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年如一梦: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解读 | 陈经

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21-01-27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第一阶段协议文本是可以相当满意的,中方对美谈判工作很有成效。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协议的中英文版本都公布了,英文96页、中文88页都比较长。但是焦点其实并不多,可以分层次进行解读。

个人认为,第一阶段协议文本是可以相当满意的,中方对美谈判工作很有成效。

简单的理解,可以认为2018、2019两年,中美两国人都睡过去了,做了一个长梦。双方梦中都有所领悟,但醒来以后,还是顺着2017年底特朗普访华2535亿美元意向大单的节奏,具体落实正式签了个经贸协议。


一.经贸协议七个章节都说了些什么?



中美达成的是关于双边贸易与投资的一个协议。文本不涉及双方讨价还价增减关税,也不涉及围绕着具体公司和高科技领域的冲突。协议就是说,双方要如何做生意,基调是“有规矩地积极地做生意是好事”。如果光看文本,会觉得这个协议还比较正常。

2017年11月8日起,特朗普访华三天,双方就达成了规模空前的经贸合作意向协议。在两场签约仪式上(主要是双方具体的企业来签),签署的合作项目多达34个,金额高达2535亿美元,刷新了世界经贸合作史的新纪录。

特朗普从中国回去以后,科幻故事发生了,2018、2019这两年,中美两国17亿人就这么睡过去了。2020年两国人又都醒来了,特朗普发现马上要大选了,还好没睡到2021年,不然任期说不清了。就找北京那边说,往下继续把经贸协议落实一下吧。

中国副总理就牵头到美国白宫签协议,给在任总统送一份大礼,帮其在大选年稳住经贸的盘子。这个决策其实老早就有,和以前差不多。

协议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在2017年美国出口中国1860亿美元的基础上,本着美国总统访华2535亿美元意向协议的精神,中国在2020、2021年(因为2018、2019年这两年睡过去了,文本中确实没有这两年)分别对美国增加800亿、1200亿美元的商品,合共增购2000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中美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和美国紧紧拥抱在一起发展的策略,看来又升级了。

这份经贸协议本上的文字风格和过去差不多,看不出刀光剑影,完全就是一个正常的经贸协议。除了签署的两国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两国,谈的金额很大,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

如果排除掉协议中一些法律法规类的冷感词汇,它的基调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和谐的。通常的行文方式是:某个事对两国都有利,所以我们都同意,要把这方面的经贸往来做好!中国发展起来了,可以更好地和美国开展生意了!

协议总的基调是对等的,有经常性的对等条款描述。因为美国经验比中国多,在一些领域,文本特别对中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要求。也有一些中国关心的领域,对美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要求,但是相对少。文本总体印象是,这个协议是商量出来的,许多具体条款要么是中国自己就觉得好,要么是美国指出后中国也同意是好事。

全文看不出来哪里有“中国怕美国,虽然不愿意,但也只好这么办”的条款。完全可以认为,中美双方在2017年签了意向大单以后,又搞了务虚的贸易原则讨论,冲突都发生在梦里。在理论上高屋建瓴地达成了一致之后,双方又友好和谐地从协议开始落实,以实际行动为世界经济发展与世界和平作贡献。
 
1. 知识产权



开篇的“知识产权”章节,行文中就体现了中国的态度,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执法是好事!中国从来都是认同知识产权保护的大原则的,以前因为发展阶段的问题,虽然不断在进步,但存在一些执行不力的问题。这次就更积极地主动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希望能以“知识产权生产国”的新自我定位,和美国更好地合作。
 
第一章“知识产权”中文版相关的篇幅是18页,在总共的88页中,占比算多的。中美双方都比较重视,所以作为第一个问题把原则定下来。
 



协议中处处可见对等的表述。如盗版和假冒产品的章节,协议原则上中美两国是对等的。两国都会是受害者,都需要采取有效行动。并没有“美国是受害者,中国是盗版假冒者”的描述。


实际行动中,中国盗版和假冒商品的事件发生的更多,需要多采取一些措施,是说得通的。这是要求中国加强执法行动,并不是美国跑到中国来执法,理论上是尊重中国执法主权的行文方式。要求中国培训执法人员、增加行动数量、通报行动情况,不能说是强迫。因为中国自己内部原则上也会同意,大方向是对的,中国确实就应该打击假冒盗版。

