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濤為何能成為香港頂流?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5-16

本文要點

「我老婆嫁左比Mirror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的群組有30多萬成員。


4月30日,粉絲為慶祝男團Mirror成員姜濤23歲生日,租下香港電車、LED廣告大屏、並開設慈善限定店等為其應援,在銅鑼灣聚集,從街頭至街尾。這種追星盛況自姜濤從《全民造星》出道至今,已經持續了3年。從香港到內地再到韓國和日本,這種現象並不鮮見,而在狂熱追星的背後,也許是「飯圈」文化折射出的都市人群的壓抑與孤獨。


4月30日,香港銅鑼灣圍繞大批「姜糖」粉絲為姜濤慶祝生日。(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大公報記者 文琰


從姜濤香港後援會的Facebook主頁上可見,後援會自今年3月1日便開始了生日應援的集資籌劃,「像這種生日應援,通常早幾個月就會開始準備,四面八方的粉絲匯聚到一起,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目標是務必將排場搞足。其實與其說是愛豆(偶像,取英文idol發音)的生日,不如說是粉絲自己的節日。」有過多次追星經驗的白小姐告訴記者。


「養成」的滿足感


「這其實是一種想像共同體。」中國海洋大學新聞學專業講師劉佳認為,「粉絲在這裏獲得一種認同、一種成就感。」如姜濤的粉絲很多是跟隨姜濤,看着他從選秀一路走來,享受着把姜濤從一個普通人養成為大明星的過程。「明星成為和粉絲們榮辱與共的人,粉絲在追星的過程中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劉佳說。


除了養成的滿足感之外,粉絲在追星過程中還能獲得許多個性化的心理滿足。需要釋放母愛的粉絲可以成為明星的「媽媽粉」,需要獲得兩性滿足的粉絲可以成為明星的「女友粉」「男友粉」,甚至還有化身為異性、將男性偶像女性化並對其進行「男性凝視」「泥塑粉」



一張娃娃臉,加上平日裏乖巧的言行,讓姜濤吸引了一批將他當做兒子養的「媽媽粉」。白小姐認為,對於「媽媽粉」而言,最在意的往往是「仔仔」的德行是否善良、為人是否可親,至於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則是次要,甚至適當的暴露一些能力上的不足,更容易引發「媽媽粉」的憐愛心理,會讓「媽媽粉」有一種被需要感,「仔仔努力就好,『媽媽』可以養你。」


至於「女友粉」,則是將明星當做男友去愛,滿足當下許多單身女性,或者對婚姻感到不滿的已婚女性在兩性上的需求。Facebook上,「我老婆嫁左比Mirror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的群組有30多萬成員,有成員分享自己的伴侶自從追星之後,購買了大量Mirror成員代言的產品和應援物,家中充斥着Mirror的痕跡,戲稱伴侶如同嫁給Mirror成員一般。另一位內地流量明星蔡徐坤的許多粉絲也是「女友粉」,粉絲不喜他和其他年輕異性之間接觸,以至於在蔡徐坤演唱會上出現了他抱着一個穿婚紗的假人跳舞的荒誕場面。


4月30日,香港銅鑼灣圍繞大批「姜糖」粉絲為姜濤慶祝生日。(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都市人的孤獨


然而不管是將愛豆當做兒子養還是當做男友愛,反映的都是當代都市人心理上的孤獨現狀。為了彌合這種孤獨的狀態,粉絲甘之如飴地奉上自己的時間與錢袋。一位來自北京的單身女性在分享自己追星的心路時寫道:「我一直覺得『偶像』與紙片人(指二次元人物)沒什麼區別,都是一種創造出來的人設去討你喜歡」,她提到愛豆可以成為她娛樂生活的重心,「每天、每周給我刺激,讓人天天想着你,神魂顛倒給你花4位數、5位數、6位數。」


香港ViuTV人氣男團MIRROR成軍將近三年,成功掀起追星熱潮。(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此外,多數粉絲在消費的同時,也獲得了消費關係中的主體地位,進而對偶像進行「女性凝視」。然而當前還有另一種粉絲形態叫做「泥塑粉」:女性粉絲越過女性凝視,而將自己當做男性,將喜歡的男愛豆異化為女性,從而在精神上作為一個男性對愛豆進行「男性凝視」。他們會將男愛豆稱為「女兒」、「老婆」、「妹妹」。這些行為背後實際上是一種社會身份的重新構建,女性粉絲以此獲得在性別權力結構上逆轉的想像。

