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韓國死了很多魚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09-09
本文要點

日本政府設立了800億日圓的基金,其中300億用於「形象受損對策」

據韓聯社3日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為宣傳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當天邀請外國媒體記者參觀核污染水排海活動。韓聯社記者受邀前往,並稱在參觀現場聽到排海管道中強水流發出的「隆隆」震動聲。

報道還提到,在參觀活動中,一位東京電力公司職員主動與韓聯社記者攀談,詢問為什麼韓國人如此不安,以及如何才能讓他們相信核污染水排海是安全的。韓記者回答說「就像日本也有心懷不安的人一樣,韓國也是同樣的」。報道說,兩人對話也到此中止。

韓聯社稱其記者走近核電站的稀釋設備時聽到了水流聲,再往前走大約30米,出現大型藍色管道,雖然記者無法進一步靠近,但可以聽到管道中傳來強水流發出「隆隆」聲音,甚至傳來了震動。

圖為東京電力公司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設備。(韓媒資料圖)

在採訪過程中,報道還提到,一位法國記者提議讓第三方或專家參與監測工作以提高信任度,但東京電力公司職員立即否定該提議,並聲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人員已經參與了所有監測工作。

報道提到,東京電力公司計劃在17天內每天將約460噸的污水稀釋成海水進行排放,預計首先排放共7800噸核污染水;之後計劃在明年3月之前再進行兩次相同規模排放,總共排放31200噸核污染水。然而報道說,這一排放量僅是日方目前保管要排海的核污染水總量的2.3%。

報道還提到,日本政府預計核污染水排放將持續約30年,但由於關閉事故反應堆的工作並非易事,實際上無法確定具體排放時長將持續多久。日本政府曾提出到2041年至2051年關閉核反應堆的目標,但目前尚未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法。

韓國在野黨和市民團體2日在首爾舉行集會,抗議核污水排海(美聯社)

韓在野黨籲國際合力阻日排核污

韓國在野黨和市民團體2日再次舉行大規模集會,強烈要求日本政府停止將福島核污水排放入海。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此前表示,日本排放核污水的行為將被記載為「第二次太平洋戰爭」。面對各方譴責,日本政府非但拒絕認錯,還處心積慮發動「公關戰」,通過收買環保組織、偷換概念等手段試圖扭曲公眾認知,掩蓋核污水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

韓國多個在野黨和90餘個市民團體2日在首爾市中心舉行集會,抗議日本將福島核污水排放入海的行為。數千名抗議者齊聲呼喊「立即停止向海洋傾倒核污水」「禁止進口所有日本水產品」等口號。李女士是3個孩子的母親,她批評日本將海洋當作垃圾桶,隨意傾倒有害垃圾。

漁民金先生對核污水的所謂「安全性」充滿疑慮,他呼籲韓國政府採取應對措施。韓國原子能安全研究所所長韓秉燮亦來到集會現場,並強調:「確保原子能安全的首要目標是阻斷輻射,不讓輻射影響到環境和國民。」

日本漁民1日在福島附近海域捕魚。(法新社)

日本民眾檢舉岸田文雄

日本不顧中國、韓國、俄羅斯、太平洋島國等多方譴責和反對,執意於8月24日啟動核污水排海。不僅如此,日方斥巨資發動「公關戰」。《大公報》上月獨家報道,日本近年向知名國際環保組織全球環境基金(GEF)捐贈了超過3億美元(約23億港元),該組織則「投桃報李」,對核污水排海一事裝聾作啞。

日本政府還聲稱,核污水經過「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過濾淨化,是「處理水」,與正常運作的核電站產生的廢水並無不同。韓國尹錫悅政府稱,考慮採納日方說法。李在明3日強烈譴責尹錫悅政府,指出為核污水更名是「創氏改名」般的詭異言論。「創氏改名」指日本殖民朝鮮半島時期,朝鮮總督府頒布的將朝鮮式名字改為日式名字的法令。

李在明表示,「指鹿為馬」並不會使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消失,強迫國民盲目信任核污水是最不科學的操縱輿論煽動行徑。他強調,日本排放核污水違反了《倫敦傾廢公約》和《倫敦傾廢議定書》,共同民主黨將致信88個締約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呼籲各國合力阻止日本,保護海洋。

