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準備復課!今次有這些舉措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5-16

本文要點

新安排同時保障已打針與未打針學生。


政府昨日召開抗疫記者會,進一步交代復課安排。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全港最早可於4月19日起分階段復課但教職員及學生須每日在返學前做快測,而無接種疫苗的學生則不能參加非學術活動。


港學校最早可在4月19日起分階段復課,師生每日返學前須做快測。(大公報記者 蔡文豪攝)


政府亦將為學校免費提供1000萬套快速抗原測試包,提供予有經濟需要、正領取津貼的學生,料30多萬人受惠。



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實習記者 柯穎敏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和衞生署署長林文健補充,復課後將不會輕易停課,但當全校師生總體有5%或以上出現陽性、或個別班房陽性人數達到10%以上,當局會視乎需要採取緊急措施。


林鄭月娥指出,今次復課有兩個額外舉措。第一,教職員和學生須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結果為陰性才能回校,如屬陽性須馬上通知學校和衞生防護中心。特區政府將為學校免費提供1000萬套快速抗原測試包,提供給30多萬正領取津貼的學生,足夠在未來一個月使用。政府會在5月下旬審視情況,再確定是否須每日進行檢測,或是否需增加供應免費的快速抗原測試包。


新安排為保障未打針學生

  

第二個額外措施,是考慮到回校學生中,有部分同學並未接種疫苗,「當局並不贊同沒有打針的學生不能回校,因為這對學生的影響太大。」林鄭月娥表示,有接種疫苗和沒有接種疫苗的學生回校後的處理方法會有一些區別,他們同樣可以在課室內上堂,但無打針的學生不能參與部分非學術活動。這做法是為了保障未接種學生的健康安全,因沒有疫苗保護者更易產生重症。

  

林鄭月娥補充,現時已打首針的12至19歲學童,已達到97%,第二針則有78%。3至11歲學童中,已打第一針有62%,第二針則只有28%。她承認復活節假期之後復課有風險,因不排除有個案反彈;但平衡利弊後,認為風險可控。


港學校最早可在4月19日起分階段復課,小學及補習學校先行。圖為學童進入課室前需用酒精搓手。(資料圖片)


打兩針 上體育課不用戴口罩

  

楊潤雄亦表示,政府不會硬性將學生接種疫苗和面授課堂直接掛鈎,但會加強接種疫苗的要求和誘因。例如回校住宿的宿生須要在5月15日前接種第一劑疫苗,並依時接種第二劑疫苗;學校亦可安排已打兩針的學生,在校內進行不戴口罩的活動,例如音樂及體育等。

  

對於會否因為出現陽性個案而再度停課,楊潤雄表示,不會因為一間學校出現一宗陽性個案或者出現密切接觸者個案而停課。「在做足衞生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曾與確診者在校園有接觸的教職員或者學生,一般都不會視為密切接觸者。」

  

全校5%師生染疫或需停課

  

不過,衞生署署長林文健補充,有三個客觀指標會對學校作緊急介入調查,包括全體師生總體染疫人數超過5%、個別課室整體陽性個案達10%或以上,以及有染疫學生出現重症甚或死亡情況。若出現以上情況,衞生防護中心會作出緊急介入調查,並決定是否需要停課。他指復課後,學校須每天向衞生防護中心通報確診數字情況,「即使沒有確診個案,亦要通報。」


難點如何突破?

實施「疫苗通行證」 有效提高接種率



香港爆發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特區政府一直強調接種疫苗能有效減低重症及死亡率,並輔以推行「疫苗通行證」以鼓勵更多人接種疫苗,同時讓市民安全恢復正常生活。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近日接受大公文匯傳媒專訪,談及「疫苗通行證」的成效、執法情況及優化空間。

  

徐德義指出,數字顯示「疫苗通行證」的實施,對提高接種率有明顯成效,亦達到了推行目的,特區政府正籌建一個康復平台,讓新冠康復者可更便利地使用二維碼進入必須使用「疫苗通行證」的處所。


記者: 自「疫苗通行證」實施以來,政府共採取了多少次執法行動?主要是哪些處所?能否提供檢控數字?

  

徐德義:從2月24日推行「疫苗通行證」開始,截至4月10日,執法部門就《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及《預防及控制疾病(疫苗通行證)規例》(第599L章)防疫措施於餐飲處所總共巡查75275次,先後作出6次口頭勸喻、發出297張5000元定額罪款告票及提出84宗檢控。同期間,各執法部門亦在其負責的表列處所進行20594次視察,先後作出1859次口頭勸喻、發出227張定額罰款告票及提出60宗檢控。

  

記者: 「疫苗通行證」能否達到推行目的?有否考慮過加強罰則與監管?

