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勉港人:放眼整個大灣區
對於解決房屋問題這一香港深層次矛盾的核心問題之一,梁振英直言,特區政府理應提高施政效率,展現出「Do it or die」的魄力。他亦指出,現屆政府完全可以推動成立文化局,引領香港充分發揮優勢,積極制定長遠發展策略。
兩地社會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早前出席一個關於「十四五規劃」研討會時,梁振英曾強調,國家未來五年的規劃,很可能是香港人的「最後機遇」。梁振英在訪問中表示,過去香港面臨許多政治上、制度上的問題,港人習慣了非常低的發展速度,意志變得低沉、消極,似乎找不到過去那種「Can do spirit」的拚搏精神,這種精神現時竟然要在外地工作的港人身上才能找到。
梁振英指出,港人不能將眼光局限於香港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是要放眼整個大灣區。大灣區其他城市與香港距離相近,文化和語言相通,氣候亦相同。2017年,香港與國家發改委、廣東省簽署大灣區發展框架協議後,轉眼間四年過去了,若港人未來五年沒能很好把握大灣區發展的黃金機遇,將會「蘇州過後無艇搭」。
他告誡年輕人,勿因道聽途說就在主觀上覺得大灣區其他城市不適合自己發展,應該親身試過後再發表意見,眼見為實。
由梁振英擔任主席的「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早前成立,該協會旨在促進粵港澳三地信息融通,推動信息科技在民生和產業上的應用。梁振英認為,大灣區要融合發展,就需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更順暢地流通,尤其在信息流方面,要通過科技手段,讓雙方市民不需要「翻牆」就能接觸到相關資訊和數據,在這過程中要平衡好使用數據信息的跨境需要和網絡安全之間的關係。如果兩地信息流能夠融合,將產生類似核聚變的效果,釋放的效能將非常大。
高度自治非將深圳河變長城
至於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梁振英指出,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地社會發展十分密切,很多內地遊客會來香港旅遊,也有很多香港人去內地讀書、養老等,兩地社會已經發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階段。「如今每年香港婚姻註冊有約三分一是港人與內地人士通婚,這不僅是兩地人民自己的選擇,更是代表兩地融合是時代潮流。」他強調,「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是將深圳河變成萬里長城,雙方互不往來,互不溝通。
議員:主動行多步 發展快得多
深化港深合作是大勢所趨,但一河兩岸的規劃發展卻出現不同步。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框架下,港深近年的互動協調增加,特別是透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協調,有很多利民措施出台,但他指出,即使有政策支持,始終要負責執行者,例如公務員團隊多行一步,才能加快步伐,推動兩地融合發展。
深圳特區建區短短40年,已由一條小村落,變身成GDP達3.38萬億港元的大城市。隨着大灣區的發展,深圳發展將再達新高點。
政府需理順內部流程
黃國健坦言,據他觀察所見,由於英國人早年視邊境為禁區,加上港英時期的官員抗拒與內地接觸,回歸初期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不多,更遑論邊境協同發展。他說,粵港政府之後設立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有發揮一定作用,而近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由於有中央領導的參與及協調,港深互動合作加強,不少互利互惠的措施陸續出台。「我相信政府領導班子在政策層面已經好努力推動(港深合作),但敲定細節及落實執行主要靠公務員團隊,如果公務員團隊固有思維不改,設立幾多不同層面的溝通協調小組都無用」。
黃國健又提到,香港的建設規劃有不少框框,拖慢了發展速度,政府有需要檢視及進一步理順內部流程,「港深邊界規劃無太大分別,只是發展速度唔同步」。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