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35年,港深大件事!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12-24



本文要點


「深圳和香港聯手申辦世博會,料將刷新全球對中國的認識,發揮的不是 『1+1』的效果,而是乘數效應。」

《大公報》早前獨家報道關於港深聯合申辦世博會的倡議,引起廣泛反響,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亦回應指出,對所有有利於香港在國際舞台一展所長的活動持開放態度。多位專家學者近日接受《大公報》訪問明確表示,「一定要為深圳和香港聯手舉辦世博會鼓與呼!」
北京專家昨日對《大公報》表示,非常贊成港深申辦2035世博會,2035年中國已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深港合辦世博會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義;而深港兩地聯合舉辦將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優勢互補,向世界展現中國形象及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信心。

大公報記者 朱燁 報道

北京專家認為,港深兩地若申請合辦世博,可借鑒上海舉辦世博會的經驗。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大公報》表示,深圳和香港聯合舉辦世博會將在更大限度上實現優勢互補,比如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在旅遊業、服務業、國際化等方面的優勢也非常明顯,而深圳正在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也是人才匯聚的地方,兩地合辦世博會將更能體現出中國舉辦世界級盛會的高水平,也有利於更好地向世界展現中國的高科技形象。


助港在新時代尋突破口

白明說,深港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通過共同舉辦世博會,也將更好地整合粵港澳大灣區內的資源配置,同時也有利於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形象。同時,深港合辦也體現了中國「一國兩制」制度的優勢。「深港都有着開放的共性,但又有各自差異,可以說是『一活一大』,香港是市場經濟導向,更為靈活,深圳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更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他認為,把深圳的高科技能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和香港活躍的市場經濟相結合,或許能為世博會注入不一樣的活力。


他提到,香港這些年來也在尋找新的出路,香港的定位也需要拓寬深度、拓展廣度,世博會恰好能為香港帶來一些新的思考,有助於香港在新時代尋找突破口。「與深圳合辦世博會,既能讓香港背靠大灣區尋找新的國際展現力,又能體現出其在會展方面的強項。」


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對《大公報》表示,深圳和香港代表了中國對外開放最前沿的水平,以中國最開放的城市聯合申辦世博會,這本身就代表着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信心,中國正在向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邁進,也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通過深圳和香港聯合申辦世博會,恰恰是在呼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講話,將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更上一層樓。屆時,既能吸引全球各個國家前來參會、分享他們的經驗優勢,同時也能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對外開放的成就、程度、水平與質量。此外,按着規劃,2035年中國已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深港合辦世博會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義。


劉英指出,深圳和香港兩地聯合舉辦世博會,不僅為提振中國經濟注入信心,對步入下行、面臨各種風險挑戰的全球經濟,也將注入新動力,提供新引擎。「通過這次申辦,也能讓深圳更開放、更創新、更走在前列,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她認為,一定要為深圳和香港聯手舉辦世博會「鼓與呼」,真正讓全球通過這屆世博會,看到中國之先進,中國之發達和中國之領先,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這一屆世博會將具有歷史意義、世界意義、開放意義和領先意義。」


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談起這次申辦世博倡議,劉英不禁回憶起2008年中國舉辦夏季奧運會的場景。「北京通過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開放、高層次發展和現代化水平。而深圳和香港聯手申辦世博會,意義更加重大,料將刷新全球對中國的認識,發揮的不是 『1+1』的效果,而是乘數效應。


港深合辦世博會能實現優勢互補,將會更好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


帶動大灣區邁進世界級

劉英認為,屆時不僅深港可以比翼雙飛,而且也將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真正邁進世界級灣區的層級,屆時粵港澳大灣區將實現聯通,人才技術將不僅僅在灣區內部自由流通,也將對包括亞太、中國─東盟等在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起到帶動和輻射作用。


此外,聯手申辦還能更好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劉英指出,「香港在國際市場上更加自由,合作起來更加便捷;而深圳則能夠帶動內地各種要素的整合,屆時全國統一大市場或將建成,那麼深圳就可以連接整個國內市場。」她說,「深圳和香港,一個對接內地,一個對接國際,真正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推進經濟全球化,實現中國與世界市場的高效、開放、自由。」


她還提醒,「按照二十大的規劃,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信到那時,中國無論制度型對外開放還是服務業和製造業水平等都很大的提升。」屆時,進出口的貿易結構也將更加優化,品質更加提升,中國必然能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形象、風采、文化、技術、產品、品牌,也能讓各個國家到中國來向世界展示自己,並能引導參展國一同打開大門推進開放,融入和聯通全球大市場。


