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在這地的發展,慢了!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08-19

本文要點

中英街改造不是一個簡單的開放!

沙頭角在香港北部都會區(北都)發展中有着重要角色,惟沙頭角長期受邊境禁區政策影響,經濟萎縮,社區老齡化嚴重,中英街的建築日久失修,改造和發展迫在眉睫。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近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強調,發展沙頭角中英街具有特殊意義,不是簡單的開放問題,特區政府要以創新思維重新進行戰略定位,把中英街作為北都發展的突破口和早收(early harvest)項目,「香港不需要等到所有東西都談完了、簽下協議才去做,可以把已談好的先行啟動起來,把中英街打造成為北都的一個重要亮點和標誌性項目。」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早前到沙頭角考察,向居民了解情況。

為加快打造沙頭角成為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深圳鹽田區已先行啟動,相關工程項目如火如荼,沙頭角口岸已動工重建,中英街深圳方已啟動改造升級,並預計2025年實現整體街區完工運營,惟港方仍未有整體規劃路線圖。

善用中英街商業文化價值

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沙頭角更好融入北都發展再創輝煌?方舟向大公報記者表示,發展改造中英街,不僅僅是一個禁區開放的問題,而是要重新進行戰略定位。香港不能只是單純以是否開放禁區的角度來考慮沙頭角和中英街,「要把它放到一個更高的策略性定位來整體規劃改造,要有一個整全的規劃,需要特區政府高層次的統籌,要有一個綜合的配套政策,要作為一個戰略重點來對待。這不僅僅是保安局要開放的問題,還涉及到商業、文化、旅遊、交通等多個部門。」

遊客在沙頭角與對面的深圳市民「打招呼」,兩地市民盼望中英街可以盡早開放。

他表示,沙頭角片區過去屬於香港很偏遠的地區,過去一直只作為鄉郊地帶來規劃,沒有一個完整的規劃發展藍圖。特區政府對北都沙頭角片區的規劃落墨比較少,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

沙頭角碼頭除了間中有旅行團旅客到來打卡,平日大多時間都是冷冷清清。

不過,中英街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歷史上形成的特殊邊境管理區,是「特區中的特區」,中英街改造不是一個簡單的開放,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策略性的眼光把它打造成一個全新的特殊區域,進一步帶動整個沙頭角片區的發展,港方需要思維上的改變,這需要深港雙方共同謀劃,把中英街的優勢和商業價值充分利用起來,包括商業、文化、旅遊等各種元素在內,深圳方都需要和香港互相配合,「兩邊的民間和商業界對改造發展中英街都有很大的積極性,完全可以將它改造成一個既具歷史風貌,又有文化意義,同時又有高度商業價值的特殊區域,成為北部都會區的一個重要亮點和邊境明珠。

要進出中英街,現時必須申請俗稱「R證」的許可證。

方舟表示,由於過去中英街只是一個比較低層次的特殊出入境區,原有的狀態能容納的客流量很小,因而要限制時間、限制客流。要改造活化,就不僅是一個物理上的改造,而是要把它變成一個業態和形態更高的標誌性特殊合作地標項目。「中英街一直沒有開放,主要就是現有的管理能力不能配合大規模的客流進出,所以說它不單是一個開放禁區的問題,而是要從整個策略性上把整個區域做一個重新的規劃改造,提升整個區域接待遊客的能力和邊境管理的能力。」

沙頭角車站進出的巴士及小巴顯得疏疏落落。

方舟表示,沙頭角長期處於邊境禁區狀態,經濟發展長期落後,被普遍認為是香港最偏遠的地區,「這都是舊的以中環為中心的思維,北部都會區的提出,就是對這種觀念的顛覆。」

應設沙頭角專班對接深圳

他說,實際上那裏是未來香港最有價值的地方,深圳是沿着邊境發展起來的,具有強大的反向輻射香港的能力。展望未來十年、二十年,那裏不再是香港的郊區或偏遠地區,而是香港的第二個都會中心區。

