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公報故事 | 抗戰大時代的「消息傳遞者」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10-13

本文要點

回顧那個慷慨悲歌的大時代,大公報先輩們的報道在中國新聞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的精神鼓舞着今天的我們繼續前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大公報》頭版頭條標題中出現了文言虛詞和標點符號,手法反常,卻簡潔醒目,意蘊無窮,堪稱經典。此版面被國家列為一級文物。


「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77年前,記錄美艦「密蘇里號」上日本投降儀式的大公報記者朱啟平經典名篇《落日》,讓多少中國人熱淚盈眶又百感交集。開創了中國駐外記者先河的大公報,抗戰期間締造了一支星光熠熠的「駐外軍團」:太平洋戰場的朱啟平、歐洲戰場的蕭乾、東南亞戰場的黎秀石、緬北戰場的呂德潤……他們赴海外採訪二戰,一路觀察,一路思考,忠實記錄了那個慷慨悲歌的大時代,發回一篇篇深具史料價值的經典報道,構成《大公報》抗戰報國史上最閃亮的篇章。


大公報 記者 朱啟平

《落日》


•「全體簽字畢……看表是九點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製造瀋陽事件,隨即侵佔東北;一九三三年又強迫我們和偽滿通車,從關外開往北平的列車,到站時間也正好是九點十八分。現在十四年過去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簽字投降了,天網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謂歟!」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大公報記者 鄭曼玲


大公報先輩們的報道在中國新聞史上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大公報記者黎秀石拍攝「密蘇里號」 戰艦上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大公報資料圖)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全景。(大公報)

無懼槍林彈雨 傳遞抗戰精神


朱啟平:忘己之為大 無私之謂公


原名朱祥麟的朱啟平祖籍浙江海鹽,1915年出生於上海,此後隨家庭輾轉於浙、滬、蘇三地,直到1933年考入燕京大學醫學系。抗戰爆發後,燕京大學內遷,朱啟平轉到重慶北碚的復旦大學新聞系學習。畢業後,朱啟平先後在重慶《新蜀報》及《國民公報》工作了兩年,隨後進入《大公報》擔任夜班編輯及外勤記者。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公報》派朱啟平到美國太平洋艦隊任隨軍記者。

  

1945年4月,朱啟平輾轉一萬四千英里,從重慶飛到關島,投入到危險而緊張的採訪工作中。僅僅在抵達關島的第一個月內,他就採寫了《萬里浮影——從加爾各答到關島》、《塞班行》、《漫談關島》、《硫磺地獄》等稿件。

  

採訪中朱啟平有過多次出生入死的經歷。有一次,朱啟平坐吉普車到最前線去採訪。當時戰火瀰漫,敵方炮彈不斷打來,劃破上空,呼嘯着飛過來。朱啟平坐在司機旁座上,剛剛抬身離車,右腳剛落地,左腳還在車上,忽然聽見身後噗哧一聲,聞聲回頭,一塊捲曲的、比手掌稍長、寬度不規則的炮彈片,就插在座位上。朱啟平條件反射地伸手去拾,還十分燙手,想也不想,立刻下車。但在他的報道中,朱啟平絲毫不曾炫耀這些經歷。他唯一所做的,就是恪盡記者的職守,哪怕可能為此危及生命。

  

《落日》記錄中華民族雪恥時刻

  

最為人嘖嘖稱道的,必定是他見證了1945年日本在東京灣美艦「密蘇里號」上簽字投降儀式後所寫的《落日》。

  

當時,艦上共有世界各國200多名記者,只有3位來自中國。朱啟平站在一座在20厘米口徑的機關槍上臨時搭起的木台上,距離簽字桌只有兩三丈遠。而他的同事、另一位《大公報》記者黎秀石,則站在第二層甲板,居高臨下正對着簽字台,正是拍照的絕佳角度。

  

整個受降儀式歷時18分鐘,結束時正好是9點18分。朱啟平不禁「猛然一震,『九·一八!』」他想起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1931年9月18日日寇製造瀋陽事件,隨即侵佔東北;1933年又強迫與偽滿通車,從關外開往北平的列車,到站時間也正好是9點18分。「現在14年過去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簽字投降了」,他在文章中感慨,「天網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謂歟!」

  

在場各國記者可謂高手雲集,朱啟平的觀察角度卻獨樹一幟,發回的長篇通訊《落日》被公認為脫穎而出的「狀元之作」。後來他與老友陸鏗談及:「在密蘇里號軍艦上,有各國記者參加受降儀式。我想我必須以一個中國人的立場,中國人的感情來寫好這篇報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篇文章無論從結構、主題還是標題、文字,都堪稱完美,字裏行間流露出濃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打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也因此成為永垂史冊的經典,被許多記述抗日戰爭和「二戰」的書籍所轉載,還被當作新聞通訊的楷模收入大學新聞教材,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新聞人。

  

工作第一 生命第二

  

抗戰勝利後,朱啟平被派往美國任駐美特派員兼駐聯合國記者,新中國成立後,他曾報名赴朝採訪停戰談判。1978年,朱啟平調到香港《大公報》任編輯部副主任。隔年隨中國代表團訪問西歐四國,憑弔戴高樂墓,撰寫了《偉大的平凡》一文,文筆優美,意義深遠,一時廣為傳誦。1993年,朱啟平在美國家中病逝。

