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雨撕開豪宅地下室的秘密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12-25



本文要點

億元豪宅變危樓,黑雨不背「黑鍋」。

名人聚居的香港南區豪宅紅山半島,在日前世紀暴雨中發生嚴重塌山泥(山體滑坡)事故,至少三幢獨立屋(70、72及74號)受災,其中72號屋須緊急疏散。

屋宇署昨日再派員到場視察,署方晚上表示,已確定70、72號屋有僭建物,另外74號屋戶主拒絕讓署方人員入內,署方將向法庭申請手令,要求進入該處所視察。

有土木工程專家指出,涉事建築物超出了原本的地界,懷疑有僭建,可能令排水出現問題而埋下隱患。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在記者會上強調,對於任何僭建行為,政府必定嚴厲執法追究。

紅山半島兩受災屋證實有僭建
昨日上午,大批屋宇署及土力工程處人員再到紅山半島肇事現場視察,多名人員進入相關樓宇,在鄰近斜坡的露天位置了解情況。
有明顯危險的第72號屋被拉起封鎖線,門外擺放了大量建築物料。據悉該屋在黑雨前正在施工裝修,旁邊的70號屋同樣有裝修工程。屋宇署晚上指出,70號屋的最低一層平台有一個約5米乘13米僭建物,另外於該樓層後面有一個5米乘6米僭建地庫。72號屋在最低一層平台,近政府斜坡位置僭建一層約17米乘9米地庫。至於74號屋,由於戶主拒絕讓屋宇署人員入內視察,已向戶主發出「擬申請進入處所的手令通知書」,稍後會向法庭申請手令,要求進入該處所,以確定有否任何違規建築物構成危險。

調查僭建是否與滑坡有關

屋宇署補充,署方正先全力處理山泥傾瀉引致的樓宇安全問題,以保障住戶及公眾安全,其後會嚴肅跟進相關執管工作,包括根據《建築物條例》及執法政策向相關業主採取執法行動。此外,該署亦會聯同土力工程處調查上述屋宇進行的僭建工程是否與是次山泥傾瀉有關。

大公報記者昨日到紅山半島現場所見,山泥傾瀉後可見到露出的黃土,受影響的三間獨立屋下的山坡幾乎完全失去綠色植被,有獨立屋地基明顯見到失去泥土支撐,露出地基結構,旁邊住宅亦露出地基,其中一幢正進行搭棚工程,而其右邊相鄰的一間面積較大的獨立屋,疑似泳池、平台位置連同護欄遭波及損毀嚴重,部分建築隨泥土沖落斜坡,只餘下小部分綠色平台及兩張沙灘椅。

翻查資料,72號屋曾於2001年涉僭建而被釘契,包括「在Level 2前後平台加建搭建物」、「在Level 2前面庭院加建搭建物」及「在Level 1後面花園加建擴建物及拆除核准欄河」,命令拆除有關違規建築工程。其後,屋宇署於2006年指有關建築工程已經修改,撤銷有關發出的命令。至於70、74號屋近20年一直沒被釘契。

72號屋於2001年曾被釘契

2009年的衛星圖顯示,70號屋懷疑疑佔官地的花園已存在,2023年6月的衛星圖片仍可見到有花園;72號屋的業主為投資銀行黑石集團的前高層,黑石在2015年將香港的購併顧問業務部,轉讓給Anthony Steains持有的公司Comprador Limited(慷博有限公司);另外兩幢獨立屋的業主,分別為數碼港首席投資官陳覺忠,以及公關界名人、滙豐銀行前亞太區市場部主管袁慧明。

根據圖則,72號屋除泳池外共有四層,泳池本應在最低一層,惟72號屋或向下僭建多一層,並把泳池再向下移;而74號屋的圖則與72號屋一樣,但現場發現向下僭建多兩層;70號屋根據圖則只有三層,泳池為獨立屋的邊緣,惟現場所見,有草坪、圍欄等涉嫌在官地僭建的構築物,已塌陷到山坡上。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表示,暫時紅山半島有三間獨立屋受影響,當中的72號屋被評估有危險,且涉及僭建或違契的情況,已要求當事人撤離;另外兩間已按屋宇署建議,將一些戶外泳池和花園等有風險的部分圍封,呼籲戶主不要進入。

甯漢豪強調,現時眼前首要處理的是維護和修復有關斜坡,對於違法佔用政府土地或在私人物業有僭建,政府始終都是用風險為本的方法去做巡查,因為這樣才能比較有效和集中資源。

專家之言|僭建或影響排水導致滑坡

結構工程師倪學仁指出,涉事的紅山半島72號屋搭起棚架正進行裝修,可能是裝修期間切斷了排水口,令突如其來的大雨無法經渠管排走,雨水不斷向下流沖刷斜坡導致崩塌,連帶兩旁坡體塌下。

