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每次崛起,都是在世界變局中實現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匯 2023-08-19

本文要點

「搶人才」計劃已有逾10萬宗申請,比原目標超出近兩倍。

新一屆特區政府積極「搶人才」卓有成效。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信報》創刊50周年慶祝活動時表示,香港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反應踴躍,截至今年六月底,特區政府已收到超過10萬宗申請,充分證明香港對世界人才的吸引力。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出席同一場合致辭指出,回顧過去,香港的每次崛起都是在世界變局中實現的,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香港人必定會弘揚敏銳捕捉商機、敢拚善戰能贏的精神特質,相信香港能夠在變局中育新機開新局,實現再次崛起。

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特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等共同主禮。

多名政界人士表示,當前香港正走在由治及興新階段,社會同心協力開創新局面。「一國兩制」優勢獨特,香港有更多發展機會,加上中西方文化匯聚,社會多元化、具包容性,對於全球人才極具吸引力。

李家超:吸引人才來港 申請逾10萬宗

李家超出席《信報》創刊50周年慶祝活動致辭時表示,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是唯一一個集合中國優勢和環球優勢於一身的城市,更是世界最自由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這些位居世界前列的排名,不僅象徵着香港的國際地位和聲譽,更重要的是時刻提醒我們,要不斷努力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李家超指出,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反應踴躍,證明香港對世界人才具有吸引力。

李家超表示,他在首份施政報告提出香港要更積極「搶企業」「搶人才」。在「搶人才」方面,截至今年六月底,即計劃推出半年以來,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的申請已突破10萬宗,差不多是每年輸入3.5萬名人才目標的三倍,充分證明香港對世界人才的吸引力。

發展新興產業 實現高質量發展

李家超強調,地緣政治風險日新月異,環球經濟環境陰晴不定,疫情肆虐全球亦改變了社會和企業的生態。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難免受這些波動影響。不過,憑着「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香港多年來建立了的穩健金融體系,我們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始終屹立不倒,並獲得國際廣泛認同。

李家超又說,在將金融、貿易、航運等傳統優勢傳承下去的同時,香港也要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敢於發展創科、文化藝術等新興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最近有研究機構發布《全球初創生態系統報告》,指香港在世界百強的「新興初創生態系統」(Emerging Ecosystems)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二,肯定了香港促進政、產、學、研合作共同打造優越的初創生態系統的工作,也展示了香港的發展潛力,目前香港有超過800間金融科技企業。未來我們要全力鞏固香港的國際競爭力,說好香港故事,團結社會、共建香港,讓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繼續綻放異彩。

截至今年六月底,特區政府已收到超過10萬宗申請,充分證明香港對世界人才的吸引力。

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表示,一個具有龐大發展機遇的地方對於人才最具吸引力。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搶抓了世界產業鏈布局調整、國際外交關係變革、祖國內地改革開放發展等機遇,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如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香港更需要憑藉其全球化的高度、與世界及內地聯繫的廣度、人才聚集的密度來醞釀新一輪的起飛,打開新局。在「一國兩制」優勢下,「高才通」等搶人才新措施見到高成效,盡顯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會的魅力。

議員:把握機遇 實現再次崛起

「國際環境深刻變化,而香港經濟逐步向好,機遇處處。」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說,經濟全球化下,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更明顯,港人更應把握機遇,面對變局「開新局」,實現再次崛起。香港人才計劃獲得踴躍申請,就更證明了香港的吸引力。她認為,政府實行「搶人才」、「搶企業」措施,可以提升香港的高質量、高增值經濟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多待遇良好的就業機會。

鄭雁雄:識變應變求變 實現自我超越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致辭表示,世界有變數、香港有「着數」,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香港人從不畏懼冒險與競爭,在這樣的世紀機遇面前,必定會弘揚香港人敏銳捕捉商機、敢拚善戰能贏的精神特質,主動參與世界利益格局重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香港在變局中育新機開新局,實現再次崛起。

鄭雁雄表示,香港人從不畏懼冒險與競爭,必定能推動香港在世界的變局中育新機開新局。

鄭雁雄表示,習近平主席去年「七一」親臨香港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宣示「一國兩制」必須全面準確、堅定不移、長期堅持,標定了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歷史方位,為香港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來,在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引領下,李家超行政長官帶領新一屆特區管治團隊,團結社會各界和全體市民,全力拚經濟、搶人才、惠民生,講好新階段香港故事,展現了良政善治、務實有為的施政新氣象,經濟社會呈現勃勃生機。