部分西方政客和媒體照搬日本政府的說辭,試圖「洗白」核污水,甚至倒打一耙,聲稱反對核污水排海的人「被不實信息誤導」。然而,就連日本民眾都不相信日本政府。1日,日本市民團體「反對核電站核污水排海全國聯絡會」向東京地方檢察廳提交針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東京電力公司總裁小早川的檢舉信,指出核污水含有多種放射性物質,危害人體健康。

多國加強監管日本進口食品

受核污水排海影響,越來越多的韓國民眾不願意購買水產品,韓國漁業損失慘重。據韓媒報道,平時每公斤3萬韓圜的石斑魚已降價至不到2萬韓圜,但依然賣不出去。由於銷路受阻和水溫升高,韓國多地養殖場的石斑魚大規模死亡。僅在全羅南道麗水市,已有超過100萬條魚死亡,相當於這裏總飼養量的兩成多,損失金額達152億韓圜(約9000萬港元)。

面對國內壓力,尹錫悅政府表示將繼續實施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措施,包括禁止進口福島水產品。此外,多國加強對日本進口食品的監管。泰國8月26日宣布將加強對日本進口水產品的安全監管措施,抽查的樣本量增加一倍。俄羅斯亦決定對從日本進口的魚類和海鮮加強監管,若檢測到過量放射性物質,將對相關貨物供應採取限制性措施。馬來西亞宣布重啟對日本進口食品的放射性物質檢測。

中國頒布進口禁令,重創日本水產業。圖為顧客在福島縣魚市採購(法新社)

日本漁業失最大市場 謀轉賣美國

中國的水產品進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後,中國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令日本漁業失去最重要的客戶。俄羅斯、挪威等水產品出口大國則看到了新的機遇,準備增加對中國的出口。

據報道,日本2022年水產品出口額約為3873億日圓,其中對華出口最多,達871億日圓,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扇貝、海參等。中國頒布進口禁令,沉重打擊日本水產業。有批發商表示,核污水排海的第二天,訂單就減少了九成,這主要是因為大客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

德媒稱,日本的損失可以轉化為其他出口國的收益。俄動植物檢疫控制服務中心8月25日表示,今年2月至8月,俄水產品出口一半以上的目的地是中國;俄方希望增加獲認證的出口商數量。今年上半年,挪威對華出口各類海產品合計6.97萬噸,僅三文魚就有2.3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67%。厄瓜多爾、加拿大等其他10多個國家同樣希望加大對華水產品出口。

日媒2日披露,日本政府計劃追加約200億日圓用於支援水產從業者,包括開拓美國和東南亞等替代中國的出口目的地,以及擴大國內消費。目前,日本政府已設立了800億日圓的基金,其中300億用於「形象受損對策」,500億用於漁業持續支援。

韓國民眾手持反對核污水排海的標語(新華社)

日本公關戰混淆視聽

給環保組織「封口費」

知名國際環保組織全球環境基金(GEF)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惡行一言不發,《大公報》此前獨家報道,它們收下了來自日本和美國的大筆資金。GEF信託基金年報顯示,日本在2020年和2021年共計捐款超過3億美元(約23億港元),是該組織的最大金主;美國亦捐款約2.8億美元(約22億港元),排名第二。IUCN則於2022年及2021年分別收到美國國務院捐贈的45.7萬瑞士法郎(約406萬港元)和54.9萬瑞士法郎(約488萬港元)。

偷換概念 炒作「處理水」

日本政府稱,福島核污水經過「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過濾淨化,是「處理水」,與正常運作的核電站產生的廢水並無不同。但核電站正常運作產生的廢水不會直接接觸堆芯,福島核污水卻接觸過熔融損毀堆芯,包含多種放射性核素,日方至今未能拿出ALPS能夠清除這些放射性核素的確鑿證據。

西方媒體為虎作倀

美國政府為日本站台,西方主流媒體亦照搬日本官方說辭,淡化核污水的危害。《紐約時報》、BBC等媒體稱福島核污水為「處理水」,甚至聲稱反對核污水排海的人「受到不實信息影響」。


內容來源:大公報21版、環球網
報紙編輯:王可嘉、方 信
網絡編輯:輕雲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為理性的日本消費者點讚!


東電又在鬼鬼祟祟地……


核污排放一周後,樣本氚含量飆升近三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