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顧五年任期,特首哽咽了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4-05

本文精彩

報告全面勾劃了香港未來持續發展的藍圖,接下來就看強而有力的執行力推動力了。


鏡頭回到2019年10月16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


一眾「泛暴派」議員離開座位抗議,高呼「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口號。



「民主派會議」 召集人陳淑莊在桌上聲嘶力竭叫喊,陳志全用投射機將口號投射在主席台。



「泛暴派」更用「小喇叭」播放警方開槍以及暴徒尖叫聲,要求「追究警暴」云云。



最後林鄭月娥只得以視像方式向市民宣讀施政報告。 


今天,在一片政通人和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本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沒有了雜聲,今天的施政報告宣讀近140分鐘,共168條,花了相當多的心思。


通覽報告全文,可以看出本份施政報告具有這樣六個明顯的特點。


其一是報告完全根據中央治港方略,特別是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前海方案、橫琴深度融合規劃,就深港融合協同發展作出了慎密部署與規劃,使兩地有條件跨越后海灣、大鵬灣和深圳河而相互連接,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


報告明確提出擬興建連接洪水橋和深圳前海的跨境鐵路,又提及將重新規劃新界北土地,在落實前海方案的同時,將香港的產業發展,尤其是創科創新產業發展規劃與深圳創科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致力形成灣區合作發展協同發展效應



報告還提及將落馬洲支線延伸至重建後的新皇崗口岸,香港鐵路貫通新皇崗口岸,在配合規劃中的洪水橋鐵路連通前海,猶如打通深港兩地任督二脈。


另外,政府有意檢視邊境地區一帶用地,發展為商業及創科企業集中地,相信往後新界北有力成為香港另一個發展中心。


是報告本著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良政願望,加大拓展土地與房屋供應,切實解決市民住房困局。


香港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問題就是房屋問題,這也是中央領導及兩辦領導多次指出並明確要求特區政府必須花大力氣致力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解決房屋問題的關鍵在於拓展土地供應,報告提出放寬新界「祖堂地」轉售限制,釋放濕地、荒廢農地及綠化帶等,增加超過8100公頃土地供應,預料新界北及鄰近區域的新增和原有發展項目,潛在住宅供應合共可達40萬至50萬伙。



此外,亦可能提出調低大廈「強拍」門檻,以便加速舊區改造,等等,都是可以立竿見影立等起屋的有效措施,再配合明日大嶼等願景規劃,相信在有效解決房屋困局的同時,長遠來講,有望消除劏房與籠屋。


其三是報告根據中央領導三令五申指示,致力破解香港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其中包括產業結構矛盾與貧富懸殊問題。


報告不僅僅全面勾劃了香港未來持續發展的藍圖,更在加快產業調整與升級方面,結合本港人口人才結構特點,進一步規劃了以金融創科為主軸的發展路向,同時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將可增加約80萬個就業機會,為市民拓展更寬更廣的就業空間。


報告亦特別提到善用落馬洲管制站遷往深圳新皇崗口岸後騰出的土地和毗鄰的部分魚塘和鄉郊土地,構建新田科技城,發揮更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群聚效應。從而確保全民就業,遏制並改善貧富懸殊社會痼疾,朝向國家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邁進。


其四是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並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明顯地更具其前瞻與系統,更具整體與連續,更具願景與實效,更具魄力與魅力。



如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在政府內部會議上所形容,計劃比「明日大嶼」更大規模、更大手筆。新提出的這個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景觀,料可容納250萬人居住生活,將大大改善本港南北發展平衡問題。


北部都會概念與規劃充分展現了本屆政府謀求良政善治的強烈願望與擔當,充分顯示了本屆政府在愛國者治港的有利政治形勢下,敢作敢為,積極有為。


這也反過來證明了只有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才能真正顯現特區行政主導的體制優勢,才能令到特區管治者放開手腳,表現自己的管治執政能力與執政實效。


其五是報告明確提出調整整合管治架構,確保政府有序有效運作,以期落實施政報告所提出的各項部署與願景。



報告亦提出研究重組政策局,包括組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打造香港文化交流中心的願景,報告還提出分拆運房局,將「土地房屋」及「運輸工務」職能分開,以強化土地規劃與房屋建設職能,全力破解房屋困局。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報告亦提及加強中高級公務員到內地學習培訓的安排,以增進公務員的國家認同感國家使命感。這亦顯示特首確實有意在「兩制」的框架內凸顯「一制」的主導型體制優勢。


林鄭月娥今日亦再次強調,要「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香港特區須不斷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其六是報告配合中央惠港青八條,提出了有關青年就業發展向上流的具體措施,給予經歷修例風波磨難的香港青年希望與未來的同時,加強對青少年國家憲法教育、國安法教育、基本法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法治意識。


青年是本港未來可持續發展繁榮的希望所在,只有給予安居樂業的希望才能穩定人心,只有穩定青年人心才能穩定社會人心,政府從安居與樂業兩個方面讓青年看到未來在香港生活就業的希望,特別是在創業向上流方面給予的資金政策扶持,讓本港青年共享祖國繁榮昌盛的榮光,增強本港青年對身為中國人的滿足感幸福感歸屬感自豪感。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十一國慶前夕探訪基層,體察民情,再度提點指示港府必須正視並解決民困。無論是夏寶龍主任,抑或駱惠寧主任,中央對特區政府的期盼,其中都聚焦在住房問題。這不僅僅切中了本港發展的瓶頸問題,亦點中了特區政府官員施政的短板死穴。


市民排隊領取施政報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斯哲攝)


在總結五年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的這一刻,林鄭說了幾句感性的話。


「上任不到兩年,就因『修例風波』、社會暴亂、外部勢力不停粗暴地干預香港事務、新冠疫情衝擊,而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支撐着我排除萬難的動力,來自中央永遠是特區堅強後盾的諄諄囑咐、我在就職時承諾為香港市民一直護航的不變初心,和我的家人……」

說到此處,林鄭月娥語帶哽咽。

停了一停,之後繼續說道:「無限信任……及默默支持。」


執政為民,不僅僅要有好的規劃與政策,更要有強而有力的執行力推動力,要讓政策規劃落到實處,讓市民見到實效得到實惠,這才是真正的良政善治。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領取施政報告全文)




往期推薦

港府研究:把香港羅湖口岸搬去深圳


深圳河南岸的香港新界北,是這次《施政報告》的重頭戲!


香港市民說:中央派你們來,我們很高興很踏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