政府可追討維修費

特區每年投放19億維護斜坡。

倪學仁又指,從照片所見,涉事的74號屋興建的範圍超出了本身地界,懷疑有違規建築物,在花園地底挖出兩層,當中可能涉及不當開挖,「其中一個僭建物相信是地庫,應該是在地面開了一些洞,方便物資或掘出的泥土搬運,下雨時這些洞會把雨水引進內,由於地庫可能比外面路面排水管的排水更低,水進去後只能向下排放,會引致山坡出現沖刷現象,導致塌山泥」。他認為,涉事三棟建築物雖無即時倒塌的危險,但若再落大雨,便存在不確定性。

倪學仁又說,土力工程處編製的《岩土指南第五冊──斜坡維修指南》建議業主每年須最少一次「例行維修檢查」,以及每五年最少一次「工程師維修檢查」,但該指南並無強制法律效力,「雖然屋宇署可根據《建築物條例》,對有危險或可能變得危險的斜坡發出修葺令,要求業主詳細勘測及修葺,但未來極端天氣料更頻密,山泥傾瀉風險亦會增加,業主應自律定期找合資格岩木工程師檢查,及時排除隱患。」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表示,若查明涉事獨立屋的僭建物是導致山泥傾瀉的原因之一,業主有可能須分擔維修費,「政府進行修葺工程,其間衍生的任何開支,皆有權向業主追討費用」。

採訪手記|倖存的沙灘椅

昨日下午,大公報記者到紅山半島採訪,見到屋苑每個閘口都有數名保安駐守,屋苑內的馬路如常有人跑步或漫步,大部分居民經過涉事獨立屋背後時,都停下來觀察其狀況及討論事故。

整片山坡猶如被刀削開

這裏的居民非富則貴,有人坦言十分擔心事件「累街坊」,會影響到附近其他獨立屋;另外屋苑突然成了新聞焦點,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有住戶擔心私隱也受到影響。

及後,記者走到紅山半島對岸的石澳道,遠眺涉事獨立屋的災情,即使距離有點遠,但因塌泥面積巨大,單憑肉眼也清晰可見。

從側面看,山泥傾瀉部分猶如被「剃頭」,呈現大片泥黃色,與兩邊綠樹如茵成了強烈對比。從正面看,整片山坡則似被刀削開,涉事獨立屋泥土下的兩層樓外露,懸掛在半空,好像搖搖欲墜,泥土部分夾雜建築材料、沙石、樹木、樹枝等,還露出樹根。當中70號屋露台上有兩張白色沙灘椅「倖存」,頓成傳媒拍攝的焦點。

山泥傾瀉成計時炸彈 全港斜坡急需巡查

世紀暴雨襲港,截至昨晚,政府在短短三日內累計已收到近90宗山泥傾瀉(山體滑坡)報告,超越去年全年總數。當中,石澳道、耀東邨、紅山半島等山泥傾瀉事故對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即時威脅。

香港土地有超過六成是天然山坡,以及有6萬個人造斜坡。專家表示,隨着社區發展,臨近民居的斜坡愈來愈多,加上極端天氣山泥傾瀉風險增加,政府必須因時制宜審視現行機制。有立法會議員呼籲當局須盡快全面巡查全港斜坡,並優先檢視近民居的斜坡,在網站發布資訊,讓市民安心。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政府的渠務及斜坡維護設施有因應極端天氣進行「超前部署」,部門將於數天內繼續巡查高危斜坡及路段。

政府前日公布,世紀暴雨過後錄得60宗山泥傾瀉報告,至昨日中午已增至75宗,截至昨晚11時,土力工程處網頁顯示已增至89宗。當中最矚目的是港島豪宅紅山半島的塌山泥事故,部分地基外露,多間獨立屋受影響,72號屋的居民要疏散。耀東邨山泥傾瀉破壞地下水管,多座公屋一度無食水供應。石澳道塌山泥導致封路,石澳村、鶴咀村及大浪灣村等變成「孤島」。

香港土地總面積超過六成是天然山坡,而《斜坡記錄冊》現時收錄了約6萬個人造斜坡的資料。不少民居和建築依山而建,甚至建於山上。

土力工程處資料顯示,去年收到76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無人傷亡,較前年的145宗減少約48%,創2004年以來新低,也較過去35年平均每年約300宗少。不過,署方早前解釋,原因跟去年暴雨次數較少,平均雨量減少有關,甚至預言「若一年錄得數字低,翌年相對會較多」,故有必要提高警覺。

開山劈石 氣候反常 危坡大增

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隨着社區持續發展,不斷開山劈石,臨近民居斜坡愈來愈多,加上氣候反常,出現極端天氣比率愈來愈高,政府現有「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包括持續鞏固政府人造斜坡,為私人人造斜坡進行安全篩選研究等,但面對極端天氣,山泥傾瀉風險提高,必須因時制宜,審視現行機制,加強復修及巡查。

陳健碩呼籲市民合作,舉例以往臨近民居的復修工程,部分地區人士或私人屋苑業主,以擔心封路和工程噪音為由阻延工程進度,「每逢有重大的山泥傾瀉事故,可能會較為合作,但之後又打回原形。」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劉國勳促請政府,率先到臨近民居屋苑的斜坡加強巡查,並透過網上等渠道公布結果。為加快進度,應調動各部門合適工程師,甚至尋求外判工程師幫手。

