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沒有鬆懈資本 抗疫依然任重道遠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5-15

本文要點

堅持防疫,香港市民生活才能早日復常。


「媽媽你記得多做運動,吃多點東西,知道嗎?」簡單的叮囑,40分鐘的閒話家常,已是這對母女疫情兩年來最奢侈的相聚時光。


安老院舍在第五波疫下淪為重災區,禁止探訪超過四個月,昨日恢復有限度探訪,李女士下班便立即趕往探望媽媽,再次握着媽媽的手。回想過去一段日子,日日提心吊膽,擔心媽媽會在院舍染疫,李女士眼泛淚光:「我無法接受失去媽媽!」


近日社區再次出現零星的小型爆發。院舍業界呼籲,市民不要鬆懈,必須堅持防疫,大眾生活才能早日復常。



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文) 林少權(圖)



李女士的媽媽曾婆婆住在葵芳一間院舍,兩年來,除了趁媽媽到醫院覆診時見見面,李女士幾乎沒有和媽媽坐在一起聊天,「覆診基本就是匆匆忙忙帶她去醫院,看完醫生就送回院舍,而且看醫生的心情多少有點緊張,也有職員陪同,只能多看兩眼,說不上兩句話。」


由今年1月中起,第五波疫情嚴峻,社會福利署禁止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的非公務或體恤探訪,兩母女就更難見面。


昨日院舍恢復有限度探訪,終於可以再探望媽媽,李女士近幾晚興奮得難以入眠,昨日一下班,就帶着媽媽喜歡吃的紅豆沙來到院舍。


媽媽忘了 女兒要「自我介紹」


40分鐘的探訪,李女士一直握着媽媽的手,不時抱抱媽媽。疫情下,院舍有提供視像對話,但已年屆90歲高齡的曾婆婆,看不清,也無法觸摸,對着熒幕自然也沒什麼反應,「媽媽你記得多做點運動,吃多點東西知道嗎?」簡單的叮囑無比溫柔。40分鐘眨眼間便過去,李女士捨不得離開,推着媽媽的輪椅,慢慢送她離開探訪區,然後目送護工將媽媽推進去。


曾婆婆患有腦退化症,由於病情漸差,不時走失在街頭,2018年起入住安老院。疫情前,李女士每天到安老院看望媽媽,帶她去吃下午茶,但疫情爆發以來,探訪愈來愈困難,長時間不能相見,曾婆婆漸漸忘記了女兒,每次探訪,李女士都要重新自我介紹,說上半天,婆婆才想起是女兒。


「希望中秋節帶她去看看兒孫」


回望第五波疫情,李女士說,幾乎每天都提心吊膽,害怕突然收到院舍來電說媽媽出事,「每逢過時過節,倍感思念。一想到媽媽自己一個在院舍,疫情又如此嚴峻,就會擔心得哭了,我無法接受失去媽媽,但這波疫情下,這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說着兩年來內心的折騰,她雙眼濕潤起來。


近日疫情緩和,她最希望社會大眾能夠堅守着防線,讓疫情不要再爆發,兩母女能有多些相聚時間,「最希望在中秋節帶媽媽去看看兒孫,帶她去酒樓飲茶,吃她最喜歡的蝦餃和燒賣。」


堅持抗疫 大眾生活早日復常


第五波疫情初期,經常有護老院長者要遷離院舍。資料圖片


安老院負責人、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李輝表示,很多院友已經數月未見家人,非常想念。她認為院舍得以恢復探訪安排,是社會各界齊心抗疫的成果,得來不易,但近日社區再次出現小型爆發群組,她希望大眾對防疫切勿掉以輕心,否則一旦疫情復燃,將導致無數家庭再次無法團聚。


院舍有限度探訪安排接種疫苗與檢測規定(詳見表),李輝說,其院舍每天只能安排最多十個家屬探訪,首周末探訪人數已接近爆滿。



修例建議刊憲 八招增院舍質素


政府建議,從八方面提升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的質素,昨日就《2022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刊憲,政府表示,有關建議已參考檢視院舍法例及實務守則工作小組的建議、社署監管院舍運作的實際經驗以及各持份者的意見。八項提升質素要求包括:提高最低人手規定、調高每名住客的最低人均樓面面積、加強對院舍營辦人的問責、引入院舍主管註冊制度、改善保健員註冊制度、優化藥物管理、使用約束措施和維護住客尊嚴及私隱的規定、調高罰則及廢除安老院的豁免證明書制度。《條例草案》將於本月25日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和二讀。