  

徐德義:我認為注意力不在檢控數字之上,重點是提高疫苗接種率以保障生命及醫療系統。自從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全球都覺得接種疫苗是防止重症及死亡非常重要的手段,特區政府亦已於年多前開始接種計劃。

  

除了立法以外,特區政府也採取行政手段去推高疫苗接種率,例如在政府建築物、辦公室、醫院、安老院舍、學校及康文署管理的室內場所等,都是透過行政手段讓在該處工作、居住以至探訪者都要接種疫苗。推行「疫苗通行證」正是希望減低人群聚集或因無接種疫苗而染疫的風險。香港的第五波疫情截至4月10日已有8557宗死亡個案,當中約7503宗即88%為70歲或以上長者。他們當中,75%未有接種疫苗、15%打了一針、9.7%打了兩針,只得0.56%即42人打了三針,足以顯示接種疫苗明顯地能減低死亡風險。

  

數字亦顯示,去年第四季跌至每日只數千人接種第一劑疫苗,但自從宣布推行「疫苗通行證」後,今年1月平均每日增至兩萬人接種第一劑,到2月進一步增至三、四萬人,提高接種率的意義遠高於罰了多少人。當然,有法例而不去執法是沒意思,故巡查工作會繼續進行。同時,如有確診個案,亦會追查其行蹤並進行搜證工作,若發現對方原來在某些地方沒有出示「疫苗通行證」,可作出懲處。

  

記者: 「疫苗通行證」對個案追蹤有什麼作用?

  

徐德義:隨着疫情的發展,個案追蹤的方法亦不一樣。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呈報數字,目前每日仍有數千宗確診個案。當個案這麼多的時候,正如行政長官所言,整個疫情的控制已超越我們平時可應付的能力。個案追蹤辦公室除了要就每宗個案展開追蹤外,亦要找出所有的密切接觸者,因此目前的焦點及策略上是與過去有所不同。

  

若每日只有百多宗確診個案時,仍可就每宗個案仔細地去追蹤其過去行蹤,但當有數千宗時,便要透過電子平台的呈報,看看會否有某些地方或區域有密集個案,然後再作出下一步行動,例如強制檢測公告等。


巿民進入商場使用「安心出行」。(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記者: 大公文匯傳媒在商場、超市及街市實地統計發現,部分市民進場時沒有使用「安心出行」,局方有否執法?

  

徐德義:599F章下的表列處所由最初6個逐步增至23個,超市、百貨公司及街市等因屬市民日常會到的地方,故亦列入其中,但亦由於人流實在太多,不方便在入口主動檢查進入者有否使用「安心出行」,以免造成人流聚集,所以法例上這些處所只屬「被動執法」,與會脫下口罩及曾爆發多個群組個案的餐飲處所須主動檢查和更強執法有所不同。安心出行」的設計是香港特有,其中一個重點是希望市民養成出入時掃描二維碼的習慣。如前所述,若在個案追蹤時發現對方原來在某些地方沒有使用「安心出行」或出示「疫苗通行證」,可作出懲處。

  

記者: 不少市民認為出入商場、超市時要使用「安心出行」造成不便,出入口擠滿人潮亦增加播疫風險,局方有何見解?會否考慮使用藍牙自動記錄等更方便的記錄方法?

  

徐德義:以電子方式去記錄出行,世界不同地方都有,藍牙亦非新技術。在如何應用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一直有與大學研究單位及其他持份者進行研究,但大學研究單位認為香港太密集,藍牙信號或會因重疊而分不清是到了哪一間商店,未能協助精準追蹤,變成費時失事,似乎不是最可行的方法,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會與大學團隊探討有否其他適合香港的方法。

  

記者: 對於有人建議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也應使用「安心出行」,局方持什麼立場?執行上有否困難?

  

徐德義:根據運輸署的數字顯示,4月初每天有逾500萬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數量太多,如果每人上車時都要做掃描動作,可能影響人流、班次及路面情況,故暫時不作考慮。我們會先觀察「疫苗通行證」的使用情況,也會透過其他方法提高疫苗接種率,例如增加流動接種車及上門接種服務等。

  

記者: 政府有什麼措施確保「疫苗通行證」能真正發揮作用?還有優化與改善空間嗎?