不過,無論是出於什麼樣的情感心理進行這種非常態的追星,粉絲所喜歡的都是這個偶像為其營造的一種情感假象,而不是更加雋永、也更具有精神價值的音樂或者影視作品本身。


韓國男藝人在演出中男扮女裝。(網絡圖片)


早於香港飯圈文化內地也有許多的選秀愛豆、養成系偶像,當中很多人,如易烊千璽,已通過《少年的你》、《長津湖》等作品,轉型成為優秀的演員或歌手。在今年姜濤香港後援會的集資貼文上,寫着:「今次除了要再次創造姜濤灣外,更要衝出亞洲!」下面的評論一呼百應。只是,比起粉絲衝出亞洲,我們大概更希望這些藝人和作品能夠衝出香港,衝向更廣闊的世界。


狂熱的「氪金」遊戲


今年姜濤的生日集資活動,分為香港應援和全球應援兩部分,粉絲為了獲得完整額周邊,必須在兩場應援中每人各出資500港元以上。而這樣的集資活動自其出道至今時有發生。


追星本無可厚非,但由此催生的病態消費往往讓人大跌眼鏡。從香港,到內地、韓國、日本,都將追星和消費捆綁在一起。「我會買偶像代言的(產品),很多時候是喜歡他的正能量、高顏值,欣賞其努力和付出。」身為一名粉絲,湯小姐告訴大公報記者,她在購買偶像代言產品時,依然是出於自身需要出發。其間,承載的是一份感情的寄託。


4月30日,香港銅鑼灣圍繞大批「姜糖」粉絲為姜濤慶祝生日。(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為了一份喜歡的情感,粉絲渴望與偶像建立某種聯繫,積極維護他們的名聲,為他們代言的產品「打榜」,如是就覺得是拉近了自己與「偶像」之間的距離。然而當這種由明星催生出的商品效應,越過了某個界限,或是被有心資本集團利用,就會成為一種甚是可怕的行徑。


新華社曾有一篇報道,以偶像養成類節目《創造營2021》為例,當中一名訓練生的粉絲只用6小時就集資了368萬元內地選秀節目《青春有你》中,粉絲為了給「偶像」投票助力,造成大量的乳製品浪費


2021年《青春有你3》倒奶事件發酵,贊助方蒙牛真果粒道歉。(網絡圖片)


粉絲之狂熱由此可見一斑。「打投、集資以及購買代言產品,都屬於明星的成績榜,也常常被視作我們身為『粉籍』的證明和入會門檻,想要加入其後援會需要投入更多。」曾多次為「偶像」打榜的唐小姐道:「為的都是喜歡的明星可以不落人後。」


「清朗」之後 理性追星


氪金、打榜、互撕謾罵……粉絲的狂熱,加上資本的操控,使得飯圈亂象叢生。以往的飯圈產生了不少類似「私生飯」的「站姐」,他們瘋狂跟拍明星用車,無孔不入其生活細節,再將偷拍來的照片,高價賣出去,以此牟利。


不僅如此,飯圈眾人,為了給喜愛明星刷榜單,更不惜借錢購買其代言產品。「沒辦法,榜單每天都有更新,我不想看到哥哥的指數下跌,所以就會積極掃貨。」「粉籍」一員施小姐如是說。


圖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深度關注 | 整治「飯圈」亂象》。


針對以上種種亂象,去年年中,內地網信辦開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娛樂圈存在飯圈畸形文化現象,取消明星藝人「榜單」,並建立負面清單,禁止明星網上炒作緋聞,以及惡意製造流量,發布不實爆料等。涵蓋的多項整治措施中均強調「進一步壓實網站平台訊息內容主體責任」,呼籲各平台自律。


「大家現在都恢復了理性追星,也意識到『私生飯』所拍攝的明星生活,是對其隱私權的不尊重。曾經硝煙遍布的明星榜單也消失不見,真的鬆了一口氣,不必要再雷打不動守住一個虛擬榜單,追求一片虛假的繁榮。」提及行動成效,某偶像粉絲劉小姐道:「圈內呈現出一派天朗氣清好風光。」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這次,香港重罰


「當選後我想為你做多啲嘢」


大文快報(2022.05.04)周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