2. 技术转让


第二章“技术转让”,只有3页,篇幅很少。这也说明,实际问题并不大,没有太多细节好聊。这章也是先建立一个中美都认可的大原则,并没有说是美国单方面对转让技术提出限制。在所有文本对中美提出了同样的原则要求,行文是对等的。“自愿转让”,这也是中方一直都同意的原则。只是对于什么情况下叫“自愿”,双方需要细化
以前中方有行政审批,又希望有技术转让,在具体案例中发生联系,如果没有明晰的规定,就有些说不清了。把事情说清楚也好,中国也还是能得到一些技术转让的。例如特斯拉来上海建厂,显然是非常愿意、非常兴奋的,转移生产技术到中国就肯定是自愿的。再如苹果公司带动中国手机产业链技术发展,也都是自愿的,对双方都很有好处。

这一章的内容,新闻上较为关注,其实意义没那么大。因为所谓的“强迫技术转让”,对中国的技术发展没有那么关键,而美国也认识到了,提不出多少具体的措施。更可能产生问题的,是美国不批准技术出口,这是中方更关注的。
 
3. 食品和农产品贸易
 
第三章“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协议的主体。双方都显得准备充分,有很多可以聊的。


中国也有对美国提出了要求,如盆景、香梨、柑橘、鲜枣出口美国的许可。这类要求非常的细,一般以附录的形式存在。双方都搜罗了很多关注的商品,某些品类作了细致的工作准备。


美国关于乳制品出口中国,就提了好几种产品。在大幅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的原则下,一些农产品认证工作肯定要配合进行。绝大多数美国农产品,并没有不能买的生物学问题,但是中方发出进口许可认证需要时间与契机。这次专门来解决一下,是各国经贸协议最常见的条款。
 
中文版协议88页中,有多达44页是关于第三章“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的。中美农业优势互补,中国人口众多需求巨大。农产品相关协议能够做得很细,并不是虚化的大数字,正说明双方有备而来,而且确实能做成很大的生意,互利互惠的基调一望可知。把中美农业天然的合作机会落实,绕开双方都有的法规障碍,这个方向没有问题。农产品贸易合作占了一半篇幅,正说明这个协议可以当作一个正常的贸易协议来理解。
 

 
协议中一种常见行文,就是对中国放松进口监管提出一些要求,中国方面也对“继续有权”监管的权力明确指出来。
 
其实仔细看这个协议,一般就是这个感觉,很正常的做生意的标准文本。各方为了做成生意,要如何如何,保障双方的权益。这并不是一个甲方乙方的生意合同,那种合同,甲方通常会对乙方提出很多严格的要求,行文很严厉,做不成要罚钱等等。有点象两个公司的大规模合作框架协议,先定下友好合作的基调,排除做事的障碍。

4. 金融服务

第四章“金融服务”只有5页,从篇幅看就不是多关键。

对中国来说,金融服务开放现在问题不大了,本来就计划向世界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各国大公司都可以来。对美国来说,华尔街可能有些兴趣,但也并不是很好的时机,早些年机会要好得多。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发展到非常大的规模了,外资银行、保险、券商来,面对本土巨型公司非常可能不是对手。之前一些外资银行就已经来中国了,水土不服并没有多大发展。这有点象美国也不怕放开金融服务市场,本土公司够强。

中国金融服务已经发展了不短的时间,金融大公司容易圈的市场份额基本搞完了,就算外资金融公司有一些“先进服务”,也比不上本土公司占的地利。比如“电子支付”,美国公司来中国搞,不太可能搞得过微信和支付宝的。

5. 宏观经济政策、汇率问题和透明度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汇率问题和透明度”只有3页,这多少有些例行公事。

美国长期来说,希望看到人民币大贬值(说明中国经济崩溃或者停滞,失去追赶美国希望),所以常规地派人出来唱衰人民币;但是短期又不希望人民币通过贬值取得出口竞争优势。在这种矛盾心理中,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提不出明确的要求。美国判定中国是不是“汇率操纵国”,也显得很随意,一下就贴个标签,一会又说不是。

人民币汇率问题,经过几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贬值实践,中国已经有成熟的应对和预期。因为外汇储备充足,出口产业竞争力强大,人民币无论升贬都有底气。

6. 扩大贸易

第六章“扩大贸易”会是关注焦点,但也只有5页,只是一个框架。

由于2017年底已经差不多谈好了意向,这个扩大贸易并不是新的事情,可以说是自然的发展。甚至可以说,由于美方准备不充分,除真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外,多个领域提不出具体的执行细则,仍然只是一种要做大生意的意向。

农产品2017年中国进口基数是190亿美元(文本中基数均未列明),2020年中国在190亿美元基础上再多增购125亿(合计315亿),2021年增购195亿(合计385亿)。

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以外的实物商品)2017年的基数是约1000亿美元,2020年增购329亿,2021年增购448亿。

