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能从一个产品的外形看出一些别人的技术,是因为自己就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你要是让三哥去看,他看八百年也看不出来啊!
抖音视频:
https://v.douyin.com/e83TPLp/
本视频发布于2021年3月13日,点赞量已过1万
能专门谈谈科学家如何在科普和保密之间如何做到平衡吗?老百姓很希望科普,但又害怕被科普的同时,咱们的好的想法被国外学了去。毕竟都是搞科研的, 你提出想法,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瞅一眼就怀孕”、摸着美军过河,都发生在我们部队里,难道不怕别的国家也摸着我们过河吗?
感谢这位观众提问,这确实是个很常见的问题。每当我讲一个高科技,在评论区都会有许多人表示担心泄密。有趣的是,虽然这是个很容易想到的问题,但科技专业人士几乎从不担心这个。
为什么呢?我来集合我和几位朋友们的理解,回答一下。
最基本的原因是:如果是真的涉及机密的东西,我根本就不会讲。我从小在军队的营区长大,早就知道保密条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等等原则,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
所以平时一般只有我提醒别人“侠之大者,为国保密”,而不需要别人提醒我。因此,只要是我讲的东西,肯定是不涉密的。大家可以记住这一点。
还有,我这里本来也无密可泄。我并不知道任何军事机密或者商业机密。请大家注意,我是做基础研究的,我了解的和感兴趣的都是事物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实现的诀窍细节。
比如说我讲过不少核武器的原理,难道你以为有人听了这些原理就能造出核武器吗?其实完全不能。我讲的这些原理都是公开的,而且公开很多年了。
任何人或者任何国家如果真有心造核武器,他们肯定早就知道这些信息了。他们为什么还没造出原子弹呢?因为搞不到核原料,那是在联合国五常的严格管制下的。他们为什么还没造出氢弹呢?因为氢弹的技术诀窍是五常的最高机密,完全不是在网上能找到的。
下一个层面的回答,是这些担心泄密的网友们应该做一下反向思考:外国的科学家在外国的期刊上发了很多公开的文章,中国人看到了,这是不是中国窃取了外国的秘密呢?回答是:当然不是。
发论文的目的本来就是学术交流,作者们都希望全世界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感兴趣的人越多越好。如果你发论文,你肯定是已经确认过这是一个应该公开的成果。如果你认为这个成果需要保密,你就不会去发论文了。
所以,网友们应该知道,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虽然我们经常把两者并称为“科学技术”,简称为“科技”,但它们毕竟是有区别的。
科学是事物运行的原理,技术是对原理的应用。例如牛顿力学属于科学,而火箭属于技术;量子力学属于科学,而激光属于技术。科学是没有保密可言的,技术才需要保密。
大多数人的问题是,连基本原理都不懂。所以科普主要讲的是原理,是科学,是基础研究,而不是技术诀窍。真要是技术诀窍,普通人也听不懂,科普作者也不会拿出来讲。比如说我讲讲某种钢材的材料配比和加工工艺,有多少人会感兴趣?
我的朋友A指出:其实从事需要保密的研究的人的比例就很低。
我的朋友B指出:科普和保密只有极小的交集。对某种地理坐标的保密是最常见的,但科普基本上不涉及。
最有意思的,是我的朋友C的评论:“瞪一眼就怀孕”的后面是无数的方案和指标论证以及工程实践。科普基本只科普简单原理。这两者完全没有任何矛盾。这世界上让别人连原理都搞不懂的黑科技不说没有,那也是极度极度极度稀有的。
网友们如果听不懂朋友C的评论,我来翻译一下:中国能从一个产品的外形看出一些别人的技术,是因为自己就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你要是让三哥去看,他看八百年也看不出来啊!背景简介: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