中央賦予香港更重要的使命

鄭雁雄指出,回顧過去,香港的每次崛起都是在世界變局中實現的,世界有變數、香港有「着數」,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香港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在識變應變求變中實現自我超越的歷史。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交相演進,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交相激盪,地緣政治和世紀疫情交相砥礪,都在催生利益格局新變化。香港人從不畏懼冒險與競爭,在這樣的世紀機遇面前,必定會弘揚香港人敏銳捕捉商機、敢拚善戰能贏的精神特質,主動參與世界利益格局重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香港在變局中育新機開新局,實現再次崛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香港仍將是世界各國、各地區共享中國式現代化機遇的超級聯繫人。

他強調,中央政府賦予香港比以往更為重要的角色和使命,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將更加凸顯,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的同時,也將共享偉大榮光、獲得更大發展紅利。

鄭雁雄表示,香港新聞媒體承擔着記錄真相、傳播資訊、反映民情的專業職責,也承擔着溝通社會、凝聚共識、推動進步的社會責任,權威與責任始終是媒體人的本色擔當。希望香港媒體人弘揚專業精神、強化社會責任,「續寫不朽香江名句」,並將更多中國故事、香港故事推向世界,向國際社會展示多元開放、魅力無窮的香港。鄭雁雄對《信報》創刊50周年表示祝賀,相信《信報》等香港財經媒體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打造出在區域乃至全球具有影響力的財經媒體品牌,為推動香港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大公社評 | 進一步優化吸引人才機制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宣布,截至今年6月底,一系列的「搶人才」計劃已有逾10萬宗申請,比原訂每年吸引3萬5千人才的目標超出近兩倍。這的確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證明香港有足夠的吸引力,增加了各界對香港未來的信心。當然,逾10萬人申請來港,不代表申請者全部是人才,或者全部是香港需要的人才,特區政府需要做好把關,同時進一步優化引才政策,做好配套服務,做到既能吸引人才,更能留得住人才,推動香港開新局。


人才是世界各地爭奪的目標,香港如何搶贏別人?去年10月李家超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在全球「搶人才、搶企業」大計,目標是3年吸引10萬人才。曾有人對此將信將疑,更有人冷嘲熱諷,不過事實勝於雄辯,香港的吸引力之強超乎很多人的想像,那些唱衰香港的人被一再打臉。其實,這麼多人才來港,單是他們的消費力,就可以讓香港經濟即時受惠。更別說他們專業能力,將推動包括創科在內八大中心發展,讓香港邁上新台階。


良禽擇木而棲。各地人才蜂擁來港,是因為香港擁有許多獨特優勢,包括自由經濟體,以及法治、廉潔、多元文化、美食之都等等。而香港最大的優勢莫過於「一國兩制」,有中央的大力支持,有背靠內地14億多同胞的龐大市場。香港的「內通外聯」角色是倫敦和紐約等城市所不具備的,這像磁鐵一樣吸引着全球的人才。


過去幾年,香港經歷了幾番風雨,黑暴、疫情接踵而至,都對香港經濟構成打擊。全球經濟復常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加上地緣政治惡化,作為開放經濟體的香港難免受影響。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始終是一塊福地。過去一年來,香港社會以習主席去年「七一」重要講話為引領,全力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展現了良政善治的新氣象。


回顧過去,香港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在識變應變求變中實現自我超越的歷史,香港人一向擅長在變局中應時而變,順勢而為,把握發展機遇。正如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昨日所指出:「香港的每次崛起都是在世界變局中實現的,世界有變數、香港有『着數』,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


願意為香港效力的人才絡繹於途,這是好事。也正因為申請者眾多,給了香港精挑細選的空間。特區政府選拔那些真正的人才、香港需要的人才。同時也要總結經驗,為下一階段擴大吸引人才作好準備。李家超早前表示,研究放寬「高才通」的門檻,吸引百強大學以外的人才。這個思路是對的。


首先,百強大學多是綜合型大學,綜合能力強,不代表每一個科系都強;其次,百強大學的標準是西方主導的,未必真正反映其他大學的實力;一些非百強的專業型高校,在一些科系上的實力甚至更強。而這些專業人才可能就是香港最需要的人才,特區政府未來在吸才方面需要更細化、更精準,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為我所用。


有了人才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最關鍵。人才來了,如果發展環境欠佳,他們是會離開的。特區政府要為留住人才做好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他們心無旁騖地為香港貢獻聰明才智,而且愛上香港,願意留下來,這是真正的吸才成功。



內容來源:大公報A1版、A3版

記者:義昊、吳俊宏

報紙編輯:呂俊明、麥兆聰
網絡編輯:喬一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有誰想「拼車」呀?在線等!


去不了淄博,別錯過鹽田小港夜!


大文快報(2023.07.10)周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