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盖姆为什么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仅次于美国?纳米限域毛细凝聚可以作为一个例子|袁岚峰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王奉超和盖姆等人的工作,就是在用石墨烯搭建的纳米毛细通道里,测量了水的凝聚压强,并给出了开尔文方程的新形式。
视频链接: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奉超教授(图1)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教授(图2)团队合作,在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论文发表在《Nature》上。不久前,我刚和盖姆教授进行了连线对谈(《诺奖得主盖姆:对俄罗斯感情复杂,中国应用科学世界第一》科技袁人袁岚峰的视频)。他与中国的合作非常密切,怪不得他对中国科技的评价那么高,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仅次于美国,而应用研究全球最强。
下面来介绍一下王奉超与盖姆的研究。
首先,什么是毛细现象(图3)?
水在玻璃杯壁处的液面比中间略高一些,这就是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当系统变小时,就会有很多有趣的毛细现象,例如浸润液体会在细管道内自发地向上爬升。植物体内的导管就是毛细通道,将水逆着重力向上运输,让水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然后,什么是毛细凝聚?
在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凝聚的临界压强叫做饱和蒸气压。而在小通道内,水会更容易凝聚,还没到饱和蒸气压的时候就凝聚了,这就叫做毛细凝聚。
凝聚压强的变化被开尔文勋爵在150年前定量描述,通过通道的尺寸、液固接触角、表面张力系数等参数可以算出凝聚压强。这个理论被称为开尔文方程。人们已经发现,它可以描述尺寸从宏观到10纳米左右的凝聚现象。
那么,10纳米以下怎么办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毛细通道缩小到纳米尺度时,只有几个原子那么大,也就是“限域系统”。此时,通道内可能只能容纳一两层水分子,无法定义曲率半径,开尔文方程就不适用了。
王奉超和盖姆等人的工作,就是在用石墨烯搭建的纳米毛细通道里,测量了水的凝聚压强(图4),并给出了开尔文方程的新形式。
王奉超发现,在纳米尺度的毛细凝聚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固液界面的作用,而不是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的液气界面的作用。据此他们建立了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的新理论,并将方程适用性拓展到亚纳米尺度。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极限尺度下的毛细凝聚现象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微电子、制药、食品等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前景。
最后有个彩蛋(图5)。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介绍这个成果,然后有一位网友问:“什么是科学技术大王啊?”然后他发现,是科学技术大学王奉超……
袁岚峰对话诺奖得主安德烈·盖姆(下)对俄罗斯感情复杂,中国应用科学世界第一
袁岚峰对话诺奖得主安德烈·盖姆(上)用胶带撕出石墨烯,诺奖得主:我们的想象不该被限制
背景简介: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责任编辑:陈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