  

「一筆在手,胸中要有億萬人民,萬不得已時,可以不寫,不能打誑。到戰場採訪,工作第一,生命第二。」朱啟平逝世前說的這番話,既是他事業精神的概括,又彷彿他一生命運的讖語。求真相,說真話,成就了他被稱為「狀元之作」的《落日》等不朽新聞作品,也印證了其作為《大公報》記者的「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的人格和情懷。


蕭乾:最早派往西歐戰場採訪的記者



蕭乾的記者證上標註了一行字:此人如被俘,應按照國際聯盟規定,享受少校級待遇。他是二戰期間中國最早派往西歐採訪的戰地記者,見證了倫敦大轟炸、諾曼第登陸等重要歷史時刻。


1939年,蕭乾赴倫敦任教,1942年又進入英國劍橋大學英國文學系攻讀研究生。兩年後,他在《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的勸說下,放棄即將到手的劍橋學位,毅然擔任起《大公報》駐英特派員兼戰地隨軍記者,成為當時西歐戰場上唯一的中國記者。


在戰火紛飛的歐洲,蕭乾寫下一批膾炙人口的通訊和特寫。他曾隨英軍幾次橫渡德國潛艇出沒的英吉利海峽,到達美、法兩個佔領區的戰場,也曾隨美軍第七軍挺進萊茵,進入剛剛解放了的柏林。從蘇、美、英三國首腦討論戰後問題的波茨坦會議到紐倫堡審判納粹戰犯,再到聯合國成立大會都有生動的記錄。


在當時新聞界,蕭乾對二戰的採訪報道歷時最長、親歷的重要時刻最多、發回的報道最全面、反思也最為深刻。當年他從燕京大學英文系轉到新聞系時曾如此表白心聲,「如果我什麼也不曾找到,在這個大時代裏,我至少曾充當了一名消息傳遞者。」而從他發回的二戰報道來看,他的確無愧於「一個大時代中消息傳遞者」的使命。



呂德潤:緬北「前鋒」生死體驗


「我現在已置入野人山中了。這裏是一片原始森林,只要在公路旁邊多橫跨幾步,便可踏進一個從來沒有人走過的地方,在上面印上普通人的第一個足跡。想到這些,我心中充滿着興奮驕傲。」這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大公報》記者呂德潤從緬北前線發回的第一篇報道。

  

出生於1918年的呂德潤祖籍河北晉縣,1940年他在重慶讀大學就曾擔任《大公報》學校通訊員,1943年自復旦大學畢業,翌年成為《大公報》駐印度、緬甸特派戰地記者,隨中國駐印度軍在緬北戰場採訪報道。為獲取一線消息,他不滿足於一般的「隨軍」,而是不顧個人安危,經常主動要求坐上最前方的戰車,揮筆勢如破竹,被稱為永遠的「前鋒」。


1944年8月初,中國空軍713、715、719號三個分隊組成一個品字形,執行轟炸孟養(密支那)敵人大倉庫的任務。呂德潤領取了降落傘和盧比錢袋作為緊急備用,便隨轟炸機長陳雲高上了美軍機長霍奇斯正的飛機。「這是駝峰飛行中最值得紀念的一次」,呂德潤把這次生死體驗以《隨B-25轟炸機轟炸記——高聳在世界屋脊上的英雄篇章》發回陪都重慶,刊登在了1944年9月1日的《大公報》上。


呂德潤的眾多經典作品被廣為傳誦。1999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見到擔任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的呂老,還敬重地對這位老戰地記者說,「你曾經是我的偶像啊。」


黎秀石:拍攝日本投降見證歷史


「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一大片厚雲擋住了強光,光線柔和了許多。我這個角度正適合拍照。」黎秀石趕緊端起相機,「咔嚓!」抓拍了1945年9月2日在「密蘇里號」日本簽字受降的照片,留下珍貴的歷史見證。


出生於1914年1月的黎秀石是廣東南海人,21歲那年考上燕京大學,一年後棄醫學科,轉到新聞學院,與蕭乾成了同學。畢業後,他先在香港加入了美國合眾社做記者,後返回內地進入《大公報》桂林版擔任編輯。1944年8月,廣西淪陷,桂林版停刊。次年1月,在重慶總館的總經理胡政之打電話來指示疏散,問他願不願意到緬甸當戰地記者,他甚至沒來得及跟妻子商量便一口答覆說「我去。」在緬甸的幾個月裏,發回了一百多篇文章,其中很多是在密林或山洞中完成的獨家報道。


1945年9月2日,黎秀石親眼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作為同盟國軍隊的一名軍事記者,他受邀登上美軍「密蘇里號」,參加報道由美軍麥克阿瑟上將主持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黎秀石覺得,「憤怒的心臟似乎要跳出胸膛,我緊咬牙關控制住自己的激動,用相機記錄下這個瞬間,要讓中國人知道,這些曾經趾高氣揚的人也有今天!」


多年後,黎秀石由衷地說,親眼目睹「密蘇里號」上的那一幕,令他永誌難忘,也應該是他數十年記者生涯中最輝煌的一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年9月2日,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簽降典禮。圖為中國代表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上將(左三)在日本降書上簽字。(大公報資料圖片)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


讀者點讚《大公報》 帶給港人正能量


與《大公報》沾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