能源产品的基数很小,只有约40亿美元。中国2020年增购185亿,2021年增购339亿。

金融服务产品的基数是560亿美元,2020年增购128亿,2021年增购251亿。

合计2020年增购800亿美元,2021年增购1200亿美元。加起来2000亿看似多,但分到几个领域以后,每个都不是特别多了。


条款中,中方在几处对美方的供货能力提出了质疑,个人认为非常可能发生问题。中方有需求,也有充足的购买力。但是美方无力组织生产出足够的产品供应,连条件最好的农产品也可能供应不足。有可能2020、2021年过后,中方增购金额不足2000亿美元,原因是美方无货可卖。所以也约定,要基于“市场价格”和“商业考虑”采购,不能中国不需要的也强卖,也不能强行提价完成金额。

7. 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

第七章“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本来应该是较有看点的。这章是实际上的最后一章,第八章与内容无关了。“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应该对应美方宣传中说的,协议是“可执行”的。英文单词是enforceable,甚至能理解成“强制执行”。
 


但是第七章其实是说,成立了一个双边办公机构,各派对等层级的官员,处理两边都可能发生的投诉。后面是一些如何投诉、如何响应的条款。看上去平平无奇,非常对等,是“收集问题”性质的。具体如何处理,还要看细节,协议中没写,显然还是要以两国各自的法律法规为准。完全看不出美方有强制执行的意思。

二.如何评价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通过上面的描述,如果光看文本,完全可以认为,中美双方真的象是2018、2019两年做梦消失了一样,顺着2017年的基调签了个协议。当然要是知道这两年发生的事,就能够看出这些文本后面的交锋。
 
个人认为,这个文本是可以相当满意的,中方对美谈判工作很有成效。
 
协议行文,处处体现了对等原则,这显然是中方坚持的,而且实现了目的。其中对中方有要求的条款,也是可以解释的。一是基于历史原因,中方确实需要改进,也“自愿”改进的法规和执行细则。二是中国增购自己需要的美国商品,本质是互惠的。行文中,中方应该仔细去除了“可能被理解为强迫”的字句段落。

而之所以会出现“第一阶段”这么个说法,显然是因为美方需要一个协议,作出了一些让步,同意了中方对第一阶段协议的文本处理原则。但是美方又不太满意,所以就说,后面还有更多阶段,通过谈判与发动攻势,试图对中国取得优势。

因此,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总体就是一个正常的、对等的、互惠互利的经贸协议。如果没有中美贸易摩擦、高科技限制这些事,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完全可以和以前签的协议归为一类。可以认为,中国顶住了美国的攻势,将协议拉回了以前的轨道。

美国对中国发动攻势,以“第一阶段协议”为标志,可以说效果如何,会越来越清楚。事实说明,美国无法象压制其它国家那样,压倒中国。而中国有实力与美国周旋,让美国无法占到便宜,逼得美国权宜地签了与之前性持类似的协议。

如果后面按这个“第一阶段协议”执行,完全可以说中美关系重回正轨。2018、2019这两年的中美关系,象是做了一场梦。

但是中美这两年的梦不是白做的。看似平平无奇的协议,背后有惊滔骇浪一般的博弈。

“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可以说是在中国擅长的经贸领域,和美国打了个平手,实现了对等贸易的大原则。贸易摩擦不怕,但是在技术领域,中方对于自身技术短板的认识提升了无数倍。中国确定了自主创新的决心,同样的名词,和以前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了。在全球政治与宣传领域,美国也发动了攻势,中方有时显得非常被动。

可以认为,美国人“做梦”两年,从梦呓般的“easy to win”中醒来,认识到了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强大,不再幻想能轻松压制中国,这方面清醒了。但是美国人还没有完全从梦中醒来,会从其它领域寻找中国的弱点,不时发动攻势。

个人以为,中国可以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理解成胜利,顶住了美国第一波攻势。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也获得了经验,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应对美国全方位攻势的信心。

“中国梦”不应该被美国阻止,美国也做不到。这两年,中国也从“中美关系坏不到哪去”的迷梦中醒来,认识到美国人是会发动凶狠攻势的。

再迎接美国几波攻势,中国对自身的短板与长处认识更为深刻,也能建立更多信心。再将这种信心传播到国际社会,“中国梦”的实现就会跨越最后一道阻碍。

扩展阅读:


为即将到来的中美贸易战喝彩 | 陈经

觉醒后气机交锋,美国惊觉真的可能会输给中国 | 陈经

中国的觉醒:这是技术战争 | 陈经

中美两大“例外国家”的巅峰之战 | 陈经

美帝国主义的傲慢还能持续多久?| 陈经

中美斗争的框架与中国发展的大方向(上)| 陈经

中美斗争的框架与中国发展的大方向(中)| 陈经

中美斗争的框架与中国发展的大方向(下)| 陈经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笔名陈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中国的官办经济》作者,微博@风云学会陈经。

责任编辑孙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