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多萬人住劏房背後,多少公屋被富戶佔有?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08-19

本文要點

有一半持有「定期暫准居住證」的「富戶」,會利用12個月暫住期作資產轉移,以便再次符合公屋資格。


為善用公屋資源,房委會擬檢討公屋富戶政策。據了解,房委會上周曾舉行集思會,提到有一半持有「定期暫准居住證」的「富戶」,會利用12個月暫住期作資產轉移,以便再次符合公屋資格,與會委員傾向收緊暫住期限,但對於修訂公屋「世襲制度」未有共識。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計劃月內加開會議,討論現行一系列政策,屆時或會討論收緊富戶政策、調整公戶扣分制度等議題。

房委會擬檢討公屋富戶政策,並舉行集思會討論。

有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分析認為,收緊暫住期限能收回的單位料不多,但能反映政府打擊濫用公屋的決心;有關注團體則提醒,進一步收緊富戶政策須對症下藥,慎防引起廣大公屋居民強烈反彈。

現行政策下,公屋租戶在入住10年後需申報資產,並在之後每兩年再申報一次,若租戶入息或資產限額超出要求,房屋署將發出遷出通知書,但會酌情批出「定期暫准居住證」,富戶可以市值租金繼續租住公屋,最長12個月。據了解,房委會現時有約80名暫住證持有人。

華富邨被稱為「平民豪宅」,停車場常有豪車出入。(資料圖片)

反映打擊濫用公屋決心

在房委會上周舉辦的集思會上,討論到「公屋富戶」的問題。消息指,會上委員已達共識,認為12個月暫住期是公屋濫用的漏洞,故有空間收緊富戶政策安排,但未知房委會最終擬修訂的內容,是否會大幅縮短「暫住期」。

會上亦有談及是否修訂公屋「世襲制度」(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消息又指,會上亦有談及是否修訂公屋「世襲制度」,即現時公屋住戶的子女,可以在戶籍中申請加名,日後繼承父母的公屋,但外界有聲音認為是不公平。不過,不少與會委員認為問題複雜,難以一刀切處理,憂慮大幅改動現行機制將會衍生更多社會問題,故暫未能達成共識。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計劃月內加開會議,討論現行一系列政策,屆時或會討論收緊富戶政策、調整公戶扣分制度等議題。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梁文廣表示,由於現時持「定期暫准居住證」的富戶只有80多戶,料收緊暫住期限能收回的單位亦不多,但他贊成收緊安排,認為能反映政府打擊濫用公屋的決心;至於俗稱「世襲制度」的安排,他認為很難判斷子女加名入住公屋是為照顧服務或有其他考慮,「加名搬入也會經過審查,調整要考慮一致性及公平性,要小心考慮」。

梁文廣又認為,若進一步收緊富戶政策要考慮公屋居民的觀感,「房屋政策鼓勵向上流動,若有更多資助出售房屋、綠置居的單位更大,我相信很多有能力的公屋居民其實都願意遷出公屋。」他認為增加不同類型公營房屋供應才是對症下藥。

團體:慎防引起居民反彈

公屋聯會會長王坤指出,房委會2017年收緊富戶政策,但每年因不合資格而被收回的單位數目並不多,反映政策調整的成效未必很大。王坤形容房委會鼓勵居民向上流動的政策是「威逼利誘」,入息或資產超額要搬出是「威逼」,綠表置業優先是「利誘」,兩者要平衡,而政府考慮進一步收緊富戶政策前,應先調查富戶的情況,針對性解決問題,否則容易引起公屋居民強烈反彈,令民生議題變成政治爭議。

話你知:四人家庭資產逾310萬要遷出

房委會自1996年4月通過實施「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俗稱「富戶政策」),以入息及資產兩項準則,衡量公屋住戶是否有資格能繼續接受公屋資助。2017年10月起,房委會收緊交還公屋條件,從單軌制改為雙軌制,即只要入息或資產其中一項超出限額,均須交還公屋。

「富戶政策」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每年會檢討一次,家庭入息超逾現行公屋入息限額5倍或總資產淨值超逾現行公屋入息限額100倍,均須遷出現居公屋單位。以2023年4月1日生效的「富戶政策」入息及資產限額為例,四人家庭的入息不能超過15.475萬元,資產不能超過310萬元。若家庭入息超逾公屋入息限額兩倍但不高於三倍,須繳交倍半淨租金另加差餉;家庭入息超逾公屋入息限額三倍但不高於五倍,則須繳交雙倍淨租金另加差餉。

井水集|公屋富戶知多少


文/龍眠山  


房委會擬收緊「定期暫准居住證」長達一年的限期,堵塞公屋富戶利用這一期限轉移資產的漏洞。收緊有關政策是必要的,但遠遠不夠,現時公屋分配被指存在不少問題,特區政府及有關機構需要全面檢討,確保公共資源用得其所。


根據現行政策,公屋租戶入住10年後須申報資產,隨後每兩年申報一次,如果租戶入息或資產超額,房委會將發出遷出通知書,但可酌情批出「定期暫准居住證」,讓相關租戶繼續暫住12個月。這一政策的初衷是確保有關富戶找到新居所前有地方可住,但期間有一半暫住者會趁機轉移資產,令自己重新符合入住公屋資格,造成對公屋資源的濫用。


房委會收緊有關政策,有其合理性,但對加快整體公屋流轉幫助不大,因為現時暫住證持有人只有區區80個。大家好奇的是,香港現時的公屋富戶,數量真的這麼少?


房屋署每年審查約24萬份公屋租戶的入息及資產申報表,平均每年揭發隱瞞擁有物業或家庭總資產超過限額的個案,佔整體申報表的0.3%,這與社會上對公屋富戶的認知有頗大距離。有公屋街坊認為,公屋富戶非常普遍,10戶裏可能有3戶是富戶。立法會議員也批評對瞞報資產者檢控率低的資產申報制度大有漏洞,譬如毋須申報海外資產,在香港住公屋同時在海外擁有物業的不是個別。早前天水圍發生恐怖碎屍案,意外揭發兇嫌擁有豪宅,但名下不僅有公屋單位,更利用公屋綠表成功申請居屋,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有20多萬人住於劏房。(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在香港公屋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一方面有20多萬人住於劏房,另一方面不少公屋資源被不正當佔有,這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的。檢討公屋富戶政策,讓政府房屋資源得到更公平合理的使用,這是公眾關切的重大問題。



內容來源:大公報 A6版,香港文匯報 A1版

記者:曾敏捷

報紙編輯:呂俊明 秦漢威

網絡編輯:莫一傲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3.05.08)周一


一年又一年,輪公屋望穿眼


美女教師一曲成名 然而網暴也來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