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歲女股神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4-05

百歲老人應該擁有怎樣的生活?在上海,有一位名叫周鴻寶的104歲老股民,小輩都喊她「周阿婆」。周阿婆始終以「圖一樂」的心態看待A股投資,她雖看不懂「K線圖」,更聽不懂分析師口中的「投資策略」,但炒股27年,周阿婆的股票賬戶資金從最初投入的2000多元變成了10萬元,盈利50倍。這位1994年就悠遊「股海」的老人,至今仍將觀看股票行情作為必修課,她說「買股票就是弄白相(滬語,嬉戲遊玩之意)」。這種「佛系」心態令她活出別樣精彩人生,在A股散戶中迅速竄紅。


周阿婆炒股心經:不要太在意眼前利益,吃虧就是福氣,能賺幾十元也非常滿足。看電視裏的股票行情是周阿婆每天的必修課(網絡圖片)


  大公報記者/倪巍晨


  「104歲的周阿婆精神狀態很好,腦子也非常靈活。」銀河證券上海虹井路營業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1994年就開立了證券賬戶,當年4月首次進行交易,「2007年老人的賬戶轉至我們營業部,她家住一樓距營業部並不遠」。該工作人員介紹,A股交易時段老人會通過財經頻道關注實時行情,「她非常健談,一點都不見外,是位陽光樂觀的老太太」。

  為了尊重周鴻寶女士的個人生活,記者並未直接採訪她本人,但通過老人證券賬戶開戶營業部工作人員和坊間有關老人的視頻採訪,慢慢還原出她「佛系」的投資人生。

70歲開戶 百元變千元


  周阿婆初涉股市還得從鄰居阿偉說起……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當時A股只有8隻股票,散戶們將其稱為「老八股」。某日阿偉找到看着他長大的周阿婆,請她幫忙從「老八股」中挑選一隻股票,對股票並不了解的周阿婆直言:「我也不懂,這隻豫園商城蠻好的,上海人誰不知道豫園。」

  很快,阿偉用數年積蓄以每股11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買入「豫園商城」,並將其中的50股轉讓給周阿婆,這也是老人第一次與股票結緣。


  儘管買入股票後股價始終未動,但阿偉和周阿婆卻極有耐心。慢慢地市場逐漸走旺,眼看股價一路升穿30元,周阿婆便對阿偉說「有這點賺蠻好,你把我那份賣掉吧」。就這樣,周阿婆最初投入的數百元轉眼變成了一千多元,周阿婆雖不諳其中道理卻也覺得「蠻開心的」。

研究股票的周阿婆(網絡圖片

  讓阿偉幫忙代買一段時間的股票後,70多歲的周阿婆讓兒子幫忙開立了屬於自己的A股證券賬戶。從此以後,在交易日觀看A股行情成為周阿婆的必修課,看行情對她而言「就是解解悶」。

牛市看財經 熊市看滬劇


  「老人的兩個兒子人都非常好,她這麼健康長壽離不開家人的照料與支持。」銀河證券上海虹井路營業部工作人員介紹,周阿婆的小兒子徐先生非常大氣,從來不計較母親在股市中的得失,「他雖然不炒股,但很支持母親,並協助她進行股票交易」。

  周阿婆雖然滿頭銀絲,耳朵也有點背,但接觸過她的人都會用「面色紅潤」、「精神矍鑠」來形容她。每天上午開盤後,老人就會坐到電視機前的藤椅上,大部分時間電視都停留在財經頻道。銀河證券上海虹井路營業部工作人員說,老太太炒股就看電視機,需要買賣就讓小兒子幫忙操作,她一般僅關注熟悉的股票,科創板、滬港通標的她都不會買,「周阿婆投資心態很好,行情好就看財經頻道,行情差就轉台去看滬劇、越劇」。


  每當做好投資決策,周阿婆就會在紙上寫好股票名稱、買入或賣出價格,並寫上當天日期,小兒子再按母親的要求通過手機賬戶進行操作。有一次,兒子看錯了股票代碼,結果這隻買錯的股票卻「漲得特別好」。

  對很多上班族而言,一周最期待的就是「雙休日」,但在周阿婆看來卻最是寂寞時,畢竟A股休市意味着「缺少了娛樂活動」。

  炒股至今,周阿婆的股票賬戶資金從最初投入的2000多元,陸陸續續變成了10萬元。十年前由於老宅動遷,周阿婆搬家到閔行區,她用股市賺到的錢添置了空調、冰箱,白內障開刀手術費也都來自股市收益。


