的文章:
从苹果供应商看2018年全球电子产业链的中国势力变化 | 宁南山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知乎大V宁南山,文章于2018年11月26日发表于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宁南山(https://mp.weixin.qq.com/s/L5JrtsDyad_0kCllHh6eQA),作者授权风云之声转载。
责任编辑:项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