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记】我算了算,印度的真实感染人数可能有3亿
本文全长4091字
上周日我有俩邻居被确诊带走了,这是迄今为止感觉自己离疫情最近的一次。
我在哥印拜陀这边住的是当地社区里一栋三层公寓,共六户人家。我们这个社区在当地大致算是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大部分是一、两层高的独门独院私宅,人口密度也不高。但这边由于土地私有制,社区非常缺乏规划,既不像我们中国的城市也不像农村。
我们这个楼对面有一栋小院里住了两户人家,楼下是一家三口,一对老夫妻和儿子;楼上是他们租客,一对中年夫妻。这栋楼跟我家隔了一条约5米宽的小路。三口之家的那个男的先是有了症状,经过检测后确诊。当地医疗部门立马上门对那栋房子其他四个人做了检测,他老婆也确诊了Covid19阳性,属于无症状感染者;另外三个人则是阴性未确诊。
确诊的夫妻当即就被带走了,第二天卫生部门来了几个人,在他们那栋房子里里外外洒了生石灰,喷了消毒液,还在他们大门外面钉起了临时栅栏,贴上了“隔离区”和“居家隔离”的标识,未确诊的那三个人也得在里面关14天。
这是从我家阳台往下拍的确诊邻居家,就这么近
居家隔离的告示
这户人家被宣布为了隔离区
来我们楼里喷消毒水的印度小哥,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他的防护措施,口罩根本连鼻子都没罩上,你们还能更佛系一点吗?
印度防控官方APP,会根据你的定位来给你安全提示。然而我明明就在“隔离区”边边上,它依然显示我很安全……还能更不靠谱一些吗?
这是我们社区首次有人被确诊,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也算个大事儿。这种传统社区人际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大家都知根知底彼此认识,街坊邻居对此自然有很多谈论。我太太经常会去跟邻居在线上线下八卦,从她搜罗来的线索中,我发现一些问题细思恐极。
确诊的那对夫妇对防控工作的小心谨慎在我们社区里是出了名,我经常会忘记戴口罩下楼倒垃圾,那个阿姨每次都很当心; 那对夫妇平时基本就不出门,倒是他们儿子每天出门上班,但儿子是阴性,因此感染源成谜; 一直以来都有各种人会每天定时定点在我们社区里“巡游”,比如回收垃圾的、卖菜的、卖鱼的、卖小吃的,然而这些高危人群却并没有确诊。
每天早上收垃圾的阿姨,防护也十分佛系。左边这位大妈的手帕口罩,在印度很主流
经过 “大胆假设,无从求证”,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
传染给这对夫妇的人很可能是他们儿子,儿子自己感染之后没有症状便自愈了,因此没检测出来。 那些整天在社区里巡游的垃圾回收人员、商贩,可能早就感染上了,并且把病毒散播到整个社区。大多数人都感染过并自愈了(甚至可能包括我),而那个男的是唯一一个症状严重到需要就医的。
你们可能觉得这很荒谬,这么多人感染的话怎么可能瞒天过海?但大家要知道,在印度Nothing is Impossible!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目前很可能大约有1.5亿到3亿人左右的印度人已经暴露在病毒下并产生了抗体。
关于印度的群体免疫,我在上一篇印度日记《戛然而止的大跃进与图穷匕见的“去中国化”》里就已经提到过,根据7月份的调查报告,印度贫民窟有57%的样本检测到Covid19抗体,非贫民窟则是16%。当然,对于这一数据,很多人有疑虑:一是采样标准是否覆盖各年龄层;二是贫民窟环境是否有典型性;三是采样的量是否足够。
所以8月初印度对德里也进行了第二次血清采样,这次的15000个样本,均匀覆盖德里的11各地区,四分之一18岁以下,四分之一50岁以上,18-49岁占一半。8月20号公布了检测结果:有29.1%的人检测出了抗体,比前一个月的23.48%有所增长。并且即便是德里最富裕、条件最好的新德里地区,也有24.6%的样本检测出抗体。
换言之,用这个数据推算,整个德里有580万人曾经暴露在新冠病毒下并产生了抗体。印度政府表示今后每个月都要对德里进行血清采样检测,以掌握群体免疫的情况。
如果你觉得德里和孟买这样的大城市不具有代表性,再给大家看另一个数据,印度第八大城市浦那(Pune),人口三百多万。8月18号公布了浦那首次血清抗体检测的结果,在几个高发区总共采样1664个样本,总共51.5%的样本检测出抗体,平房居民的阳性率49%,城中村类型居民为56-62%,公寓楼最低为33%;而使用公共厕所的人群检出率为62.2%,家里有厕所的为45.3%。
考虑到这些数据的样本有偏差,我保守估算全印度有10-20%左右的人口携带抗体不算多吧?乘以印度近14亿的庞大人口基数,再四舍五入一下,就有了1.5亿到3亿这个数值。
另外,8月15号有个新闻,印度对1536个病毒样本进行测序,发现了两个新的病毒谱系,以及73个新冠病毒变种毒株。
很多人一听到“变种”、“变异”,马上就想到异形、怪兽,似乎“变异”就一定会变得更加凶恶残暴,这种认识其实是被好莱坞电影给带歪的。突变从来都是随机的,演化也只有一个方向——适者生存。从病毒的角度出发,太猛烈的致病性对病毒自己并没有好处——那么快把宿主搞趴下搞死,病毒反而没有机会传播出去。SARS就是前车之鉴,张牙舞爪来势汹汹,闹得动静太大,结果很快就被消灭。
说到这个我又要谴责某些自媒体不负责任地夸大事实散播恐慌,马来西亚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异毒株D614G“传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连张文宏都已经出来表示“目前的证据还无法证实D614G突变病毒毒性更强”,自媒体却忙不迭跑出来说“多国新冠病毒再变异,毒性为此前10倍”;巴西总统的小儿子明明是近日刚刚确诊,这个自媒体又说“巴西总统的幼子近日又死于新冠”。
自媒体还能更没有底线一点吗?
