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獨家|這家香港醫院開設了「中藥房」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5-15

本文要點

有長者表示,服用中藥後睡得好,亦不再擔心。


專門接收輕症新冠長者的啟德暫託中心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大公報記者日前獲准進入暫託中心,直擊確診患者病床區和中藥房運作情況。有長者表示,服用中藥後睡得好,亦不再擔心,「應該醫好啦!



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文) 麥潤田(圖)


記者現場所見,暫託中心的中藥分藥和核對程序嚴謹,中醫師亦會提供推拿、按穴等服務,幫病人紓緩痛症。


暫託中心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藥房」內分藥和核對程序非常嚴謹。(大公報)


有份協助營運啟德暫託中心、行醫38年的康健國際醫療集團營運總監梁國齡醫生認為,中西醫在中心合作無間,療效顯著,「中醫應一早出現,與西醫合作治療,中西共融,服務市民。」


第五波疫情下,啟德郵輪碼頭變身成為住院治療設施,在地下抵港大堂及二樓入境大堂,提供1200張病床,專門收治輕症新冠長者,更可望為2025年投入營運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試行中西醫協作模式。至上周四(14日),中心累計267人入住,其中96人接受中醫治療。

  

推拿按穴助長者紓痛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派出11名中醫師到中心提供服務,33歲的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助理教授張振海是其中一位參與治療確診者的醫師。在隔離區工作,張振海會穿上全套保護裝備,每天為每位病人進行三次診治,每次半小時。除治療新冠病毒引起的症狀外,修讀骨傷專科的張振海亦會針對長者的基礎病如痛症,進行推拿和按穴,「老人家睡得多,天氣和冷氣會引致關節痛,推拿可減輕痛楚;他們大便不通,推拿、按穴可幫助鬆解,令脾胃好轉,幫助藥力發揮,中醫藥和手法治療對長者有幫助」。


護理人員貼心照顧長者,會幫老人家洗頭,亦會提供推拿和按穴。(大公報)


據介紹,在暫託中心,中醫和西醫每朝分別診治病人後,會聚首討論特殊個案;每名患者的中藥顆粒沖劑藥包,會在每日下午1時半由浸會大學送到啟德,之後在中藥房內分發。

  

記者在二樓D區病床的中藥房所見,藥房約一百多平方呎,有多排按病床區和床號劃分的開放式藥櫃;藥房內亦有少量中藥沖劑和混合器具。幾名配藥員在桌上核對送來的小藥包資料後,會核對藥櫃的床號,將病人的藥包、處方和紙藥杯放入相應的藥櫃小膠籃內。由於中藥沖劑的顏色及形狀均十分相似,核對過程很嚴謹。

  

張振海說,每個小藥包和藥杯都貼有病人資料標籤。由於病人早餐及晚餐後服中藥一次,而中西藥相隔至少一小時,護士會將放有小藥包的藥杯擺在小餐車,在適當時候就到中藥房門外的「中藥沖調站」,用熱水沖調藥劑,「中藥粉用攝氏100度熱水沖調,要再用溫度計量溫,降至約60攝氏度才適合老人家飲用」。


暫託中心設有「中藥沖調站」。(大公報)


曾任藥房掌櫃的九旬長者李添是其中一位在暫託中心接受治療的長者。他說,入住初期很擔心,因每天都聽到本港有不少死亡個案,而他亦覺得自己心肝脾肺都不舒服,服用中藥後睡得好,亦不再擔心,「應該醫好啦」。

  

「病人笑着離開就是回報」

  

張振海說,有幾位婆婆康復離開前表現依依不捨,有風濕患者甚至舉高手捉實他的手,證明肩膊無事,「病人笑着離開中心,是我們最大的回報」。他認為,未有中醫院前,中醫只看門診病人,在啟德暫託中心,可以和西醫及藥劑合作是很大突破。

  

浸大正籌建本港首間中醫醫院,浸大協理副教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表示,在暫託中心試行中西醫協作,中西醫藥、護士及社工等團隊一同服務病人,對將來中醫發展及中西醫合作幫助很大。住院長者對中醫服務好驚喜,認為有幫助。


