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布局20年,香港要造一個新區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12-25


本文要點

特區政府昨日提出《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把三萬公頃用地劃分為四大區域,北部都會區將在2027年之前啟動收地程序,在5至10年漸見雛形,2032年之前完成平整土地工作,20年內大致完成布局。

特區政府昨日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出以產業導向規劃北都發展。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出爐,北都發展開新篇,成為香港經濟新動力。政府昨日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出以產業導向規劃北都發展,把三萬公頃用地劃分為四大區域,合共提供逾50萬個新住宅單位,以及50萬個新工作職位政府目標是明年或之前完成新土地項目規劃,2027年或之前啟動收地程序,最遲2032年完成四成土地平整工作及落成四成新增單位。

北部都會區佔地逾三萬公頃,分為四大區域,共提供逾50萬個新住宅單位及50萬個新工作職位,是香港未來經濟新動力。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政府會因應每年工務工程開支做好部署,並在融資方面允許更多公私營合作,幫助紓緩政府現金流壓力,有信心可處理賠償資金。
北部都會區佔地超過三萬公頃,政府公布詳細規劃方案,由西至東分為四個發展區,位於最西面的是高端專業服務及物流樞紐,主要由洪水橋、元朗南等新發展區組成,佔地1200公頃,會發展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毗鄰的是創新科技地帶,重點設施是佔地約600公頃的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的港深科技園用地,亦會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

房屋供應重鎮 創50萬職位

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主要由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口岸,加上一個規劃中的新市鎮組成,佔地約1500公頃,政府計劃在區內設立口岸商圈及新興產業基地,當中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將以房屋為主,亦會是政府辦公室集中地;最東面是藍綠康樂生態圈,包括即將設立佔地約530公頃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及沙頭角、蓮麻坑一帶,會發展成康樂及旅遊區。
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昨日在記者會表示,北都將會提供3000公頃新發展土地,當中大約1400公頃可在10年內發展,可以提供超過50萬個新住宅單位,將是香港未來房屋供應的重鎮他又指,北都有大量產業用地,例如新田科技城有一半發展面積將發展創科產業,是以往較少有的做法。受惠於產業發展,北部都會區可提供50萬個工作職位,有助減少跨區通勤需要和交通壓力。
研融資組合 更多公私營合作
北部都會區涉及多項工程,錢從何來?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財政司司長設立的「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及「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會研究融資的組合;政府未來也會容許更多公私營合作,對政府現金流壓力問題亦有所紓緩。
政府預計未來五年將收回700公頃土地,當中大部分位於北部都會區,被問及會否擔心賠償導致現金流問題?甯漢豪稱,政府有既定的收地補償制度計算,並會因應每年的工務工程開支做好部署,有信心可處理賠償資金。
多元化批地模式增彈性
對於備受關注的批地安排,甯漢豪表示,當局將會採用多元化批地的模式,如直接批地給想吸引其來港的企業,亦可以看技術,而不只看價格,即雙信封制的方式。她稱,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規劃上也應更有彈性,現時難以估算哪一種批地模式較多,「例如物流用地,可能招標是常用的方法,而創科用地就需要很『專』,較多用直接批地。」
團結香港基金歡迎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副總裁葉文祺認為,行動綱領進一步確立北都不同區域的分工和發展目標,但政府必須貫徹落實基建先行,加快包括北環線及相關鐵路支線工程的進度,以提升北部都會區內不同區域以至與深圳的交通連接,加強港深兩岸科研人才交流。葉文祺說,樂見政府採取了更為靈活的土地發展模式,為土地業權人提供機會共同發展,有效減輕政府開發土地的負擔,加快土地發展;至於生態保育方面,政府應爭取時間向社會進行解說,共同設計規劃提升濕地質素的發展及保育並存的方案。