香港建築師學會表示,香港急需對策以面對極端天氣引致的災害。除了提升基建工程上對硬件要求,政策上應把建築環境設計和相關配套,整體考慮規劃,修改或制定條例,令香港邁向可承受長遠環境變化的「碳中和城市」。

發展局籲市民盡量遠離山坡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在政府交代善後工作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今次遇到的是500年一遇的大雨,在水浸及山泥傾瀉方面,暫時是可控的情況。發展局前日已啟動主動巡查,包括斜坡巡查,務求在數日內將一些風險較高的地方巡查一遍。由於極端天氣過後,樹木、建築物或斜坡吸納了大量雨水,存在一定風險,她呼籲市民保持高度警覺,盡量遠離山坡和避免在樹下停留過久。

據悉,發展局前日已完成巡查400個斜坡,並會繼續巡查餘下100個斜坡。

甯漢豪並說,氣候變化是全球面對的問題,香港已有「超前的部署」,渠務署去年就渠務系統設計展開研究,應對極端天氣,期望明年下半年完成。本港的水浸黑點已由過去的120多個,減至現時4個。斜坡維護工作會繼續密切跟進。她說,「希望市民可以放心,政府是超前作出部署。」

政府各部門在過去數天馬不停蹄,全速投入暴雨善後工作。圖為李家超召開會議聽取各部門的工作匯報。(李家超fb)

大公報社評|防患於未然 完善災害應急體系



香港接連遭遇強颱風及世紀雨災襲擊,香港在防災和預警方面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雨後全港發生數十宗山泥傾瀉事故,十多所學校無法正常開課,港島豪宅紅山半島有獨立屋淪為危樓,更加令人警惕。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香港各界要居安思危,作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才能從容應對風雲變幻,最大程度保護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香港是多山環境,很多樓宇建在斜坡附近,存在一定隱患,一旦發生山泥傾瀉後果不堪設想。多年以來,特區政府在疏通渠道和斜坡維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為不少地方效法取經的榜樣。而且,每次颱風之後,特區政府都不斷地總結經驗,堵塞漏洞。譬如前些年西環海味街常有水浸問題,整治渠務後,效果立竿見影。又如前些年港島杏花邨在強颱風襲擊時有海水倒灌問題,加強防護措施後,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香港之所以能挺過強颱風「蘇拉」來襲,又挺過隨後而來的世紀黑雨,這除了特區政府應變措施奏效,更因為香港在防災基建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颱風「海葵」為香港多地帶來一日600毫米雨量,為香港全年雨量的四分之一,是1884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紀錄,因此有「世紀雨災」之稱,也有人形容是「500年一遇」。不錯,這樣的惡劣天氣在過去極為罕見,但在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可能成為常態的未來,誰也不敢擔保不會出現「千年一遇」的極端天氣。在那種情況下,一向行之有效的香港防災系統很可能無法抵禦。在電影中出現的災難畫面,很有可能在現實中發生。


且不提未來情況如何,事實上,香港未來幾日仍有大量降雨,已經吸納了大量水分、危機處處的山體,隨時有可能出現更大面積的傾瀉。特區政府全面檢查全港斜坡,制定維修方案,實屬頭等大事。


敬畏大自然,莫存僥倖之心,有備方能無患。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強調,香港的當務之急是做好善後工作,並要總結經驗,做好預警工作,體現了特區政府的危機意識。事實上,香港過去安全,不代表現在安全,更不代表未來安全。正如港大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陳驥教授指出,兩年前河南鄭州的暴雨已經給了香港警示,未來出現極端天氣的頻率越來越高,關鍵在預防。香港應從評估城市不同區域發生巨災時的不同危害程度、救災的難易程度、災後的恢復能力方面,利用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等方面去建立和完善防巨災體系。


現代科技發展,提高了對天氣的預測能力,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防災與應急體系。密切監測每小時降雨量,這對防洪預報是非常重要的數據,一旦發生強降雨,政府需要及時行動,包括關閉地鐵閘口、關閉地下隧道等;同時政府要及時發放資訊到市民手機中,在這方面,深圳市今次做得不錯,當日已提前向市民多次發出預報,令大家有所防範。雖然未必所有預警都一定準確,但這是必須之舉,科學雖非萬能,但無科學絕對不能。讓市民在防災方面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臨急不亂。


香港是福地,這既是許多客觀因素促成,也與全體港人共同努力密不可分。災後需要反思、總結,需要共同努力構築和完善香港防大災體系,不斷提高香港的安全系數。



內容來源:大公報A1、A2
記者:古倬勳、葉浩源、賴振雄
報紙編輯:呂俊明、徐家寶、杜樂民、呂俊明、蕭潔景
網絡編輯:蘇萊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3.09.10)周日


極速恢復,這就是深港速度!


還原真相!別再罵深圳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