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質疑內地醫護?人命關天,還在百般挑剔!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4-05

本文要點

醫管局明確表示,所有內地醫療隊的成員都是醫管局的名譽僱員,會為治療上的問題負上最終責任。


內地醫療隊馳援香港,協助治病救人,為本港前線醫護紓減壓力。但近日竟出現一些奇談怪論的所謂質問,百般挑剔,諸如假設性的醫療責任問題、中英文語言對接問題,還有磨合協同問題等等。昨日,醫管局明確表示,所有內地醫療隊的成員都是醫管局的名譽僱員,會為治療上的問題負上最終責任。




大公報記者 黃釔淼、王亞毛、龔學鳴

  

有專家指出,內地援港醫療隊隊員都是精英,專業水平值得信賴,那些所謂質疑在實際操作中根本不是問題,這類言論似煽動排斥援助。市民更痛斥有關奇談怪論是雞蛋裏挑骨頭,別有用心。


  

怪問1:醫療責任誰屬?

答案:醫管局最後承擔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稱,內地醫護基本上用中文,要向他們解釋基本用語,又要派人將病歷中譯英,才可儲存在現有醫療檔案系統;還說到實際操作及磨合期間可能影響病人治理,並「擔心或有法律責任問題」等。

  

對於所謂的「醫療事故責任問題」,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昨表示,所有內地醫療隊的成員都是醫管局的名譽僱員,在亞博館的工作由醫管局作最後承擔。護士協會主席源志敏說,內地醫護來港支援治療新冠患者是好事,現時安排屬「特事特辦」,既然已經透過《緊急法》豁免內地醫護受本地規例所限,一旦不幸出現醫療事故,理應由醫管局負責。

  

大律師吳英鵬認為,內地醫療團隊來港工作參與治療本就有多種法律途徑,此次根據《緊急法》訂立規例,完全符合法、理、情,內地醫護來港開展醫療工作有堅實法律基礎。

  

怪問2:中英語言怎對接?

答案:中文病歷非罕見

  

而對於所謂的「中英文病歷問題」,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外科醫生林哲玄直言,市民到診所看病提供中文記錄並不罕見,有些市民會持有內地的醫療記錄前來求醫。「識睇英文好叻咩?如果睇唔明中文病歷,反而應該學中文。」

  

對於所謂中英文醫學專業名詞不同,他反問內地醫療隊來香港看的只是一種病,「專業名詞有得幾多?」他更說,早年香港護士也以中文記錄病歷,從沒聽說過有什麼看不懂的問題。對於所謂的「兩地醫護使用不同語言問題」,源志敏認為根本不是問題,「不要輕看內地醫護,他們很多都懂英語,兩地醫護可以慢慢磨合」。

  

怪問3:團隊如何協作?

答案:調配得宜自然暢順

  

對於團隊協作的問題,專家認同政府可以通過優化人手調配,減少不同醫療團隊的磨合問題。林哲玄指出,醫院中可能一個科室有好幾隊醫生,如果讓內地醫護人員保持作為一個隊伍進行工作,可以減少磨合問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勇則認為,政府應該承擔主體責任,用好各種資源,可以考慮將整個方艙醫院交給內地醫護運行。


日內開展亞博治療工作

 

內地援港醫療隊的75名成員於前日抵港,昨早已進入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了解熟悉環境,預計明、後日開始將正式展開治療病人的工作。醫院管理局昨日表示,內地醫療隊成員為專業精英,將以醫管局名譽僱員身份展開工作。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昨表示,本地醫護與內地援港醫療隊將以協同的模式共同合作,醫療隊除照顧病人之外,主要會有一些更重要的資訊或者經驗與本地醫護分享,包括怎樣治理病人、減低病人的死亡率、怎樣醫治病人做一些康復等。

  

在與內地醫護的溝通問題上,劉家獻表示該批內地援港的醫療成員來自廣東省,很多都懂廣東話,醫管局亦在臨床系統上作出改善,加入中文界面、流程與資訊,方便溝通。他表示所有內地醫療隊成員在亞博館的工作將全部由醫管局做保障,發生任何事都將由醫管局做最後的承擔。

  

醫管局昨已派出專人協助醫療隊,包括向醫療隊講解社區治療設施收治病人的程序等,兩地醫護人員將共同為病人治療。



公共醫協政治凌駕專業


本港第五波染疫人數直逼75萬,死亡人數逾4300人,醫療人手無法應付,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卻對內地醫療隊援港提出「擔憂」言論。

  

事實上,本港爆發疫情兩年多來,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屢屢出現將抗疫措施「政治化」言論,當中「反檢測、反疫苗」等,市民記憶猶新。

  

早在前年第三波疫情嚴重之際,時任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聲稱,內地醫療人員沒有香港認可的專業資格,因此不宜在香港進行相關工作,力阻內地醫護來港救援。她又抹黑2020年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聲稱「不知道如何處理樣本、檢測的地點等,難以推薦病人去做」。

  

2021年初,政府公布醫護人員等群組可優先接種疫苗,馬仲儀又「唱衰」,認為若要求醫護人員需先接種疫苗才可以工作並不合理,又稱疫苗非百分百有效及安全。其後政府要求公立醫院員工定期做新冠病毒測試,她又稱是「資源錯配」,醫護人員不應被道德綁架。 



人命關天,還在百般挑剔?