  

徐德義:「疫苗通行證」是分三階段推行,我們已將第三階段實施時間由原來的6月30日,提前至5月31日起施行,屆時所有「疫苗通行證」適用的一般市民均須已接種第三劑疫苗(除個別特殊群組外)。有關安排是考慮到自年初以來市民積極接種疫苗,以及政府有足夠疫苗和接種能力為全港合資格市民於限期前接種全數三劑疫苗。

  

另外,部分人獲得醫生證明書可豁免接種疫苗,亦有人因屬新冠康復者而可延期接種疫苗,但他們要在進入必須使用「疫苗通行證」的處所時提供相關證明,例如出院紀錄、康復紀錄、由政府或獲衞生署認可計劃承認的認可私營醫務化驗所發出的陽性核酸檢測短訊或紀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申報系統的成功申報短訊/電子紀錄,又或隔離令等,林林總總,文件比較零碎及不統一。特區政府正計劃透過整合一個康復平台,讓他們可將資料一次過掃描而不用將不同款式的紙本文件出示,方便處所管理人識別。有了新平台後,康復者進入處所時只需透過一個二維碼,令使用障礙得以減少,更加便利;處所掌管人也可透過科技更易識別。籌備工作正在進行中,估計4月或5月可以出台。

  

我認為,從疫苗接種情況足以反映,自我們宣布推出「疫苗通行證」後,已有很大誘因令接種率迅速提高,已達到政策原意。雖然接種速度近來又慢下來,但「疫苗通行證」並非唯一一種方法提高接種率,而是要透過多種途徑,例如教育及由醫生向病人及其家人解釋接種疫苗的好處,希望他們願意接受。


不少市民覺得出入超市、商場時要掃「安心出行」,有點不便,政府與大學研究單位正研究如何改善。(大公報)


專家意見

電子支付乘車 可作出行紀錄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楊全盛:

  

「疫苗通行證」技術上可以並行使用二維碼、藍牙等手段進行登記,並無衝突。但增加藍牙功能需要處所添置藍牙接收器與用戶的手機通訊,會產生額外成本,需要政府權衡。

  

香港公共交通密度很高,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疫苗通行證」有一定困難。如沿用目前的二維碼會影響運行效率,而使用藍牙等自動登入技術又容易令乘客在不經意間掃到。其實乘客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如使用電子支付工具,亦可形成紀錄,政府可以考慮如何將「疫苗通行證」與電子支付工具整合。


數字顯示自宣布推行「疫苗通行證」後,今年1月平均每日增至二萬人接種第一劑,2月進一步增至三、四萬。(大公報)


議員建言

應增追蹤功能 對接「健康碼」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葛珮帆:

  

贊成在更多地方推廣使用「疫苗通行證」,尤其是學校等場所,但如果要求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使用「疫苗通行證」可能較難處理。建議在「疫苗通行證」、「安心出行」等軟件中,加入追蹤功能,與內地「健康碼」對接。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林筱魯:

  

目前的「疫苗通行證」有兩大不足,一是缺乏追蹤功能,將來如有疫情,無法利用「疫苗通行證」梳理、追蹤個案;二是沒有開放與外地訪客對接,將來如果實現通關,「疫苗通行證」應該方便外地訪客使用,以符合香港國際城市的形象。另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使用藍牙等技術,方便乘客在交通工具使用「疫苗通行證」。


政府透過不同方法提高疫苗接種率,例如設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圖)、增加流動接種車及上門接種服務。(大公報)


市民回響

接種自助助人 打齊三針更安心


市民 楊小姐:

  

身邊有朋友因為醫療原因無法接種疫苗,我會覺得自己有責任接種疫苗,形成免疫屏障保護這些無法受到保護的人。目前我已經接種三針,之前去髮型屋使用「疫苗通行證」感覺十分方便。如果政府認為有必要在更多地方推廣,我十分支持。

  

市民 吳先生:

  

之前有些「黃絲」炒作疫苗副作用,但「走佬」之後又「轉軚」急急忙忙打針。前些日子有些媒體仍然炒作邊款疫苗好、邊款疫苗差,我在電台都聽到專家說打齊三針保護力一樣,保護效力並不能單單看抗體數目,希望大家都放下成見,相信科學。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如何在香港學校推行國安教育?教案來了


香港需要什麼樣的新特首?


獨家|李家超競選團隊料有這些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