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廣東以外港商回港,難難難!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匯 2023-08-19

【3·29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馮錫雄、解雪薇(香港)、張寶峰(北京)、張帆(上海)報道:內地抗擊新冠肺炎取得全面勝利,早已率先復常,實現動態清零。但香港推出已四個多月的「回港易」計劃,目前仍僅涵蓋廣東省,其餘省市的港人返港仍要強制檢疫14日。有港商焦急如焚,損失隨時以百萬元計,批評政策「離地」,質問何以他們現時可暢行內地各省市傾生意,唯獨「回港難」?


立法會議員促請特區政府與時並進,盡快將該計劃覆蓋範圍擴至內地各省市。有市民呼籲,不僅港人返港應一視同仁,內地人來港政策也應盡快適當放寬。

本港近日疫情放緩,不少急需回內地的港人表示,政府也應與時並進檢視「回港易」政策,擴大覆蓋範圍。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近日在社交網站表示,乘坐航班從北京回港時,遇到一對北京夫婦,千辛萬苦來港,就算抵港後要先隔離14日,也想跟在港留學的兒子相見,形容是「誰憐天下父母心」。當被他們問到「為什麼從全國(廣東以外)其他地方去香港都要隔離?香港不知道北京已經沒有疫情嗎?」梁振英說:「我無言。」


現行的「回港易」計劃下,從廣東省及澳門返港時,港人憑72小時內無染疫證明,可豁免14天強制檢疫。政府於去年11月11日宣布計劃,11月23日實施,截至今年1月18日,累計3.2萬多人經該計劃回港,平均每日約560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於今年1月回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明,並非擴大計劃範圍的適當時間,但稱會繼續密切留意粵港澳三地疫情。


內地控疫全球最好 怕什麼?


不過,隨着內地疫情已經動態清零,跨省交通早已恢復正常,而本港近日疫情受控,不少急需回內地的港人批評,政府並無與時並進地檢視「回港易」,做法「離地」。


香港中小企協會創會會長佘繼泉表示,自己在廣東和廣西,均有以OEM(委託製造)模式營運的廠房,「回港易」只覆蓋廣東省,他無法到廣西的雞場巡視和監工,「視像會議只能用於開會,(要巡廠),難道要在廠房的每一個角落也安裝CAM(閉路電視)?」他擔心,品質一旦出問題,損失隨時過百萬元。


大公報記者訪問了在京滬的港商,所有人異口同聲希望「回港易」可以擴展到內地各省市,更有人建議特區政府還可考慮,對能提供疫苗接種證明的港人回港免隔離。

 

議員促檢討政策 方便市民 


上海海外聯誼會理事、滬港專業人士聯會副會長黃澤雁直言,現時「回港易」每天5000名額根本用不完,可放寬到更多城市,特別是長三角和京津地區。他表示,現時內地疫情防控是全世界做得最好,各省市往來已不需再隔離,不理解香港人怕什麼?


社區組織協會早前一項調查發現,300多名受訪基層市民中,近70%人於疫下一年,有親人在內地遇事故但無法前往看顧,當中約15%在疫情期間經歷親人去世、卻不能奔喪的悲痛。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認為,「回港易」有空間擴至更多省市,建議特區政府跟內地部門建立協調機制,結合檢測和疫苗護照,縮短往返兩地的隔離時間,「內地疫情已受控,返港應可豁免,若港人已接種疫苗,又是否可以縮短隔離日數,給市民一個方便?」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認為,隨着兩地疫情緩和,政府必須考慮擴大「回港易」覆蓋範圍。至於外國疫情仍然反覆,政府則仍要審慎處理。


特區政府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時,未有回應何時擴大「回港易」範圍,只表示會繼續與粵澳政府保持緊密聯繫,研究在粵港澳三地疫情受控、並不增加公共衞生風險的情況下,逐步有序恢復三地居民的正常跨境往來。