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李輝表示,政府在2017年成立工作小組,其後提出的19項改善措施,大部分已經完成。就這八項建議,她認為有助提升長者居住條件,但在提高最低人手規定、調高每名住客的最低人均樓面面積方面,實行時有困難。


業界:應有配套措施


李輝稱,業界極度缺乏人手,第五波疫情導致大批人員流失,增加人手並不容易,政府應先想辦法增加安老服務人手,例如加大輸入外勞力度、加強職業培訓。她稱現時規定下,需要被高度照顧的長者人均面積是6.5平方米,修例後提升至9.5平方米,高於7平方米的公屋人均面積,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會加大安老院舍負擔。


大公報社評|疫情威脅仍在 放寬不是躺平



  

疫情持續放緩,為特區政府進一步放寬限聚措施創造了條件。昨日,安老院及殘疾院舍首度容許親友有限度探訪。疫情下的長期分離,大有恍若隔世之感,有人擁抱親人不肯鬆開,有人淚流滿面,場面感人。人間至珍貴者莫過於親情,要想親友探望不至於因為疫情再次爆發而中斷,香港就必須繼續做好穩控疫情的工作,目前遠不是「躺平」的時候。


對院友來說,最難耐的是寂寞,親友探訪對他們是巨大的精神安慰,有助於身體康復。但兩年多來疫情一爆再爆,院舍開了又關,關了又開,正常的探訪難以為繼,院友的孤獨感和不安因而增加,令他們產生被家人和社會拋棄的負面情緒,可謂度日如年。


特別是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全港逾百萬人確診,九千多人死亡,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安老院舍,不少人臨終前與親人緣慳一面,再見已是陰陽永隔。縱然保得性命的也日夜擔驚受怕,雖然有人隔着玻璃窗一解相思之苦,或者透過手機視頻相見,但虛擬場景取代不了真正的見面傾訴。特區政府日前宣布容許有限度探訪,這是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大家都非常雀躍,急盼與親人重逢。


有人認為,如果將有限度探訪提前至母親節前,意義更大。道理的確如此,但對特區政府來說,放寬限聚措施需要穩打穩紮,見步行步,決不能操之過急。畢竟安老院和殘疾院舍都是高風險場所,在親情和生命安全之間,生命當然是第一位的。


香港疫情只是緩解,而不是結束。現在每日確診個案約200至300宗,考慮到有些市民感染後未必呈報,官方數字未必能反映事實全貌。每日數百宗個案,是多還是少?這要看拿什麼作為參照物。與三月初疫情高峰期的每日數萬宗確診相比,的確是大幅下降,但與前四波疫情期間每日最多一百多宗確診相比,現時疫情仍然在高位徘徊。社區傳播鏈仍在,哪怕有一個超級感染者,就足以釀成新一波疫情大爆發。


上環星月樓爆發群組感染,29名食客及1名職員染疫,逾250人須強制檢測。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事實上,就在全港一片歡欣,在不少人以為疫情已經是過去式的樂觀氛圍下,警鐘已不斷響起。母親節前夕上環星月樓爆疫,累計30人中招;西環邨圍封強檢發現22宗確診個案,佔居民比例為1.3%,對比最近圍封強檢只找到零星個案,已是危險信號。由於港島西區的污水檢測顯示病毒量甚高,當地可能出現超級帶病毒者,港大呼籲師生避免到堅尼地城用膳,這是負責任的做法。


西環邨圍封強檢行動中再發現22人確診,邨內西苑臺最嚴重,累計有22人染疫。圖為西環邨居民返回寓所。


從好的方面講,本港整體疫苗接種率已達九成以上,加上大量市民感染,已初步建成免疫屏障,暫時來看大規模爆疫的風險不高。然而,依靠疫苗或感染得來的免疫力會隨着時間推移而減弱,特別是新冠病毒變化莫測,無法排除出現殺傷力和傳播力更強的變種的可能性,因此各方還是要小心為妙。


對特區政府來說,最要緊的是趁着疫情緩和,加快提升「一老一幼」接種率。現時8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為六成五,3至11歲兒童接種率剛過七成,距離九成的安全目標尚有相當大的距離。


快樂總是短暫的,兩年多來疫情不斷反覆,讓市民真實地感受到這一點。香港要達至真正的安全,唯有盡量擴大疫苗的覆蓋率,同時檢討抗疫機制,完善應急預案,為實現與內地通關創造條件。一言以蔽之,香港沒有鬆懈的資本,抗疫依然任重道遠。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2.05.13)周五


他們恐嚇法官是對香港司法的踐踏


黑暴基金4信託人涉違香港國安法被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