借鑒上海經驗 善用高科技規劃

港深合辦世博會須善用中國在高科技的優勢。圖為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辦。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註冊類世界博覽會。對此,劉英表示,上海和深港之間有共同特徵,比如都在沿海、開放程度亦很高。上海也有很多經驗可給深港借鑒。比如如何應對申辦過程中的摩擦和困難、場館的設計建造和後續利用,以及舉辦過程中如何利用數字技術等高科技進行合理規劃,緩解個別展館排長隊的問題等。


劉英表示,當年上海舉辦世博會時,中國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的使用還沒有如現在普及。但是到了2035年,情況就會不一樣,深港可以考慮用包括數字人民幣等在內的技術提高效率。她認為,所謂舉辦一個世博會搞活一個城,通過申辦和舉辦的過程,能夠從經貿、人文、投資、技術、教育等各個方面,拉近中國與參展國之間更密切的合作。


促進兩地交流及經濟發展

談及上海世博會經驗,白明認為,一是如何依靠國家的力量爭取到舉辦資格,二是如何在大規模人群湧入的時候做到秩序井然,並同時完善相關的服務配套設施,三是會後場館應該如何規劃。


白明建議,首先在申辦時要依託國家的外交資源,同時需要調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政府積極性,其次要考慮觀展者交通便利的問題。「畢竟內地人民到香港仍需要辦理簽註等手續,建議屆時能開通專行道或者快行道,例如憑門票和身份證即可過境香港觀看展覽,大幅提升出行便捷度,而內地觀眾到了香港,也能為香港的旅遊業和購物、住宿等帶來收入,促進兩地人文交流和經濟發展。


雙城優勢互補 顯乘數效應

《大公報》本月一系列關於港深合辦世博會倡議的報道,引起社會熱議,特首李家超表示對倡議持開放態度。

對於深港舉辦世博會需要做的前期工作,劉英認為,兩地首先要因地制宜,因應深圳和香港的自身特色密切合作,發揮疊加甚至乘數效應,在申辦時打好組合拳;其次,要國內外多多調研,與曾舉辦過世博會的國家交流經驗教訓,當中還要着重調研世界其他灣區的國家,了解他們獲得哪些收益,哪些陷阱要規避。


可向全球大學徵詢設計

場館的設計規劃方面,劉英也有獨特見解。「首先要非常快捷通達,半小時以內的轉場時間,看館無需排隊等,其次要非常能凸顯中國特色。」她認為,到2035年,中國的GDP總量應該超過美國,作為經濟總量上的全球第一大國,深港聯手舉辦的世博會自然要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所以一定要有世界頂級的設計。場館的建設和後期用途上也要遵守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要將場館設計嵌入到深圳和香港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既作為一個景點,還要作為中國跟全球聯通的標誌性的建築群。」她還建議,可以在世界各個大學中開展世博會設想徵詢,甚至可以開展比賽,讓學生設計他們心目中的世博園。


此外,劉英認為,除了展品外,思想的分享和展示也非常重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等在那時應該已經取得了系列成果,可以考慮在世博會期間舉辦一系列的研討會發布。「每個國家都可以作為研討會的組織者,去討論去分享去碰撞好的思想。」


冀多為觀眾提供便利

馮國佑希望港深合辦世博會時能給觀眾提供便利,例如在交通方面。


「當年我參加了香港組織的開幕禮團,在四天的行程中有兩天參觀了世博會園區,其中重點去了中國館。」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會長馮國佑向大公報記者憶述2010年參加上海世博會的經歷,其中科技和綠色環保令他印象最深。


「看了清明上河圖的科技版,還有以綠色環保為主題的香港館,以及以當地特色建築和民間風情為主題的澳門館。」他說,之後還參觀了許多其他國家的展館,並且去了內地一些高科技公司考察。


上海世博場館間交通不便

談及不足之處,馮國佑表示,上海世博當年很受市民歡迎,入場排隊要花很長時間;而酒店房價也高了不少且很不容易預訂,場館與場館之間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在路上,因而導致參觀時間不足。


他認為,港深若舉辦世博會,希望主辦方多為觀眾提供便利,讓普通市民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場館體驗中。另外,也希望兩地的公司都能夠積極相應參與其中,產生兩地協同效應,發揮優勢互補效果。


編輯:莫一傲

審校:蘇萊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香港處理不好此事,中央勢必出手!


2000公里10個國家 北京小伙騎行朝聖世界盃


大文快報(2022.11.27)周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