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竞争法案》对美芯片业作用不应高估 | 陈经

风云之声 2023-05-21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芯片业是中国受美国威胁最大、对美威胁最小的行业,一定要认识清楚现状,不能老是“沸腾”。

2022年1月25日,美国众议院公布了长达2900多页的《美国竞争法案》,其中有520亿美元芯片投资的内容。其实之前就有一系列相关的法案,都是针对中国,芯片是重要内容。理解这类事,需要了解一些美国政府常识。
美国参众两院一系列芯片相关法案是怎么回事?
美国国会用法律程序做事,其开端是一些“bill”(议案)。像政府预算案之类的常规事务,由政府工作人员按流程操作。还有一些就是议员找幕僚或工作人员写的,但必须由议员本人(可以几个议员一起署名)正式提交议案。
然后议案由参众两院相关的“委员会”来审核。参议院有17个委员会70个小组,众议院有23个委员会104个小组。先由合适的小组来审核,接收、拒绝或者要求修改。小组通过后,再提交到委员会,再次“接收、拒绝或者要求修改”。过程中,小组或者委员会的人会召开“听证会”,把发起人、专家学者、拥护者、反对者召来问答。
委员会投票通过后,提案就正式进入了参众两院的“地板”。多数党领袖要安排日程处理,紧急的先上,一般等几个月,有的一直没时间。
在两院辩论时,众议院有400多人,每人只能讲一点时间;参议院每个州两人共100人,可以扯个没完,没有时间限制,有时会搞filibuster战术猛拖时间。议员们还能对议案加上“修正案”,众议员加的数量有限制,参议员随便加。
辩论结束就投票,60个参议员可以强行要求终止辩论直接投票。
法案需要参众两院都通过,才能提交给总统签署。所以两院就算单独通过了某个提案版本,最终还得统一版本,就都要出人组成Conference Committee来做这事。最终议案版本出来了,再分别投票通过,简单多数就可以。
两院通过的议案,提交给总统签署生效,成为法规,完成流程。如果总统不签署而是动用否决权,参众两院可以用三分之二多数强行通过。总统也可以什么都不做,10天后自动生效。总统否决后,国会不开会,10天后法案就自动死亡。法案死亡后,想重启就要从最起头开始。
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步,法案版本不停修改。由于两党在两院的议员人数相差不大,但又有多数党,如何拉票通过、保证按纪律投票很复杂。往往会有议员提出一堆捆绑的要求,令法案越搞越长。
新闻中,一个提案可能处于多种状态,政客发出提案、委员会和小组在审核、开听证会、两院在辩论、两院统一版本通过、总统签署生效。有时中国舆论搞不清流程,将一些还在早期阶段的提案,当成已经生效。
2021年6月9日,美国参议院68:32通过了《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近日公布的《美国竞争法案》相当于是它的众议院版本,还没投票。两个版本主要相同点在于520亿美元的芯片开支,但是其它差异还挺大。
参议院要用1900亿美元加强美国的科技和科研,来“与中国竞争”。众议院不同意这个计划,换成450亿美元“增强供应链韧性,提高关键商品、工业设备的制造技术”,用来“将制造设施迁出引发疑虑的国家,包括对美国构成重大经济或国家安全威胁的国家”(也就是针对中国搞供应链迁移)。
两院分歧很大,众院搁置了半年才弄出一个新版本,后面怎么统一版本还需要两院谈判。
之前2021年5月1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商业、科学和运输委员会以24票赞成、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无尽前沿法案》。这个“通过”其实是说,可以来国会辩论了。
法案是2020年5月由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等人提出的,名字来源是1945年7月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局长万尼瓦·布什向杜鲁门提交的《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布什的《无尽的前沿》

参议院版本其实加入了一些其它法案,扩充了很多内容,包括6部分:《芯片和开放式无线电接入网(O-RAN) 5G紧急拨款》、《无尽前沿法案》、《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国家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的规定》、《应对中国的挑战法案》,以及支持STEM教育的政策举措等。