健康碼建功



健康碼在內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透過在全國各地推行健康碼制度,區分「健康」和「有機會感染」的人群,可以恢復人員流動、復工復產、復學復市。目前,全國基本實現「一碼通行」。


專家:港抗疫未達標 打針要加快


內地早於去年三月下旬,疫情基本已受控,隨着建立「健康碼」跨省份互認機制,全國絕大部分地區早已實現毋須隔離14日的跨省市流動。本港抗疫速度遲遲未達標,至近期第四波疫情才接近尾聲。


內地在去年12月10日,推出「全國互認、一碼通行」,明確跨地區流動的人,憑「健康碼」信息在各地區可信可用,跨省市已經不用再隔離,不過若來自高風險地區,包括香港,則仍要接受14天或21天的社區隔離。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回港易」推出時只覆蓋廣東省,主要考慮較多港人在廣東省活動,加上陸路交通來港風險較搭飛機的低,因為在機場可能牽涉更多跨境人士和機組人員。他認為,如果放寬「回港易」至更多省市,需要訂立機制,例如指定地區出入關口。


梁子超稱,香港防疫成效不及內地,直至最近才實現「源頭不明個案低單位數」、「每周下降速度回落七成」的兩項防疫指標,現時已到清零的關鍵時刻,境內防疫措施不能鬆懈。他呼籲市民趕快接種疫苗,目前只有6.6%的人口接種,需達至七成人接種率,以獲得群體免疫效果。


恢復通關 港經濟快速復甦


香港與內地若能盡快恢復通關,有利各行各業經濟復甦,包括旅遊業。


內地疫情最早受控,經濟全面恢復,是去年全球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更定於6%以上。國家經濟的有力增長,將為疲弱的全球經濟提供主要增長動力,香港經濟也可望於今年恢復正增長,而香港與內地若能盡快恢復正常的跨境人員往來,對本港經濟復原絕對有利。


社評|「零個案」萬勿鬆懈 「回港易」適時調整

  

近日兩組「破億」數據值得高度關注:一是中國新冠疫苗全球供應突破一億劑次,二是全國接種新冠疫苗突破一億劑次。兩個數據除了彰顯國家在全球抗疫上的使命和擔當外,也在說明內地即將築起「免疫長城」,對香港而言,更具有深刻啟示作用。疫情防控絕不能因短暫「零個案」而鬆懈,接種疫苗必須全力推進,另一方面包括「回港易」等舉措亦需與時俱進作出調整。


「雙破億」的背後,值得港人深思。一是香港不能成為國家抗疫的「短板」,拖累全國抗疫的成效,甚至影響接下來的全國疫後新形勢。二是香港疫苗接種進度仍然太慢,至今僅6.6%的人口接種,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如今全世界各地都在準備「疫苗護照」,以香港如此低的接種率發展下去,難保不會被「孤立」,疫情固然無法受控,經濟更別想恢復。


抗疫及恢復經濟需要「兩手抓」,在確保疫情不會擴大的前提下,適時調整政策是必須的。以「回港易」為例,目前每天約有數千個名額,供由廣東省回港的市民申請。但該政策早已不合時宜,一來人數實在太少,根本無法滿足龐大的兩地往來需要;二來地域受限極不合理。如今內地疫情早已受控,全國接種已逾一億劑次。在此情況下完全應該將「回港易」擴大到全國各地,而非僅限於廣東一省之內。


昨日有報道稱,上海機場的國內航班運量已全面恢復。這意味着內地各省市早已恢復正常交通往來,繼續只讓居粵港人返港免隔離,意義何在?事實上早有建議認為,應將「回港易」進一步擴大為「來港易」,只要接種疫苗的內地商務旅客來港都可免隔離,這對確保香港保持必要的經濟活力,至關重要。抗疫與有序放寬來港要求,看似「矛盾」,但實質上是走出疫情的「一體兩面」,十分必要。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馮錫雄 解雪薇 張寶峰 張帆 報道



往期推

今天(2021年3月28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保零」進行時 港人有望在深接種

復必泰港澳叫停接種 原因有三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