備受關注|市民:做好配套 帶動鄰區發展

元朗居民姬先生認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勢在必行,是一件好事,也能令北區多一份生氣。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出爐,區內基建規劃、發展時間表等備受市民關注。
元朗居民姬先生認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勢在必行,是一件好事,也能令北區多一份生氣,「事實上很多地方,像沙頭角一帶,除了一些村民,平時很靜的。」他認為北區有很多土地資源,加上人煙較少,除了能夠為香港發展提供空間,也是造福附近居民。他說,現時元朗一帶,康樂和運動設施不足,像單車徑或長者使用的健身設施較少,希望北都發展能加強相關配套,讓附近地區的居民都能夠享受得到。
他又希望北都發展能夠加入更多醫療配套建築,能夠在照顧到區內的使用同時,紓緩附近周邊地區的配套壓力。

北環線主線設三中途站 2025年動工

北部都會區以「基建先行」原則發展,《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出在北都發展14項主要交通基建,包括加推「兩鐵一路」新項目,推進東面新市鎮發展。其中北環線主線將建長約10.7公里鐵路,中途設於凹頭、牛潭尾新田三個站,預計2025年展開建造工程。政府亦計劃明年內與內地當局就北環線支線深圳段的推展安排達成共識,展開詳細規劃及設計。

北環線主線預計全長約10.7公里,興建於現有的錦上路站與未來的古洞站之間,中間在凹頭、牛潭尾和新田設三個中途站。預計完成後的北環線將與現有的東鐵線及屯馬線,形成一個貫通新界和九龍市區的環狀鐵路網,不但改善現有鐵路網絡,服務古洞北新發展區及新田科技城,更可釋放凹頭、牛潭尾及新田一帶土地的潛力。發展局預計,北環線主線建造工程將於2025年展開,並在2034年竣工。
錦上路站至古洞 鐵路全長10.7公里
北環線支線方面,其走線則由北環線主線的新田站出發,在洲頭附近及河套區港深創科園設站,並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預計全長約5.8公里。運輸及物流局計劃於2024年內,與內地當局就北環線支線深圳段的推展安排達成共識,就項目展開詳細規劃及設計。
早前公布的施政報告宣布,加推「兩鐵一路」新項目會推進北都東面新市鎮發展,包括北環線東延線,將北環線經羅湖南、文錦渡等地區伸延至坪輋,連接新發展區和不同口岸;新界東北線,提供南北走向鐵路段,由香園圍途經坪輋及皇后山等地區連接東鐵線粉嶺站,打通主要發展節點;以及將北都公路粉嶺北向東伸延,接駁至沙頭角公路交匯處,打通新界北的東西脈絡。
北區區議會副主席、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表示,行動綱領中對解決沙頭角的交通問題仍未足夠,沙頭角定位是文化及旅遊發展區,但交通問題未能進一步有效改善,要發展旅遊如何推動人流?本地及國內遊客怎樣來、怎樣走?現時該區對外的主要交通幹道,只有單線來回的沙頭角公路,每天只能應付當區居民出入。到時遊客不斷增加,造成天天塞車,居民日常出行將大受影響,只會增加反效果及居民的怨言!
此外,2026年沙頭角一地兩檢新口岸將落成啟用後,以現時的交通情況,內地遊客怎樣來旅遊?行動綱領將北都公路延長到沙頭角交滙處,只做了一半工作。因為要到沙頭角,始終都要經沙頭角公路才能入來,而由沙頭角公路交匯處入到沙頭角,仍然有一段路,而這段路最為繁忙。因此,他認為這對解決該區交通沒有多大意義,希望政府將北都公路延長至沙頭角。
議員倡「一鐵一路」延至沙頭角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劉國勳表示,樂見政府在北部都會區東面發展的「兩鐵一路」新項目,對發展新界東有幫助,但仍有不足之處。他對北環鐵路線向東只延至坪輋,而北都公路只伸延接駁至沙頭角公路交匯處,這「一鐵一路」都未能延至沙頭角,感到失望,認為對改善沙頭角交通和未來發展幫助不大。
政府在行動綱領中將沙頭角、紅花嶺、印洲塘及沿海村落等定位為「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隨着未來遊客不斷增加,交通壓力勢必大增。他建議除了將「一鐵一路」延至沙頭角,可仿效深圳鹽田區的旅遊設施,在沙頭角沿海增加棧道和單車綠道,方便遊客沿途遊覽美景。此外,將沙頭角經鹿頸、新娘潭往大埔工業邨的公路擴闊,改善目前交通出行狀況,提升車流和客流量。

