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岚峰介绍李政道先生思想的演讲(三)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身负为中国造原子弹的任务 | 科技袁人

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22-05-18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2021年5月29日,袁岚峰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做报告《物理与美学的顶峰相遇——李政道先生思想的星辰之光》,庆祝李政道先生95岁华诞及其物理科普代表作《对称与不对称》新书发布(李政道新书发布会上 科普人诠释顶峰之光 | 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会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提问十分踊跃,提的问题也都很有思考,令人欣喜。以下为演讲稿的第三部分。


视频链接:

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6972451217515479583

本视频发布于2021年6月11日,播放量超90万


第一部分请参见:袁岚峰介绍李政道先生思想的演讲(一)最先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究竟发现了什么?| 科技袁人
第二部分请参见:袁岚峰介绍李政道先生思想的演讲(二)如何教外星人区分左右?不懂点物理你可能真做不到 | 科技袁人

精彩呈现:


介绍完了李政道先生的科学成就,我们来谈其他一些有趣的话题。李政道先生热爱艺术,此书中举了很多跟艺术家唱和的例子。其中的基本思想,就是此书再版序言中说的:“对称展示宇宙之美,不对称生成宇宙之实。”

《对称与不对称》再版序

这话的意思是,描述自然界的基本理论往往是对称的,而实际发生的现象却往往是不对称的。例如,正物质跟反物质在基本理论的层面是对称的。但现实的宇宙中,正物质比反物质多得多。假如正反物质一样多,它们就会湮灭殆尽,就不会有日月星辰、地球、人类等等现象了。为什么正物质比反物质多,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在艺术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对称是美的,但如果完全对称,又会让人感到乏味甚至丑陋。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明末清初的画家弘仁(1610 - 1664)有一幅名作《天都峰图》,看起来十分接近左右对称。这非常好,给人美的享受。但假如把这幅名作改造一下,变成完全左右对称的,那就糟了,甚至还有点阴森森的,像黑势力的巢穴。

弘仁的山水画《天都峰图》与其对称化结果的比较(《对称与不对称》图3.1)

请注意,李政道先生的原话就是,“像黑势力的巢穴”!这不禁令我大笑,想起了《魔戒》中索伦的根据地魔多。假如在这幅图上再添个索伦的巨眼,那就更传神了!

索伦之眼

因此,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对称,但又有一些不对称。书中举了两个例子,来自著名画家常沙娜和吴冠中,请大家欣赏。

常沙娜的画“水边铁花两三枝,似对称而不对称”(《对称与不对称》图5.3)

吴冠中的画“对称乎,未必,且看柳与影子(《对称与不对称》图5.4)

李政道先生自己也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左右”两字是不对称的,但其实它们本来是对称的!1994年,他在参观西安博物馆的时候看到,汉代竹简上的“右”字不是现在的写法,而是“左”字的镜像。原来左右两字也曾经有过一个自发对称破缺!于是他写了这样一首诗:

“汉代右系镜中左,

近日反而写为右;

左右两字不对称,

宇称守恒也不准。”

汉代竹简上的“右”字是“左”字的镜像(《对称与不对称》第五章)

最后我想谈一些我和李政道先生的个人感情我从来没有跟李政道先生见过面不过我有一位博士后导师就是他的子李中汉(Stephen Lee)教授

李中汉

李中汉老师是康奈尔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很遗憾我没有和他合过影,不过我当时有两位博士后导师,另一位是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oald Hoffmann教授,在Roald组里我们有合影。

作者在康奈尔大学Roald Hoffmann研究组的合影

2001年刚到美国的时候就是李中汉老师亲自到飞机场接的我我非常惊讶因为去之前说的是他组里的一位博士后来接我见面时怎么变成了导师自己他说是因为这位博士后有事来不了于是他就自己开车来了

下一个消息是他们帮我找的房子还没有找好于是他决定让我到他家里先住几天我晕倒!不过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感激李老师,他就是这样一个热心助人、心直口快的人。我给父母报平安的电话,也是在到了李老师家里后打的。

很不巧,过不久李中汉老师就生了病。他的哥哥李中清(James Lee)来看望他,所以我们见到了他们兄弟俩。李中清老师是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当时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现在他担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也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有兼职。

李政道与大儿子李中清

这兄弟俩一个是化学家,一个是历史学家。他们都没有选择物理专业,原因显而易见:有他们的父亲在前面,压力太大。不过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术道路,而且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令人肃然起敬。

李中汉老师跟我讲过一个故事。他和他哥哥小时候问父亲:如果我们兄弟俩真的很笨,那该怎么办?李政道先生的回答是:你们可以去当牧师。

这个故事令我大笑。实际上,本书也有一个地方提到了牧师。第15章的第一句话就是:“每当提出一种新加速器计划时,总要请理论物理学家,像高级牧师一样去为耗费如此巨大的冒险辩护和祝福。”由此可以看出李政道先生对宗教的态度!