藥房內有多種中藥,按患者病情處方。(大公報)


內地護工:幫到長者好開心


香港的抗疫工作得到中央及內地多方面的協助。為紓緩本港安老院人手短缺,社會福利署已聘請了600名內地護理員,其中300多人現正在啟德暫託中心工作。有內地照顧員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已打三針疫苗,並做足防護工作,不擔心照顧確診長者會受感染。


來自廣東江門的照顧員余燕結曾當過一年護工。她說,丈夫起初反對她到港工作,擔心她染疫,但她認為香港醫生也抗疫,不必擔心。她覺得本港護士很細心,令她學會很多。來自廣州的照顧員賴鳳萍表示,以往也做過類似的護理工作,在香港工作不辛苦,「長者初到中心不開心,傾下偈,見到老人家健健康康、開心,自己都開心。」


賴鳳萍(左)表示在香港工作不覺辛苦,旁為伍芷君。(大公報)

  

東華三院部門高級經理(安老服務)伍芷君表示,「大多數(護理員)由鄉村來,對護理工作不完全掌握,但她們好有心,會關心老人食得好唔好。」靈實協會的護理課程訓練導師鄺月梅說,在中心看到內地護理員學生拖着老人的手,主動問導師可否替水腫的長者按摩腳部,她樂見學生主動態度,感到安慰。


港醫護:要汲取第五波教訓


第五波疫情慘烈,醫院淪陷的畫面令不少醫護終身難忘,他們期望透過學習與傳承、反思與改善,為迎接未來未知的疫情做好應對準備。

  

老人院接連淪陷,醫院病床爆滿,不少長者被送到彩榮體育館改成的暫託中心,年近六旬的康健國際醫療集團營運總監梁國齡回想當時中心設備簡陋,百多名確診長者卧在床上,「只靠醫生一對手,行醫以來,最震撼」

  

啟德郵輪碼頭地下及二樓多個區域已改裝為住院治療設施。(大公報)


港大醫學院醫科四年級學生王筠彤曾先後在彩榮路暫託中心及啟德暫託中心實習。她說很榮幸成為醫護團隊的一員,參與抗疫工作。港大醫學院副院長(臨床事務)黃穎兒期望,醫護學生經歷過新冠疫情,可以吸取經驗,為迎接未來未知的疫情做好準備。

  

內地援港中醫專家上月底訪港考察,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助理教授張振海對《大公報》表示,內地以中西醫協作對抗新冠疫情,比香港更領先,內地中醫專家的分享及指導,對本港有啟示作用。他認為,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組長仝小林建議特區政府將中醫藥納入政府醫療體系,確立中醫藥應有的地位,及發揮中西醫協作在抗疫治療的優勢,這些建議很有指導作用。


透視鏡 | 醫療決策層須有中醫聲音




文/蔡樹文


本港逾百萬人感染新冠肺炎,部分康復者受「長新冠」困擾。社區組織協會建議,在醫院急症室加設中醫治療服務,為患者調理身體。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透露,該會至今接獲約100宗基層市民求助,指感染過新冠病毒康復後,仍受到長期後遺症影響,包括長期咳嗽、容易氣促及消化不良等。

  

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由於醫療設施不足,大量受感染的市民唯有居家「自療」。連花清瘟及金花清感兩種中成藥,成為市民居家抗疫的「一線」藥物,讓我們看到中醫藥在抗疫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社區組織協會在急症室加設中醫治療服務的建議,為「長新冠」患者調理身體,是中西醫合作其中一種方式,能發揮傳統中醫藥調理身體的優勢。

  

然而,香港醫療體系以西醫為主導,從醫療最高決策層面,到醫療資源分配,中醫只是充當「梅香」、「跑龍套」角色,中醫師的話語權不多。讓中醫藥在醫療系統中發揮作用,當局必須從決策層入手,增加中醫師在決策層中的聲音,創造良好的中西醫合作模式,趕上強化醫療系統的步伐!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在這裏,未確診爸爸獲准陪同兒子隔離


內地三款Omicron疫苗日前啟動在港臨床試驗


聽我說:謝謝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