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看待屠呦呦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 袁岚峰

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19-10-07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导读

2019年1月8日,英国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S)”栏目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选出对人类当前生活影响最大的杰出人物。


在14日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居里夫人(Maria Curie)、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共同进入候选人名单。


就对科学的贡献而言,屠呦呦显然跟爱因斯坦不是一个量级的,开创一个世界观当然是更高层次的成果。因此,媒体报道的所谓“与爱因斯坦并列”只是为了博眼球而已。但是,尽管有这种种的媒体的小心思,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这件事的正面意义远远大于负面意义。无论选谁出来作为代表,能提高公众对于科学的兴趣和认识,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我们的目的不是在科学家之间比来比去,更不是挑起无聊的炒作,而是让大家认识到科学的重要和美妙,激励人类追求科学。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世界观  作者:袁岚峰


2019年1月8日,英国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S)”栏目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选出对人类当前生活影响最大的杰出人物。

 

在14日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居里夫人(Maria Curie)、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共同进入候选人名单。


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我们应该首先来了解一下屠呦呦的科学贡献。


疟疾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在屠呦呦的诺贝尔奖演讲中提到,全球97个国家与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


1971年9月,屠呦呦为了寻找抵抗疟疾的药物,注意到了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抱朴子)的《肘后备急方》中这样的一段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由此想到,青蒿的有效成分可能需要在低温下提取,以前的提取温度太高,把有效成分破坏了。因此,她决定把提取的溶剂,从高沸点的乙醇改成低沸点的乙醚。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抗疟的记载(摘自屠呦呦的诺贝尔奖演讲)


这样一个改变,就带来了奇效!他们发现,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对老鼠和猴子的疟疾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1号样品对疟疾的抑制率达到100%(摘自屠呦呦的诺贝尔奖演讲)


当时他们参加的全国性抗疟研究,代号叫做“523项目”。1972年3月8日,屠呦呦在523项目的会议上报告了这个结果,引起轰动。此后,经过多个研究单位十几年的合作奋斗,确定了有效成分及其化学结构,找到了大量制备青蒿素的方法,完成了临床研究,建立了质量标准,1986年通过了新药审批。


二十一世纪以来,青蒿素类复方药成为治疗疟疾的主流药物。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9月发布《实现关于疟疾的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提到进入2015年,人类与疟疾斗争的现状与新千年开始时的悲观预言完全相反:与2000年相比,全球疟疾新增感染人数下降37%,死亡率下降60%,可折算为620万人的生命被拯救。


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中医研究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中医研究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摘自屠呦呦的诺贝尔奖演讲)


这样巨大的人道主义成就,用古人的语言,称为“万家生佛”也不为过。不过,这项成果用到的技术手段基本都是常规的,没有开创新的理论或者新的实验方法。因此,这是一项比较孤立的成果,意义低于(比如说)发现量子力学或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当然,那些属于人类知识体系的根基,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只是说,诺贝尔奖成果固然都非常重要,但一定要分的话,重要性也有高低之分。


跟青蒿素比较恰当的比较对象,大概是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班廷发现的胰岛素和多马克发现的磺胺类抗菌药。它们都是针对某些重要疾病的特效药,属于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医学成果。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屠呦呦的贡献,我们需要注意:抗疟特效药是否存在,绝不是一个事先就可以确定的问题。在逻辑上,它完全可以不存在。事实上,在同一时期,美国曾以陆军研究院为中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筛选了30多万个化合物,但一无所获。因此,屠呦呦的首要贡献就是确认了抗疟特效药的存在性。这是从0到1的突破,比后面的从1到100重要得多。


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做诺贝尔奖演讲


在开发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不但提出了第一个关键性的思想,而且还和科研团队成员以及她的丈夫李廷钊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也就是以身试药。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也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5年12月10日,李廷钊搀扶屠呦呦步入斯德哥尔摩城市大厅的蓝色大厅,参加诺贝尔奖宴会


让我们回到BBC的这项评选。就对科学的贡献而言,屠呦呦显然跟爱因斯坦不是一个量级的,开创一个世界观当然是更高层次的成果。因此,媒体报道的所谓“与爱因斯坦并列”只是为了博眼球而已。反过来想想就知道了,会有人说爱因斯坦在某某评选中与谁谁并列吗?当然不会有。


从现在的四位候选人的名单,还可以看出明显的政治正确的考虑:两位女性,两位男性,还包括一位东亚人士。嗯,确实挺有代表性的。实际上,在没有入选的科学家中,也不乏真正意义的伟大人物。例如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他对科学的贡献接近爱因斯坦的级别。又如斯蒂芬·霍金,他对宇宙学有很大的贡献,也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科普作家。只不过名额有限,还是先搞搞政治正确吧。


但是,尽管有这种种的媒体的小心思,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这件事的正面意义远远大于负面意义(如果有负面意义的话)。实际上,世界上的伟大科学家出现过很多位,而他们绝大多数人在公众中的知名度都远远低于他们应得的知名度,整个科学界在公众中的知名度都远远低于应得的知名度。


因此,无论选谁出来作为代表,能提高公众对于科学的兴趣和认识,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我们的目的不是在科学家之间比来比去,更不是挑起无聊的炒作,而是让大家认识到科学的重要和美妙,激励人类追求科学。我想,无论是屠呦呦,还是任何一位其他科学家,都非常清楚这个道理。这也是公众最应该领悟到的道理。


扩展阅读:

诺贝尔奖后又有突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怎样的贡献? | 袁岚峰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本文于2019年1月27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世界观,英文版于2019年1月28日发表于《China Daily》时评栏目,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吴啟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