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專訪 施政報告重點搶先睇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日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四點希望」,當中第一點希望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是他落實提高治理水平的根本指引。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一個多月,各界對政府開局表現反應正面,但要達到並維持最佳表現,政府施政要如履薄冰。
行政長官李家超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政府施政要如履薄冰,要有憂患意識。(香港文匯報)
引入「紅隊」概念做「沙盤推演」
李家超希望政府培養憂患意識,透露在政府處理大事時引入了「紅隊」概念,請經驗豐富、立場客觀的人檢視、評估、批評方案,力爭在措施推行前堵塞措施漏洞,他形容該方法有如「沙盤推演」,相信有關做法可進一步優化政策推動。
李家超說,自己的領導風格是政策層面「抓大放小」,執行層面主動介入。李家超曾在政綱中提到:「領導官員要發揮領導才能,實踐積極的領導角色,及早介入解決問題,在問題醞釀初期,即主動作出指導,確保問題初發時及早解決。」而現時的政府主要官員確實展現出這一新風,李家超說,判斷什麼要介入,什麼不介入,要評估事態的重要性、社會訴求,「這是一個藝術」。
李家超表示,過去一個多月,他和司局長熱烈討論不同事件的處理方案,「討論時大家很開放,也不會因為討論意見不同而有任何不舒服」。他又透露,團隊在推行任何大措施前,特別需要考慮負面反應,因此引入「紅隊」概念,即請一批沒有參與制定政策的人對方案做批判性審視,提前堵塞措施漏洞,減低風險。
另外,李家超在專訪中重點談到抗疫和通關問題。他表示,將從海外及中國台灣抵港者的入境檢疫安排改為「3+4」模式,輸入個案的走漏風險低於1%,比本地社區傳播風險還要低,對香港整體疫情的影響極輕微,新措施既不會額外增加內地防疫風險,無礙香港與內地正常通關的商討進程,亦能令香港「動起來,活起來」。他透露,特區政府正不斷與內地透過充分的溝通相互了解、建立互信,以盡力減少兩地人員往來的不便。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李家超指出,現時特區政府每次調整防疫政策時都是基於五大原則:不躺平;科學精準識別不同風險級別者;平衡風險與經濟動力和正常生活;減重症,減死亡;重點保護高風險者。而今次調整入境檢疫措施也體現五大原則。至於有建議放寬機組人員的入境檢疫安排,以及有建議將香港的隔離設施改為「在港驛站」讓北上者在港隔離,特區政府會否採納?李家超強調:「一切都要睇數據。」
深感責任重大 深慶團隊得力
「責任真的很重大,事情真的很多」是李家超上任一個多月來最大的感受,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如是說。他同時表示,儘管如此,他的團隊十分團結一致,並抱着希望每一天都為香港做事的心,這給了他很大的動力和鼓舞。
李家超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香港文匯報)
李家超表示,各位司局長上任後「發揮得很好」,強調自己對團隊有信心,希望每個司局長都能獨當一面,自己只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介入。李家超希望他們有100分的能力,就有空間發揮100分,再加上團隊忠誠和協同效應,創造出超過100分的效應。
與此同時,李家超亦肯定香港公務員的個人素質相當優秀,認為「只要制度允許,他們個個釋放自己的能力,做出來的成績應該愈來愈好」。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團隊也是這個理念。」李家超指,香港如今實現由亂到治,惟一度曾經損失了很多建設發展的機會和時間,「所以我們要追回來。」
他強調,自己會加強領導,執行問責制,並指大家對自己承擔的責任都很清楚,而且願意承擔。
「特首政策組」正物色人才
李家超擬設立「特首政策組」,作為從宏觀政策層面協助決策的部門,照顧香港整體利益、針對國家發展、審視國際形勢,從決策層出發,為香港制定長遠政策提供專業意見。他表示,他對這個政策組非常重視,而當中選用人才是關鍵,未必有一個人是他所需的所有方面的專才,但希望整個組能達到他需要的功能,他表示,自己正在積極物色人才,並透露手中的「名單好長」,但最終確定人選仍需要花些工夫。
設KPI不「泛KPI」 改變工作文化
李家超曾在參選政綱中提到在第六屆政府上任百日內,為指定的工作定下目標,訂立關鍵績效指標(KPI),社會關注有關設定機制。李家超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KPI要衡量工作成效,亦要改變工作文化,如果只是追求KPI冷冰冰的數字而不考慮改變文化,則積極作用有限。他認為,要從最高層次訂立KPI,同時強調政府不會「泛KPI」,而只會針對特定項目設立KPI。
李家超認為:「KPI的最重要意義是可以令我們做事更好。」KPI有兩個作用,第一是衡量某個範疇的工作進度是否達成結果,第二是「文化的改變:有責任承擔,有時間要求,也是以結果為目標的」。他強調,若只是追求KPI冷冰冰的數字而不考慮文化的改變,則積極作用有限。
從最高層次訂立 只對指定項目
「為何這樣講?因為KPI有負面的地方。」李家超強調,政府不會「泛KPI」,直言這是錯誤方向。他認為,若樣樣KPI,有些客觀因素導致目標無法達成,結果會令多方面都不滿意,同時若只是針對完成KPI工作,也難免會出現有衝突的情況,他舉例如商業機構,一個想多貸款賺多息,另一部門要確保每日還賬,KPI就會存在對立。
如何訂立最終對整體最有利的KPI?李家超認為,要從最高層次訂立,要小心設計,只對指定項目設立KPI。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