方舟強調,香港要在思維上有新突破,「其實現在政府也開始關注沙頭角的發展問題,但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計劃;特區政府有必要就沙頭角中英街成立新的專責班子,盡快與深圳對接。」

現在時代改變了,沙頭角很應該成為深港合作的一個先鋒區,深圳正大力打造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部分項目已先行啟動,萬事俱備只欠港方配合,香港應該抓緊時機、積極推進。「現在是時不我待,尤其是中英街這個特殊區域,更應該盡快啟動起來,將中英街作為北都的『早收』項目和突破點。」

深圳鹽田「五大工程」 打造跨境消費合作區

深圳市鹽田區主動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正全力打造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2022年8月23日,鹽田發布《加快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建設的實施方案》,圍繞基礎設施、空間載體、制度規則、文旅產業、商貿消費規劃「五大工程」,提出30項重點工作,緊密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計劃到2025年,合作區面向深港釋放產業空間超過500萬平方米,新增就業崗位5萬個,新增年旅遊人次超過1000萬。

中英街古塔藝術公園改造後,將會吸引更多遊客參觀。圖為未來構想圖。

料年底部分街區建成開放

在深圳市去年第四季度新開工項目啟動中,鹽田區共有13個項目,投資總額約194.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15.8億元,涵蓋了民生、產業等多方面,重點項目包括了沙頭角口岸重建工程、中英街深港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項目等多個項目。

中英街深港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項目,改造面積約18.7萬平方米,總投資8.3億元,將整體重塑中英街功能品質和景觀風貌,打造成能夠便利購買全世界所有手錶、化妝品、珠寶首飾品牌的港式購物一條街,重現中英街購物天堂新輝煌。

目前,中英街改造提升項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遷改作業,今年底將實現部分街區建成開放。

開放中英街 擴大旅客免稅額

中英街作為港深邊境遠負盛名的商貿街,曾是深圳最大且唯一的免稅市場,具有發展成邊境購物街的潛力,而香港元素和質量保證對於內地消費者更具有極強吸引力,商業價值十分高,港深雙方可以共同打造「沙頭角港深國際消費合作區」。

有學者表示,辦理出入中英街手續是否方便快捷,區內外的交通、服務和生活設施是否完備、購物街免稅額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港深國際消費合作區」對周邊消費者和遊客的吸引力。學者方舟在五年前曾對中英街進行調研,提出活化中英街的具體建議,希望把中英街打造成為香港另一顆璀璨明珠。

沙頭角去年開始推出試驗計劃,容許旅行團在周六、日及假期進入指定範圍觀光。

「將中英街升級發展成邊境商貿購物街(即「沙頭角港深國際消費合作區」),可以達至集中且分流的作用。」「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早在2018年已提出具體方案活化中英街。他對大公報記者表示,通過邊境商貿購物街可以令旅客集中購物;此外,亦可以疏導遊客,緩解熱門旅遊區如上水、尖沙咀等過度承載人流的壓力,又可減輕新界北往返市區的交通負擔,從而減少對本港市民生活造成的不便,也避免因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日常生活爭拗。

兩側擴展 一條街變商業片區

「香港中英街核心區可保持原有街道風貌,維持原本建築高度,按照相關程序活化改造並仍作商舖用途,符合政府規定,活化改造可行性強。」方舟建議,把港方中英街老舊街舖統一翻新改造,對深圳一方現有的兩層高店舖進行活化擴容,適度拓寬、提高使用面積,再用玻璃天幕把中英街兩邊的店舖覆蓋互連成一體,可以容納更多遊客。

「首先,要把中英街提升到商業水平;其次,就是把整個街區活化改造;第三,中英街可以向兩側適當擴展,從一條街變成一個商業片區;此外,港深雙方共同向中央爭取一些特殊的政策安排,例如與海南自貿區看齊,內地旅客進中英街可以每年享有10萬元免稅額。」方舟強調:「這個一定需要港深雙方共同向中央爭取才可以的,單靠深圳一方是爭取不到的。」

