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終於!香港教育邁出撥亂反正第一步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3-25

【2·3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黎慧怡 報道:教育局昨日向中學發出通函,公布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改動方案並徵詢學界意見。其中通識科改動力度最大,包括原有六個單元改為三個學習主題:「『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及「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涵蓋國家與香港的憲制關係、香港國家安全法、香港融入國家最新發展規劃政策等。


通識科建議提供內地考察機會,以撰寫報告代替考試(大公報圖)


教育界與政界均認同必須推行教育改革。有學界人士形容,此次改動是教改的「里程碑」,針對通識科的改動定位清晰,內容詳實,將有關香港的課題納入國家發展的框架中,有利培養學生對社會和國家發展的承擔和責任。


有議員直言此次通識科的改革,是本港教育撥亂反正的第一步!

  

通識科改名 大幅縮減課時


教育局向學校發出的通函包括問卷和四個核心科目優化建議。問卷提供幾個取代通識科的新名稱供學校選擇,分別為「公民及國家科」、「國民與社會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與文化科」、「社會教育科」等,亦提供內地考察的主題、計劃安排學習團的年級供學校選擇。


問卷後附上「重新冠名科目以代替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建議,建議提及新科目三個學習主題,包括「『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及「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每個主題課時均分別為45至50小時,總課時由原來250小時,減至新科目約150小時。原先通識科「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內容則沒有出現在新科目主題中。


維護國安教育納入課程

教育局公布通識科改動方案,維護國安教育擬納入課程(大公報圖)


較以往通識科空泛的課程宗旨不同,新科目課程宗旨明確指出,旨在幫助學生加深了解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等複雜內涵,並能「傳承中華文化傳統、加深對個人中國國籍和中國公民身份的了解和認同」。課程學習重點包括香港問題的由來和回歸歷程、國家和香港的憲制關係、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最近五年規劃與香港融入發展的規劃和政策、香港國安法促進香港長遠發展、經濟全球化、人工智能等全新科技的發展、全球環境問題、公共衞生與人類健康等。


倡赴內地考察 寫報告代考試


新科目提供內地考察機會,建議內地考察以「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為主題,學習時數為10小時,不涉及公開考試,但學生需學習於考察地搜集資料的方法,並撰寫考察報告。建議亦列出內地考察的學習重點,包括透過網上自學與親身前往內地考察,了解傳統中華文化的特質,體會中華文化的保育與傳承。


考評方面,新科目在文憑試只設一份考卷,由原來以問答為主,改為分甲部短題目/多項選擇題,分數佔比30%,及乙部資料回應題,佔總分七成。公開考試只設「達標」與「不達標」,釋放考試壓力,取消「獨立專題探究」。


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教聯會副主席鄧飛表示,改革將原有「今日香港」納入國家發展的框架中,突出國家與香港之間的密切關聯,十分可取。教聯會黃楚標中學校長許振隆認為,今次教育局徵詢文件中對通識科的改革,是繼新高中課程開始後的重大里程碑,新科目從課程宗旨、學習重點以至考核評估均更明確和清晰。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此次通識科改革是本港教育撥亂反正的第一步。他指過去通識科一直被「黃師」用來抹黑中央與特區政府,向下一代灌輸許多失實內容,以及立場偏頗的錯誤價值觀。他續指,希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不可止步於此,仍須藉教育加強年輕人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社評|通識科改革方向正確 

培養真正棟樑之材


教育局向全港中學發通函,就中、英、數、通識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優化,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問卷調查,最受矚目的通識科改革方案亦曝光。新課程框架由現時的六大單元,變為三大主題,涉及港情、國情的內容明顯增加,這與政府早前公布的教育改革目標相脗合,也是對現有通識科弊端的撥亂反正,對培養香港年輕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將大有裨益。


根據有關建議,三大主題分別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互聯相依的世界。第一主題介紹香港問題由來及回歸歷程、「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法理依據、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以及香港特區政治體制及國家主權象徵等。第二主題闡述國家改革開放及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香港納入國家發展規劃等。第三主題探討經濟全球化、科技發展、環境問題、公共衞生與人類健康等話題。三大主題基本上涵蓋現有六大單元的內容,但更有針對性,更切合香港當前教育核心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主題各佔45至50課時,相當均衡,背後邏輯一目了然: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這個定位客觀、準確而全面。通過學習這些課程,年輕人將明瞭自己身份、所處位置、享有的權利及應負的責任,不僅可以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積極陽光的人生態度及國民身份認同,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亦可以拓寬視野,聯繫不同的知識,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對於改革後的「通識」如何命名的問題,建議大綱提供多個選項,包括「公民與國家科」、「公民與社會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與文化科」、「社會教育科」等,但這些只是供大家參考,市民可以提供新的建議,以便集思廣益,找到最恰如其分的命名方案。單憑這一點,足以反映特區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開放心胸,尊重各方意見。


通識科改革除了內容架構外,還包括將課時由現在的250小時削減至150小時,考題棄長卷而多用選擇題及短答題,評分計「達標」與「不達標」兩種。值得一提的是,新課程包括為中學生提供赴內地考察的機會,可以選擇在廣東省或其他省市,讓學生親身感受國情及國家發展,增加感性認知,但有關課程不會納入考試範疇,以減輕學生負擔。


通識科改革是焦點所在,語文、數學、英文課等核心課目的改革亦沒有缺席,新課程將在九月份新學年開始實施,時間相當緊迫。而從有關改革方案來看,特區政府本着實事求是、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迎難而上,值得肯定。教協等攬炒派擔心失去繼續煽暴的平台,瘋狂攻擊抹黑優化內容,但理據蒼白無力,反暴露出其為反而反的醜陋嘴臉。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化,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唯其如此,才能將香港年輕人培養為具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真正棟樑之材。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黎慧怡 報道



往期推

剪掉香港教育的毒刺

灣區逐夢  港工程師變種菜達人

真實的華爾街大對決:打不過,拔網線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