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颳起「余華旋風」
內地著名作家余華昨日在香港書展舉辦「文學自由談」講座,掀起香港「余華熱」,講座現場萬人空巷,更有讀者為一睹余華風采,等足四個小時。雖然現場安排被指不盡如人意,但余華書迷表示,「為余華值得」。
內地著名作家余華昨日在書展舉辦「文學自由談」講座,吸引大批書迷,主辦方要臨時將活動分成上下半場,滿足更多「粉絲」。
因應現場情況,主辦方臨場把余華講座分為上下兩場進行,讓更多余華粉絲見偶像一面。
講座現場非常火爆,余華妙語連珠,用字淺白,卻都是真知灼見。上半場主要講述其筆下的男人形象,下半場主講女性。據了解,上下兩場講座加起來約有6000人參加。
內地作家余華生於上世紀60年代,80年代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第七天》,以及近年的《文城》等,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歐美和亞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
眾人擠在攤位內挑選心水書籍。
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
余華評價寫作之旅中的寫作者,始終肩負着讀者和作者的雙重身份,卻不能照顧到每一個讀者的感受,「比如今天的講座聚集了3000人,但3000人看法各有不同,如若一本書只有一位讀者,大可以打電話給這位讀者問他喜歡看什麼。」
「文學創作的過程,我最不願的就是重複自己。」他形容自己是「慢熱型」作家,寫作一本《文城》便歷時21年,「我寫完《許三觀賣血記》的時候就開始構思《文城》,但沒寫完之時又去寫了《兄弟》和《第七天》,斷斷續續地寫,其後又重拾《文城》繼續寫。」余華表示:「每天都會有靈感產生,關鍵是是否已做好準備。」
談及其代表作《活着》,余華說他寫這本書主要是反映人與命運的勾連。書中的男人徐福貴,別人都覺得他很慘,但他自我感到的卻是幸福,「我想說明,人生是屬於自己的感受,而並非別人的看法。」
在余華看來,表達人性就是表達其社會性。諸如其筆下的女性形象──《文城》中的小美,「小美是我寫作路上最具挑戰的一個角色,她有不好的地方,但卻令人恨不起來;了解她,就要充分了解她所處的時代。」
至於小美的社會性,以及不少讀者問到的問題,為何女主人公小美沒有回到林祥福和女兒的身邊,余華回應道:「小美從一個良性關係的服從者成為一個主導者,其人生選擇也是跟當時的社會規則息息相關,當時的社會不少女性還是會選擇自己的原配。」
昨日講座結束之後,余華耐心細緻回答現場一眾讀者的問題,當提及他本人對主辦方安排時,余華再三表示歉意,並感謝讀者的專程趕來,但亦表示,出於消防安全考慮,現場不能容納太多人。
講座會場外擠滿余華書迷,有人等足四個小時。
不用AI寫作 因會迷失自我
自從AI出現,甚至開始「寫作」時,不少名作家都會被問到如何看待這一現象,余華亦不避言,在他看來,「我不會用AI寫作,因為它會把我帶入黑暗。如同邯鄲學步,自己原本的步伐也不會了。」余華認為毋須抱以恐懼看AI,因為它只能表達人類已擁有的知識,但永遠無法表達未知和命運,「只要命運未可知,人類社會還是有希望。」
現場直擊|講座加大場地 仍有粉絲向隅
香港書展昨日颳起「余華旋風」,場內場外一樣火熱。講座下午3時開始,但熱情的觀眾2小時前已經在場外打起了蛇餅。現場可容納3000多個座位,但預約人數逾萬,考慮到余華粉絲眾多,主辦方更換了較大的講座場地。
香港書展昨日迎來首個周末,人流增加,有參展商對生意感到樂觀。
入場觀眾於下午1時開始陸續排隊等候入場,人們摩肩接踵,熱烈場面為歷年書展罕見。不少讀者於下午2時於社交平台上傳圖片表示,雖然預約了余華的講座,卻因人太多不能入場。記者到場之時,也因為人潮湧湧而無法進場。
現場數千名觀眾,差不多人手一本余華著作。講座結束時,余華背過身來,與台下觀眾一起合影留念。余華被問到如何看主辦方安排,他誠懇地表達歉意,並感謝書迷厚愛,但現場容納人數,確實也要考慮到消防問題。現場觀眾聞言大呼:「余華你值得!」
雖然主辦方安排了上下兩場講座,且無法入場觀看的人員,可以在一邊的房間觀看電視直播,但熱情的讀者都傾盡努力,只為一睹余華真人,更有專程從深圳趕來的張小姐因為無法入場而感到悲傷,也有觀眾王先生表示,今次是三年疫情後第一次看到有如此之多的人參與一場講座。
主辦方香港貿發局其後回應道,有關余華講座,貿發局已採取機制應變,包括轉換更大場地及安排網上直播。有見現場人流眾多,貿發局即場分流讓未能進場書迷到其他場地收看直播。也衷心感謝余華先生即時在活動後加開場次,讓現場有預先登記的書迷,都可參與講座,一睹其風采。
內容來源:大公報A7版
記者:劉毅、實習記者聶溥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