頻繁買賣 股票行虛驚一場


  周阿婆分享她的投資心態,並叮囑營業部工作人員「吃虧是福,不要太在意眼前利益」(受訪者供圖)


  百歲老人炒股也驚動了她證券賬戶所在的證券公司。銀河證券上海虹井路營業部工作人員告訴大公報記者,在對營業部證券賬戶進行常規核查時,監控系統發現周阿婆已經100多歲,並且她的賬戶始終處於操作狀態,「當時擔心有人利用老人進行『代操作』,所以給她家打電話進行核實,在上門拜訪後所有疑慮都打消了」。「通過電話詢問,我們了解到所有操作指令均由周阿婆下達,並由她的兒子協助操作。」工作人員說。


  在了解到實情後,營業部將周阿婆的證券賬號納入公司《老年人及未成年人賬戶實名制使用情況》核查範圍,並特意上門拜訪請老人簽署文件,授權其兒子代為操作證券交易等相關證券事宜。「我們看到老人是自己看股票,自己決定個股買賣後就完全放心了。」該工作人員說。


  工作人員曾去周鴻寶女士家探視。一位工作人員回憶,老人每天開盤後就看電視,幾千隻股票的實時滾動行情要從頭到尾看上一遍,「她記憶力很好,還指着電視告訴我們她買的那隻股票行情馬上要出來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看到老人後想到的就是『精神矍鑠』。」工作人員說。如今,周鴻寶女士每逢A股開盤,仍會坐在電視前關注滾動播放的實時行情。


戰勝貪婪 賺幾十元也滿足


周阿婆的股票投資決策指令會下達給二兒子徐先生操作。


  不少散戶在應該「恐懼」市場的時候表現得很「貪婪」,但在可以「貪婪」的情況下又表現得很「恐懼」,反映在股票投資領域就容易出現「追高、踏空」。銀河證券上海虹井路營業部工作人員說,周鴻寶女士心態很好,「她對我說,不要太在意眼前利益,吃虧就是福氣,能賺幾十元也非常滿足」。


  周鴻寶女士的二兒子徐先生雖然協助母親操作證券賬戶,但他本人卻並不炒股,曾有人戲言「你要跟着周阿婆炒股,現在也要有百萬了。」對此徐先生並不奢望:「我的心態做不到這樣,看到沖高就想追,看到回調就不買」。


  「炒股對周阿婆而言就是尋開心,是一種樂趣,同時也能鍛煉腦子。」工作人員說,「老太太操盤的都是一些比較老的股票,包括豫園商城、東方明珠等上海本地股」。


  作為中國股市第一代弄潮兒,周阿婆炒股既不看K線圖,也不聽策略分析,但這都不妨礙她的股市決策,至今她仍堅持「高拋低吸」的操盤法則。在營業部工作人員看來,老人有自己的一套操作思路,她會在小本子上記錄所關注的股價變動,並依據經驗進行決策。


  營業部3位工作人員曾去周阿婆家拜訪,周阿婆分享了自己的「六得理論」,即吃得、做得、看得、想得、玩得、捨得,臨別時老人還反覆叮囑「吃虧是福、不要太在意眼前利益」。



親歷變革 從寫委託單到手機落盤


  周鴻寶女士出生於1918年8月,就在這一年的6月5日,由中國人創辦的首個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而在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亦在「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的大潮中應運而生,周阿婆也因緣際會地成為內地最早的一批股民。有人說,周阿婆的百歲光陰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百年歷程,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變遷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受益者。

  對周阿婆而言,股市交易操作的變化可能最令她印象深刻。上世紀90年代初,散戶往往要去證券營業部關注市場動態,甚至有的股民會帶着午飯盒去營業部。如今,「填寫委託單」、「現場刷卡交易」的操作方式,已經被「電腦網上交易」、「手機移動端交易」等線上交易模式替代。

  周阿婆剛接觸股票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上交所掛牌交易的股票僅8隻,市值合計12.34億元(人民幣,下同);時光荏苒,截至今年上半年,滬市主板掛牌的公司已擴充到1644家,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收21.96萬億元,同比增長23.94%;實現歸母淨利潤2.08萬億元、扣非後淨利潤1.9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15%、44.40%。

  在周阿婆的人生中,見證了兩次「北京證券交易所」,第一次要追溯到103年前的北京,當時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後更名為「北平證券交易所」)」是中國人創辦的首個交易所,但在1952年關閉。湊巧今年9月2日,國家決定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藉此營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隨着北交所的設立,中國形成了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協同互補、錯位發展、互聯互通的新氣象,開啟了三大市場共同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科技創新的新格局。


來源:大公報

編輯:京   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