環境保育|分段建三寶樹濕地公園 下月公眾諮詢

北部都會區幅員廣闊,為降低土地發展帶來的影響,政府將透過保育和修復工作提升環境容量,包括建議分階段興建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彌補因新田科技城發展而填平部分魚塘所造成的生態和漁業功能損失。環境及生態局表示,濕地保育公園的相關策略可行性研究將於明年初向公眾交代。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希望保育重質,並非拘泥多少面積。

保育須重視質素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會落實興建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但未有提及南生圍和蠔殼圍兩個濕地公園。甯漢豪表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前年出台時,只是初步框架,未經具體研究,提出的數字並非承諾,因此政府不是答應了一些事而不去做,強調濕地保育非「一換一」概念,濕地保育不應拘泥於面積,而是要重視質素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表示,漁農自然護理署已展開《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之策略可行性研究》,範圍包括三寶樹一帶濕地,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下月會展開公眾參與活動。

便利往來|河套區研設「跨河橋樑小口岸」 人臉識別過關

北部都會區將提供大量產業用地,推動創科和其他產業發展,為香港注入新經濟動力。河套區位於北都中部心臟地帶的創新科技地帶,區內首三座大樓可望率先在明年底陸續落成,為方便港深兩地創科人員日常頻繁的跨境流動,政府會探討在河套區設立「跨河橋樑小口岸」,初步構思是預先登記人士,可以利用創新便捷的出入境安排,往來香港河套區和深圳科創園區。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正與深圳市政府溝通,希望盡快探索橋樑的建設,當局構思是已登記的科研人員可以利用「人面辨識無感技術」過關,便利他們通勤。
北都規劃以產業為導向,為創科、現代物流、環保、建造、漁農、醫療/生命健康科技/中醫藥、旅遊、藝術、文化和體育、專業服務及教育業等多個產業均預留了用地。其中在新田科技城提供約300公頃創科用地,可容納700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相等於17個科學園。鄰近的牛潭尾地區預留專上院校用地,聚焦科研,鼓勵產學研合作,發展方案將於明年出台。該區亦包括標誌性文化設施綜合項目及青年設施大樓。
政府正研究在香園圍邊境管制站附近預留土地,促成業界發展多層式水耕農場及多層式禽畜農場,引進先進科技、高效能及環保的多層式樓房運作,以栽種高產值蔬果和飼養優質禽畜,促進農業和禽畜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協助兩個產業擴容增值。
香園圍研發展環保多層式農場
為加強「組裝合成」組件供應鏈的措施,發展局正進行研究,探討包括「組裝合成」組件生產、運送、貯存和認證等事宜,亦會探討於此區設立「組裝合成」組件生產、貯存和相關研究用地,促進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協作和完善「組裝合成」供應鏈,並加強香港建造業在區內採用「組裝合成」的領導地位,有關研究預計於2023至2024年度完成。

內容來源:大公報A1、A2

報紙記者:王亞毛、伍軒沛、盛德文

報紙編輯:鄭小萍、麥兆聰、唐偉雄、劉國光

網絡編輯:常伯勞

審校:蘇萊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石榴姐」暫時息影,轉直播帶貨?


過關高峰常擁堵,民眾苦盼撤「碼」終有回應?


大文專訪李家超:「我是一個心急的人,但策略性的事情要部署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