这些法案基本都会拿中国说事,一些政客会出来评论。拜登的白宫声明说:“该法案将加强我们的供应链,重振美国经济的创新引擎,让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内胜过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我们有机会向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表明,21世纪是美国世纪。”
声明中,拜登说“被感动了,国会两党通力合作,努力尽快把法案发来给我签署”。但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其实两党分歧很大,后面要花多少时间讨价还价、会搞出什么版本,还不好说。美国两党斗争激烈,就算在“针对中国”上共识最多,具体办事也有的吵。
美国芯片法案的作用
美国国会不断推出的各种法案,对美国的公司发展,个人认为总体来说起次要作用。虽然有些政客关注科技领域、推动法案帮助发展、提供政府资金,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并不是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
道理不难明白,模仿美国搞提案、听证、议会表决的国家非常多,也有无数扶持产业的法案出台,成功例子不多。没道理美国的政治制度就不一样、法案质量就与众不同。
《美国竞争法案》长达2900多页,很可能没几个议员们能看完。议员们平时并未显示出多高的科技素质,如扎克伯格等科技界精英到国会出席听证会,时常一脸无奈地面对一些白痴问题。
比起议员们,优秀企业家和科研精英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对美国科技产业更重要。美国整体的市场经济环境、全球大市场,大学与企业、风投合作滚动发展壮大,这些才是美国创新体制最重要的依托力量,而非议员们“高瞻远瞩”提出的法案。
美国全球最优越的创新和科技产业环境,有深远的历史根源,全球人才流向美国很关键。政客们的提案只能算是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肯定不如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重要。欧洲陷入世界大战的战火之中,美国本土稳定,并不是政策更为出色,是地理决定的。
美国的精英文化对其创新机制作用也很关键,很多产业界与科技界精英不甘平凡、追求卓越、敢于冒险、目标远大,这样的自我动力对创新文化非常需要的。
而成为政客议员们需要的素质却并不相同,套话谎言张口就来、反科学迎合选票、拉帮结伙暗盘交易,很难相信这伙人能搞出什么伟大的科学发展计划。像曼哈顿原子弹计划、载人登月计划,并不是政客定的计划多伟大,还是得科学家来把事做成。甚至计划的最初推动力量都是科学家,原子弹计划的关键就是爱因斯坦写信给罗斯福。
美国政客团体还有些独到之处。从历史上看,在各国中算是比较尊重科学家的专业性,吸引人才做得不错。美国议员们又还有些自主性,不会被科学家团伙忽悠(如坚定地把投资巨大的加速器计划废除了),这一点可以算是美国体制优势。但这只能说是在美国地理优势、创新文化优势之外自然的延伸,并不是太关键。
在美国芯片发展历史上,硅谷出乎预料地崛起。在奇迹般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家、科技英雄适逢其会、青史留名。硅谷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斯坦福大学,是1891年西部铁路大王利兰·斯坦福建立的。惠普的两位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得到斯坦福大学特曼教授指导,在车库白手起家。特曼又将三极管发明人肖克利引入硅谷。八个半导体精英叛出肖克利的公司成立仙童公司,成为许多著名芯片公司的起源,美国最大的两家CPU生产商英特尔和AMD都是从其分裂而来。
芯片产业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行业,芯片性能按摩尔定律不断翻倍。翻倍的过程延续了数十年还一直在继续,不断续命,现在看来到2030年还将继续,在所有行业里就这一家。