理论物理学家与高级牧师(《对称与不对称》第15章)

李中汉老师还讲过一个故事。他父亲1946年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其实身负秘密使命,就是为中国制造核武器。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派出的若干位留学生和科研人员,都有这个任务。我不禁评论了一句:他们最终确实成功了,只不过换了一个政府!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李中汉老师还告诉我们,他父亲退休以后,仍然继续研究物理。他和另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退休教授合作,每周还见面一次讨论工作。这真是非常符合他经常引用的杜甫的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我没有料到的是,2020年我跟李政道先生还有一个奇妙的交集。那时有人在知乎上问了一个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350219):

“如何看待曾经的「天才神童」袁岚峰,现在也只是做简单的科普工作?”

问题说明是:

“看他的资料,两年学完小学和初一的课程,14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23岁获得化学博士学位,这算是开挂的人生吧?但这么多年过去,似乎在科研领域没有太大成就,只能是做做简单的科普,这算不算又是一个方仲永的悲剧?”

好吧,这真是一个很不礼貌的问题。我写了一个简短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350219/answer/1335180914):

“题主如何看待我个人,其实是个小问题,这是各人的自由。不过让我哭笑不得的是‘简单的科普’这个说法,有不少人对科普的价值和方法论一无所知,这才是我们社会的大问题。当然,这也正是需要有专业人士来做科普的原因之一。”

还有许多人驳斥了这位提问者。其中有一个回答说(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350219/answer/1335704008):

“恐怕你对简单的科普有什么误解?

我本人曾长期给《中国国家天文》供稿,有次出差的时候,跑到国家天文台和编辑小哥促膝长谈,对中国当前的科普现状唏嘘不已。

《中国国家天文》除了收我这种二把刀天文爱好者的文章,还有一个‘简单的科普’专栏,供稿人是李政道。

没错,就是他,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我写了一篇文章(《如何看待曾经的「天才神童」袁岚峰,现在也只是做简单的科普工作?| 袁岚峰》),向大家介绍了这件事。许多人都对李政道先生支持科普的精神十分敬佩。没想到,有一位前辈朋友来跟我说:

“昨天看到关于《中国国家天文》曾设有‘简单科普’栏目的话题,作为该杂志的创始人,想再说明一下。

这本杂志是2006年10月28日正式创刊,初衷是想以市场机制办成一本基于天文学的科学文化杂志,并试图以讲故事、互动的方式避开有些科普杂志的文章‘业内看太浅,公众看不懂’的现象,当然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文章质量不高,而是要争取更多的受众。鉴于李政道先生一直提倡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创刊时即邀请他出任特邀顾问(共两人,另一位是任继愈先生)。

李先生欣然接受邀请,并说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天文学方面的。杂志在做栏目规划时设置了‘科学与艺术’栏目,主要刊登科学家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科学作品(具有科学元素或内涵的作品),刊登李先生授权的画作即基于此。几年后,李先生主动题写了栏目名以示支持。”

原来这个栏目并不叫做“简单的科普”,而是叫做“科学与艺术”。这位前辈朋友还发来了李政道先生接受《中国国家天文》特邀顾问聘请的信,以及他给这个栏目的题词“科学与艺术的重逢”。

李政道接受《中国国家天文》特邀顾问聘请的信

科学与艺术的重逢

这令我深受感动。今天我们在这里分享李政道先生的学术思想,就是科学与艺术的重逢。也许,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扩展阅读


袁岚峰介绍李政道先生思想的演讲(一)最先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究竟发现了什么?| 科技袁人

袁岚峰介绍李政道先生思想的演讲(二)如何教外星人区分左右?不懂点物理你可能真做不到 | 科技袁人

物理学与美学的顶峰相遇——李政道先生思想的星辰之光 | 袁岚峰
“简单的科普”与“重逢”李政道 | 袁岚峰
《如何看待曾经的「天才神童」袁岚峰,现在也只是做简单的科普工作?| 袁岚峰》
理解杨振宁(一)从宇称到场论 | 袁岚峰
美苏争霸,“暗战”李政道杨振宁获诺奖始末
 李政道1979年回国讲学活动及其影响 | 返朴
猴子分桃的神奇解法,从初等数学到不动点|袁岚峰
《李政道到底有多厉害?》(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277930/answer/959865106)
如何看待曾经的「天才神童」袁岚峰,现在也只是做简单的科普工作?(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350219)

背景简介: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责任编辑:陈昕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