地的住宅大廈與沙頭角只相隔一條小河。

為配合中英街活化改造,實現發展大灣區優質旅遊購物及文化區的目標,方舟建議簡化居民出入中英街的手續,延長通關時段至少至晚上10時,開放境外人士旅遊購物,並適度放寬各申請人類別在中英街進出和停留(過夜)有效期。「中英街要有香港特色,深圳方的改造也要跟香港配合,包括商業、文化、旅遊等各種元素在內,它是北部都會區的一個重要亮點。」

「中英街改造要打破舊思維」

「中英街為什麼不能開放?現在只有一個警察在崗亭上守衛,你說我遊客來了,一個警察怎麼能應付這麼多人呢?」方舟指出,中英街一直沒有開放,主要就是現有的這種管理能力不能配合大規模的客量進出。

中英街警崗旁邊有簡陋平房,現時是警方與海關的聯合辦公室。

「改造是開放的前提,中英街改造要打破舊思維。」方舟表示,可利用「港進港出、深進深出」模式,為中英街注入新的活力,加上把中英街打造成跨境電商新業態,必定能恢復往昔盛景。

可借鑒前海 設港貨中心

方舟博士建議,港深共同合作重建、活化中英街,可借鑒深圳前海引入本港知名企業,發展具有品牌效應的港貨中心的成功經驗,設立大型零售體驗店為模式的港貨中心,把中英街打造成規模超過九龍塘又一城商場的大型綜合邊境購物街,由此輻射往粵港澳大灣區。

引入跨境電商 方便消費者

此外,可抓住電子商務發展商機,吸引優秀跨境電商入駐,利用中英街優勢,聯合沙頭角保稅區和鹽田港保稅區,以邊境購物街零售業為基礎,發展跨境電商與優質旅遊服務相結合的模式,實現真正面對消費者的便利跨境自由貿易,為中英街和沙頭角墟的轉型和發展帶來新契機,新經濟增長點。

方舟表示,中英街跨境購物街將成為電商的主要實體店和體驗店,香港貨品通過海關進行特殊監管,集中入境暫存於沙頭角保稅區和鹽田港保稅區,以電商銷售方式分銷給內地消費者,「即是中英街落單,在保稅區提貨,或通過快遞到家,不需要當場提貨,省時省力。」旅客不但可購買到價格相對低廉、種類繁多的港貨和國際高品質商品,又可滿足休閒娛樂的需求。

沒有答案的查詢

特區政府重視未來「北都」的發展,在周一(12日)宣布成立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北都辦),以統籌、倡導及推動北都的發展,加強與相關決策局、部門的協調等工作。但大公報記者近日向「北都辦」查詢發展沙頭角藍圖和計劃時,北都辦對此似乎一籌莫展。

北都辦:請與其他部門聯繫

記者前天下午就「深圳沙頭角口岸重建、中英街活化及交通配套」等問題,發電郵給「北都辦」了解港方如何對接?惟北都辦所屬的發展局回覆指:有關口岸交通和人流等問題需要記者與其他部門聯繫,發展局無法回應,而沙頭角/中英街的規劃發展,要待了解後再答覆。

記者隨後向保安局、運輸署和政府新聞處發電郵查詢,保安局新聞組無回覆。運輸署新聞組職員則將有關問題轉給運輸及物流局,該局昨晚截稿前,就「北環線東延線會否向東延伸,接駁新沙頭角口岸?」回覆指,土木工程拓展署正準備進行可行性研究,目標是盡量同步敲定土地用途規劃及所需的運輸基建項目。而有關「沙頭角口岸重建後港方如何改善交通」的問題屬口岸事項,着記者向保安局查詢。

部門互相推諉?

