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讀者點讚《大公報》 帶給港人正能量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10-13

本文要點

「一間百多年的機構,仲係報紙啊,幾難得呀!」


在喜迎香港特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郵票小型張將於本月17日(下周五)公開發售,本港多間郵局昨日率先展出這套特別郵票和相關郵品,公眾可先睹為快。有市民昨日特意前往參觀,看到郵票上的《大公報》舊址,驚嘆說,「原來這裏是天津啊?這麼久了!」「《大公報》報道我們國家民族過去百多年的歷史哦,好犀利!」有市民表示《大公報》帶給港人正能量,郵票紀念品值得收藏,會於正式發售時再來購買。



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有傳媒同業、議員及學者都表示,《大公報》堅持「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辦報宗旨,是愛國愛港的一面旗幟,黑暴衝擊期間,更加以筆為刀,揭露反中亂港勢力圖謀,為社會恢復穩定,促進人心回歸作出突出貢獻。



「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郵票小型張昨日起在中環郵政總局、尖沙咀郵政局、荃灣郵政局、沙田中央郵政局和屯門中央郵政局等多間郵政局展出,讓公眾先睹為快。




上下兩部分分別是昔日《大公報》在天津的館址和現今香港的城市風光。除了凸顯《大公報》的悠久歷史,亦寓意該報在中國近代史及新時代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是次發行有助推廣國民教育,引導更多讀者知史明理、鑒古知今,從而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年輕讀者:版面令人眼前一亮


昨日,中環郵政總局大堂的櫥窗內擺放着「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郵票小型張。記者現場觀察,雖然中午有點小雨,但也吸引許多經過、或者前往寄信的市民駐足觀賞。有市民為早點看到郵票特意而來,「原來係天津啊?《大公報》名字好熟悉,知道有好長久歷史了,但不知原來已經120周年,好犀利呀!」張小姐看着郵票小型張上昔日《大公報》在天津租界的館址照片,一臉驚訝。



張小姐說,香港人都認識《大公報》,但坦言自己無特別了解《大公報》的故事,她從郵票的設計和整體感覺,便能感受到《大公報》的悠久歷史,「原來報道過我們國家民族過去一百多年的歷史哦,好難得!」


紀念郵票小型張同樣吸引年輕人參觀。今年23歲的林小姐表示,作為年輕人,在今天的網絡時代,什麼都靠手機刷刷刷,少接觸報紙了,但不時有網站、朋友推送《大公報》的新聞,有時一些版面設計亦令人眼前一亮,較其他單純得一頁文字的報紙來得有趣易懂。昨日她在現場看郵票小型張,讓她對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大公報》增加了幾分興趣。「好似在看歷史書一樣,好吸引!若能有更多關於《大公報》的歷史資料放在旁邊供人閱讀便更完美。」



老讀者捧場 冀推更多紀念品


田女士昨日特意在午飯時間來參觀,「我可以說是《大公報》的老讀者了,當然要來看看。雖然關於這個郵票小型張的設計及特色早就在報紙上看過了,但觀賞實物確實又有另一種味道。」田女士表示,紀念郵票17日發售時她也會購買。她又希望《大公報》能夠再推出更多不同的紀念品,相信可以吸引許多喜歡收藏的市民關注,「一間百多年的機構,仲係報紙啊,幾難得呀!」


話你知|立言為公 文章報國


六十年代位於灣仔的《大公報》。


《大公報》創刊於1902年,是迄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大公報》秉承「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的辦報宗旨,立言為公,文章報國,始終與民族同呼吸,與國家共命運。


抗戰時期,《大公報》以「吃下砒霜,毒死老虎,以報國仇」的氣概,號召國人同仇敵愾,抵禦侵略者,並不惜六遷館址,決不在日寇的鐵蹄下出版一天。


1938年8月《大公報》遷館香港,1941年因香港淪陷而遷館桂林,1948年春《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此後,《大公報》扎根香港,始終堅持愛國傳統,講好中國故事,報道好祖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增進香港同胞對祖國的了解。


不忘初心 促進人心回歸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公報》為香港的平穩過渡、順利回歸發揮了輿論先導作用;香港回歸後,《大公報》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及時傳遞中央聲音,團結凝聚香港社會各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忠實記錄和推動「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進入新時代,尤其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成立之後,《大公報》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現了全媒體跨越式發展,傳播力影響力不斷增強,為維護香港社會穩定、促進人心回歸,發揮了愛國愛港傳媒旗艦的作用。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2.06.09)周四


過去五年面對驚濤駭浪 林鄭哽咽:已交出無愧於自己的成績表


大公人物誌 | 英斂之啟《大公報》最早黃金時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