美国作为芯片行业的创始国,充分享受了先发优势。最新的2021年全球十大半导体供应排名中(排名按收入,不计代工),美国有英特尔、美光、高通、博通、德州仪器、英伟达、AMD七家,占绝对优势。
芯片业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领先者利用技术壁垒、应用锁定等优势,设定技术方向捆绑行业,后发者要挑战实在太难。中国芯片业几乎是所有要追赶的行业中面临困境最大的,从中可以看出芯片业的先发优势多厉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芯片业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可以发现,美国的体制并不是都适合芯片业的技术和产业特性,反而有严重的短板,而且表现得日益明显。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大力发展了自主的内存芯片产业,并正面痛击了美国芯片,无论是技术还是性能、价格都优于美国。美国芯片业首次遭到严重挑战,虽然最后美国动用种种霸权手段把日本芯片业压制下去了,但已经暴露了美国芯片业的弱点。
在芯片设计、制造技术扩散以后,美国并不能保证技术和产业的领先。从产业界多年的历史轨迹来看,综合来说,业界人士慢慢有了共识,东亚人更适合从事芯片的研发与制造生产。
美国政界是犹太人、白人、黑人更擅长,在国会主导,亚裔声音很小。但是在美国芯片半导体185万个就业岗位中,亚裔占28%远高于6%的人口比例。美国芯片巨头的华人和东亚裔员工与高管比例很高,起到了中坚作用,硅谷就有25万华人,顶尖人才中华人比例更高。中微半导体创始人尹志尧介绍说,全球半导体材料专家的前六名几乎都是华人,他就在英特尔工作了近二十年,许多芯片工艺解决方案都是华裔科学家提出来的。
东亚人数理基础好,在IT界本来人就很多。但是和印度裔很多的IT互联网软件业不同,芯片业研发生产要求更为特殊。要搞好芯片,除了数理基础,还需要吃苦耐劳。一时爆发创新成功并不够,需要持续专注拼搏,耐心细致解决各类烦人的小问题,才能跟上芯片性能不断翻倍成长的业界节奏。
中芯国际在梁孟松带领下,14纳米工艺快速突破良率达标。业界传闻,梁孟松对研发管理抓得很严,员工上交手机封闭开发每周工作时间很长。而这并不是梁孟松的发明,台积电一直就是这么做的,研发非常努力,业界都知道。这种封闭研发的特点是,大量合格但不需要太突出的研发人才,在少数技术天才的带领下,把无数技术难点“肝”出来。
美国研发崇尚天才,天才在创新精神自我驱动下全情投入研发算常见。但随着芯片制程不断缩小进入纳米领域,整个流程技术环节多得不计其数,问题都很困难,一个问题不解决最终都是失败。这就不是少数天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整个大团队都拼命的精神。
因为美国要求台积电去亚利桑那州建芯片厂,一些美国员工到台湾地区去学习,就传出“工作时间太长”、“不人道”之类的抱怨。
90年代美国人搞芯片就不如日本人,工作纪律有差距。但是美国人扶持韩国人搞内存芯片,韩国三星、海力士搞芯片更拼命,逆周期投资放大招,把日本内存厂打下去了。日立、NEC、三菱电机的DRAM业务出现危机,日本政府组织三家在1999年合作成立尔必达公司,最终还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破产,被美光收购。
如果说内存芯片全球统一供应,供应链问题不是太大,美国更看重的逻辑芯片,要是出问题,就到根上了。多年来,英特尔一直是美国芯片业的骄傲与“定海神针”,全球最大芯片企业的地位不可动摇,技术上也一直引领风潮。只要英特尔一直是业界霸主,美国舆论并不会震动。