官媒无论如何还是比较客观的
这是唯恐天下还不够乱吗?然而由于人们普遍的无知和恐慌,越是这种胡说八道危言耸听的文章越能受到关注,传播性越强,就跟病毒似的。所以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我这篇文章,我也不得不编个“危言耸听”的标题。
我们可以设想有两个毒性不同的新冠病毒相互竞争,一个3天把你放倒,一个7天才把你放倒,肯定是7天的那个有更多机会传宗接代。这时候来了个突变体,可以温和而又不动声色地在你体内繁殖十几天,然后才被免疫系统无声无息消灭掉,这种突变体无疑很快就会占据统治地位——因为有机会传给最多的人。并且一旦感染过这个突变体,你对之前3天、7天的病毒就免疫了,而这些病毒也就被渐渐淘汰掉了。
因此,最适合生存的病毒,应该是轻微甚至没有症状,只以传播为目的,而不以杀死宿主为目的。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根据长期的演化方向,以现代人的防控意识(一有症状就隔离),如果病毒进行变异传播,理论上只会变得更温和、更隐蔽,传播性更强,致病性更弱。
印度最新的血清抗体检测报告印证了我的猜测:目前在印度传播的主要是无症状或轻症状,但足以引起免疫反应的毒株。
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这不就是疫苗嘛!疫苗的原理正是通过对病毒灭活或者减毒来消除其致病性或降低其毒性,使人体产生抗体,当遇到病毒真身的时候就具有了免疫力。
当全世界实验室都在埋头研制疫苗、全世界人民都在翘首期盼疫苗的时候,印度人民身先士卒,通过全民人体培养、全民人体试验,人肉筛选出了减毒病毒(毒性强的挂了,活下来的都是毒性弱的),进而为全民感染获得抗体、实现群体免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我觉得,有没有可能把印度最弱的毒株直接拿去培养做成疫苗。
只不过,群体免疫一说究竟是否成立,现在还是未知数。
我很早就说过,这次疫情发展到后来,越看越像一场社会实验:不同的国家被割裂成一个个孤岛,采用不同的策略应对。
中国无疑是最牛逼的,能够在人口密度这么高的情况下扑灭疫情,这一成就放眼全球绝无仅有。然而,如果我们回溯从今年年初起的国内外舆论,会发现中国在策略上压根儿就没有选择。
印度现在走上全面免疫的路子,印度政府贪天之功为己有,已经开始自吹自擂起来了,说成功地控制了疫情——因为统计出来的死亡率非常低。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同样的情况不是发生在印度而是中国会怎么样?国内得有多少“方方”揭竿而起?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攻击更是会恶毒到无法想象。
为什么越出国越爱国,因为在国内你会认为看到的资讯都是经过粉饰的,总觉得真相被我们的政府掩盖了,我们过去太多年都生活在对政府的不信任中。中国官媒的粉饰太平的情况客观存在,但跑到国外我才发现西方媒体更恶心——香港人搞事情,都是北京的错;印度穆斯林搞事情,印度政府打死好几十个人,西方媒体只当没看见。所有中国的问题他们都用显微镜来看,并归咎到制度的问题,连“封城”都是专制邪恶的;而所有中国做得好的地方,他们则会认为是亡羊补牢,掩盖过去的错误。
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中国太难了!实在太难了——只许胜,不许败!任何一点失误都会成为西方媒体的狂欢。
中国的严防死守虽然生了效,现在却有点“自绝于世界”的感觉——大家都掉坑里了,你一个人独身自好,一定会受到排挤。但事已至此,只能死扛着——从一开始中国在国际舆论压力下就没有别的选择。
中国人民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疫苗,要不然全世界都烂了,总不可能闭关锁国一辈子。由于认定了中国肯定走疫苗这条路,很多中国人现在就唱衰国外的群体免疫,认为不可行。我觉得这个没有必要,假如群体免疫行不通的话,那么疫苗的成功率就很值得担忧了。毕竟群体免疫跟疫苗的原理是一样的,能否成功都取决于两点——1.病毒变异率,2.终生免疫率。假如病毒一直会变异,或者就算接种了疫苗也只能产生短期的免疫力,那恐怕也够呛。
所以虽然俄罗斯宣布说疫苗研制成功了,却也不必高兴得太早,具体效果如何依然有待时间验证。
如果印度现在的数据推断真靠谱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上,现在其实已经没有如此严格防控的必要了。根据之前血清检测的数据,可以大致估算印度实际感染过病毒的人数约1.5亿-3亿人,我们就算他2亿人好了,相当于印度15%的人口;而印度现在的死亡人数是5万多,考虑到漏报瞒报,我们就算10万(病死人数比确诊人数要更可靠),这样算下来印度的感染死亡率只有0.05%,甚至低于大多数流感(流感死亡率可达0.1%)。对于印度来讲,倘若真的以如此小的伤亡代价实现群体免疫,也难怪印度政府要嘚瑟一把。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推测,目前大形势的走向依然扑朔迷离,谁都不敢懈怠——宁错杀,勿放过。在不同的防疫策略下,这场疫情的最终结果将会如何仍是未知。
唯一确定可以的是,不会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