政府新聞處代保安局電話回覆,叫記者「參照大公報上月底對鄧炳強局長的專訪內容,沒有其他補充」。難怪已離任的規劃部門前高官日前向記者表示,深港協同打造中英街消費合作區是「得啖笑」的言論,因為政府部門過去對沙頭角發展一直有不同看法,港深兩邊冷熱分明,連共識都沒有,如何發展?加上官僚機構「不做不錯」的慣性,推諉扯皮,更是不足為奇。


大公社評|發展沙頭角首要突破思想「禁區」





特區政府日前宣布成立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北都辦),今年內公布行動綱領及具體計劃,這意味北都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不過,配合北都區的沙頭角片區如何發展,暫時仍然未理出頭緒,相比另一邊廂的深圳市積極推動重建沙頭角口岸、啟動中英街改造工程,可謂「冷熱」分明。


形勢逼人,時間不等人,香港有必要盡快推出發展沙頭角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積極行動起來,這是北都發展的一塊重要拼圖,更是推動深港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迫切需要。


沙頭角長期是邊境禁區,居民憑「禁區紙」才能出入,堪稱香港特區中的「特區」。正因為沙頭角被視為香港最偏僻的地區,因此在政府過去的發展規劃中鮮有提及。隨着香港邁入由治及興新階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步伐加快,沙頭角作為香港與大灣區唯一水陸相連的區域,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事實上,沙頭角區以中英街為核心,擁有豐富的商業、文化和旅遊資源,有潛力打造旅遊中心和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成為香港東北部與大灣區連結的樞紐。昔日的「邊城」其實是一塊璞玉渾金,只要進一步打磨,就可以成為大灣區的一顆耀眼明星,一個重要的發展合作平台。


發展沙頭角,不能單以「解放禁區」的角度來對待,而應有更宏觀的視野,更長遠的目光,更廣闊的發展規劃。正如「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所指出,要將發展沙頭角放在「一個更高的策略性定位來整體規劃改造,需要政府高層次的統籌,要有一個綜合的配套政策,要作為一個戰略重點來對待。這不僅是保安局要開放的問題,還涉及到商業、文化、旅遊、交通等多個部門。」


特區政府在發展沙頭角方面已邁出步伐,但步伐可以再大一些。去年六月初,沙頭角碼頭對公眾開放,開放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由最初的每日幾百人且有時間限制,發展到現時每日接待1000人,開放時間不再受限。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早前到沙頭角視察,並表示正積極研究在重建後的沙頭角口岸實行「兩地一檢」模式。問題是,相比沙頭角深圳一方的大幹快上,熱火朝天,香港這邊顯得格外冷靜;相比深圳一方的高樓林立,香港這邊仍然是雜草叢生,兩地差異太過明顯。當然,發展沙頭角不是要蓋高樓大廈。但毫無疑問,必須發展。沙頭角居民直言「太落後了」,既反映當地民眾對現狀的不滿,更包含了對加快開發沙頭角的渴望。


大公報記者採訪沙頭角發展項目時,明顯感受到深港兩地的「溫度差」。日前記者就深圳沙頭角口岸重建、中英街活化及交通配套等問題,發電郵至「北都辦」查詢港方如何對接,發展局卻表示相關內容無法回覆,建議向其他部門了解。記者隨後向多個部門查詢,答覆不是「正在研究」,就是「沒有補充」,總之沒有實質內容。有退休官員表示,有人認為深港協作打造中英街是「得啖笑」的言論,反映決策部門對沙頭角發展沒有共識,能推則推。


由此可見,推動沙頭角發展,不僅要加快解放中英街禁區,更要解放思想上的「禁區」,只有更加主動進取,才能順應時代潮流,追上大灣區發展的節奏,不負市民的熱切期待。



內容來源:大公報A1、A2版
報紙記者:盛德文 黃山 
報紙編輯:呂俊明 譚志賢 劉國光
網絡編輯:長安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3.06.14)周三


「這樣的報道,大家愛看!」


禁區解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