但是英特尔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上,表现确实是有些丢人,在10纳米卡了多年。因CPU芯片技术进展缓慢,业界戏称其为“牙膏厂”。在手机芯片带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国芯片制造业出现了严重问题,虽然英特尔仍然与台积电、三星一起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但技术上已经只能承认落后了,耻辱性地找台积电代工CPU芯片。
因为技术上被市场看衰,在美股10多年大牛市的背景下,英特尔股价仍未超过2000年代的高点,最近几年陷入震荡。
拜登在前述白宫声明中提到了英特尔的表态,意思就是说“美国企业也会一起努力”。英特尔新任CEO基辛格近日宣布,要恢复英特尔在芯片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减少美国芯片业对亚洲的依赖,改变亚洲制造商牢牢掌控市场的局面。
基辛格说英特尔将在俄亥俄州投资200亿美元,是州史最大投资创造3000个就业,投资规模可能会有1000亿美元8家工厂,成为世界最大芯片制造园区。
众议院的《美国竞争法案》和参议院的《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都同意给芯片业投资520亿美元。但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芯片制造的问题并不是钱。如果投钱就可以解决芯片问题,中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5200亿美元。
在战略意义忽然飙升的全球先进芯片制造的赛道上,其实没几家公司,而且没有一家缺钱。台积电宣布要三年投资1000亿美元,三星则是十年投资1160亿美元,发起了对ASML最先进EUV光刻机的争夺战。英特尔的投资并不是碾压性的,甚至显得行动力不足,事没干先吹上了。
美国芯片公司并不会因为国会重视、公司表态,其企业文化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东亚公司一样疯狂地加班封闭研发。钱的事好办,有发债大招,上万亿美元不是事。但就和美国的通胀问题一样,钱解决不了问题。
英特尔需要的是学习东亚公司扎实地实现研发突破,建厂速度要加快,目前没有看出多少解决问题的迹象。据传之前英特尔CEO等高管搞的企业文化不是太好,做业绩吹牛皮忽视技术进步,新任CEO也许还需要先清除“流毒”。
美国芯片业有问题,但中国落后太多
总体来说,美国参众两院还算是在认真对待芯片问题,虽然扯皮了半年,但对芯片制造的短板应该是相当重视了,拜登都指出了几次。美国业界也算是承认了,过去忽视了芯片制造技术的进步。
但就和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一样,感觉还是有些傲慢,认为是自己没注意。自己的芯片研发实力肯定还是世界最强,回头重视一下,出台一些法案,公司表表态,搞点大计划,应该又能重现辉煌。
问题没那么简单,在冰冷的技术障碍面前,没有任何吹牛皮的余地。中国面对这样的障碍,美国也一样。美国如果不组织出一只肯拼命克服海量技术障碍的技术团队,并高效地在众多生产环节中搞好管理实现达标的良率,再多法案、再多投资,都解决不了芯片制造的问题。
实际上美国也是“两手准备”,让英特尔等企业奋起,也半拉半逼地让台积电和三星到美国建芯片厂。美国芯片法案虽然明面上是针对中国大陆,但从其技术目标上看,直接针对的是台积电和三星。美国的目标要么是让美国公司芯片制造技术和产能再度领先,要么是深度控制台积电和三星,将关键产能从东亚转到美国。
美国对中国大陆芯片业的限制已经很大,从芯片法案的动静来看,主要还是想提升美国芯片制造的实力。中国大陆方面,当然要比美国政府用更大的力度支持芯片业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舆论也不要自高自大,以为美国搞芯片法案是要来压制中国大陆芯片。在目前的阶段,中国大陆芯片业还不足以让美国政客焦虑。美国芯片业就算毛病再大,其发展阶段也远超中国大陆。
中国是芯片应用的大国,全球四分之三的芯片在中国大陆应用或者经过中国大陆处理,但是在芯片业的核心技术环节,中国大陆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企业。而芯片应用与无数行业的企业相关,远超出了芯片本身的范围,也不是美国芯片法案能扯得动的。

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大陆芯片业与美国的巨大差距。2020年美国芯片设计企业(此图按总部所在地来划分国家或地区)占据了世界55%的市场份额,中国大陆只有5%。而且美国企业自有芯片制造工厂的IDM模式占了全球50%,中国大陆份额小于1%,没有值得一提的IDM企业。
中国大陆芯片纯设计公司占世界15%算是亮点,但美国占据了统治性的64%。而且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被针对,随时会像海思一样损失惨重,其营收从2020年的82亿美元降至2021年的约10亿美元,而且这10亿美元还靠的是库存。
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几乎完全依赖美国技术体系,制造企业同样受美国严重限制。芯片业是中国受美国威胁最大、对美威胁最小的行业,一定要认识清楚现状,不能老是“沸腾”。
中国大陆芯片企业能够提升中低端芯片的供应安全,就是不小的成绩,目标要放低。美国芯片法案关注的,是先进芯片设计出来了,制造环节要靠东亚不够安全,并非对中国大陆企业有多担心。
文中说的美国芯片制造业的问题,是在顶尖的企业层面讨论的,中国大陆企业还差得很远。从长远来说,中国大陆芯片企业应该有发展信心,中国人是适合做芯片设计和制造研发生产的,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扩展阅读:
美国想用1000亿遏制中国科技发展?我反而很支持 | 袁岚峰
中美关税有望回归正轨,贸易战胜负已定?| 陈经
学子回归考研,引导需要跟上 | 陈经
英特尔涉疆声明背后的中美斗争逻辑 | 陈经
台积电不是什么“护国神山”,过去的发展逻辑已经不够了 | 陈经
国产操作系统需尽快启动生态 | 陈经
此时放孟晚舟回国,美国国内出了什么问题 |陈经
向资本开刀?如何理解这波政策“大优化” | 陈经
美国想用1000亿遏制中国科技发展?我反而很支持 | 袁岚峰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笔名陈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中国的官办经济》作者,微博@风云学会陈经(https://m.weibo.cn/status/4658083810510955)。文章2022年1月31日发表于观察者网(https://m.guancha.cn/chenjing/2022_01_31_624326.shtml),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陈昕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