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疫情为什么爆炸? | 袁岚峰

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21-06-22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破罐子居然还会怕破摔,死猪也怕开水烫。


最近,印度的新冠疫情爆炸了,每天新增病例数暴涨到30多万。



印度疫情变化曲线。图源:《印度时报》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092199240380875389%22%7D


这是为什么呢?很容易产生的想法是,印度一直在造假数据,只是现在瞒不住了而已。不过,我的摄影师朋友“随水”久居印度,他最近的文章(“反季节爆发”才是印度当前疫情最可怕的特点 | 随水文存)指出,事情并不是这样。


数据可以造假,但生活圈子造不了假。听在印度这边工作的中国朋友讲,以前同事里面没人确诊,现在随便问一个人就是确诊,甚至有些病死的人就是自己认识的人的家人。随水的一个在银行工作的邻居,她的上司经理这两天就中招了,传染了好几个人,症状一下子就严重到“无法呼吸”,她吓得赶紧逃回家,连班都不上了。而去年他左邻右里确诊的那些人,基本都是无症状。


所以真正的变化是,病毒的症状变严重了。随水认为,印度的感染率一直都很高,但以前大部分人是无症状感染。这些人没有去主动检测,自然也无从确诊。而病毒变异以后症状明显,因此去检测并确诊的人数大幅上升。所以印度这一波刷高的并不完全是感染率,更多的是症状率。


许多人认为,印度以前在故意压低检测。但随水展示了一幅图,印度疫情开始一年来的数据总览。其中最后一个紫色的就是检测数,可以看到从去年夏天开始一直保持在每天100万左右。最近这几天大爆发时的检测数在150万上下,此前在最低的2月份每天也有7、80万。由此可见,所谓压低检测的阴谋论并不成立。


印度疫情开始一年来的数据总览


病毒在印度热季大爆发,意味着两点。第一,病毒已经突变出了耐高温特性。第二,就算有抗体也无济于事。


现在在印度传播的,主要是一种被命名为B.1.617的双重突变病毒。其中一个突变叫做E484Q,它让病毒的传播性变得更强,据说更容易感染年轻人和儿童。另一个突变叫做L452R,它帮助病毒逃避人体的免疫反应。这两个突变结合在一起,就让病毒同时具备了强的传染性和高的致病性。


B.1.617双重突变病毒


B.1.617双重突变病毒在印度样本中所占的比例一路飙升


这个突变是怎么来的?主要是因为印度形同虚设的所谓“隔离”制度。


飞印度的国际旅客,下飞机过海关之后并不会进行有效隔离,最多让你自己在家呆三天。其他国家的变种病毒就有了趁虚而入的机会,在印度这个超级培养皿里面大肆复制,不同的毒株进行基因交流,形同养蛊。其实连印度的医院都不具备隔离传染病的能力,医院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病毒培养中心。4月21日的新闻报道,印度发现了三重突变的病毒,让人更加担忧。

 

B.1.617再次变异为三重变异病毒



印度抗疫为什么会这样松松垮垮?一方面是他们能力不够,没有中国这样有执行力的组织结构和人民,想严也严不起来。另一方面是他们意愿不够,觉得病毒的危害还不如防疫措施的危害大,干脆躺倒等着“群体免疫”得了。说得好听叫躺赢,说得不好听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随水在2020年8月写过一篇文章(【印度日记】我算了算,印度的真实感染人数可能有3亿),估计印度的感染人数可能已经达到了三亿。关键在于,那时公布的死亡人数只有5万多,病死率可能只有0.05%,甚至比大多数流感还低。


因此,当时连随水这样的中国人都认为印度要躺赢了,印度人更是得意洋洋自己战胜了疫情。莫迪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一时间充满了“莫迪老仙,法力无边”的赞颂。


然而现在,印度连火葬场都不够用了,很多遗体不得不排队等待火化。这时大家才发现,指望印度人民的神奇体质与恒河水自动战胜病毒,实在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了。


印度现在一天病死多少人?政府的说法是2000多人,但肯定有大量的瞒报(【印度日记】印度会因为这次疫情崩溃吗?| 随水文存)。4月22日有个新闻,一个记者在中央邦博帕尔(Bohpal)各个火葬场统计,当天一共火化了187具尸体,里面137具是死于新冠,但政府公布的数据只有5个人。按照这个瞒报的比例,印度现在应该是每天病死几万人。


最近,随水的一位在德里的朋友告诉他:由于死人太多来不及烧,一些火葬场把几具尸体堆在一起烧,烧完之后家属们各自扒拉一点骨灰带回家。前两天还有个新闻,说是人还没死透就被塞进裹尸袋。其实这也挺符合印度传统的,——赶早不赶晚,早烧早超生。


疫情初起的时候,印度政府宣传的重点是“确诊率很低”。然后确诊多了,宣传重点又成了“死亡率很低”。所以可以相信,印度政府很有动机瞒报死亡数,但没有动机瞒报检测数。因为检测可以体现“政府在行动”,同时高检测和高确诊也可以拉低死亡率。