文/蔡樹文

  

大量港人感染新冠肺炎,患者苦等多日才獲治療,禍因在醫護嚴重短缺。香港的疫情牽動着中央的心,內地立即派遣醫護援港。

  

港台《千禧年代》昨日訪問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討論內地醫護在港工作的事,凌醫生不斷糾纏一些細節,諸如寫病歷用中英的異同、語言溝通、出院記錄用英文,以及醫療事故責任等。昨日下午政府的疫情記者會上,亦有記者重複類似提問。

  

有急症室醫生憤憤不平向筆者投訴,「凌醫生不清楚急症室的惡劣情況嗎?我經手一位病人,在急症室等了五日仍無法入院,現在還有五十多名病人在急症室等入院。現在除了內地醫護仗義來港支援外,各位還有什麼解決困境的好方法?」

  

這位急症室醫生反問,「有人跌落水,一雙手伸過來救你上岸,你會二話不說緊握他的手,感激他相救?還是追問他有否專業資格?別人救你還不斷質疑,跟自殺有何分別?」

  

事實上,援港醫護都是內地三甲醫院的精英,我們應對他們的義舉心存感恩。那些空談所謂原則、不把患者安危放於首位的人,無資格代表港人發言。


社評|放下傲慢和偏見 治病救人最重要



  

香港醫療系統幾乎崩潰,早前有急診室主管談到醫護辛苦時當場痛哭,令人心酸。關鍵時刻,幸有內地醫護人員南下馳援,他們放下在內地的抗疫工作,別家離子,不顧個人安危來港救治病患,體現了內地對香港的關愛,受到香港各界的熱烈歡迎。但令人側目的是,至今還有人發表一些奇談怪論,以所謂「專業質素」、「法律責任」或「溝通障礙」為由,提出各種質疑。這類言行不僅是在為抗疫添堵,更是罔顧人命。

  

特區政府上月底行使「緊急法」,豁免內地援港人員的註冊及牌照等要求,這是非常情況下的非常之舉,合情合理更合法。更重要的是,要認清楚內地醫護來港的目的是什麼?他們來港是要救人,而不是「執業」;是幫香港同行的忙,而不是「搶飯碗」;是要協助香港做到「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而不是要改變香港的醫療系統。救人如救火,豈能因一些僵化的程序或制度框框阻撓救人的黃金時機?

  

有人質疑內地醫護來港「難以溝通」,這是十分可笑的。首批內地援港醫療隊包括36名醫生和39名護士,隊員分別來自廣州、深圳、佛山、珠海4市的14家三甲公立醫院。且不說他們來自廣東,大多會聽、會講粵語,即便是醫療專業語言,也絕不在話下;更何況並非只有他們一力負責,兩地醫護是「協同作戰」,相信在短暫磨合後,合作無間,不會存在所謂的「溝通障礙」。

  

還有人質疑內地醫護人員「專業質素」,這更是荒唐至極。內地是全球控制疫情最成功的地區之一,這不僅得力於內地有一套科學而嚴謹的抗疫機制,也歸功於醫護人員精湛的醫術和無私奉獻精神。以廣東省為例,兩年多來曾有幾次疫情反覆,但很快就得到穩控,確診變重症的情況很少,死亡率更低。相較於第五波疫情下的香港,內地醫護的水平真的「低」嗎?

  

此次援港醫護人員,來自呼吸內科、腎內科、心血管內科等與老年患者救治密切相關的科室,其中還包括6名感控專家以及4名中醫師,都是當之無愧的精兵強將,擁有十分豐富的新冠病人救治經驗,也恰恰是當前香港老人重症率高、死亡率高所最迫切需要的專業醫護人員。不敢說他們一定比香港本地同行水平高,但憑什麼質疑他們「不夠專業」?

  

事實上,香港與內地交流日益密切,有大量內地醫護曾來港培訓,也有不少本港醫護到內地培訓,在交流中熟悉彼此的醫療體系、運作方式,為兩地建立應對重大公共衞生危機時的聯防聯控機制打下基礎。現在內地醫護來港幫忙,正如兩年前一些本地醫護主動請纓到武漢抗疫一樣,在救人爭分奪秒的危急關頭,沒有必要再分什麼「香港人」和「內地人」,大家都是一家人。


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抗疫,「有求必應、照單全收」。內地尤其是廣東省為了支援香港,真正是竭盡全力,把最好的人員、最重要的資源、最優質的物資,第一時間送到香港來。廣東在面臨新疫情衝擊之際,仍然全力保障對香港的支援。如此關心支持香港,不說感謝就算了,還要雞蛋裏挑骨頭,眼中還有醫者救人的專業道德嗎?如此以居高臨下的傲慢看待內地的進步,只能證明這些人的無知和愚昧,對抗疫沒有任何幫助。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專家警告:香港疫情可能掉頭向上


院舍護工:我們水深火熱,政府快支援!


急症室迫爆 病人入院要等7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