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排放一周後,樣本氚含量飆升近三倍!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日發布消息稱,8月31日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口附近取樣的海水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氚濃度為每升10貝克勒爾。儘管東電聲稱該數字仍處於日方「安全」標準範圍內,但排海剛開始一周,日方如何保證未來數十年不超標?多家環保機構此前指出,除了氚之外,福島核污水還含有銫-137、鍶-90和碘-129等60多種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危害更大,但日方完全未提及取樣中這些物質的濃度。
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反對,8月24日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核污水經由1公里的海底隧道流向太平洋。東電在9月1日發布消息稱,在8月31日於排放口附近取樣的海水中首次通過常規分析檢測出放射性物質氚,濃度為每升10貝克勒爾。然而,東電在通報中稱「在安全上完全沒有問題,將按計劃繼續排放」。
9月1日,日本「反對核電站污染水排放全國聯絡會」在東京召開記者會,公開抗議日本政府將核污染水擅自排海的舉動,並向東京地方檢察廳提交了對首相岸田文雄和東電社長小早川智明等人的檢舉書,指控日本當局此舉涉嫌多宗罪名。
未來數十年危害無窮
據悉,所謂常規分析的檢出下限(即「可檢測出的濃度」),約每升為7-8貝克勒爾。取樣海水來自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3公里範圍內的10個取樣點,其中最靠近排放口的取樣海水中檢測出氚濃度為每升10貝克勒爾,而對同一地點8月24日的取樣海水常規分析未達到檢出下限,精密分析顯示氚濃度為每升2.6貝克勒爾。其他9個地點的取樣海水在常規分析和精密分析中均未達到檢出下限。
據東電透露,過去5年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近海檢測到的氚濃度為每升0.4-2.8貝克勒爾,可以看出,僅僅排海一周後,氚濃度就有顯著增高。按照東電設定,在距離核電站3公里範圍內,「判斷必須停止排放」的氚濃度為每升700貝克勒爾,如果發現氚濃度異常,就必須立即停止排放。每升海水中的氚濃度如果超過350貝克勒爾,則必須確認設備是否異常。有網友質疑,從海水取樣到數據分析都由東電單方面操作,如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就算目前尚維持在安全範圍內,但按照日方規劃,福島核污水排海恐持續數十年,日方如何保證今後的排海安全性呢?
只提氚排放 日本圖蒙混過關
更令人擔憂的是,多家環保機構和眾多專業人士此前指出,除了氚之外,福島核污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包括銫-137、鍶-90、碳-14、碘-129和鈷-60等。從日方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以往運轉情況看,已證明無法有效去除氚、碳-14等放射性核素,經ALPS處理的核污水仍有約70%未達到排放標準。
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高級核專家伯尼指出,日本政府在轉移媒體和大眾注意力的工作上「做得很好」,使外界聚焦於氚,並聲稱這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但核污水中含有許多已知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有害的放射性物質。
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輻射防護部負責人霍爾─法比安涅克表示,氚與致癌物鍶-90進入人體後的結果不同,鍶會被骨質結構吸收,一旦融入到骨頭的晶體結構中便無法被排出體外。
根據綠色和平網站資料,鍶-90是一種高風險的放射性物質,一旦進入人體,可能誘發骨癌。碳-14的半衰期長達5730年,它能融入到蛋白質、核酸、特別是DNA等細胞組成中,由此造成的DNA損傷可能導致細胞死亡或潛在的遺傳突變。而碘-129半衰期更長達1570萬年,易導致甲狀腺癌。
隨着日本強行啟動核污水排海,不少為日方「洗白」的言論,近日又搬出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7月發布的綜合評估報告,力證核污水「安全無害」。事實上,中方和多名外國專家多次表示,IAEA的評估報告,是基於日本單方面委託而開展,評估範圍受到日方嚴格限定,不具有國際法效力,不能賦予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的任何合法性和正當性。
東電自查難服眾
單方面取樣分析
日方一直反對韓國等相關國家直接取樣分析核污水放射性物質的濃度變化,又拒絕韓國專家常駐福島核電站的要求。也就是說,福島核污水的安全驗證,完全依賴於東京電力公司單方面的取樣分析。
IAEA報告漏洞多
•IAEA工作小組於2022年3月和10月,分別實施了兩次採樣工作。然而,IAEA發布的報告僅基於對第一次採樣的分析檢測。
•IAEA的評估範圍受到日方嚴格限定,不包括核污水淨化裝置的有效性和長期可靠性,主要基於日本單方面提供的數據和資料作出判斷。
日本涉違國際法
日本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核污水排海決定以及後續可能引發的後果,均違反了該公約規定的所應承擔的國際條約義務。
外國專家質疑
•美國國家海洋實驗室協會去年12月表示,日方提供的數據無法令其信服;
•夏威夷大學科瓦羅海洋實驗室總監里士滿認為,IAEA報告評估內容不足;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放射化學家布塞勒指出,目前公開的核污水數據只有日本單方面提供的內容,而且這些數據不透明也不全面,根本無法證明排海安全性的說法。
日排海前已現輻射魚 岸田作秀無人信
連日來,為了證明排放的核污水「安全無害」,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為代表的多名政客輪番上演「公關秀」,當眾表演「大啖」福島水產。但一連串的表演並未能令民眾放心,因為早在核污水排海前,福島附近海域內就多次捕捉到體內放射性元素超標百倍甚至數千倍的海魚,而福島海域已於9月1日開始進行拖網捕魚,加劇外界擔憂。
東京電力公司今年5月在福島核電站港灣捕獲的一條海魚許氏平鮋體內,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銫超標180倍。銫被人體吸收後,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甲狀腺功能低下、造血系統遭破壞等症狀,增加患甲狀腺癌和血癌等疾病的風險。
東電7月上旬表示,未能解釋出現「輻射魚」的原因。英媒隨後進一步披露,上述個案並非孤例,福島核電站港灣附近在過去約一年間,就發現44條輻射超標的海魚,且涵蓋多個品種。
岸田8月30日在首相官邸率一眾政府高官食用福島食材做的午餐,翌日又視察東京豐洲魚市場,並當眾吃福島章魚片。日本官員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核污水排海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日本民眾並不買賬,不少網友批評,岸田此舉純屬作秀,並質疑為何不直接喝核污水。
英國日本沆瀣一氣 「洗白」核污水
英國外交發展部8月31日發表聲明稱,英方支持日本政府採取核污水排海行動。當地時間9月1日,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表示,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將核污染風險轉嫁給全世界,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日本國內眾多民眾都對日方上述行為持反對態度並採取防範措施。
發言人稱,我們對英國政府的態度深表關切。如果英國還是一個負責任國家,就應明確反對和譴責日本的錯誤行為。
據悉,英國政府在聲明中稱,針對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進行監測且判斷排海安全符合國際標準一事,英國政府「想再次表明對其完全滿意」。另外,對於排出含有放射性物質氚的核污水,英國政府指出「這種做法為全球核產業領域的標準慣例」。
事實上,在日本啟動核污水排海後,多達8成的日本民眾對此表示擔憂或不滿。包括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泰國等多國及地區都加強了對日本水產品的檢測等措施,以保護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