这种精神胜利法也算煞费苦心。但现在这个状况,实在是瞒也瞒不住了。连《纽约时报》都在4月24日发了个报道,标题是《新冠肆虐印度,死亡人数被低估》(As Covid-19 Devastates India, Deaths Go Undercounted)。


《纽约时报》4月24日的报道《新冠肆虐印度,死亡人数被低估》


去年印度即使在最严重的时候,重症病患也没有多到医疗挤兑的地步。那时全国在住院的确诊病患总数没有超过10万,一度减到过1万。但现在超过30万,而且还在不断攀升。这一轮的反转爆发,终于暴露了印度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床位短缺、医用氧气短缺、抗病毒药物短缺、火葬场短缺……什么都缺。


两个人共用一张病床

火葬场来不及烧

氧气成了紧俏物资

可能有人要问,呼吸机缺不缺?美国去年不是经常吆喝缺呼吸机吗?怎么没听说印度缺呼吸机?回答是:呼吸机在印度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能吸上氧气就不错了。现在氧气罐在印度可以当作硬通货使用,价格每天都在涨。还出现了打劫氧气罐的情况,以至于氧气罐都得武装押运(【印度日记】印度会因为这次疫情崩溃吗?| 随水文存)。

 

印度的氧气罐需要武装人员看守

最近,印度出现了大量反莫迪的漫画(https://weibo.com/5493934570/KcliLh9GM)。例如这样一张:有人呼喊着奔向“床位”,有人呼喊着奔向“瑞德西韦”,有人呼喊着奔向“氧气”,莫迪却在呼喊着奔向“麦克风”。


反莫迪漫画


随水的总结是(“反季节爆发”才是印度当前疫情最可怕的特点 | 随水文存):之前没人能想到,破罐子居然还会怕破摔,死猪也怕开水烫,——这次的疫情就是这么不按常理出牌!大力出奇迹,把印度这头死猪直接给烫熟了。


印度有什么应对的办法呢?莫迪出来说,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去年战胜了疫情,今年一样会胜利。这话纯属扯淡,就跟川普说病毒有一天会自己消失属于同样的逻辑。反正疫情早晚会结束,只要印度人没死绝,那就是胜利。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什么事情,是印度人不能使用精神胜利法的。1962年印度被中国打得兵败如山倒,他们都能宣布自己是“胜利者”。


莫迪老仙接种疫苗

印度现在一些地方宣布要封城,不过做法都很迷惑。例如德里说要封城6天,但是允许举办婚礼。又如泰米尔纳德实行了宵禁,但宵禁时间仅仅是晚上10点到凌晨4点。随水对此的评论是:样子还是要装一下的,万一哪天病毒自己消失了,政府好出来邀功。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一边在半心半意地封城,另一边在如火如荼地庆祝“大壶节”。这个大壶节是一种宗教节日,基本内容就是在恒河里聚众洗澡。


今年大壶节的人已经算少了很多了,往年的人群是密不透风的


印度教的上师被称为古鲁(Guru)。对这些古鲁来说,节日是拢钱的好机会,自然要尽可能鼓励人们来参加。这次就有古鲁对信徒们说:你们放心来参加大壶节,不用担心病毒,神会保护你们的……参加大壶节回来的很多人都确诊了,而古鲁们可以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们“不诚心”。


归根结底,印度是神棍治国

现在外界谁能帮助印度?中国在4月22日表示,愿意为印度控制疫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印度日记】印度会因为这次疫情崩溃吗?| 随水文存)。一些印度网民叫嚣着宁死不要中国援助,甚至把疫情的怨气都撒在中国头上,并且表示自己肯定能打败病毒取得胜利。印度媒体声称,中国不在印度寻求氧气设备的国家范围内。而印度政府呢?他们还没表态,扭扭捏捏,估计很纠结。


印度大概还在眼巴巴地指望美国伸出援手,对此随水的评论是:印度跟美国互为猪队友。美国一开始支持印度制造疫苗,想通过印度疫苗压制中国疫苗,结果却落井下石釜底抽薪,禁止向印度出口疫苗制造原材料。毕竟美国自己独木桥正走到一半,要是去拉印度,说不定被印度给拖下水。美国集团的另外一些国家如加拿大,眼巴巴地等着说好的印度疫苗。前段时间甚至有加拿大友人想飞来印度接种疫苗,谁知道印度给全世界挖了个大坑。本来说好出口疫苗的,现在“出口”的却是新变异的病毒。


印度不只是自己掉进了坑里,而且是在把整个世界拖进坑里。印度突变病毒蔓延到除中国之外的全球,只是早晚的事。任何国家如果不扎扎实实防疫,指望投机取巧,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纵观这一年多来全球各国在疫情中的表现,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国简直是乱世中的一方净土。前几天随水收到中国驻印度大使馆邮寄分发的免费健康包,好久没看到这么多中文字的包装盒了,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温暖,身为海外游子,简直感动到落泪。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邮寄分发的免费健康包


扩展阅读

“反季节爆发”才是印度当前疫情最可怕的特点 | 随水文存
【印度日记】我算了算,印度的真实感染人数可能有3亿
【印度日记】印度会因为这次疫情崩溃吗?| 随水文存


背景简介: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责任编辑:孙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