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是否會走上「對抗中國」之路?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1-07-12


本文精彩
日本首相訪美,「完全是談中國」。

當地時間4月16日,因決定排放核廢水入海而持續被罵上熱搜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將在美國白宮,會見美國總統拜登。

拜登即將在白宮迎接他就任以來首位訪問美國的外國領導人,而菅義偉將成為首位與拜登舉行面對面會晤的外國領導人(資料圖片)

日本首相訪美有一系列的議事日程,這次訪問也不例外。預計美日領導人將討論新冠病毒大流行、貿易、確保半導體等產品的零部件供應鏈的重要性、朝鮮核威脅,以及氣候變化方面的共同目標等問題。

菅義偉乘坐專機抵達華盛頓附近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美聯社)至於「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美媒日媒均避而不談。不難想見,在排污問題上向美方「求支持」也是菅義次出訪的重要目的之一。無論他們二人討論雙邊關係還是國際關係,這次會面中國問題佔核心地位。香港、台灣、新疆、釣魚島等中國相關議題,或將列明在雙方的會後聯合聲明中。

日媒普遍預計,台灣問題將是此次美日首腦會談的一個重點。

拜登政府就職後,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出現改變跡象。拜登政府正不斷向菅義偉施壓,敦促其在聯合聲明中公開提到台灣,但目前日本仍在猶豫。

若本次會面在聯合聲明中公開提及台灣,將是美日兩國首腦自1969年以來的首次。

「2+2會談」菅義偉向美國防長鞠躬致意(資料圖片)

在3月16日的「2+2會談」之前,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相對謹慎。但在「2+2會談」中,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表示,有必要探討「自衛隊能為支援台灣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

「2+2會談」共同聲明中,美日確認了「如台灣發生突發事態,美日將密切合作。」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痛斥日本仰人鼻息,與美狼狽為奸。

日本過往一貫傾向於在人權問題上保持低調,但最近,日本政界對就所謂的人權問題向中國施壓的傾向正在變強。

就日本外交政策及中日關係走向而言,菅義偉已明確將繼續堅持安倍的對外關係理念。但目前,日本的對華外交政策,正在將原本正常的中日經貿關係、包括人文合作,依照美國模式進行調整。

今年2月,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外交部會成立「人權外交專案小組」,討論緬甸政變、香港局勢、及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

該小組召集人是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外交部會會長佐藤正久,他本人在推特上分享這則報道(推特截圖)

4月5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通電話反對日方介入涉疆、涉港等中國內政,要求日方遵守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王毅直言「日本應對中國的內部事務保持起碼的尊重,不要把手伸得太長了」。

美日將宣布一項20億美元的5G計劃,以應對中國華為的影響。

美日有意擬定有助於解決晶片供應短缺的協議,並避免集中化生產問題,尤其是在中國。一位美國政府高官表示日本將宣布與美國合作,「非常實質性地承諾」投入20億美元,「致力於5G及其他方面的工作」。

美國把中國華為列入限制交易的黑名單,破壞與華為密切關聯的全球科技供應鏈(新華社)

過去兩年,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實施的制裁正在損害全球半導體產業,破壞了半導體產業的信賴關係。

自拜登就職以來,他與美國政府多位高官屢次強調,要團結盟友以「制衡中國」,近期更緊盯日本。

日本是G7中唯一沒有參與對中國實行經濟制裁的國家。但菅義偉執政黨(自民黨)內的一些成員正在呼籲首相採取更加強硬的路線。

為了令對華制裁「有法可依」,日本前防務大臣、自民黨籍眾議院議員中谷元和一些議員甚至呼籲立法,或者通過一項有同樣效果的決議。

此次會面後,中日關係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日美「2+2」會談前後,日方對華態度明顯轉趨強硬。近一段時間,菅義偉等日方高層人物在各種外交場合也頻頻就相關話題發聲,頗有「牽制」中國之意。4月15日,菅義偉在出發前表示,希望通過會談與拜登建立信任關係,進一步鞏固兩國同盟,還稱將朝着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向世界展示兩國的「領導能力」。

《紐約時報》稱,日本是否會走上「對抗中國」之路,菅義偉此次美國之行或許會提供一些線索。不過《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儘管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但日本並不想破壞與中國的關係。

「中方希望日本作為獨立自主國家,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而不是被一些對中國持有偏見的國家『帶節奏』。」4月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的通話中說道。王毅表示,日美有同盟關係,中日也簽署了和平友好條約,日本同樣有履行條約的義務。


往期推薦

今天(2021年4月16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有小禮而無大義,這就是日本行為

港人隨時誤購日本核污食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